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缝隙连接阻断剂奎宁(quinine,QUIN)、甘珀酸(carbenoxolone,CBX)对癫痫大鼠海马涟波(ripple)振荡能量变化的影响。 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丙戊酸(valproate sodium,VPA)组、QUIN组和CBX组(n=6)。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模型,VPA组、QUIN组和CBX组在注射PILO前3 d,分别给予VPA(抗癫痫一线药物)200 mg/kg灌胃、QUIN 50 mg/kg腹腔注射、CBX 50 mg/kg腹腔注射。脑电图分析各组大鼠造模前后及推注水合氯醛(止痫)前后海马ripple振荡能量改变。 结果 造模前,正常大鼠海马CA1、CA3、齿状回区均可见ripple振荡表达。与建模前1 d比较,注射PILO后10 min,各组ripple平均能量表达逐渐增强,模型组、VPA组和CBX组在止痫前达到最高峰,QUIN组在PILO注射后60 min达到最高峰(P<0.05)。止痫后,3个干预组ripple平均能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模型组在止痫后1 h ripple平均能量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各组均持续正常水平至SE后3 d。ripple最大能量的变化趋势与平均能量类似。 结论 ripple振荡能量改变可以作为癫痫发作早期预警的定量指标;发作间期ripple振荡能量对癫痫的发作并无提示作用;缝隙连接阻断剂可下调癫痫发作期ripple振荡能量。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需要及时的治疗。但是目前与新生儿惊厥治疗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却很缺乏,使得临床诊治工作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尽管如此,对于新生儿惊厥发作的患儿进行连续长期视频脑电图的监测仍是必要的,它是诊断新生儿惊厥的金标准。同时了解惊厥的病因也很重要,这有利于医生更好的认识惊厥的病程和指导治疗。新生儿惊厥的治疗手段并不多,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一线药物为苯巴比妥,二线药物有苯妥英钠、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和咪达唑仑等)、左乙拉西坦、利多卡因、托吡酯、布美他尼。另外,亚低温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又称无乳链球菌,是一种可定植在健康人体中的革兰阳性条件致病球菌。GBS为3月龄以内婴儿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GBS血清型Ⅲ及序列型ST 17最常见,毒力强,且血清型Ⅲ和ST 17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对红霉素高度耐药。青霉素或氨苄西林为国内一线用药。GBS脑膜炎患儿预后不良风险高。新生儿存在GBS侵袭的特定高危因素时可给予产时抗生素预防,可降低GBS早发型发病率,但并没有显著降低早发型病死率及晚发型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 ,脐血中不但含有大量的造血干细胞 ,也含有丰富的造血细胞因子 ,我们分别从脐动脉、静脉中取血 ,测定两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含量的差异 ,以间接推测胎盘在脐血造血细胞生长因子产生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 1 脐血来源和制备 脐血标本来源于我院产科妊娠36 7w~ 39 7w ,年龄 (2 3~ 31) y 健康产妇顺产分娩的胎儿 ,胎儿娩出断脐后 ,在胎盘未娩出前用无菌干躁注射器于胎盘端脐动静脉各采血 5ml,4℃冰箱保存 ,2 4h内 ,用普通离心机 30 0 0r/min ,离心 15…  相似文献   
5.
厉瑶  厉学民  王连云  胡越 《浙江医学》2018,40(11):1250-1251
目的探讨胃癌卵巢转移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23例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年龄24~56岁,平均39.6岁;多为中青年女性。转移灶位于双侧卵巢者17例(73.9%),单侧者6例;原发灶病理类型:印戒细胞癌17例、低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例;21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本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4.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6.5%、17.4%和4.3%。结论胃癌卵巢转移具有特殊的临床特征,手术是胃癌卵巢转移的首选治疗方式,积极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约20%~30%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50%难治性癫痫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对癫痫灶的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chnology ,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2型)核酸联合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对2013年4月~7月本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9418例血液标本进行 HBV DNA、HCV RNA和 HIV RNA1+2联合检测,先对6人份混样标本进行检测,如为非反应性,则该合并检测池中的标本均为非反应性,如合并检测呈反应性,再进行拆分检测。本试剂盒合并和拆分检测使用相同的复合PCR扩增系统,单管实时荧光 PCR检测3种病原体,通过将探针标记不同的荧光信号分辨HBV、HCV、HIV‐1+2反应性病原体种类。结果对9418人份ELISA检测 HBsAg、抗‐HCV、抗‐HIV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标本共检测出HBV DNA阳性6例,阳性率为0.06%;HCV RNA阳性1例,阳性率为0.01%,HCV RNA阳性血液病毒定量为4.27×106 IU/mL ;未检测出HIV RNA。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BV、HCV反应性的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艾滋病病毒(HIV)核酸联合检测中的应用,并了解该地区无偿献血的残余风险。方法首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献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四个项目进行检测,符合核酸检测条件的标本再采用罗氏COBASs 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进行6样本混样检测,或科华核酸检测系统进行8样本混样检测,混样管呈反应性再进行拆分检测,如拆分呈阳性,进行病毒定量检测或其他补充血清学试验。结果在核酸检测的206 752份样本中,共有231份标本核酸检测呈阳性,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12‰,其中229份为HBV脱氧核糖核酸(DNA)阳性,1份为HCV核糖核酸(RNA)阳性,1份为HIV RNA阳性。罗氏和科华核酸检测系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7‰(221/189 543)和0.58‰(10/17 209)。结论血液核酸筛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探索晚期血吸虫病微创外科处理, 以及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更安全精确、 损伤更小的方法。 方法 方法 应用腹腔镜和现代腔镜配套器械开展脾切除, 同时施行胃左静脉的胃支结扎, 以及食管旁静脉垂直进入食管壁的穿支静 脉结扎。结果 结果 14例患者均在处理脾蒂前分离脾动脉主干并夹闭。其中1例中转开腹, 原因为分离脾静脉时破裂出血所 致。无死亡病例。结论 结论 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经套管针 (Trocar) 腹壁孔将脾脏捣碎夹出, 无需扩大切 口取脾, 保证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