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种植转移模型的建立和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种植转移模型。方法: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悬液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胃浆肌层,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组织学变化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肿瘤组织块保留了人胃腺癌的组织学特点,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成瘤率为100%(20/20),肝脏转移率为45%(9/20)。结论: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行学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胃癌肿瘤细胞悬液、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块种植于裸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三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病理切片。结果: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胃癌成瘤率为5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37.5%,肝转移发生率为25%;皮下瘤块的原位成瘤率为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62.5%,肝转移发生率为50%,腹水形成率为6.25%;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肝转移发生率为75%,腹水形成率为12.5%。细胞悬液成瘤时间较皮下肿瘤组织块和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延迟2—3周,而后两者无差异。结论:三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移植为最优,且更具有人胃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利用福爱乐医用胶构建人胃癌组织块裸鼠原位移植模型,为研究胃癌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实验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 以人胃癌SGC 7901细胞株反复接种传代于BALB/C裸鼠皮下形成的皮下移植瘤组织块为材料,利用福爱乐医用胶将其粘贴在30只裸鼠胃大弯侧浆膜下,分别在术后4、6、8周随机取10只裸鼠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及转移情况。结果: 原位移植瘤成瘤率为100%。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胃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肝脏黏连等出现率逐渐增高。结论: 利用福爱乐医用胶粘贴法能够安全、便捷地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可模拟胃癌的临床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胃癌裸鼠胃原位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转移模型 .方法 :用人胃癌细胞悬殊液接种于裸鼠皮下 ,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 ,将皮下移植瘤组织再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 ,称为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 ,并与直接用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胃浆膜下、皮下、腹腔、尾静脉的移植瘤模型比较 ,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及组织学变化及细胞动力学改变等生物学特性 .结果 :肿瘤组织块保留了人胃腺癌的组织学特片 ,尾静脉注射与直接原位接种成瘤率均为6 0 % ,间接原位接种模型移植成瘤率为 80 % ,皮下与腹腔接种成瘤率均为 10 0 % .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6 0 % ,直接胃原位移植模型肝脏转移率为 33.3% (P <0 .0 5 )尾静脉移植瘤模型仅见肝脏转移 ,实验过程中裸鼠衰竭处死后的肺脏经连续组织切片未见瘤细胞侵袭 .移植瘤细胞具有分泌CEA的功能 ,细胞动力学检测显示以五倍体细胞为主 .结论 :人胃癌裸鼠皮下 -胃原位移植瘤模型的生物学行学与人胃癌自然生长和转移过程相似 ,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一种能很好模拟人体内生物学行为的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方法 采用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在裸鼠皮下经反复传5代形成实体瘤的完整组织块,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生长和转移模型16个.观察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胃癌原位移植瘤、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情况.电镜下观察肿瘤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诱导型环氧化酶-2(COX-2).结果 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块再次原位移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16/16),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87.5%(14/16),肝转移发生率为75.0%(12/16),腹腔积液形成率为12.5%(2/16).结论 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具有人胃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瘤细胞悬液和瘤组织块原位种植,建立SD大鼠原位移植胃癌模型。方法直接注射法组将walker-256细胞悬液直接注射到SD大鼠胃壁的浆膜内,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组织插块法组以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幼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于SD大鼠胃壁,观察比较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结果直接注射组原位移植成功率为71.42%,造模九天后平均瘤重为0.322 g;组织插块组原位移植胃癌成功率为42.85%,造模九天后平均瘤重为0.206 g。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该SD大鼠直接注射法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程相似,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用于胃癌转移机理和抗转移实验。  相似文献   

7.
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的建立及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结果。方法:将肿瘤组织块和肿瘤细胞悬液种植于裸小鼠胃壁形成原位移植瘤,观察和比较了两种方法所建立模型肿瘤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胃癌组织块种植的原位成瘤率达100%,淋巴结广泛转移率90%,肝转移发生率75%。细胞悬液种植的原位成瘤时间较组织块法延迟2周,成瘤率为67%,淋巴结广泛转移率为50%,肝转移发生率仅为30%。结论:两种原位移植和转移模型均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的特点,以肿瘤组织块原位模型为优,该模型的建立可为人胃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治疗的研究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瘤细胞悬液和瘤组织块原位种植构建SpragueDawley(SD)大鼠原位移植胃癌模型,并比较其诱癌率。方法分别采用直接注射法和组织插块法构建SD大鼠胃癌模型:直接注射法组将walker-256细胞悬液直接注射到sD大鼠胃壁的浆膜内,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组织插块法组以walker-256细胞接种于SD幼鼠皮下,形成稳定传代的皮下移植瘤,再取该肿瘤组织块原位移植于SD大鼠胃壁,观察移植肿瘤的生长状况、移植成功率。结果直接注射法组原位移植成功率为5/7,造模9d后平均瘤重为0.320g;组织插块法组原位移植胃癌成功率为3/7,造模9d后平均瘤重为0.206g。直接注射法组原位移植成功率和造模9d后平均瘤重均较组织插块法组高。结论直接注射法原位移植模型的生物学行为与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相似,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工具用于胃癌转移机制和抗转移实验。  相似文献   

9.
