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对7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小剂量辛伐他汀20mg·d^-1,治疗10d,一组给予大剂量辛伐他汀40mg·d^-1,治疗10d,比较治疗前后hs-CRP变化的情况。结果 两组hs-CRP均显著下降,大剂量组较小剂量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辛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hs-CRP,大剂量(40mg·d^-1)的作用更为显著,未出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孟照红 《中原医刊》2007,34(19):42-4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调脂疗效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定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每晚一次口服,于服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血脂,并对临床事件及服药安全性进行随防登记。结果 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剂量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20 mg/d降低TC、LDL-C及TG效果明显优于10 mg/d剂量组。随访期间阿托伐他汀20 mg/d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10 mg/d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ACS患者均能安全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且20 mg/d阿托伐他汀组疗效优于10 mg/d阿托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观察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过程中阿奇霉索与红霉素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价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应用阿奇霉素10mg·kg^-1·d^-1。静滴,对照组36例给予红霉素15~30mg·kg^-1·d^-1。静滴,观察疗效及其不良反应,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2.8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5.8±1.6)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7.5±2.0)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2±0.8)d短于对照组(2.6±1.3)d(P〈0.05)。治疗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813%,对照组的发生率22.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通过对比发现应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平均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氟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因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行PCI的冠心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氟伐他汀组除基础治疗外每晚加服氟伐他汀40 mg。术前以及术后2 d和4周分别抽静脉血测CRP。结果术前、术后2 d和4周氟伐他汀组CRP水平分别为(5.82±0.61)、(20.40±0.67)及(8.82±0.52)mg·L^-1,对照组分别为(5.49±0.67)、(19.94±0.72)及(18.23±0.63)mg·L^-1。术后4周氟伐他汀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后血清CPR水平升高,氟伐他汀可明显控制血浆炎症因子的升高,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和逆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B衍生物(XQ)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曲克芦丁组(剂量为48mg·kg^-1·d^-1),银杏内酯B(GB)组(剂量为7.8mg·kg^-1·d^-1),xQ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3.9、7.8、15.6mg·kg^-1·d^-1)。分别采用颈动-静脉旁路法复制血栓模型及电刺激法复制混合血栓模型,观察XQ对血栓形成的影响。选用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曲克芦丁组(剂量为96mg·kg^-1·d^-1),GB组(剂量为15.6mg·kg^-1·d^-1),XQ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7.8、15.6、31.2mg·kg^-1·d^-1)。采用5’一腺苷二磷酸二钠盐(ADP)致小鼠急性肺血栓模型,观察XQ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XQ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减轻大鼠动脉血栓的湿、干质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显著延长大鼠混合血栓形成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XQ高剂量组对小鼠急性肺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并可显著缩短小鼠的喘促持续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XO具有一定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10 mg组和40 mg组,每晚服药1次,观察4周、12周后的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随访3个月内的不良反应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服药后4周、12周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sCRp水平40 mg组比10 mg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S早期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更有效地降低TC和LDL-C水平,降低炎症因子,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西泮促进妊娠期大鼠宫颈成熟和扩张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妊娠大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实验3组,分别为大鼠妊娠11d(中期)及18d(晚期)给予地西低剂量(0.5mg·kg^-1·d^-1)、中剂量(1.0mg·kg^-1·d^-1)、高剂量(2.0mg·kg^-1·d^-1),给予0.9%生理盐水(2.0mg·kg^-1·d^-1)作为对照组。用蛋白印迹法测定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脸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蛋白表达。结果随着妊娠进展宫颈组织MMP-9/TIMP-1表达增加,妊娠晚期较中期MMP-9/TIMP-1表达增加明显(P〈0.05);妊娠中期不同剂量地西泮组宫颈组织MMP-9/TIMP-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妊娠晚期地西泮中、高剂量组宫颈组织MMP-9/TIMP-1表达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1),而总MMP-9蛋白浓度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地西泮具有增加宫颈组织MMPs活性的作用,从而促进妊娠晚期宫颈成熟和扩张。  相似文献   

8.
