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检测68例新生儿HIE和45例正常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及大脑前动脉(ACA)起始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参数。结果:出生后48h内HIE组的新生儿脑血流参数有变化,以中重度HIE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轻度HIE组ACA的Vs、Vd及Vm测值均降低,其PI、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组ACA、MCA的Vs、Vd及Vm测值明显降低(P〈0.01),其PI、RI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HIE组ACA、MCA的Vs、Vd及Vm测值均明显低于轻度HIE组(P〈0.05),但RI增高(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新生儿HIE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预测新生儿脑损伤程度及评估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IVH)早产儿生后一周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胎龄(GA)、出生体重(BW)、平均动脉压(MABP)、日龄对IVH早产儿MCA的影响。方法:对110例早产儿应用超声技术检查颅脑,根据其颅脑声像分为无IVH组(对照组45例)、轻度IVH组(45例)和重度IVH组(20例),并分析MC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早产儿在生后1周内,MCA的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轻度IVH早产儿3d内MCA的Vs明显增高(P〈0.05),重度IVH的早产儿第1天MCA的Vs、Vd明显降低(P〈O.05),两组IVH比较,重度IVH的早产儿7d内MCA的Vs及第1天的Vd均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VH早产儿MCA的Vs与MAB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和0.86,P〈0.05)。结论:IVH早产儿生后24h内存在脑血流功能破环,MCA的Vs与MABP呈正相关,超声动态监测IVH早产儿的MABP及MCA血流参数改变对评价早产儿出血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常中期妊娠时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静脉导管(DV)血流动力学指标。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00例正常孕妇中期胎儿的MCA、UA、DV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MCA:RI平均为0.78±0.09,PI平均为2.85±1.42;UA:RI平均为0.72±0.11,PI平均为1.31±0.29;DV:S峰为(36.05±4.25)cm/s,D峰为(31.28±2.43)cm/s,a谷为(17.16±1.09)cm/s。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测胎儿MCA、UA、DV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性与测量方法、评估标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运用颅脑超声专用探头对316例早产儿通过囟门进行扫查,观察颅内结构,并用彩色多普勒对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进行测定.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胎龄越小、体重越轻,脑损伤越重,发生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灶(PVL)的几率越高;在脑血流动力学方面,早产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部分患儿伴随大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后期随访观察:轻度脑白质损伤病例后期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中-重度脑白质损伤患儿部分发生了PVL,并出现脑萎缩征象,伴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异常.结论 颅脑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射线、价廉、可多次重复检查等优势,对指导临床医生及时治疗并评估后期脑发育情况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早产儿生后12~24h内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监测,探讨其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早期预测和神经发育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05年2月间在我院NICU住院的93例早产儿生后12~24h内应用TCD监测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监测结果与颅脑超声检查IVH发生与否及12月时的神经发育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其在早产儿IVH早期诊断和神经发育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结果93例早产儿中,62例发生IVH,其中轻度28例,重度4例。有IVH组早产儿生后早期收缩期血流峰速(Vs)、平均血流速率(Vm)及舒张期流速(Vd)分别为(单位:cm/s)40.3±8.3、22.9±5.7和10.3±5.5,均明显高于无IVH组(分别为32.9±5.1、16.6±3.9和4.0±4.8)(P<0.001),而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分别为1.49±0.48和0.75±0.14,均明显低于无IVH组(1.96±0.52和0.89±0.15)(P<0.001)。对57例作神经发育预后分析,神经发育不良和正常者各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应用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能早期预测早产儿IVH的发生与否,对预测神经发育预后可能无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不同时期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HIE提供
新的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3~7月在我中心儿童院区临床确诊为HIE的136例患儿作为实验组,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并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大脑中动脉中央支收缩期血流速度(Vs)及阻力指数(RI),与作为对照组的251例正常足月儿的大脑中动脉
中央支声像图比较,并对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超声声像图显示轻度HIE患儿脑水肿仅脑室周围白质增强,中、
重度HIE患儿出现双侧脑半球回声弥漫性增强,脑结构回声模糊,清晰度降低。实验组轻度、中度和重度HIE患儿脉冲多普勒
检测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血流动力学与对照组比较,表现为Vs降低,RI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与
