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建平  刘涛  陈勇  赵景宏 《西部医学》2013,25(3):360-36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根据血栓负荷轻重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AMI行PCI治疗患者126例,其中术中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导管47例,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7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LVEF、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P〉O.05)。结论PCI术中选择性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AMI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8月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6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直接PCI组,比较两组间2小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3级血流、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组的2小时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TIMI 3级血流、CK-MB峰值、LVEF值明显优于直接PCI组(P〈0.05),术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中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装置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及远端栓塞,有效地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ZEEK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0例,分成血栓抽吸组与常规PCI组,比较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资料及临床1个月随访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IMI)血流分级及TIMI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ST段回落率、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峰值均优于常规PCI组,1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大于常规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小于常规P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能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及远端栓塞,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改善术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的应用,以评价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8月在该院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共106例,其中急诊介入术加血栓抽吸治疗者为观察组(n=55),同期条件相当未应用血栓抽吸治疗仅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n=51),比较两组的基础资料、术后和随访期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发病距血管再通时间、直接支架置入率和术后达TIMI3级血流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无复流率则明显减少,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观察组在TnT峰值及CK-MB峰值、ST段回落率、住院期间心表、再次AMI、病死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AMI急诊PCI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能有效的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提高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40例急诊STEMI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 A组进行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冠脉内给药,B组进行血栓抽吸。观察术后两组患者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血浆肌钙蛋白I(cTnI)峰值,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大出血、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A组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cTnI值、LVDd、LVEF、脑钠肽( BNP)水平等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两组患者大出血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冠脉给药应用在STEMI急诊PCI,能够有效降低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肌灌注,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0级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按电脑数字随机法分为血栓抽吸加PCI治疗组(血栓抽吸组)24例和标准PCI治疗组(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住院期间血清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或心源性死亡等。结果:两组基础资料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与对照组比较,TIMI分级及TMP分级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明显降低;ST段回落幅度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少;治疗6个月内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有效的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96例,术中行血栓抽吸94例为血栓抽吸组,传统PCI组102例,比较两组TIMI血流、cTFC帧数、术后2hST段50%回落率及术后1周LVEF等。结果血栓抽吸组与传统PCI组比较: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为6.4%vs17.6%,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为93.6%vs82.4%,cTFC帧数为(28.7±7.6)vs(41.5±6.4)、ST段回落率为78.72%vs64.71%,LVEF为(54.65±7.52)%vs(46.56±6.12)%,血栓抽吸组均优于传统PCI组(P<0.05)。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可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8.
血栓抽吸导管在ACS急诊PCI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在ACS常规急诊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我院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9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危、极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随机分为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A组(51例),同期未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为B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CTFC)、术后心肌呈色分级(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A组TIMI血流3级、CTFC、BMG、术后ST段抬高回落幅度及LVEF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S常规急诊PCI中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TIMI血流、心肌组织水平灌注及术后心功能,但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7月—2010年6月接受直接PCI的AMI患者63例,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31例患者作为ZEEK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要ST段回落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心肌酶达峰时间、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急诊血运重建等有无差异。结果 ZEEK组TIMIⅢ级血流比例、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及心肌酶达峰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院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可安全有效地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IVER^TMCE血栓抽吸导管在急诊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行急诊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血栓抽吸组(30例)及常规PCI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梗塞相关区域的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术后12h 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78例研究对象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36例(46.15%)存在血栓,术前46例(58.62%)TMP 0~1级。血栓抽吸组术后TMP 0~1级明显少于常规PCI组(P〈0.05),术后TMP3级明显多于常规PCI组(P〈0.05),但两组间术后TMP2级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术后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多于常规PCI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栓抽吸组无一例抽吸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STEMI患者的急诊PCI中应用DIVERTM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而且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组织灌注,提高梗死相关导联ST段回落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导管血栓抽吸(PT)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AMI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组(PCI组)和PT+PCI组。单纯PCI组常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PTCA)后置入冠脉内支架或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PT+PCI组常规PTCA方法选择指引导管,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丝直接送入Diver抽吸导管至病变部位,反复抽吸至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然后直接置入冠脉内支架或常规PTCA方法后置入冠脉内支架。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差别,比较两组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并随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事件。