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包括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调控、多阶段、多步骤发生的复杂过程[1].转移相关基因的激活和(或)转移抑制基因的失活均可诱导肿瘤转移表型的产生.导致肿瘤的侵袭转移.nm23-H1基因是一个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已经成为当今肿瘤转移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国内外nm23-H1基因调控肿瘤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浸润及转移与治疗效果和预后密切相关.肿瘤转移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关于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有大量的研究.本文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肿瘤转移促进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EB病毒相关基因及蛋白与鼻咽癌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肿瘤转移与肿瘤干细胞的转移和归巢行为密切相关.肿瘤干细胞脱离原发肿瘤,进入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在趋化因子的趋化作用下,通过黏附内皮组织,跨过血管壁,到达转移位点,形成肿瘤转移灶.文章就肿瘤干细胞的归巢行为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的危害在于侵袭和远处转移,肿瘤微环境中胶原变化和肿瘤转移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胶原变化主要表现在新生胶原、密度、方向、长度、交联等方面,这些变化可以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水扩散和大分子运输、基因表达、血管生成等方面,也可以通过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免疫和基质细胞等来影响肿瘤的侵袭转移.深入了解肿瘤微环境中胶原变化和肿瘤转移的关系对于防治肿瘤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肿瘤细胞在机体内所处的微环境为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淋巴转移是肿瘤的主要转移方式之一,而肿瘤微环境中的一些特殊因素可促使肿瘤更容易、更早地发生淋巴转移.目前国内外对肿瘤微环境及肿瘤淋巴转移的研究颇多,本文就肿瘤微环境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做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是由多种基因调控的.肿瘤转移的过程复杂并难以控制,研究者期望通过在基因水平揭示肿瘤转移的本质,为改进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提供依据.KAI1/CD82基因是近年来研究发现与许多恶性肿瘤的进展、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本文就KAI1/CD82基因的结构、生物学功能、表达调控、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及与口腔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淋巴转移是肿瘤转移的主要方式,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预后指标,因此研究肿瘤淋巴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由于淋巴管生成因子和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记物的相继发现,极大促进了淋巴管在肿瘤转移方面的研究,为肿瘤的早发现和手术方式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就淋巴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淋巴管内皮标记物、肿瘤淋巴管生成机制、淋巴转移相关细胞因子和抗淋巴管生成方法及意义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转移,即从原发灶迁移到其他部位形成转移灶,并维持复发瘤的生长.肿瘤转移的发生涉及复杂的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相互作用介导了肿瘤的转移和侵袭.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edgehog信号的异常与人类肿瘤形成有密切的联系,有可能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途径.本文对Hedgehog信号通路与肿瘤转移的关系、作为肿瘤的诊断标志及治疗靶点的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证实,肿瘤是一种基因病.肿瘤的侵袭、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基因调控和多步骤发展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肿瘤细胞与宿主环境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还涉及到一系列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如一些转移促进基因的激活,一些转移抑制基因的失活或表达下调.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功能的丧失是肿瘤细胞由非转移表型向转移表型发展过程的重要事件.KAI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因它首先发现于前列腺癌细胞,所以被称为前列腺癌转移抑制基因,但其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在人体其它肿瘤中随后得到了广泛证实.本文就KAI1基因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肺癌侵袭和转移是多基因、多步骤共同作用的结果,协同促进了细胞癌变、侵袭和转移.其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对肿瘤转移表型的失调控,最终导致肿瘤转移.近年来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的研究表明nm23-H1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s),与肺癌细胞的转移潜力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基因转染技术,通过体外实验研究nm23-H1对nm23-H1基因缺失肺癌细胞株L9981转移表型的影响,初步探讨nm23-H1基因对肺癌的治疗价值,以期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肿瘤转移器官特异性发生机制与中医的经络藏象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肿瘤转移的发生不是随机的,肿瘤转移有转移途径的倾向性,也有转移几率及发生转移时间的差别.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的器官转移倾向性.  相似文献   

12.