中、重度HIE患儿之间Vs和RI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度与重度HIE患儿之间Vs和R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
声检查能够动态观察HIE患儿颅内二维形态、回声改变及脑血流灌注特点,大脑中动脉中央支能够清晰准确反映患儿脑血流灌
注情况,为早期诊断脑水肿,早期进行临床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焦虑情绪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焦虑症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正常人比较,从而评价焦虑情绪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对入组的43例患者用TCD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和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焦虑症患者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与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较对照组增高。结论:焦虑情绪引起脑血流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兔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并比较栓塞前后兔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新西兰白兔8只,采用兔颈外动脉插管注入自体血栓的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栓塞前后兔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成功建立兔脑栓塞模型。兔大脑中动脉栓塞前的血流速度为:Vs=48.67±5.95cm/s;Vm=27.63±2.94cm/s;PI=1.30±0.14。栓塞后兔大脑中动脉无血流或只有微弱血流。结论:成功建立兔脑栓塞模型后大脑中动脉无血流或只有微弱血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分析TCD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0例(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作为研究组,另抽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90名作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均接受TCD检查,对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观察对象的大脑前动脉与中动脉的峰值流速分别为(60.35±12.72)cm/s与(63.97±16.83)cm/s,均值流速分别为(39.71±6.12)cm/s与(42.15±5.43)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大脑后动脉为(57.03±14.16)cm/s,椎动脉为为(51.8±12.64)cm/s,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为(53.93±11.35)cm/s,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普遍存在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情况,使用TCD检验对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脑血流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74例HIE早产儿于生后10~12 h内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豆纹动脉(LA)、额中动脉(FI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速度(Vd)及阻力指数(RI),并与正常对照组44例进行比较.结果 (1)血流速度变化:生后10~12 h内轻度及中重度HIE组Vs、Vd均低于对照组,MCA的Vs、Vd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RJ变化:HIE组与对照组比较,LA的RI有显著差异,轻度与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有HIE的早产儿于出生后10~12 h已出现脑血流动力学紊乱,以脑血流减少为主,MCA的RI>0.8,LA的RI>0.6,或MCA与LA的RI升降不一致时,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氟碳在角膜中期保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6 0只新西兰兔角膜随机分为 3组 :( 1)空白对照组 ;( 2 )通氧组 ;( 3)实验组。每组角膜各 4 0片。空白对照组以Dexsol中期保存液常规保存 ;通氧组在常规保存同时持续通氧保存 ;实验组在通氧组基础上加入等量氟碳液保存。 3  相似文献   

12.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在5岁以下儿童中是较常见的肘部损伤,且极易误诊为肱骨髁上骨折或肘关节脱位。本组25例肱骨远端全骺分离均为向内侧移位,年龄11个月至14岁,平均5.6岁,属Salter-HarrisⅠ型或Ⅱ型。对本症骨骺损伤的解剖学和组织学,诸骨(和骨化中心)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骨骺损伤的诊治进行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综述分析1954~84年国内外文献,探讨了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的诊断标准、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发病危险因素、外科处理以及预防和诊断检测技术等问题,强调了大肠腺瘤,遗传基础、免疫缺陷、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在发病上的作用,及高危险组患者应按方案进行常规检测监护之重要性。述介了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系一种原发性大肠癌多中心发生的形式,在诊治上前者与后者有一致性,亦各有其独特性。报告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1977~84年收治的8例住院大肠多发原发性癌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诊治经过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右手虎口挛缩以及左拇指皮肤剥脱损伤各一例应用直指背侧皮瓣修复的成功经验,提出该手术的适应症和优点,并重点介绍其应用解剖学和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作抗菌导管 ,预防静脉导管感染。方法 :用洗必尽和医用聚氨酯为主要成份涂覆硅胶胶管制成抗菌导管。抗菌试验包括 :(1)涂覆液MIC测定 ;(2 )体外抗菌作用观察 ;(3)体外抗菌作用持续时间观察 ;(4 )导管加温对抗菌作用的影响 ;(5 )动物试验检测抗菌效果。结果 :涂覆液对金  相似文献   

16.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0例正常儿、27例毛细支气管炎、7例肺炎和6例上感进行血浆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素F_(1α)(6-Keto-PGF_(1α))测定,动态观察其变化。结果显示:(1)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TXB_2、TXB_2/6-K  相似文献   

17.
