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早产儿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与血流动力学的关系,进一步阐明BNP在hsPDA早产儿病情判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出生6 h内且胎龄 ≤ 32周的早产儿106例,分为hsPDA组(43例)、无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组(nhsPDA组,27例)和非动脉导管未闭组(nPDA组,36例)。hsPDA组患儿根据是否服用布洛芬分为hsPDA治疗组(33例)和hsPDA非治疗组(10例),hsPDA治疗组患儿给予布洛芬口服治疗后第7天复查超声心动图,并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hsPDA治疗组分为hsPDA关闭组(15例)和hsPDA未闭组(18例)。各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3和7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房(LA)/主动脉根部内径(VO)值、动脉导管直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对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浆BN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hsPDA组比较,hsPDA组早产儿LA/VO值、动脉导管直径和LVEDD均明显升高(P<0.05);hsPDA关闭组和未闭组早产儿出生后1和3 d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nPDA组(P<0.05);hsPDA关闭组早产儿出生后第7天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出生后第3天(P<0.05)。与hsPDA非治疗组比较,hsPDA治疗组早产儿第7天LA/VO值、动脉导管直径、LVEDD和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出生后3 d hsPDA组早产儿血浆BNP水平与LA/VO值和动脉导管直径呈正相关关系(r=0.727,P<0.05;r=0.780,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第3天后血浆BNP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呈正相关关系,检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hsPDA早产儿病情,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容跃  杨正春  冉素真  黄泽君 《重庆医学》2015,(36):5098-5100
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参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是否自然关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住院且生后24 h 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早产儿13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别于72 h 及7 d 对早产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7 d 内动脉导管未自然关闭者为动脉导管早期未自然关闭组(PDA 组);自然关闭者为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首次超声检查(24 h 内)测量收缩期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肺动脉收缩压及卵圆孔分流速度。结果(1)PDA 组与对照组比较:①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低于对照组(P<0.001);②肺动脉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01);③卵圆孔分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2)利用降主动脉与肺动脉的压差、肺动脉收缩压、卵圆孔分流速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的最佳临界点值分别为:19.69 mm Hg 、33.76 mm Hg 及57.16 cm/s 。结论超声血流参数对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能否自然关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64例,其中早产儿48例,成熟儿16例。64例中共有45例服消炎痛,19例未服消炎痛。服消炎痛组中有35例治疗后导管关闭,未服消炎痛组中只有6例自然关闭,两组有显著差异(P<0.005);获得关闭的患儿中,早产儿与成熟儿也存在差异(P<0.05);导管关闭后,左房与主动脉根部直径比值明显减小,与关闭前相比差异显著(P<0.001)。新生儿PD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不仅能早期诊断PDA,并且可观察消炎痛的治疗反应及疗效。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动脉导管(DA)在未闭合的情况下,导管分流量的比例与左心室输出量(LVO)和体循环血流量二者的比值密切相关。通过测定上腔静脉(SVC)的血流量,可以估算出体循环中的血流量。目的:根据LVO/SVE流量比,重新评价各项标准的动脉导管未闭合(PDA)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胎龄24~30周、出生后不足48h的早产新生儿。随后测定下述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房与主动脉根部径线比(LA/Ao)、B型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所测定的动脉导管直径、左肺动脉(UM)平均血流速率和舒张末期血流速率、LVO及SVC流量。结果:共选择早产新生儿23例(胎龄在24~30周之间,中位数28周;出生体重在500~1440g之间,中位数840g)。DA已经闭合的受试者共有8例。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51-53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治疗效果观察。方法从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随机选择39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19例),分别给予常规消炎痛治疗和口服布洛芬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动脉导管闭合情况以及治疗副作用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动脉导管闭合情况方面,观察组闭合率为84.21%(16/19),对照组的闭合率为85.00%(17/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副作用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26.32%(3/19),对照组为50.00%(1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常规消炎痛治疗,采用口服布洛芬方式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进行治疗可以获得基本相当的治疗效果,且可以显著减少各种副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参数预测早期自然关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11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早产儿分别于1、3、7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首次检查测量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A)、主动脉根部内径(AO)及动脉导管相关参数分流束最细处宽度及导管最大分流速。