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组(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组(SF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于插管前予丙泊酚1mg/kg静注,F组给予芬太尼1μg/kg ,SF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 ,RF组给予瑞芬太尼1μg/kg静注后,同时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泵入10min ,达满意镇静深度后(BIS<60),迅速在喉镜直视下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F组给予芬太尼0.05μg/(kg · min),SF组给予舒芬太尼0.005μg/(kg · min),RF组给予瑞芬太尼0.05μg/(kg · min),三组均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 · h)持续泵入维持镇静镇痛。分别记录患者插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镇静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 Ramsay评分、停药后拔管时间及镇静镇痛期间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结果:RF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插管后较基础值未明显上升,且于各对应的时间点明显低于F组和SF组(P<0.05);SF组及RF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F组(P<0.05);RF组镇痛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与停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F组和SF组(P<0.05);且其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500例有创机械通气超过24h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及瑞芬太尼组,每组250例。两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1滋g/kg维持10min的负荷剂量,然后予0.4~1滋g/(kg·h)]和瑞芬太尼0.05滋g/(kg·h)持续静脉泵入镇痛、镇静,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法(RASS)评估镇静,ICU谵妄评分量表(CAM-ICU)评估谵妄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执行每日唤醒策略,分别记录两组用药前及用药1、6、12、24、36、48h的NRS、RASS和生命体征,加用丙泊酚及每日中断药物以唤醒的病例数,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可达到满意的镇痛、镇静目标。两组间镇痛、镇静深度总体无明显差异,但用药1h时右美托咪定组NRS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合并用药患者数多于瑞芬太尼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较瑞芬太尼组明显缩短(均P<0.05),并且谵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患者较瑞芬太尼组多(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与瑞芬太尼组治疗效果相当,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减少谵妄发生率,但有更多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皋源  张艳  杭燕南  孙大金 《上海医学》2007,30(6):408-412
目的比较胸外科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瑞芬太尼在充分镇痛后对镇静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选择胸外科手术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30例,年龄18~80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当患者镇静-躁动(SAS)评分≥2分时开始给予镇痛,瑞芬太尼组予瑞芬太尼3~6μg·kg~(-1)·h~(-1)持续静脉滴注,芬太尼组予芬太尼0.5μg·kg~(-1)·h~(-1)持续静脉滴注.辅助给予1%丙泊酚(30mg单次静脉注射或0.5mg·kg~(-1)·h~(-1)静脉维持滴注),使患者保持平静状态(SAS评分为4分)。比较两组患者清醒至拔管前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脱机时间,并分析不同瑞芬太尼剂量与BIS的关系。结果瑞芬太尼组的VA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脱机时间分别为(0.9±0.8)分、(4.0±0.8)h和(0.5±0.2)h,明显低于芬太尼组的(2.3±1.3)分、(5.2±0.9)h和(0.8±0.4)h (P值均<0.05),且丙泊酚用量少于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为6μg·kg~(-1)·h~(-1)时的BIS值为63.6±6.8,明显低于剂量为3、4和5μg·kg~(-1)·h~(-1)时的BIS值(分别为74.5±5.2、73.0±5.9和71.0±4.7,P值均<0.05)。结论瑞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好于芬太尼,并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缩短机械通气和脱机时间,不良反应少,是胸外科手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较理想的镇痛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全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进行非心脏择期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随机将其分为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其中瑞芬太尼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语言唤醒应答时间,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调查量表( MMSE)评估两组患者术前6h,术后2、4、6h认知情况。结果瑞芬太尼组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语言唤醒应答时间明显短于芬太尼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均较术前MMSE评分显著降低( P<0.05),但瑞芬太尼术后2、4、6 h MMSE评分明显高于芬太尼组( 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均可引起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短暂认知功能障碍,但瑞芬太尼对认知障碍影响效果弱于芬太尼,并且睁眼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每组90例。治疗1组采用瑞芬太尼镇痛镇静,治疗2组采用芬太尼镇痛镇静。对比两组的镇痛镇静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组在T1、T2时刻的面部表情评分(FPS)、心率(HR)显著比治疗2组低(P <0. 05),在镇静评分(Ramsay)、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上显著比治疗2组高(P <0. 05),在T3时刻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瑞芬太尼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时,相比芬太尼起效更快,血流动力学更为平稳,镇痛镇静更好,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微量泵输注用于宫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宫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n=40)和芬太尼组(n=40)。芬太尼组静注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剂量为1.0μg/kg,以0.05μg·kg^-1·min^-1维持,丙泊酚剂量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改为3mg·kg^-1·h^-1维持),而后开始手术。根据患者体动反应情况,酌情追加瑞芬太尼/芬太尼和(或)丙泊酚。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手术开始后10min、术后10min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术中呼吸抑制发生情况、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麻醉诱导前即刻两组患者MAP、HR、R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10min两组患者MAP、HR、RR、SpO2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10min恢复到麻醉诱导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少于芬太尼组、苏醒时间短于芬太尼组、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满意,苏醒迅速。但应须重视其对呼吸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时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22~70岁患者随机分为F(芬太尼)组、R(瑞芬太尼)组,均复合丙泊酚麻醉。