结果:PT+PCI组抽吸导管均通过病变,血栓抽吸后即刻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前向血流恢复、梗死部位心肌组织的再灌注及ST回落率、直接支架率均优于单纯PCI组。结论:PT术是处理冠脉内血栓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初步观察可以改善AMI患者IRA的血流和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联合血栓抽吸对患者的预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共313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联合血栓抽吸组(n=97)和直接PCI组(n=216).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对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冠脉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入院时基本临床资料[血钾、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缺血时间和KILLIP分级]、造影结果(罪犯血管、非罪犯血管数、后扩张数、TIMI分级、)、术后LVEF以及MACE(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冠脉危险因素、入院时基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结果以及术后LVEF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Cr及罪犯血管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随访12个月,MACE率联合抽吸组25.8%,直接PCI组1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47).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中,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并不能够降低远期MACE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因STEMI行急诊PCI患者,其中35例(A组)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血栓抽吸治疗后行PCI术;另外35例(B组)术前常规应用替罗非班后完成PCI术。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术后A组TIMI3级血流及心肌灌注分级(MBG)3级比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vs80%,94%vs71%,P〈0.05)。A组心电图分析sumSTR≥30%者及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vs74%,(65.39±6.2)vs(45.5±11.3),P〈0.05]。A组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峰值,达峰时间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7.2±252.6)vs(332.5±218.7),(8.11±2.34)vs(14.55±4.97),P〈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器官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发生。结论血栓负荷较重的STEMI患者急诊PCI中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汪涛  李恩  孙利强  刘宗芳 《医学争鸣》2009,(16):1530-153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AMI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A组,予直接PC/+替罗非班,n=30)和对照组(B组,仅予直接PCI,n=30).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心功能和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复流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vs86%,P〉0.05).即刻心肌Blush分级3级(77.0%vs33.0%,P〈0.05)显著高于B组,而校正TIMI帧数[(23.5±7,6)帧和(32.1±4.2)帧,P〈0.05]显著低于B组.A组术后sT段抬高总和回落[(69.8±14.2)%和(38.6±11.7)%,P〈0.05]显著高于B组,而肌酸激酶(CK)峰值[(28.4±5.0)和(37.7±8.7)ukat/L,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期间,A,B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45.8±2.7)%和(44.7±3.8)%]、左室舒张期末直径(LVEDD)[(4.95±0.31)cm和(4.99±0.27)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A,B两组LVEF[(58.1±3.6)%和(51.1±2.4)%]、LVEDD[(5.2±0.2)cm和(5.5±0.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各项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23.3%vs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PCI的A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且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李建民  朱莉  殷屹刚  王如珠  林杰 《吉林医学》2014,(25):5551-5553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7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血栓负荷,其中观察组49例介入治疗前给予抽吸导管抽吸血栓,对照组48例行传统PCI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梗死血管的TIMI3级血流、术后1 h ST段回落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球囊使用少于对照组,两组在植入支架、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后三个月随访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减少手术中球囊使用,同时不增加手术的风险,有利于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PCI术中联合应用抽吸导管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评价首诊符合STEMI并经绿色通道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明确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RA)完全闭塞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抽吸导管,将96例患者分为抽吸导管组(n=48)和非抽吸导管组(n=48).结果 两组患者除性别外(10.4%比29.2%,P=0.021),一般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两组IRA除右冠状动脉病变分别为64.6%、39.6%,P=0.014,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CI即时TIMI血流分别为2.8±0.6、3.0±0.2,P<0.001;两组术后90 min ST回落>70%分别为72.9%、52.1%,P=0.035;植入支架类型及个数两组间无差异;未见术中出血并发症.术后1个月及1年随访,两组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统计学差异;平均1年随访期间,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无统计学差异,但抽吸导管组有降低趋势(logRank χ2=0.266,P=0.013).平均1年随访期间发生MACE组(n=43)和非MACE组(n=53)"无复流"分别为9.3%、0,P=0.023;术中IABP支持分别为21.4%、1.9%,P=0.002;发病-球囊扩张时间分别为(3.6±2.0、2.1±1.0)h,P=0.002;Killip分级分别为1.8±1.1、1.2±0.7,P<0.001;PCI即时TIMI分别为2.9±0.3、2.6±0.7,P<0.001.结论 急诊PCI中联合应用抽吸导管能改善心肌灌注,术后发生MACE可能与"无复流"、术中IABP支持、发病-球囊扩张时间、Killip分级、PCI即时TIMI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高海  金彦彦  叶明 《疑难病杂志》2012,11(6):419-42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高血栓负荷的危险因素。方法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将2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高血栓负荷组175例、低血栓负荷组61例。通过观察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检测生化指标、CRP及血浆脑钠肽,将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血运重建病史、基础心率、血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高血栓负荷组中吸烟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血栓负荷组(69.7%vs 45.9%P=0.018),CRP水平(mg/L)显著高于低血栓负荷组(9.31±2.35 vs 7.37±3.89,P=0.038)。将糖尿病、吸烟、白细胞、CRP、D-二聚体(D-dimer)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OR=2.056,95%CI 1.435~5.160,P=0.024)、CRP(OR=1.379,95%CI 1.048~4.306,P=0.015)是AMI患者高血栓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CRP是AMI患者高血栓负荷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直接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mnaryintervention,PCI)中,多途径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124例行急诊直接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多途径抗血小板治疗组(n=66)和双途径抗血小板治疗组(n=58)。多途径抗血小板治疗组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方案(氯吡格雷300mg,替罗非班术前、术后使用,术中不用),双途径抗血小板治疗组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方案(氯吡格雷600mg)。分析两组的基线资料、胃肠道反应、即刻手术成功率、肌钙蛋白(troponin,TnI)、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情况,观察住院和随访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adversecardiacevents,MACE)及30d左室射血分数(1ef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LVEF)。【结果】两组患者均急诊直接PCI手术成功。多途径抗血小板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冠脉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情况、24hTnI、30dLVEF显著优于双途径抗血小板治疗组(P〈0.05)。术后血小板计数、住院及随访期间MACE发生、出血情况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AMI患者急诊直接PCI多途径抗血小板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30例)和对照组(常规PCI,30例)。替罗非班组PCI术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半量肝素,对照组仅应用全量肝素治疗,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TMP(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血流情况,24h及30d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为96.7%(29/30),对照组为80.O%(24/30)(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替罗非班组6.7%(2/30),对照组16.7%(5/30)(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安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