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顿服,至少应用6个月以上,治疗2周后均行PCI术,观察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再狭窄率及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防止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减少术后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谢进  李欣  许臣洪  胡沛 《四川医学》2012,33(6):989-991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CHD)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接受择期PCI术的CHD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试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80 mg/d,两组均于治疗2周后行PCI术,术后继续服用12个月。两组均随防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试验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及急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术、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围术期应用强化剂量(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CHD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使用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24h、48h,术后14d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fCRP水平〈3.0mg/L)21例和B组(CRP水平≥3.0mg/L)45例,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PCI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PCI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田龙  任军  胡浩 《医学研究杂志》2010,39(10):108-110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狭窄并支架置入术(CAS)后患者临床预后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CAS的颈动脉狭窄患者58例,术后分为对照组28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毫克/次,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用药12个月.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后12个月内支架内再狭窄事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 服药后12个月内阿托伐他汀组支架内再狭窄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血脂、血清hs-CRP、IL-6含量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阿托伐他汀组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减轻颈动脉狭窄并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炎性反应,减少支架内再狭窄事件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脂水平及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26例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64)和B组(11=62),A组接受阿托伐他汀,1次/d,10mg/次,B组接受阿托伐他汀,1次/d,20mg/次。测定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血脂水平,观察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服用阿托伐他汀12个月,两组血脂水平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B组血脂水平较A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但两组心脏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再狭窄具有预防作用,强化剂量作用更明显,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再狭窄和临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冠心病并行支架置入术治疗的12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 mg顿服,术后改40 mg/次,1次/d,30 d后再改为20 mg/次,1次/d;对照组维持20 mg/次,1次/d.观察治疗后6个月血脂、管腔造影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LDL、HDL、最小管腔直径和狭窄百分比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序贯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24h 内给予负荷剂量(80mg)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CI 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需经 PCI 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应用80mg 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术前给予20mg 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肌钙蛋白、B 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 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患者术后1月内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患者手术后心肌肌钙蛋白、NT-proBNP、Hs-CRP、CK-MB 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心源性再住院、心绞痛复发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 术前应用负荷剂量阿托品能够有效的降低 PCI 术后心肌损伤,并能够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他汀序贯疗法对PCI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他汀序贯疗法组,52例)和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50例),记录PCI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明显降低(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肌毒性和肝毒性事件发生无差异。结论:改良他汀序贯疗法可减少PCI患者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支架植入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术后炎症因子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非ST抬高ACS患者76例,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于PCI前24h内服用80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术后监测6h、12h及1周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d(TNF-or),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两组的术后30d和60d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的12h及1周的血清CRP、TNF-a、IL-1β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h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0d和60d,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促进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行PCI术后的疗效,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但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无明显降低,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住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24h、48h,术后14d测定血清CRP水平,根据术后CRP水平分为A组(CRP水平<3.0mg/L)21例和B组(CRP水平≥3.0mg/L)45例,分析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B组术后6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PCI术后CRP水平的增高与随访期内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相关,提示PCI术后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增强是心血管再发事件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PCI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06-2013-06期间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50例,研究选取患者均为男性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考察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和冠状动脉造影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6周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相较于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低.血清hsCRP恢直曼迅速.值得临床优井.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非高胆固醇血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效果.方法:111例血清胆固醇正常的ACS 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经抗血小板、抗凝和抗缺血治疗,同时对照组(38例)服安慰剂,不服调脂类药物;阿托伐他汀10 mg/d组(37例)和40 mg/d组(36例)分别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d和40 mg/d,每晚1次.除调脂药物外,不限制其他药物的使用.分别于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血脂并观察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梗死、复发性心绞痛)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较低,且阿托伐他汀40mg/d组更低;综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亦降低(P均<0.05).3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无肌溶解和严重肝功能损害.结论:非高胆固醇血症ACS患者PCI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能减少术后1 a内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用药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介入患者治疗12个月的调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成功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50例分为两组,于PCI术后分别服10mg和40mg阿托伐他汀,每晚1次,至少12个月。结果:12个月后两组调脂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12个月内阿托伐他汀10mg/日组有5例心绞痛发作,1例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6例,阿托伐他汀40mg/日组有1例心绞痛发作,无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术1例,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的方法,调脂有效率更高,可进一步减少冠心病介入患者心脏事件和血管重建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强化降脂时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本研究观察了106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且经术后6个月随访的患者。其中氟伐他汀组67例,时照组39例。除氟伐他汀组患者在术前或术后48h内给予氟伐他汀40mg外,二组其余一般临床资料和治疗措施均相似。再狭窄的判断标准:随访时冠状动脉造影靶血管直径狭窄≥50%则认为是再狭窄。术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随访期间监测患者的血脂、肝功能及肌酸磷酸肌酶,作心电图运动试验。并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判断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期间,氟伐他汀组血LDL-C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随访结束时,由于经济原因,氟伐他汀组有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再狭窄2例,对照组有1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再狭窄7例,氟伐他汀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组无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肌酶超过正常上限二倍的患者。结论①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②氟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4例成功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阿托伐他汀80mg/d、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3个月的心脏缺血事件、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不良反应。结果: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1个月后两组(治疗组6例、对照组4例)均有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4例成功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阿托伐他汀80mg/d)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3个月的心脏缺血事件、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不良反应。结果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和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服药3个月后两组(治疗组6例/对照组4例)均有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3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疗效显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30mg/d)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mg/d),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作用。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重建、冠心病死亡者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ALT轻度升高者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30mg/d能降低TC、LDL-C水平,明显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在预防PCI围术期患者心肌损伤及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作用。方法将90例接受PCI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44例,入院即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术前2 h追加阿托伐他汀40 mg,术后第1个月阿托伐他汀40 mg/d,1月后改为阿托伐他汀20 mg/d长期维持)和常规治疗组(46例,入院至PCI术后长期阿托伐他汀20 mg/d维持)。主要观察指标是PCI术后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非计划的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是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K-MB及c Tn I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较常规组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9.1%vs 23.9%,P=0.02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组术后c Tnl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均发生于PCI术后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的患者。结论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能显著降低择期PCI围术期患者的临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均接受PCI术,术后给予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对照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08%(3/59)]低于对照组[18.3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降低IMT,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高龄(1〉75岁)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30mg/d)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mg/a),观察患者服药前及服药后12个月血脂、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作用。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TC、L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管重建、冠心病死亡者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ALT轻度升高者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30mg/d能降低TC、LDL—C水平,明显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