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 3.8mm小切口碎核同期植入折叠式水凝胶人工晶体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53例 (56只眼 )白内障碎核折叠式水凝胶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状态、前房反应进行总结。结果 :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 ,裸眼视力≥ 0 .5的眼数分别为 :4 9只眼 (87.5% )、52只眼(92 .9% )、52只眼 (92 .9% ) ;平均散光度分别为 :(1.0 2± 0 .71) D、(0 .93± 0 .59) D、(0 .85± 0 .6 7) D。平均散光度与术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术后角膜透明 ,前房反应轻。结论 :手术切口小 ,操作简便。术后反应轻、散光小 ,患者短时间内可以获得最佳视力 ,屈光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不同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后角膜散光情况及手术性散光的变化影响。②方法 将 40 3例 (40 3只眼 )白内障分为A、B两组。A组为硬核白内障 (2 85例 ) ,取上方巩膜反眉状 8mm隧道切口 ;B组为非硬核白内障 (1 1 8例 ) ,取上方巩膜反眉状 6mm隧道切口 ,均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植入光学部直径为 6m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 ,并使用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计随访术前、术后 1~ 3天、6个月、1年角膜散光的变化。③结果 发生手术性散光A组为 (1 .50± 0 .87)D ,B组为 (0 .98± 0 .50 )D ;散光轴向变化A组为 86 .5°± 54 .7° ,B组为 75 .0°± 53 .4°,术后两组角膜散光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④结论 检查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角膜散光 ,可综合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致角膜屈光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 方法 :对 6 6例 (72眼 )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采用 3.2 mm角膜缘隧道切口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 ,观察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的变化。 结果 :术后 1天、1周、1个月的视力达 0 .5以上者分别占 6 9.4%、80 .6 %和86 .1% ,术后 1周平均散光为 (1.85± 0 .89) D,比术前增加 0 .30 D(P<0 .0 1) ,角膜地形图显示切口处轻度陡峭或平坦 ,术后 1个月平均散光为 (1.48± 1.0 2 ) D,P>0 .0 5 ,角膜地形图显示已恢复术前状态。 结论 :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能简化手术步骤 ,术后视力恢复快 ,炎症反应轻 ,具有早期恢复至术前眼屈光状态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 12 8眼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外伤性白内障施行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对硬核白内障行手法碎核。结果 术后 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 0 .5为 80 .5 % ,3个月为 95 % ,术后 1周平均散光 1.95± 1.5 3D ,术后 3个月角膜散光为 0 .93± 0 .5 5D。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暂时性高眼压。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散光小 ,手术安全 ,切口自闭性能好 ,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51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84.4%、92.2%、94.2%;≥1.0者分别占49.0%、54.9%、56.9%。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92±0.79)D、(1.38±0.58)D、(0.98±0.63)D和(0.97±0.59)D,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娩核困难、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人工晶状体偏位和虹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具有创伤小、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简单相减法和矢量分析法评价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手术性散光。方法对65例(72眼)行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测定其角膜散光。分别使用简单相减法及矢量分析法计算其术后1周及1个月的手术性散光。并对术后1周及1个月的视力进行统计。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1月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9±0.75)D、(1.0±0.50)D和(0.85±0.25)D,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912,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638,P>0.05)。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发现术后1个月的手术性散光值均低于术后1周。用简单相减法计算,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46,P>0.05);用矢量分析法计算,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764,P<0.05)。且其结果显示术后1周为逆规性散光改变,而术后1个月为顺规性散光改变。裸眼视力≥0.5在术后1周占88.9%,1个月占91.7%。其中裸眼视力≥1.0者,在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为18%及28.3%。结论矢量分析法是一种较好的计算手术性散光的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采用反眉型无缝线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手术性散光小,回退快,视力恢复快;逆规性散光飘移在术后1月内消失。角膜地形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植入的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NIDEK”ARK - 70 0自动电脑验光及角膜曲率仪及BME - 2 0 0眼A/B超测量角膜曲率及眼轴 ,代入SRKⅡ公式计算出正视化眼的人工晶体屈光度 ,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工作需要 ,设计术后屈光状态及预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本组 80只眼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植入人工晶体 ;37只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PHACO)联合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于术后 6个月测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结果 :93只眼屈光状态与术前设计屈光状态误差在± 1 .0 0D以内者占 79.49%。结论 :影响预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准确性的主要原因为 :眼轴测量误差、眼轴过长及白内障病史较长或继发废用性外斜视患者且采用ECCE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式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影响。方法 :对 33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30眼采用角膜缘阶梯状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比较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的变化。结果 :巩膜隧道式切口术后 5 d平均角膜散光 ( 3.1 5± 1 .5 4 ) D,术后 3个月 ( 1 .1 9± 0 .4 8) D;对照组为 ( 5 .1 2± 2 .1 3) D和 ( 3.2 5± 1 .5 8)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术后 5 d裸眼视力≥ 0 .5者 2 6眼 ,占 78.8% ;对照组 1 0眼 ,占 3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好、散光小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20例(142眼)老年性白内障行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与同期116例(136眼)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结果小切口组术后1周、2周、1个月裸眼视力≥0.5的眼数分别为106眼(74.64%),117眼(82.38%),130眼(91.5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小切口术前平均角膜散光为(0.88±0.41)D,术后1周为(1.55±0.58)D,术后2周为(1.33±0.45)D,术后1个月为(1.08±0.46)D,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平均角膜散光高于小切口组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术后散光小的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及防盲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术后散光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动态变化并与超声乳化术后进行比较。