记录术中并发症及处理,丙泊酚诱导及维持剂量,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离开检查室时间。结果:两组体动发生率、丙泊酚维持剂量、苏醒时间、离开检查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镇痛、镇静效果好,苏醒时间短,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斜视手术中不同病人自控镇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进行小儿斜视手术的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局麻组与自控镇痛组,其中自控镇痛组中包括芬太尼加丙泊酚组(芬太尼组)、瑞芬太尼加丙泊酚组(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加丙泊酚组(舒芬太尼组),以上每组各30例患者。分别进行麻醉,观察镇痛效果、患者满意舒适度、呼吸抑制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手术结束后自控镇痛3组患者的满意舒适度均高于局麻组(P〈0.05)。自控镇痛3组比较,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纽患者的满意舒适度均高于芬太尼组(P〈0.05),但瑞芬太尼组患者的呼吸抑制率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纽。结论:在进行小儿斜视手术时,应用自控镇痛技术可对患者的有效治疗及满意舒适度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是病人自控镇痛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最佳组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镇痛镇静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行为疼痛量表(BPS评分)>4分且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1分的脓毒症机械通气患者,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持续泵入镇痛镇静治疗,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治疗,其余治疗均循2014年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记录入组患者用药前(T0)及用药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30 min(T4)、1 h(T5)、2 h(T6)、4 h(T7)、6 h(T8)、12 h(T9)、24 h(T10)11个时间点的BPS评分、RASS评分、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出现不良反应例数(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等)。统计两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T1~T2时点BPS评分≤4分,RASS评分≤1分;对照组患者在T2~T3时点BPS评分≤4分,T5~T6时点RASS评分≤1分。T2~T10各时点两组患者的HR、SBP、DB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3例(4.55%)出现心动过缓,对照组有4例(6.35%)出现心动过缓、6例(9.52%)出现低血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无差异(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联合应用瑞芬太尼及右美托咪定治疗,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自控镇痛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方法自然分娩患者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自然分娩流程进行,不使用任何镇痛措施,瑞芬太尼组在产妇宫口开至1 cm并有规律宫缩时行自控镇痛,镇痛药为瑞芬太尼20μg/mL,输注速度为0.02μg/(kg· min),产妇在规律宫缩后根据疼痛程度自己追加剂量,分别于镇痛前、镇痛后1、2 h和3 h测定两组产妇SBP、DBP和VAS评分,记录三个产程的时间、分娩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产后2 h出血量。结果镇痛后各时点SBP、DBP、 VAS值瑞芬太尼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P<0.01),瑞芬太尼组第一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第二产程时间瑞芬太尼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0.05),产后2 h出血量瑞芬太尼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瑞芬太尼自控镇痛用于自然分娩产妇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产后出血量减少,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右旋美托咪啶与咪达唑仑用于需机械通气的口腔癌术后患者镇静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将30位口腔癌根治术后需机械通气超过24 h的患者随机分为Dex组与Mid组,分别给予0.2~1.0μg·kg^-1·h^-1的右旋美托咪啶和0.02~0.1 mg·kg^-1·h^-1的咪达唑仑,以维持患者轻中度镇静( RASS评分-3~0)。记录患者达到目标镇静程度的时间百分比、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用药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 Dex组达到目标镇静深度的时间明显长于Mid组(P﹤0.05);Dex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Mid组(P﹤0.05)。两组谵妄发生率、ICU停留时间相似(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延长患者达到镇静目标评分的时间,减少芬太尼的用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但是,要注意右旋美托咪啶可以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应用时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镇静深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机械通气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56 例需机械辅助通气ACS 患者,随机分为浅镇静组29 例(M 组,RASS 评分0 ~ -2 分),深镇静组27 例(D 组, RASS 评分-3 ~ -4 分),所有患者使用地佐辛镇痛,使用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镇静,以镇静评分目标调整药物 剂量。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48 h 连续监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 谵妄发生率及28 d 生存率。结果 两组在频发室性早搏的发生率、室性心动过速阵次、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阵次及急性心肌缺血阵次的发生频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 组均低于M 组;两组谵妄发生率、 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时间及28 d 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S 并机械通气患者,早 期深镇静可以有效减少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肌缺血的 发生率,且不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住院时间,不影响28 d 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以瑞芬太尼镇痛为基础的浅镇静方案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ICU收治的脓毒症心肌病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镇痛方案分成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且两组患者均采用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浅镇静。比较两组患者第1和3天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心肌肌钙蛋白T(cTnT)、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SOFA)和ICU停留时间。结果 入ICU第1天患者血清CRP、IL-6与cTnT呈正相关(r?=0.682和0.613,P?= 0.001和0.000)。瑞芬太尼组患者血清CRP、IL-6、cTnT和NT-proBNP低于芬太尼组患者,且下降幅度更大(P?<0.05)。在入ICU第3天,瑞芬太尼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低于芬太尼组(P?<0.05);瑞芬太尼组患者和芬太尼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分别为(5.5±2.3)和(8.3±4.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瑞芬太尼镇痛为基础的浅镇静可减轻脓毒症心肌病患者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改善病情及缩短I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4.