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侵袭、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转移是肿瘤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上皮间质转化(transformation of epithelial mesenchymal,EMT)作为肿瘤发生转移的第一步,是一个动态的多基因、多步骤的生物学过程,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研究EMT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控制肿瘤侵袭、转移的有效途径或肿瘤治疗新靶点,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仅就EMT、相关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KISS-1基因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之一,是多个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参与调节的复杂过程.近年来,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研究已成为肿瘤转移机制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治疗原则有:扶正补益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和软坚散结法[1].多数观点认为,活血化瘀法可以通过改善肿瘤患者微循环障碍和血液高凝状态、直接或间接抑杀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转移血管形成、对放化疗增敏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起到抑制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但也有学者担心活血化瘀会通过疏通肿瘤周围组织血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加速肿瘤细胞增殖等方面使肿瘤加快转移.笔者认为,活血化瘀法存在着抑制和促进肿瘤复发转移的双重作用,因此,研究活血化瘀法抗肿瘤有效治疗窗,合理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体内综合筛选的方法 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高转移模型和相应细胞系,为系统性研究肿瘤转移机制和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首先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移植于T、B、NK免疫细胞缺陷的BNX小鼠皮下,通过皮下移植→肺转移→皮下移植→肺转移的体内循环筛选方法 筛选.在前三代筛选过程中,肿瘤直径达1.5 cm时切除皮下瘤,延长小鼠寿命以获得明显肺转移灶.在后三代体内筛选过程中,待小鼠自然濒死时,剖解获得肺转移灶.共通过体内筛选的方法 筛选六代,建立高转移细胞系.同时进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观察、病理组织学、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流式细胞术分析、染色体分析和细胞侵袭基底膜实验.结果 BNX小鼠切瘤筛选3代后肺转移率达80%,转移程度达 ,转移天数平均达 45 d.直接皮下筛选第一代转移程度和转移率有所下降,但三代后,转移率也达到91.7% (11/12),转移程度也达到 ,转移天数缩短至35 d.病理组织学、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分析等结果 表明与黑色素瘤生物学特性相似.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肺转移率高、转移特性稳定、直观性好、操作简便的小鼠黑色素瘤B16自发高转移模型及相应的细胞系,为探讨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统计资料,2011年全球新发肿瘤病例为1 770万,肿瘤死亡病例数为760万.由于其高发病率和病死率,肿瘤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肿瘤转移是肿瘤所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因素,大约90%的肿瘤患者死亡是由肿瘤转移引起[1].笔者从肿瘤转移机制的角度,对致癌物参与肿瘤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体内综合筛选的方法 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高转移模型和相应细胞系,为系统性研究肿瘤转移机制和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首先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移植于T、B、NK免疫细胞缺陷的BNX小鼠皮下,通过皮下移植→肺转移→皮下移植→肺转移的体内循环筛选方法 筛选.在前三代筛选过程中,肿瘤直径达1.5 cm时切除皮下瘤,延长小鼠寿命以获得明显肺转移灶.在后三代体内筛选过程中,待小鼠自然濒死时,剖解获得肺转移灶.共通过体内筛选的方法 筛选六代,建立高转移细胞系.同时进行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观察、病理组织学、细胞生长曲线测定、流式细胞术分析、染色体分析和细胞侵袭基底膜实验.结果 BNX小鼠切瘤筛选3代后肺转移率达80%,转移程度达 ,转移天数平均达 45 d.直接皮下筛选第一代转移程度和转移率有所下降,但三代后,转移率也达到91.7% (11/12),转移程度也达到 ,转移天数缩短至35 d.病理组织学、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分析等结果 表明与黑色素瘤生物学特性相似.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肺转移率高、转移特性稳定、直观性好、操作简便的小鼠黑色素瘤B16自发高转移模型及相应的细胞系,为探讨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肿瘤转移是复杂、多步骤的连续过程,包括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侵袭邻近组织,进入循环系统,穿透基底膜,浸润周边组织,在继发部位生长形成转移瘤.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与血细胞、毛细血管内皮、内皮下基底膜以及瘤细胞自身的粘连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的表达调控,瘤细胞的阿米巴运动能力,宿主因素等都对肿瘤转移有影响[1].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远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转移是决定癌症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2组,进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间(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检验提示哺乳史、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是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因素(P<0.05).结论 哺乳史、肿瘤家族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与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肿瘤大小、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危及患者生命最主要的恶性行为特征.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已为越来越多的肿瘤研究者所重视.众所周知,淋巴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影响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人们已逐渐认识到,淋巴管生成(1ymphangiogenesis)在肿瘤的淋巴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现将有关淋巴管生成及其促肿瘤转移作用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