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病人N端前脑钠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病人的血清N端前脑钠肽(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的差异及其与心肌坏死标记物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病人106例,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稳定型心绞痛42例。对照组22例非冠心病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同时定量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血清NT-proBNP浓度分别为(573±126)ng/L,(276±65)ng/L,(42±23)ng/L,(37±24)ng/L。急性心肌梗死组NT-proBNP与cTnI呈正相关(r=0.913,P<0.01)。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冠心病病人的血清NT-proBNP浓度存在差异,NT-proBNP可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Papillary muscl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 case repor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不耐受患者在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后改用西洛他唑和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入选植入DES的患者108例,均为冠状动脉简单病变,其中52例患者既往有阿司匹林不耐受情况,列入研究组,改用西洛他唑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其余56例患者列入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以及出血、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主要终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患者植入DES后,改用西洛他唑+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较少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1年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内(IC)联合静脉内应用半剂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年龄≥70岁、因AMI行急诊PCI的患者104例,被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52例)和半剂量组(52列)。两组均IC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常规组和半剂量组分别以0.15、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24 h。比较两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STEMI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 Tn 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OL)3种诱导剂作用下的血小板聚集程度(全血电阻抗法,WBIA);PCI术后90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两组用药期间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半剂量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落率(84%vs.86%)、血清hs-c Tn T峰值〔(5.1±1.9)μg/L vs.(5.8±2.6)μg/L〕,PCI术后即刻血栓积分〔(1.0±0.5)分vs.(1.1±0.6)分〕、TIMIⅢ级血流(86%vs.88%)和TMPGⅢ级(78%vs.80%)获得率方面和常规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剂量组ADP〔(0.4±0.8)Ohms vs.(0.2±0.7)〕Ohms)、AA〔(0.10±0.36)Ohms vs.(0.06±0.24)Ohms〕、COL〔(11±5)Ohms vs.(9±5)Ohms〕3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程度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半剂量组患者PCI术后90 d的LVEF(57±6 vs.58±68)、总MACEs的发生率和常规剂量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半剂量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AMI患者,在IC负荷剂量的基础上,静脉内半剂量与常规剂量替罗非班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可以更好地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冠心病(CAD)的诊断方法。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HCM患者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HCM合并CAD组(H1组)16例,HCM无CAD组(H2组)72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核磁共振检查,并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HCM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核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疾病。结果两组在性别、胸痛、心功能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心室肥厚的部位、心电图ST—T改变及异常Q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45岁的患者在H1组明显多于H2组(75%比55%,P〈0.05),高血压的并存率H1组明显多于H2组(81%比8.3%,P〈0.05)。结论HCM合并CAD临床诊断困难,其鉴别有赖于冠状动脉造影,建议对年龄大于45岁和(或)合并高血压的HCM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 ,38岁。因在石膏矿井下作业时突然闻及强烈刺激性气味 ,当时即出现流泪、眼刺痛、频繁咳嗽、咽喉痛、胸闷、头痛。约 1 0min出现昏迷 ,伴大小便失禁。昏迷持续约 2 0min后意识清醒 ,脱离现场。 2h后被送入院。体检 :T 37℃ ,P96次 /min ,R 40次 /min ,BP 1 30 /75mmHg ( 1mmHg =0 .1 33kPa)。神志清 ,精神萎糜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口唇轻度紫绀。双肺满布细小水泡音 ;心音低钝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心律规整 ,心率 96次 /min。腹部及四肢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 :WBC 1…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状动脉病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 64例确诊为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各支血管病变的特点。结果  ( 1) 8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 74例 ( 88.10 % )并发冠状动脉病变 ,而 14 80例非糖尿病患者中有 82 4例 ( 5 5 .68% )患有冠状动脉病变 ,两组差异显著。 ( 2 ) 74例糖尿病并冠状动脉病变中 ,36例为多支病变( 48.65 % ) ,38例有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 5 1.35 % ) ,42例有小血管病变 ( 5 6.76% ) ;而 82 4例冠状动脉病变的非糖尿病患者中 ,2 86例为多支病变 ( 34 .71% ) ,64例有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 ( 7.77% ) ,2 2 8例有小血管病变 ( 2 7.67% )。结论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较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 ,而且 ,冠状动脉的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及小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  相似文献   
8.
烟酸缓释片联用辛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炯酸缓释片与辛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有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混合型高脂血症80例,辛伐他汀组39例.口服辛伐他汀剂量20mg/d;烟酸加辛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41例,口服炯酸缓释片500mg/d,辛伐他汀20mg/d。,疗程均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不良反应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有所改善,但联合治疗组的改变幅度,分别达54%、47%、4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37.5%;②联合治疗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达标率分别为63%、49%和56%,三项全达标占44%,高于辛伐他汀组(P〈0.01);③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变化较辛伐他汀组明显(P〈0.05);④两组均没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烟酸缓释片联用辛伐他汀可改善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冠心病及高危患者的血脂异常.使高敏C反应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患者,冠脉联合静脉内使用d,N量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76例,年龄≥70a,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8例患者。对照组: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μg/kg,之后以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泵人24h;研究组:冠脉内注射负荷剂量10μg/kg,之后以0.075μg·kg-1·min。持续静脉泵人24h。比较2组PCI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率,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cTnT)峰值,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栓积分、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CI术后90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比较2组用药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PCI术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血清超敏cTnT峰值(P=0.025)、IRA血栓积分显著降低(P=0.013),TIMI3级血流及TMPG3级的获得率显著增高(P值分别为0.038和0.030)。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PCI术后90d的LVEF显著增加(P=0.026),总MACEs的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P=0.053)。用药期间,研究组总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33)。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老年STEMI患者,与单纯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联合静脉内小剂量替罗非班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缩小梗死面积,并显著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渗对比剂碘帕醇和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诊疗后急性对比剂肾损害(CI-AKI)发生率的差异和CI-AKI早期识别标志物尿肾损伤分子1(u KIM-1)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320例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同意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经皮冠脉介入(PCI)诊疗,随机分组使用不同特性对比剂: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组(n=160)或低渗对比剂碘帕醇组(n=160),术后充分水化记录尿量,每日检测u KIM-1水平,第1、2、3、5、7天检测血肌酐(SCr)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CI-AKI的发生率。结果行直接CAG和(或)PCI 105例患者术后发生CI-AKI 14例(13.33%),其中碘帕醇组8例(5.0%),碘克沙醇组6例(3.75%)(P>0.05);择期CAG和(或)PCI 215例术后发生CI-AKI 9例(4.18%),其中碘帕醇组5例(3.12%),碘克沙醇组4例(2.50%)(P>0.05);低渗组与等渗组比较χ2=0.421(P=0.55);直接CAG和(或)PCI与择期比较χ2=8.848(P=0.003),提示直接PCI的患者更易发生CI-AKI;亚组分析显示:无合并糖尿病肾病(DN)的患者无CI-AKI发生,合并DN患者180例CI-AKI发病率分别为碘帕醇组13例(14.13%)和碘克沙醇组10例(11.36%),二者比较χ2=0.308(P=0.62)。两组Scr均在使用对比剂后第2天较术前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两组e GFR在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降低(P<0.05),第2天达谷值;u KIM-1水平在第1天即开始升高,48 h达高峰(P<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u KIM-1与e GFR呈负相关(r=-0.485,P<0.05),与SCr呈正相关(r=0.593,P<0.05)。结论直接PCI及有DN的患者需更严格水化减少CI-AKI的发生;u KIM-1可以作为CI-AKI的早期标志物进行检测,提前识别CI-AKI,以便更早采取措施降低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