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的瘤组织块为材料,将其移植到裸鼠胃壁,成功地建立了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该模型原位瘤沿胃壁呈浸润性生长,潜伏期为3~4周,以后迅速增长并与网膜粘连,约12周以后部分动物(2/6)出现肝转移,生存期为16~24周。本方法原位成瘤率及局部浸润率均为100%,且可出现肝脏转移,肿瘤生长过程与临床胃癌类似,适用于人胃癌转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胶黏合法建立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并使用7T核磁共振成像(7T MRI)动态检测原位肿瘤。将对数生长期人胃低分化腺癌SGC-7901细胞制成细胞悬液注射于裸鼠右腋皮下,建立皮下移植模型;以皮下移植瘤块为材料,采用胶黏合法建立原位移植模型。造模约20 d后,裸鼠进行7T MRI扫描,并对胃部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3只裸鼠中2只胃部可见肿瘤疑似物,组织病理学检查验证该疑似物为肿瘤,成瘤率达66.7%。实验结果表明,7T MRI对原位肿瘤可进行无创、动态的活体检测,且无辐射伤害。MRI检测有望用于临床前胃癌药物的研发以及临床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人胃癌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观察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SGC-7901)悬液种植于小裸小鼠胃壁,观察原位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移植成功率和自发转移的发生率。结果 原位移植成功率(成瘤率)为67%。移植瘤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85%,远处淋巴结转移率50%,肝转移发生率30%。荷瘤鼠的中位生存期为16周,晚期出现消瘦和全身衰竭。结论 该裸小鼠原位移植模型具有人胃癌自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NM-3对胃癌生长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胃癌生长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裸鼠皮下种植模型。将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种植后第2 d开始分别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 ml/kg,对照组)、NM-3(剂量分别为10 mg/kg、20 mg/kg、40 mg/kg,治疗组),每周2次,共6周。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皮下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取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微血管密度(MVD)、胃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NM-3剂量为10 mg/kg、20 mg/kg、40 mg/kg的皮下肿瘤体积分别为(915.46±39.66)mm3(、871.26±38.84)mm3(、812.27±32.59)mm3,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 609.55±41.32)mm3(P<0.05),抑瘤率为43.20%、45.87%、49.53%;和生理盐水组比较,NM-3治疗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明显减少,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均<0.05),且与治疗剂量有关。结论:NM-3可通过抑制肿瘤微血管生成,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抑制体内人胃癌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工程化人胃癌裸鼠原位模型,并利用活体荧光成像技术进行观察。方法以胶原为支架材料,表达绿色荧光的人
胃癌BGC823-EGFP细胞为种子细胞,建立人胃癌体外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生长状态;通过注射将体外模型移植到裸
鼠体内;活体荧光成像评估胃癌原位模型的建立;解剖观察原位肿瘤的移植成功率,生长及转移情况;冰冻切片及HE染色进行
组织学观察。结果工程化人胃癌体外模型中肿瘤细胞呈立体生长;原位肿瘤成瘤率100%,可见腹腔重要脏器转移;组织学特征
呈典型低分化腺癌;活体荧光观察可见原位肿瘤形成,但效果不理想。结论建立了工程化人胃癌裸鼠原位模型;绿色荧光成像
效果较差,活体荧光成像观察应选用穿透力较强的荧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碘-131(131I)标记短肽酪氨酸修饰的血管靶向肽(Tyr-GX1)在荷结肠癌与胃 癌裸鼠体内的显影特征。方法 采用Iodogen 碘标法标记Tyr-GX1,检测其标记率和稳定性。建立荷结肠 癌、胃癌裸鼠模型(分别设置为结肠癌组和胃癌组),均注射131I 标记短肽Tyr-GX1,观察24 h 后显影特 征。结果 纸层析法结果表明,131I 标记短肽Tyr-GX1 的标记率较高,为(95.67±0.79)% ;放射化学纯度为 (96.68±1.68)%。24 h 稳定性测试显示,131I 标记短肽分别与人血清、乙二胺四乙酸、生理盐水、半胱氨酸混 合后标记率仍然维持在90% 以上。结肠癌组、胃癌组裸鼠尾静脉注射131I 标记的短肽Tyr-GX1 后8 h 开始裸 鼠右后肢背侧荷瘤部位放射性浓聚较心血池本底升高,并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肠癌组16 h 时达峰值随后 稍有降低,荷瘤部位和心血池本底放射性摄取比值(T/NT)均>1。结肠癌组与胃癌组T/NT 比值在不同时 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随着时间延长,结肠癌组和荷胃癌组裸鼠心、肺、肝、肾、胃、 肌肉、肿瘤、血液和甲状腺组织中Tyr-GX1 摄取率逐渐降低(P <0.05),其中肝、肾组织均具有较高的放射 性。结肠癌组和胃癌组1、6、12 和24 h 肿瘤组织的摄取率均高于心脏、甲状腺、胃和肌肉组织(P <0.05)。 结论 131I 标记短肽Tyr-GX1 对结肠癌和胃癌裸鼠肿瘤血管靶向性较好,与恶性肿瘤组织有较高的结合率, 而结肠癌与胃癌的放射性浓聚和达峰时间有所不同;131I 标记短肽Tyr-GX1 可能在消化道恶性肿瘤血管靶向 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