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4):F0003-F0003
《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是在公元659年由唐代苏敬等20余人编写的中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它比欧洲最早的《佛罗伦萨药典》(1498年出版)早839年,比2535年颁发的世界医学史上有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76年,  相似文献   

2.
<正>重读中医经典丛书是面向临床不同层次医师的一套书,主要编者为国家重点学科、专科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中医经典教学、临床第一线工作者。丛书将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结合,根据临床中医师的不同需要,分别从三个不同层次(初、中、高)讲述了临床应用四大经典理论,丛书体现经典来源临床,回归临床的特色,临证指导意义极大。书中引入古今临证医案,并介绍全国各地名家学习四大经典的思路方法与宝贵经验,以发扬经方之临证魅力。邮购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重读中医经典丛书是面向临床不同层次医师的一套书,主要编者为国家重点学科、专科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中医经典教学、临床第一线工作者。丛书将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结合,根据临床中医师的不同需要,分别从三个不同层次(初、中、高)讲述了临床应用四大经典理论,丛书体现经典来源临床,回归临床的特色,临证指导意义极大。书中引入古今临证医案,并介绍全国各地名家学习四大经典的思路方法与宝贵经验,以发扬经方之临证魅力。邮购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重读中医经典丛书是面向临床不同层次医师的一套书,主要编者为国家重点学科、专科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中医经典教学、临床第一线工作者。丛书将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结合,根据临床中医师的不同需要,分别从三个不同层次(初、中、高)讲述了临床应用四大经典理论,丛书体现经典来源临床,回归临床的特色,临证指导意义极大。书中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医经典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陈瑞春、伍炳彩教授数十载潜心钻研《伤寒》、《金匮》、《温病》等经典著作,不仅在理论方面传承了万友生、姚荷生等我省著名经典学家的学术思想,同时长期注重中医临床实践,对经方的临床应用更是独具匠心,成为善用经方的一代专家、名医。在他们从事的经典著作教学生涯中,为中医队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年轻的铁杆中医。现在他们又都年届古稀,为更好的总结和继承他们的学术成就和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也为克服当前经典著作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省教育厅和学院的关心与支持下,我们…  相似文献   

6.
<正>重读中医经典丛书是面向临床不同层次医师的一套书,主要编者为国家重点学科、专科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中医经典教学、临床第一线工作者。丛书将经典理论与现代临床结合,根据临床中医师的不同需要,分别从三个不同层次(初、中、高)讲述了临床应用四大经典理论,丛书体现经典来源临床,回归临床的特色,临证指导意义极大。书中引入古今临证医案,并介绍全国各地名家学习四大经典的思路方法与宝贵经验,以发扬经方之临证魅力。邮购联系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8):F0003-F0003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素问》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医书。相传是黄帝与崎伯、雷宫等六臣讨论医学的记述,实际是反映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并非一时一人之作。唐.王冰根据当时多种传抄不一、而又残缺不全、错误不少的本子,煞费苦心地进行大量的增补、校订工作,并加以分类编纂和注释,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医经典教育与中医人才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药人才质量是中医发展的重要问题。近些年来,中医药人才质量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得不使我们去思考目前的中医教育。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一辈中医大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够得上名医大师称谓的中医已屈指可数。如何创造培育大师的环境和条件,造就中医大家,仍需努力地探索。但研究一下在历史的长河中卓有成就的中医大家的经历,就会发现,大多数大家都是从经典中走出来的,熟读经典并灵活应用经典而获得了公认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风经典方药归经性味,以方测证,探讨中风病因病机。方法:以庞振中主编的《古今名医名方秘方大典》为方剂来源,分析西汉至清代的中风经典方药的归经、五味和四气,并比较唐宋前和唐宋后的变化。结果:西汉至清末期间,药物以归脾(54.62%)、肝(51.26%)、肺(41.18%)、心(40.97%)、胃(27.94%)、肾(27.52%)经多见。五味以辛(64.29%)、甘(40.76%)、苦(40.13%)多见,四气以温性(47.69%)多见,其次寒(21.85%)、平(17.86%)性。唐宋前和唐宋后比较,在归经五味四气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中风和脾、肝、肺、心、胃、肾经有关,多用辛、甘、苦味和温性药;唐宋前后用药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医书。相传是黄帝与崎伯、雷宫等六臣讨论医学的记述,实际是反映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成就,并非一时一人之作。唐.王冰根据当时多种传抄不一、而又残缺不全、错误不少的本子,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医经典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现代中医经典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校勘学研究、注释语译研究、理论阐发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经典理论的实验研究、文字语义学研究、方法论研究、多学科研究八个方面,并指出中医经典的研究存在五多五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根源与精髓,是中医精华之所在,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主要灵魂,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许多理论和临床辨治都记载于中医经典之中,对临床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该文仅就中医妇科师生对学习四大经典缺乏兴趣的实际情况,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一些学习中医经典的有效方法,提出设想,来说明学习中医经典对提高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重要性的具体内容和教改方法。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中医经典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和建立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经典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在中医妇科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充分重视中医经典理论知识的培养。从构建中医思维、中医理论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中医理论的应用与继承创新、中医理论与现代化接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医经典理论对中医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出"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出"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共有15个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中所见“时”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时”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7.
水肿的产生,在《内经》中已有论述,在《伤寒杂病论》中对于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通过自己学习《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以及近现代名中医治疗水肿的经验,对中医经典中水肿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以及自己的体会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中所见“度”字的涵义分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了“度”字在上述四大经典中的全部义项,并以注家释义作为语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目前高等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培养的中医人才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本文旨在建构以中医经典培养方式为主体的学科群培养模式,探索培养高素质中医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发展与竞争加剧,情志疾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不断提高,中医自古重视情志因素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历代众医家在情志疾病的辩证治疗方面提出了诸多重要理论。结合历代经典论著,以临床观察来认识中医情志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防治等内容,具有深刻意义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