孙波  韩纪平 《吉林医学》2012,33(7):1415-14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2011年9月收治的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10 mg,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20 m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各血脂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住院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心率失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CS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比10 mg/d的调脂效果好,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UA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行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连续3mo。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肌缺血总负荷(TIB)、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3mo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和TIB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较对照组p〈0.05(x^2=10.848),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UA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脂,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从而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生后24h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2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与40mg/d,用药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达标情况、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治疗l个月后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40mg/d组在各时间段血脂达标情况优于20mg/d组,住院及随访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减少;(2)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ACS患者应用20mg/d及40mg/d的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降脂,40mg/d辛伐他汀调脂及减少心血管事件更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唐慧  关林  姜国攀 《中国热带医学》2007,7(2):223-223,226
目的观察强化降脂对冠心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50-75岁的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40例。强化治疗组(阿托伐他汀40mg)38例。两组之间一般资料及血脂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在常规冠心痛治疗基础上(包括肠溶阿司匹林、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刑),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a,强化治疗组40mg/a。治疗前后4周、8周分别在早晨(空腹12h以上)做血液检查。观察调脂疗效、肝肾功能损害、肌溶解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时,10mg和40mg组间及治疗前TCLDL—C下降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达标率比较,不同刑量阿托伐他汀在治疗6周及12周后TCLDL—C达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阿托伐他汀40mg可显著提高血脂达标率,疗效与剂量相关。姑论对于冠心痛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尤其对有舍并症较多的,多支血管病变的病人,强化阵脂治疗阿托伐他汀40mg能安全有效的降低血脂,不良反应少,提高达标率,并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使k患者获得更大益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2例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睡前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1次&#183;d^-1;80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睡前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1次&#183;d^-1;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等相匹配6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3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压、血脂、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患者的血压和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经降压和降脂治疗后血压与血脂均显著下降(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前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组和单纯高脂血症组hsCR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hsCRP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hsCRP水平,从而可能改善高血压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炎症状态,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阿托伐他汀组(n=4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CRP、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40)比较。结果ACS患者CRP升高,TC、TG、LDL—C升高,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P降低更明显(P〈0.01),且CRP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呈明显相关性;ACS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阿托代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通过降低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早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和依折麦布10 mg/d,n=41)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38)。治疗2周后检测患者血脂、丙氨酸转氨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2周内心血管事件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经治疗2周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低于治疗前,联合治疗组胆固醇水平下降较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较单用阿托伐他汀能更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OX40L在冠心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浆中的变化,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浆炎症指标OX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冠脉综合症(ACS)60例,稳定型心绞痛20例(SA),非冠心病患者20例(C)。分别测定以上各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浆OX40L及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10mg/d组(A组)和40mg/d组(B组),疗程均为7~10d,第8d测定两组ACS患者血浆OX40L及超敏CRP的水平。结果⑴ACS组血浆OX40L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略高于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hs-CRP水平比较,ACS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和SA组(P〈0.05);⑵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后A、B两组血浆OX40L及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A组患者血浆hs-CRP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X40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hs-CRP及OX40L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将A、B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值进行比较,OX40L与hs-CRP降低幅度均有差别,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作用更明显。⑶ACS患者血浆OX40L与hs-CRP之间呈正相关(r=0.52,P〈0.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OX40L、hs-CRP水平增高,早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OX40L及hs-CRP水平,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于OX40L、hs-CRP会产生不同的影响,40mg/d抗炎作用强于10mg/d,ACS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的他汀类强化治疗可能使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6.
高建步  杨守忠  李玉东 《中外医疗》2011,30(8):105-105,10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成功进行PCI术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80mg/d;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4、12周的心脏缺血事件、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结果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脂和hs-CRP水平降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5)。服药1个月后2组(治疗组7例/对照组5例)均有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升高(〈2倍),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术后疗效显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影响,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老年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组51例(10mg/d)和治疗组49例(20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7d、15d、30d的CRP变化、冠脉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7d后CRP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发生冠脉事件治疗组7例(14.29%)比常规组12例(23.53%)显著减少(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ACS患者90例,按给予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受体阻滞剂、阿斯匹林、波立维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睡前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睡前口服;分别测定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并记录缺血性事件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治疗后hs-CRP水平明显下降、缺血性事件发生率也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较大剂量他汀药物早期干预能明显抑制ACS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浆hs-CRP水平,减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高华  费天彬 《中原医刊》2009,(13):80-8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极高危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128倒极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阿托伐他汀及其用量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与非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对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治疗期间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而阿托伐他汀强化组较阿托伐他汀常规组,TC、TG、LDL—C及HDL—c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对照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7.5%)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1.5%,15.2%)。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相对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9.0%)。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调节极高危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降低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7例ACS患者随机为两组:54例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20mg组);53例例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10mg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调脂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住院期和出院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20mg组和10mg组调脂幅度分别为: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34.3%与24.7%,甘油三脂(TG)降低30.9%与23.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32.4%与25.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9.7%与5.4%,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总达标率55.6%与41.9%,TC达标率64.7%与49.6%,LDL—C达标率66.1%与48.1%,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调脂幅度分别为:TC降低37.9%与30.6%,TG降低38.5%与25.1%,LDL—C降低49.1%与29.9%,HDL—C升高16.8%与10.7%,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总达标率62.1%与44.1%,TC达标率72.5%与52.2%,LDL—C达标率71.2%与51.1%,两组差异显著(P均〈0.05)。20mg组住院期复发性心绞痛(AP)、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10mg组(P〈0.05);出院后复发性(AP)、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心力衰竭、需做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脉旁路移植术(PTCA/CABG),因缺血发作需再住院和心律失常发生率20mg组明显低于10mg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能有效调降脂、提高达标率,减少住院期和随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