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内经》以古代自然科学成就为基础,对人体生理、病理活动规律进行了阐述,并确立了以经络为通道的外应四时气候变化,内与脏腑、五官、筋骨、肌肉等相联系的生理、病理系统。因此把人与自然界当作统一的整体来认识,是《内经》的基本思想,也是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人天观思想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中医学阐述生理、病理、治疗和养生保健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内经》关于人天观思想的论述甚为丰富,本文就此作一涉猎。以利我们在建立自然、社会、心理、生物综合医学模式时,提供有关《内经》人天观思想方面的线索。生命起源学说生命起源于宇宙的运动,这是《内经》的基本观点。《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成章。”这是说,无比辽阔的太空,是宇宙变化的原始基础,也是万物滋生的起始。五行之气充满宇宙,爆发分裂和  相似文献   

3.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包括天人相副、人天依存、天人相合等不同认识。西医学整体观包含着"人的可分解性",即合整体观;中医学整体观的核心是人与环境、人体自身的"不可分割性",即元整体观。从元整体观探讨天人相应的理论内涵可知,天人相应包含天人本一、以人应天、天人合一在内的逻辑递进的多层次概念。其具体表现在:从宇宙本体论来看,天人相应首先是天人本一;从宇宙发生的过程看,人的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从宇宙生态平衡角度看,养生防病上需要天人合一。阐明"天人相应"理论深层次内涵,有助于从根本上理解健康与疾病及其防治,有益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描述医学实体形状、性质及其功能联系的理论归属于性状理论,把引导健康生活和医学发展的方式方法论归属于医学模式,以探讨中西医理论结合的方式与方法。认为中医早年宏观性状理论研究广泛,西医近代微观性状理论发展迅速,中医天人合一医学模式的微观内涵及其整体认知、辨证分析、未病防治、人文服务等方法论,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分存在互补性。提出可利用医学模式优势和宏观性状理论基础,组建中医现代学科,让天人合一医学模式引导性状理论的合理布局、概念更新和深入发展,以实现医学的中西方文化互补和科学发展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本质上是追求人的所为、人的发展与自然规律相和谐的最高境界,这对当代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不无指导意义.当前的大学城建设实际上是在这一理念基础上的关于最佳育人环境的建设,按照"天人合一"观建设科学民主的心理环境、厚德载物的道德伦理环境、天人一体的文化环境、以人为本的生活环境,是符合大学城建设宗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合格人才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6.
论"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观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相应”是关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命题,《内经》一书在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提出“人与天地相应也”,从而形成了“天人相应”自然观。笔者将《内经》与《春秋繁露》两书中有关内容作一比较分析,其结果表明:“天人相应”与“天人合一”观基本涵义相同,与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两书在运用该观点时,对“天”和“人”的认识却有本质的区别。《内经》的“天人相应”观着重从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角度研究和论证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应的关系,其“天”专指自然界;“人”则指人的生命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各种生理反应。而《春秋繁露》的“天人合一”观着重从社会学角度论述人事活动与“天”——神的关系,扩大了“天”的内容。因此,从哲学角度说两者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7.
<正>"天人合一"的理念最早是由庄子提出,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作为我国医学文献中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说的直接影响下提出"人与天地相应"说(《灵枢·邪客篇》)并赋予医学内容。"人与天地相应"说本来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命题,长期以来成为中医学,乃至于全部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内经》中"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人体观的分析,探讨了《内经》所体现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推崇的是由人的多重属性和多重关系而展现出来的"人的世界",而《内经》中的身体,是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融为一体的存在,体现了以生态的自然人为本,重视病患精神状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生物—心理—环境—人文医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伟 《医学与社会》2011,24(3):62-64
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提出生物—心理—环境—人文医学模式,旨在更加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指出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充分体现人文精神是医学模式发展的核心思想,并阐述了生物—心理—环境—人文医学模式产生的理论依据、现实背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太极天人合一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之一,亦是认识、分析癌症,进而防治癌症的一条宏观(天、地、人合一)与微观(分子生物学、量子医学)层次相结合的思路。“人法天地”——人的各种太极S形结构、节律,乃是宇宙天地太极讯息能量场在人体上的一种客观上的共振投影与全息缩影,其中最关键的相似相谐共振模式亦为太极图、太极曲线。以此为基础思路,再结合多种学科门类,分析综合,设计出三种由浅入深的天人太极合一共振模式,以之指道临床,设法使人体失调的太极结构、节律与宇宙天地太极讯息场产生一种相谐共振,以此有效的、深层次地激发人体内在的自我修复、调整系统——“正气”,使病情趋缓乃至康复。实践证明,这种太极天人合一共振扶正的理论与方法,可以认为是对中医传统理论的一种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乙醚法制备脱蛋白骨(deproteinized bone,DPB)的理化性质。方法采用过氧化氢-乙醚法将大白兔干骺端松质骨脱脂、脱蛋白制作成生物衍生骨材料——DPB。倒置相差显微镜、体视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DPB材料外表面、孔隙内表面结构、孔径大小和孔间交通情况。pH计检测仪检测DPB材料的培养液pH值。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生长情况。微量凯氏定氮法检测DPB材料中蛋白质含量。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体视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DPB材料具有原骨组织的三维多孔一网架结构系统。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结果显示,孔隙率为(83.26±5.35)%;孔径最大径为(315.11±17.51)μm,最小径为(109.37±11.33)μm。浸泡DPB材料组培养液pH为7.383±0.015,空白对照组培养液pH为7.380±0.02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DPB材料的培养液未发现细菌或霉菌生长。