龚健  李宁江  罗旭  桂水清 《海南医学》2011,22(10):86-88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B组(丙泊酚组)以0.5~2mg(/kg·h)的输注速度维持目标镇静深度(Ramsay评分2~5分);M组(咪唑安定组)以0.05~0.1mg(/kg·h)的输注速度维持同样的目标镇静深度,两组均复合芬太尼0.5μg(/kg·h)的输注速度镇痛。记录Ramsay评分、TSS评分、Prince-Henry评分,心率(HR)、无创平均动脉压(MBP)、脉氧饱和度(SpO2)、总镇静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芬太尼用量、不良事件。结果总镇静时间、芬太尼用药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苏醒时间B组短于M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吸痰操作给药前(T1)、操作中(T2)、操作后5min(T3)的MBP、HR、Sp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均能为ICU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镇静镇痛治疗。B组停药后苏醒时间短于M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每日镇静唤醒和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4年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7例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5-2016年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47例作为观察组,开展每日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比较2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并统计2组发生情况、管路脱落事件发生情况及病死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管路脱落事件、病死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开展每日镇静唤醒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护理策略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方法:100例机械通气ICU患者随机均分为异丙酚组和联合用药组(n=50)。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1~4 mg/(kg.h),联合用药组加用瑞芬太尼4μg/(kg.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5 min、1、6、12、24 h以及气管内吸痰操作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异丙酚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SBP,DBP,HR均下降,但异丙酚组更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异丙酚用量、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丙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组(P>0.05)。结论:异丙酚伍用瑞芬太尼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好,循环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酒石酸布托啡诺对行有创机械通气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 行有创机械通气HL-SAP患者47例,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镇静、镇痛,对照组给予咪唑安定联合舒芬太尼镇静、镇痛.给予镇静、镇痛治疗4h、12 h、24 h、48 h时比较两组镇静评分(RASS评分)及镇痛评分(CPOT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谵妄发生率.结果 给予镇静、镇痛治疗4h、12h、24h、48 h时,两组RASS评分及CPOT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分组与时间均有交互作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谵妄发生率为17.4%,低于对照组的45.8% (P <0.05);治疗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有创机械通气的HL-SAP患者,使用酒石酸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行镇静、镇痛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镇静镇痛效果,减少谵妄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结肠镜检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结肠镜检查老年病人30例,随机均分为瑞芬太尼(R)组与芬太尼(F)组。R组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min给药;F组单次给芬太尼1μg/kg。1min后所有病人静脉注射负荷量丙泊酚0.4mg/kg,继以缓慢间断推注每次0.2mg/kg,至RamsayⅢ-Ⅳ级。记录诱导、插镜、苏醒及留观时间;记录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记录术中肢动、呼吸暂停、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肌强直次数;记录病人满意度。结果 R组病人的诱导、清醒、留观时间均显著少于F组(P<0.05)。丙泊酚用于R组显著少于F组(P<0.05),术中R组的平均动脉压下降低于F组(P<0.05)。术中肢动R组少于F组,呼吸抑制R组大于F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病人的满意度R组高于F组。结论 静脉微量泵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是老年病人门诊检查的麻醉选择方法之一,术中应注意瑞芬太尼的给药速度,加强呼吸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 for colonoscopy in the elderly. METHODS: Thirty old patients scheduled for colonoscop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remifentanil group and fentanyl group. Those in group remifentanil received remifentanil at the dose of 0.05 microg/kg.min with micropump, while those in group F were given a bolus injection of fentanyl at 1 microg/kg intravenously. One minute later, all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a loading dose of propofol of 0.4 mg/kg followed by boluses of propofol (0.2 mg/kg) administered intermittently until Ramsay sedation scale III-IV. The induction time of anesthesia, intubation time of colonoscope, time of recovery from anesthesia and stay in the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 were recorded.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heart rate (HR), pulse oxygen saturation (SpO(2)) and respiratory rate (RR) were measured and recorded with noninvasive monitoring. The lower limb movement, apnea, dizziness, body weakness, nausea and vomiting, and chest wall rigidity were recorded during operation. All the patients were reviewed for satisfac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RESULTS: The time of anesthesia induction, intubation time of colonoscope, time of recovery from anesthesia and stay in PACU in remifentanil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fentanyl group (P<0.05), and propofol consumpt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former group (P<0.05). Greater MAP decrement was observed in remifentanil group (P<0.05). Fewer patients had lower limb movement while more had respiratory depression in remifentanil group than in fentanyl group. The rate of patient-rated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emifentani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 for colonoscopy is safe and reliable, which can be a good alternative for anesthesia in outpatient operation for the elder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