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纳米粒技术在转运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粒(nanoparticles)是一类粒径为1~1000 nmh的固体胶粒,现已被用作传递药物的载体.利用纳米粒将药物转运通过血脑屏障可能会提供更具有显著优势的脑内给药方法.纳米粒载体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纳米粒能克服血脑屏障限制治疗药物通过的特性,此外,这类给药系统还能延缓药物在脑内的释放,降低外周毒性.本文评价了以往的脑内给药方法,讨论了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的转运机制,描述了纳米粒的主要制备方法和特性.此外,对与药物转运通过血脑屏障有关的影响纳米粒制备的因素(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纳米粒的粒径和药物分子)也作了详细阐述.目前,评价纳米粒脑内给药的报道主要是针对麻醉药和化疗药.本文对这类报道中转运的机制和效果作了叙述,同时讨论了突破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等生理因素对药物转运进入大脑的限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血脑屏障载药纳米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克服血脑屏障的有效方法,是利用纳米粒作为载体将药物转运到中枢神经,使载药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方法制作经聚山梨脂(TweenR80)修饰的纳米粒,使其通过血脑屏障。检测小鼠的存活率,跟踪脑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吸收量。结果小鼠的存活率明显的增加(存活率达到6个月的小鼠增加到40%)。结论经聚山梨脂80修饰的阿霉素纳米粒药物对通过血脑屏障有很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的机制以及近几年纳米粒研究的最新进展。方法以国内外文献为依据,综述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结果纳米粒包裹的药物能有效穿越血脑屏障。结论纳米粒能克服血脑屏障的阻碍作用,为药物的脑靶向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血脑屏障(blood -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使98%的药物无法进入脑组织,是制约神经系统药物发展的重要因素.纳米粒载药系统能够透过BBB,并提高脑内药物浓度,是实现脑内靶向给药的良好载体,本文综述了靶向转运药物进入脑内的纳米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纳米载体靶向转运药物入脑的方式,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血脑屏障开放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血脑屏障的阻碍作用,使得药物无法递送到中枢神经系统,未能在脑内聚积达到足够的药效剂量和产生相应的治疗作用。因此,中枢靶向药物研发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需要克服血脑屏障,这使得研究开放血脑屏障的方法成为脑内给药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10余年研究和应用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手段,探索各种药物载体的给药策略,并详细阐述了开放血脑屏障的研究方法,为开发新型中枢靶向药物提供思路和帮助。本文认为从血脑屏障的结构特点入手,研究血脑屏障开放机制,深入了解转运系统、转运载体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设计更有效开放血脑屏障的策略,才能实现药物安全、高效、可控地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思源  肖农 《医学综述》2008,14(19):2975-2977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几乎所有的大分子治疗因子和超过98%的小分子药物难以到达脑组织发挥其治疗作用。因此,探索能高效传递药物和生物大分子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相应治疗的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新近研究证实:免疫脂质体能安全有效地介导药物穿透血脑屏障。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关于跨血脑屏障给药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对血脑屏障的结构及调控、免疫脂质体的性质特点、在脑组织内的释放机制及给药途径进行总结,并对其临床应用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阙中有 《医学综述》2011,17(15):2259-2262
血脑屏障是维持大脑生理稳态的重要结构,可以有效地转运脑内的代谢产物,并且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然而,血脑屏障也成为阻碍中枢神经系统治疗药物进入脑的主要障碍。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聚合物纳米颗粒、配体介导的纳米药物、用于基因治疗的纳米药物等多种新型纳米药物载体,由于具有靶向性、可控释放性、生物相容性等特点,能够比传统方法更有效地转运药物通过血脑屏障,提高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血脑屏障是脑屏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的稳定,但同时也限制了多数药物进入脑组织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通过各种方法修饰药物使之能够进入脑组织成为药物学家的难题,而评价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也成为其中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按实验对象类型分为动物活体、离体脑组织、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数学模型四大类进行综评。  相似文献   

9.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奚卉 《安徽医学》2009,30(6):696-698
近年来,冰片在促进血脑屏障开放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许多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因此溶解在血液中的药物难以在脑内发挥作用。研究发现冰片有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促进某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的作用。这为研制防治脑组织疾病的新剂型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冰片的药代动力学、药效、药理几个方面对冰片开放血脑屏障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鼻腔与脑在解剖生理上的独特联系使得鼻腔给药作为脑内递药途径成为可能。鼻腔给药作为脑靶向的途径之一,可有效地使通过其他给药途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绕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脑内递药途径。就鼻腔给药脑靶向的依据、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剂型等方面对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很多抗癌药物由于血脑屏障的限制对脑瘤作用比较差,不利于药物的吸收。紫杉醇是二萜类天然产物,其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恶性脑胶质瘤的生长,但并不能显著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患者存活时间,其原因主要是紫杉醇在血浆中消除太快,血脑屏障渗透能力差等导致肿瘤部位吸收过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种可靶向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的19个氨基酸的肽Angiopep-2与3分子紫杉醇结合构成ANG1005,ANG1005与LRP-1结合作用后可以促使受体介导的药物通过跨细胞转运进入脑组织中。  相似文献   