DPB蛋白质含量为(20.4±1.2)%。结论由松质骨来源制作的DPB是一种较理想的组织工程骨生物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两种固定方法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临床效果及其对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分别给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Mcbridge评分、QLQC30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骨密度。结果:根据经改良的Mcbridge腕关节评分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骨质功能恢复情况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要好,且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要小;根据QLQC-30生活质量评价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生存质量要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骨密度下降速度要明显快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要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法,且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应在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急症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嵌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间初次住院手术的84例环状混合痔嵌顿患者,连续进入观察。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分段分离外切内扎急症手术组﹚42例,对照组(保守治疗1~2周后择期手术组﹚42例,根据疗效、术后症状积分、术后不良反应、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安全性等方面的结果做出评价。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7.62%,对照组治愈率为95.24%,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症状积分上,治疗组的便血发生较对照组减少,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有所减轻,水肿、坠胀、痔核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因无需前期治疗,总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大大减少。结论环状混合痔嵌顿施行急症手术切实可行,安全可靠。且可缩短疗程,使患者尽快恢复工作、生活,减少医疗费用,对人体无不良影响,不影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4.
脑中风之发病原因起于过用,是从六气过用,七情内伤,五味不调,起居劳逸失节,治疗过用伤和方面分析中风之发病原因,同时中风起于过用是以整体观为基础,辩证的从人与自然、社会,以及情志、起居、劳倦、用药等多种因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去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全面的调整人体的生理病理机能,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中风的诊断及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三组不同来源老人 (成都衣冠庙干休所 86名老人 ;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公寓的 76名老人 ;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 78名老人以及成都市金花养老院的 11名老人 )的认知功能及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观察他们认知功能的差异及可能原因 ,以及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他评方式调查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 - 74 )、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 (CES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日常生活功能量表 (ADL)。并有少量老人获得基础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成都衣冠庙干休所老人的生活质量及认知功能好于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公寓的老人 ;而后者又好于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的 78名老人以及成都市金花养老院的 11名老人。认知功能对生活质量的各个方面均有影响。认知功能障碍老人的生活质量差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人。结论 :生活质量与认知功能受一般人口学特征、日常生活能力、焦虑、抑郁等因素的影响 ,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四塔五蕴学说是傣医疾病观形成的基础,强调了四塔五蕴学说对傣医学疾病观的影响有:内外并重的发病观;整体联系与恒动变化的病理观。揭示了四塔五蕴学说指导下的同源性和联系性思维对人与自然、人本身精神与形体以及形体内部的整体联系的认识观点,贯穿于傣医学生理、病理、诊法、辨证、养生、防治等理论各个方面,是傣医学基础理论的基本特点和临床实践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人体内环境谈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应当着眼于调整人体内环境.从人体内环境看,其变化的基本模式主要是寒热,以及由寒热演化出来的风、湿、燥等,疾病的本质其实就是内环境的改变,由中药四性也可知药物的作用取向,主要是针对内环境的寒热阴阳,因此,中医辨证论治着眼点应当是针对人体的寒热变化来治理人体内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思维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与体现。“天人合一”整体思维是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命题。而“天人合一”整体思维与《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本文以《周易》、儒家、道家哲学思维为立足点,阐述《金匮要略》“天人合一”整体思维的哲学渊源,能丰富《金匮要略》理论的内涵,有利于把握《金匮要略》理论形成的轨迹和络脉。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肠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结果:放射性肠炎是腹腔、盆腔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中药内治法和中药外治法.中药内治法有清热燥湿祛邪;益气健脾、补肾扶正兼清热;调和肝脾.中药外治法主要是灌肠.结论:中医药在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上有其优势,临床应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中医治疗失眠注重整体观,多从心论治,注重补心血,滋心阴,养心神,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元神之府,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目的。文章根据脑心同源、脑心同病及脑心同治的理论,纵览汉代至今数千年间从心论治不寐的处方,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的处方思路和依据,也从文献角度佐证脑心同治这一理论与治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