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维药唇香草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生长的影响,为开展植物药防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唇香草挥发油,采用系统溶剂萃取法从唇香草醇提物中得到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层,采用测定OD值和结晶紫显色的方法,测定唇香草提取物对变异链球菌的生长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挥发油和胡薄荷酮能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正丁醇萃取层、蒙花苷和地奥司明对变异链球菌生长有一定影响。结论唇香草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是多种成分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唇香草挥发油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 SHR 大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卡托普利组(20 mg/kg)、氢氯噻嗪组(20 mg/kg)、唇香草挥发油高(40 mg/kg)、中(20 mg/kg)、低(10 mg/kg)剂量组,另外10只 Wista 大鼠作为空白对照,分别进行药物干预4周,于给药前后2h 测定各组大鼠尾动脉血压。结果给药3 w 后唇香草挥发油高、中剂量组及卡托普利、氢氯噻嗪组 SHR 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 <0.05)。结论唇香草挥发油对 SHR 大鼠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6种不同来源国产血竭的质量差异。方法:以剑叶龙血树含皮及木质部为原料,采用回流提取、索氏提取,超声提取,低温膨化提取,并与市售的通过传统工艺提取的云南血竭和海南血竭为对照,对它们进行薄层层析和紫外光谱鉴别。结果:薄层对应斑点基本相同,紫外光谱基本一致。结论:6种不同来源的国产血竭的成分基本一致,而以龙血素C作为评价指标,其质量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核磁共振和薄层层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制备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并确定其化学特性。方法:用有机溶媒法和乙醇注入法制备葛根素磷脂复合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薄层层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在有机溶媒中葛根素磷脂复合物为澄清透明液体,在水中呈胶质透明液体,核磁共振氢谱及薄层层析分析,表明具有磷脂复合物的化学特性。结论:葛根素和磷脂经制备成新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加味脑乐静合剂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pH值的变化与微量沉淀形成的关系,确保本品安全有效使用。方法:样品室温下存放,对其pH、沉淀形成及化学成分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检测。化学成分的定性用TLC和HPLC法,葛根素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外标法定量(mg/mL)。结果:获得了沉淀和液体部分各自的TLC和HPLC特征图谱。在薄层上可以清楚地检识出甘草和葛根的斑点,在HPLC谱中可以清楚地检识出葛根素的特征峰;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沉淀的量稍有增加,而pH值略有下降。结论:该液体制剂在贮存期间基本稳定,所获实验数据可为本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和组织解离法对白术的根作生药学研究,采用挥发油测定法对白术根和根茎的有效成分挥发油的含量作比较研究,采用薄层层析法对白术根和根茎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白术根的产量为根茎产量的21.96%,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的含量为0.847ml/100g,相当于根茎挥发油含量的62.74%,白术根挥发油的薄层层析图谱和根茎的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胞外多糖及胞内多糖的分离纯化和化学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孢蘑菇胞内多糖及胞外多糖的化学结构。方法:采用葡聚糖凝胶纯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薄层层析、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等色谱及化学方法测定。结果:胞内多糖及胞外多糖均由单一葡聚糖组成,具有β型糖苷键。结论:对双孢蘑菇胞内多糖及胞外多糖的结构研究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紫苏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解决紫苏挥发油易挥发、不稳定的问题。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鲜紫苏挥发油,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水蒸气蒸馏法再提取包合物挥发油,紫外光谱法分析包合前后挥发油。硅胶G-CMC薄层色谱法对照包合前后挥发油色谱图。结果 包合前后挥发油紫外吸收光谱与薄层色谱图基本一致。结论 β-环糊精能稳定包合紫苏挥发油,解络后不会引起主要成分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维药唇香草中熊果酸(UA)和齐墩果酸(OA)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以及不同部位的唇香草中UA和OA的含量.方法 采用双波长扫描法,对点于硅胶G板的样品进行原位预处理,以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酸(20:5:8:0.1)为展开剂,测定波长为530 nm,参比波长为700 nm.结果 该法中的UA和OA分离效果较好,可被同时检识.采自新疆18个不同产地的唇香草中UA和OA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4±0.41)和(2.82±0.89)mg/g;在相同年份5月初至月末的采收期UA和OA含量呈现春末到夏初期上升,其后下降;唇香草不同部位中UA和OA的含量为叶中最高,花次之,茎最低.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为唇香草的优质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益脑宁片由鸡东制药厂生产 ,组方药物有何首乌、党参、山楂、麦芽、赤芍等 ,有益气补肾、活血、通脉之功。主治脑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等。