12.
血脑屏障(BBB)是脑内维持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结构,当然也正是由于它本身结构功能的特点,将许多治疗神经系统等疾病的药物拒之门外,难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于是,关于改变BBB通透性使药物可以顺利抵达脑组织发挥功效的研究层出不穷。包括对BBB本身蛋白基因进行调控,输注不同药物利用其不同机制增加BBB通透性,利用人工载药颗粒传递药物入脑,物理射线、超声等开放BBB以及与中医药相结合促进药物传输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PTD介导蛋白通过血脑屏障及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HIV-1 TAT的蛋白转导结构域(protein transduction domain,PTD)介导的大分子蛋白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作用及其在脑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将纯化的PTD-BCR/ABL融合蛋白及伊文思蓝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制备全脑组织恒冷箱连续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TD-BCR/ABL融合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用伊文思蓝作为指示剂检测PTD对BBB开放的影响。结果:将其注射到小鼠体内后,在全脑组织细胞中均检测到PTD-BCR/ABL融合蛋,呈非特异性组织分布;全脑组织除无BBB区域外,余脑区均无伊文思蓝渗入,PTD不引起BBB的开放。结论:PTD可在体内特异性介导大分子蛋白通过血脑屏障,并在全脑组织细胞中分布,为肽类或蛋白类大分子药物通过BBB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ystern,CNS)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A model of hyperosmotic opening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was successfully made by infusion of 1.4M mannitol into the internal carotidartery of rabbit.We selected lanthanum nitrate as a tracer.Ultrastructuralchanges of hyperosmotie opening of the BBB were observed through injection oflanthanum nitrate into blood vessels or through impregnation of small blocks ofbrain tissue in lanthanum solution.Electron microscopy showed that lanthanumnitrate passed through the opening of endothelial tight junction from the bloodinto the subendothelial layers and the extracellular spaces of the brain,or fromthe outside into the inside of blood vessels.The data suggest that themorphological basis of osmotic opening of BBB is the reversible widening of thetight junctions between endothelial cells,and that lanthanum nitrate infusion hasan advantage over block impregnation.  相似文献   

15.
用兔颈内动脉注入1.4M甘露醇法、制作了渗透性血脑屏障开放的模型。选硝酸镧作示踪剂,用血管灌注法和块染法对血脑屏障开放后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电镜检查表明镧可由血管内通过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达内皮下层和细胞外间隙,或从血管外进入血管内。实验提示:渗透性血脑屏障开放的形态学基础是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开闭的可逆性改变。镧血管灌注法的示踪效果优于镧的块染法。  相似文献   

16.
次声作用后大鼠血脑屏障的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及意义,为研究次声的生物学效应机理奠定基础。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次声作用1次,7次及14次4组。采用本校研制的次声压力仓,次声作用组用8Hz,120dB的次声按规定次数,每次作用2h。硝酸镧心脏灌注法固定鼠脑,透射电镜下观察BBB改变。结果:次声作用1次与7次组其BBB改变相似,均有密连接开放,血管基膜外以至组织间隙内存在硝酸镧颗粒;至14次  相似文献   

17.
组织工程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如种子细胞的扩增、工程支架的制备、组织工程所需药物的控制释放等。在解决这些难题时,常要用到微球技术,如微球可以用作微载体培养种子细胞、也可用于制备支架或直接用作支架、还可作为控制药物释放的载体。本文主要介绍微球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概况,并总结有关微载体性能改良、微球制成支架,以及载药微球加入支架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选用57只家兔,采用各种不同大小的胶体金(CG)微粒示踪,研究脑损伤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变化,并检测脑组织水含量。同时给予脑损伤兔静脉注射山莨菪碱(654—2).剂量为0.3mg/kg.观察其对脑损伤BBB通透性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脑损伤后30min BBB通透性已升高,有5nmCG微粒进入内皮小凹和微绒毛;伤后3h,10nmCG透过BBB.伤后6h.BBB通透性增高达高峰,较多15nmCG以胞饮转运或经开放的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处透过BBB入脑.脑组织水含量明显升高。与BBB通透性变化直接相关。山莨菪碱具有显著地降低BBB通透性的作用.有利于外伤性脑水肿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