出生后7 d内动脉导管仍开放者为动脉导管未闭组;7 d内动脉导管自然关闭者为对照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早产儿动脉导管于3、7 d内自然关闭率分别为70.9%(78/110)、78.2%(86/110);(2)动脉导管未闭组与对照组对比:L A/A O大于对照组( P<0.01);分流束最细处宽度大于对照组(P<0.01);最大分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3)动脉导管未闭早期自然关闭LA/AO、分流束导管最细处宽度及导管最大分流速的最佳临界点值分别为1.32 mm、2.56 mm及185.5 cm/s。结论彩超对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早期能否自然关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64例,其中早产儿48例,成熟儿16例,64例中共有45例服消炎痛,19例未服消炎痛。服消炎痛组中有35例治疗后导管关关闭,未服消炎痛组中只有6例自然关闭,两组有显著差异;获得关闭的患儿中,早产儿与成熟儿也存在差异;导管关闭后,左房与主动脉根部直径比值明显减小,与关闭前相比差异显著。新生儿PD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超声心动图不仅能早期诊断PDA,并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七步筛查法(简称先心七步法)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预测转归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PDA极低出生体重儿52例为研究对象,均运用先心七步法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检查用时及出生后72h超声相关指标。根据PDA临床转归,将患儿分为自然闭合组23例和临床干预组29例。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后72h超声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采用最优子集法和逐步回归法进行自变量筛选)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PDA转归方向的超声相关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估超声相关指标预测PDA临床转归的效能。结果先心七步法行床边超声检查极低出生体重儿,完成1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用时少、诊断结果准确。自然闭合组PDA直径、PDA直径/体重、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肺动脉收缩压均低于临床干预组,收缩期峰值流速、主-肺动脉压差均高于临床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A直径/体重具有独立预测早产儿PDA转归方向的价值(OR=5.398,95%CI:2.103~13.858,P<0.01)。ROC曲线显示直径/体重预测PDA临床转归的最佳临界值为3.015。结论先心七步法进行床边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简单、准确,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其超声相关指标,尤其是PDA直径/体重可预测极低出生体重儿PDA转归,为后续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价早产儿颅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延迟断脐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5—2017年期间出生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条件随机选取80例分成2组。33例为实验组,采取60 s延迟断脐;47例为对照组,采取10 s内常规断脐。通过超声监测其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以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实验组(30.3%)低于对照组(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实验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Vs)[(41.24 ± 5.9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10.45 ± 2.84)cm/s]、搏动指数(PI)(1.61 ± 0.24)均高于对照组[Vs(39.21 ± 9.46)cm/s、Vd(8.95 ± 4.53)cm/s、PI(1.57 ± 0.31)],实验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则低于对照组(0.73 ± 0.06 vs. 0.76 ± 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采取60 s延迟断脐后可以有效改善早期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使大脑中动脉处于高流量低阻力状态,改善脑血流供应;超声可以提供有效可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供临床参考,有利于改善早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外科微创结扎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监测的价值。方法:8例在本院就诊且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arteriosus,hsPDA)早产儿作为hsPDA组,均为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均在出生后40 d内实施了经胸膜外微创外科结扎动脉导管的手术治疗。无不适临床表现的11例PDA患儿为无症状PDA组,在小儿心胸外科门诊接受体检的13例健康新生儿为正常新生儿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监测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以反映动脉导管分流的大小;各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测,以反映肺充血程度和体循环供血情况。结果:hsPDA组患儿全部存活,随访显示导管全部闭合,生长发育明显改善。术后NT?proBNP明显下降,超声心动图指标提示心功能好转。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PDA 伴发临床症状者及内科保守治疗无好转者,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安全有效。NT?proBNP对早产儿 hsPDA围术期监测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