何首乌主要成分为大黄素 ,山楂中含有齐墩果酸成分 ,以上两种成分按《卫生部药品标准》[1] (以下简称“部颁法”)规定的 TLC检识 ,对照品及对照药材斑点均不明显 ,鉴于此我们根据部颁标准并结合文献 [2 ] 报道 ,对益脑宁片薄层层析方法进行了改进 ,结果明显 ,操作过程比部颁法简单、快速 ,为益脑宁片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1 仪器和试区仪器 :三用紫外线分析仪 ,薄层硅胶 G板 …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唇香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唇香草总黄酮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唇香草总黄酮微波提取工艺。结果唇香草总黄酮微波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功率800 W,提取时间45 min,提取温度80℃,测得唇香草中总黄酮的含量为5.53%。结论微波提取唇香草总黄酮工艺经济、合理,工艺条件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唇香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测定唇香草多糖含量在不同采收期的动态变化。方法在对料液比、浸提温度以及浸提时间进行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唇香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用最佳提取工艺对不同采收时期的唇香草进行多糖提取,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的唇香草多糖含量的变化。结果唇香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是料液比为1∶40,浸提温度为100℃,浸提时间为4 h,其含量在幼苗期最高。结论唇香草多糖的提取工艺简便易行,可用于规模化生产;不同生长期唇香草多糖的变化可为唇香草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唇香草多糖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唇香草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实验法确定唇香草多糖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结果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60℃,20倍量的水,超声提取30 min,唇香草多糖得率为7.50%。结论超声法提取唇香草多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维吾尔药为主的复方唇香草颗粒对 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 IκK-β/IκB-α/NF-κB 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稳定 As斑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70只6~8周龄 Apo-E基因敲除小鼠,予高脂饮食喂养12 w后,随机处死10只,取主动脉根部,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并确定As形成,其余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中药对照组(血脂康)、西药对照组(辛伐他汀)及复方唇香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12 w后处死,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小鼠斑块内 IκK-β、IκB-α和 NF-κB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及复方唇香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 IκK-β和 NF-κB mRNA的表达降低(P <0.01),IκB-αmRNA的表达增高(P <0.05);而西药对照组与复方唇香草颗粒高、中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唇香草颗粒具有抗 As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IκK-β/IκB-α/NF-κB 信号通路的活动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唇香草药材的质量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唇香草原植物进行鉴定,并对其性状进行描述;对唇香草的茎、叶和粉末进行显微鉴别;对唇香草水提液和醇提液化学成分进行理化鉴别;以蒙花苷、咖啡酸、迷迭香酸对照品对唇香草药材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测定7批唇香草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结果唇香草药材水分不得超过9%,总灰分不得超过12%,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4%。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定性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唇香草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β-环糊精包合鼻炎凝胶剂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物收率和挥发油的包合率作为考察指标,确定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用显微镜观察法、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ormatography,TLC)、紫外扫描法(Ultraviolet spectroscop.UV)和差示扫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y,DSC)进行鉴别.结果: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β-环糊精(ml/g)为1:8,包合温度为80℃,包合时间为1 h.结论:优选工艺方法简单,效率较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薄荷、白术混合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别.方法 以薄荷脑包合率和包合物收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对研磨法、饱和水溶液法及超声法进行比较试验,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工艺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分析.结果 优选的包合方法为研磨法,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与β-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