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并对比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116例重症监护室需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组,对1周后2组间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吸痰次数及护理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肺部感染率低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泵持续滴入气道湿化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组(P<0.05);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组日均吸痰次数与日均护理用时均低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组(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滴入较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效果更佳,并发症更少,且能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敏 《安徽医学》2010,31(7):798-798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方式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探讨最佳的湿化方式,降低因痰液堵塞造成的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将4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湿化,对照组采用间断湿化法。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痰液附着情况。结果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黏稠度降低。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气道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的气道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形成痰痂、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同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结论气道湿化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内的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定时定量气道内间断湿化法与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湿化法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临床疗效等优缺点.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1月-6月入住我院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40例患者,将此组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实验组气管插管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湿化法;对照组用气管内定时定量间断湿化法,对比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的效果并做统计学分析.根据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疗效结果,从肺部感染、痰阻、气道粘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四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发生的例数为0例,而对照组痰痂形成、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总例数为4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内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定时定量气管内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5.
吕月  马晶晶 《浙江医学》2017,39(7):593-584,596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护理的44例气管切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间断气管内湿化法护理的38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气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气道湿化效果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无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等气道并发症发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气道湿化效果、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效果好、气道并发症少、对睡眠影响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以防止或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随机抽取74例气管切开、一次性气管套管置入、套管内持续吸氧的患者,分为实验组(A组)36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对照组(B组)38例,采用间断注射器滴入湿化。通过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痰痂形成、痰的黏稠度、呼吸道感染、气道损伤、护理工作时数。结果:采用持续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痰痂形成、气道损伤、刺激性咳嗽的概率小于间断性注射器滴入湿化,缩短护理工作时数,减轻护理工作量。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护理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微量注射泵对人工气道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探索最佳呼吸道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31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的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比较二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气道湿化后,气道湿化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肺部感染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良好,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宁有志  周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074-1075
目的了解应用两种不同的气管内滴药法的气道湿化效果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将52例建立人工气道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6例,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比较2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结果试验组的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相比,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且可明显节省气道湿化的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 抽查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管理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各3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化,试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方法,突出表现为气道刺激小、不易形成痰痂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刘凌  李春霞 《吉林医学》2013,34(18):3572-3572
目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提高人工气道湿化效果,防止痰痂形成、减少吸痰次数和时间,减少刺激性咳嗽和气道出血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人工气道支持患者进行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结果:两组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的方法优于注射器定时、间断滴注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并分析持续湿化在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喉癌气管切开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于对照组38患者使用间断注射器推注法进行注射,观察组持续气道湿化法采取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记录好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痰液量、痰液颜色、粘稠程度、气道损伤、痰痂形成情况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液粘稠、气道损伤、痰痂形成与呼吸道感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道湿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喉癌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取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护理法的成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微量注射泵对气管切开病进行气道持续湿化,并与常规法比较,为寻求一种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注射器间断气道滴药两种方法,通过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道粘膜出血,痰痂形成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组,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意义,P〈0.01。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湿化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及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切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应用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60例应用传统的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法,并进行连续观察。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和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吸痰时及吸痰后2~5min实验组经皮血氧饱和度均值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减轻吸痰所致低氧血症程度并缩短其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患者更为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有效地控制相应的并发症.方法 将58例气管插管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湿化气道;对照组采用间隙注入方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方法所致的刺激性咳嗽、痰痂形成、气道出血、湿化液过量等现象.结果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方法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间隙注入方法(P<0.01).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方法明显降低了气管插管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气管插管患者气道湿化更安全、有效的湿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脱机后两种气道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气管切开脱机后行气道湿化72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间隔交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采用气管切开导管接一次性湿热交换器(人工鼻)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法;对照组37例,采用间断氧气驱动雾化联合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刺激性呛咳次数、平均例/日吸痰次数、湿化导管脱出次数、痰培养阳性例数以及气道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呛咳次数、例/日吸痰次数、湿化导管脱出次数及痰培养阳性数均少于对照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人工鼻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氧气驱动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气管套内间断滴入与微量注射泵持续滴入对气道湿化作用的差异性。方法将颅脑外伤气管切开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套内间歇滴入湿化气道,1次/h,20ggt/次;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气道,2~4ml/h。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以及在痰痂形成、气道粘膜出血发生方面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不仅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能减少护理工作量,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左娟 《大家健康》2013,(1):28-29
目的比较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气道内湿化与间断气管内滴药对气道内湿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应用间断气管内滴药湿化气道;实验组20例,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对照组易引起患者刺激性咳嗽,将湿化液咳出会影响湿化效果;实验组将湿化液缓慢、均匀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作用。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使痰液易于排出且很少引起刺激性咳嗽,降低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18例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例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20例。其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例,气管插管患者4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蒋婵娟 《中外医疗》2011,30(23):13-14
目的探讨气道内持续湿化方法对人工气道建立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治疗效果。方法 35例进入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的人工气道建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的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间断给予气道内湿化的方法对人工气道进行护理,分别观察记录2组患者体温、吸痰间隔时间、拔管时间并进行痰液细菌培养,主要以体温和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判断是否有肺部感染的发生评价疗效,卡方检验方法对临床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发生肺部感染例数明显减少,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相比,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方法:选择4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0例,其中,18例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2例为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抽0.45%无菌盐水+盐酸氨溴索持续湿化气道,利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湿化液。对照组20例,其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16例,气管插管患者4例,采用传统的间断气管内滴药法湿化气道。观察两组患者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痰痂等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用微量注射泵和输液加温器持续泵入加温的湿化液,能准确控制湿化效果和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操作简单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