方法 将 35 2例老年性白内障病人 35 2只眼分为非超声乳化组 (186例 186只眼 )和超声乳化组(16 6例 16 6只眼 ) ,进行白内障手术既术后 1周、1月、3月及 6月角膜散光的动态研究 ;并就两组手术切口及其缝线所导致术后手术源性散光 (surgicallyinducedastigmatism ,SIA)及术后不同时期的SIA及轴线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 两组术后 1周角膜散光分别为 1.96± 0 .6 9D及 1.19± 0 .5 6D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非超声乳化组术后 1月、3月及 6月角膜散光较超声乳化组无明显差异 ;两组角膜散光平均为 0 .96D和 0 .89D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散光小 ,手术便捷 ,适合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12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B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数、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术后3天后B组的视力均要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对比,A组的视力均要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与术前视力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A、B两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散光度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3)A、B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33%(11/60),23.33%(14/6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其效果与超声乳化吸出术接近,且手术费用低、操作简便、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适合于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切口劈核法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78眼)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39眼)。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散光程度、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结果:2组患者术前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视力水平较术前均显著改善 (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4周和8周视力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术前2组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散光度术后1周均明显升高,8周后均呈下降趋势(P<0.01和P<0.05);术后同时期2组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4%,低于对照组的48.72%(P<0.05);2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考虑视力水平、散光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老年性硬核白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和比较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与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无晶体眼行透明角膜隧道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A组)40例40眼,选择同时期无晶体眼行传统角巩缘大切口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41例41眼作对照组(B组),分析2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及手术源性散光、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和B组比较,各时间点术后裸眼视力和手术源性散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前房出血、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偏斜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2组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透明角膜小切口的二期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对于无晶体眼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的提高,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袁建树  马蓉  王育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30-1331,1336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45例(4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人AcrysofToric 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IOL旋转度。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4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197±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l天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322±1.853)°。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 5 .5~ 7mm角膜缘有缝线切口与 10~ 12mm传统角膜缘阶梯大切口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在角膜缘作 5 .5~ 7mm隧道切口 ,水分离 ,娩出晶体核 ,或角膜缘阶梯状 10~ 12mm大切口娩核 ,并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 小切口较大切口术后第 1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术后半月平均散光均有明显优势。结论  5 .5~ 7mm角膜缘有缝线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优越于传统角膜缘阶梯状大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并早期获得良好视力。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训佑 《黑龙江医学》2012,36(9):679-681
目的观察采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患者184例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11~2011-07间,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84例(20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视力好转的眼数比例逐渐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平均角膜散光度逐渐减小,变化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27%,未见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白内障治疗方法,手术不需特殊设备,简便易行、经济,有广泛的实用性,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7.
庞永明  李辉 《海南医学》2011,(18):94-95
目的探讨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非洲黑人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30例(2207眼)黑人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评估疗效。结果术后1周视力≥0.5者占63.6%(1403眼),视力≥1.0者占5.1%(112眼),散光为(1.96±0.72)D。3个月后视力≥0.5者占94.9%(2094眼)。视力≥1.0(136眼)占6.2%,散光为(0.87±0.54)D。结论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好,在非洲地区有推广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及同轴微切口2.2 mm与2.8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选择白内障病人112例(112眼),随机分成小切口组(38例38眼)、2.2 mm组(37例37眼)和2.8 mm组(37例37眼).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病人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1周、1个月,3组病人视力提高幅度为小切口组>2.2 mm组或>2.8 mm组(P<0.01).3组病人术后角膜散光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但术后1周、1个月时3组病人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裸眼视力好、费用低、操作简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