使用免疫细胞化学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体(PAP)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L-脑啡肽免疫反应(L-ENK-ir)阳性细胞的变化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下丘脑弓状核L-ENK-ir阳性细胞数目增加,在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腰椎X线摄片技术观察大鼠腰椎部分节段固定对椎间隙前、后径和棘突间距的影响。方法120只体质量为350~450g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固定组、旋转固定组和假手术组。单纯固定组大鼠腰椎L 4-L 6节段植入椎体外部连接固定装置;旋转固定组大鼠则在此基础上于连接钢板和棘突钢板之间放置金属垫片,使L 5棘突向右侧旋转,造成L 5棘突与L 4和L 6棘突不共线;假手术组则只切开皮肤后缝合。造模1周、4周、8周和12周时大鼠腰椎X线摄片,测量各组固定节段椎间隙前、后径和棘突间距的距离。 结果造模4周后,单纯固定组固定节段L 3-L 4、L 4-L 5、L 5-L 6和L 6-S 1椎间隙前径分别为28.11±3.94、25.73±4.70、29.51±6.34和34.97±4.65像素;椎间隙后径分别为7.39±1.63、6.65±1.76、7.02±1.52和9.62±2.50像素;棘突间距分别为39.33±11.74、14.11±5.75、21.32±6.84和77.43±13.69像素,均小于假手术组( P < 0.05)。造模8周及12周后,单纯固定组固定节段L 3-L 4、L 4-L 5、L 5-L 6和L 6-S 1椎间隙前、后径和棘突间距与假手术组相比继续减小( P < 0.05)。旋转固定组与单纯固定组的测量结果一致,在造模4周、8周和12周后,其固定节段L 3-L 4、L 4-L 5、L 5-L 6和L 6-S 1椎间隙前、后径和棘突间距也均小于假手术组( P < 0.05)。造模8周后,单纯固定组和旋转固定组腰椎固定节段出现了较明显的骨赘。 结论腰椎部分节段固定可造成椎间隙减小并导致骨赘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吉林省长春地区儿童龋病的患病状况,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长
春地区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调查,首先采用整
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长春市3个区(朝阳区、南关区和宽城区)和3个县城(农安县、榆
树市和德惠市)为研究区域。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研究区域选取6所小学(小学五、六年
级)和6所初中(初中一、二年级)9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检测计算患龋率并分析患龋率相
关影响因素(如牙齿排列、牙龈炎患病情况、牙菌斑、牙齿检查、餐后漱口、刷牙频次、营
养状况、服用钙剂情况、睡眠时长、个人饮食习惯和家庭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受检查儿
童总患龋率为51.77%,其中小学五、六年级,初中一、二年级患龋率分别为57.91%、52.48%、
48.16%和48.98%。随着年级的增长,患龋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儿童患龋率高于县城儿童(P<0.05)。患龋与非患龋儿童菌斑性牙龈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过钙剂、睡眠时间短、每餐后不漱口、牙齿排
列不整齐、偏食、营养不良、喜食零食或甜食、饮用酸奶的频率高、独生子女、父母双方患龋齿、家长对
口腔健康重视程度低和家庭收入低等是儿童龋病发病的重要诱导因素。性别、喂养方式、刷
牙次数和父母职业对儿童龋病发病无明显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有牙龈炎、不
进行定期口腔科检查、有牙菌斑、喝牛奶加糖、睡眠时间不足、偏食和营养不良是儿童龋病
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根治牙龈炎、定期口腔科检查、去除牙菌斑、喝牛奶不加糖、保证睡眠时间、纠正偏食和营养不良可以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应加强县城儿童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开发一种涂覆(HA/CHI-Van)5多层膜结构的骨科内植入物以用于预防骨内植入物感染。方法:将透明质酸(HA)和壳聚糖-万古霉素(CHI-Van)溶液进行层层自组装,制备得到(HA/CHI-Van)5多层膜结构;通过zeta电位检测组装过程,通过活细菌染色实验评价多层膜的抗细菌黏附效果,通过越狱实验和FE-SEM实验检测体外抗菌效果。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HA/CHI-Van)5组和假手术组,并以X线、Micro-CT、骨组织切片等方法检测该材料的体内动物实验效果。结果:每次组装不同的单层,zeta电位交替变化,证明多层膜组装成功。活细菌染色实验显示多层膜结构中的CHI具有一定的抗细菌黏附作用。越狱实验和FE-SEM实验证明(HA/CHI-Van)5多层膜结构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在体外实验中,(HA/CHI-Van)5组的X线评分为0.7,而空白组的评分为12.3,(HA/CHI-Van)5组在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体积分数、骨组织切片方面均优于空白组(均P<0.05),且非常接近假手术组(均P>0.05)。结论:通过在骨科内植入物表面涂覆(HA/CHI-Van)5多层膜结构能够获得一定的抗细菌黏附功能和良好的抗菌作用,可以预防骨内植入物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