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输尿管癌的价值与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输尿管癌2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B超、CT、MRI检查。结果:输尿管癌2例在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输尿管内充盈缺损和管腔变窄,梗阻近端输尿管及肾盂轻度积水扩张;B超显示肾盂轻度积水扩张;CT扫描显示软组织密度肿瘤影,梗阻处以上输尿管及肾盂积水扩张;MRI检查显示肿瘤在Tl加权为等信号,12加权为略高信号或等信号。结论: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B超、CT、MRI检查在显示输尿管癌病变各有特点,CT和MRI对诊断输尿管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并能对其准确分期,B超可行初步筛查,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素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38-1839
目的评价X线、B超、CT在肾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30例肾结核病例,重点分析X线、B超和CT检查的影像表现。结果 CT检查对肾结核的诊断率(90%)明显高于X线(43.3%)和B超(66.6%)。结论 B超操作简单,无创伤,是理想的筛查方法;静脉肾盂造影可动态观察肾脏功能及形态结构,与B超结合可获得更多诊断信息;CT的影像学价值明显高于前两者,是定性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培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071-3072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5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对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特异性表现,B超的确诊率为76%,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为84.0%。结论:B超和CT检查是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评价和比较B超,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CT及MRI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6例髓质海绵肾的影像学表现,春中6例行B超检查,5例行腹部平片、IVP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并进行献复习。结果:(1)髓质海绵肾以肾结石及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组6例均有双肾多发性小结石及血尿;(2)腹部平片显示双肾区小斑点状高密度影;(3)静脉肾盂造影或CT显示肾锥体集合管扩张,充盈造影剂,呈小囊状,内可有小结石。结论:髓质海绵肾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CT较IVP更敏感发现肾锥体内细小结石及早期的肾集合管扩张,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老年患者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老年人上尿路梗阻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 a来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上尿路梗阻致肾积水167例的病因及影像学诊断方法,分析了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造影和CT对上尿路梗阻的检出、定位及病因的诊断.结果:在本组病例中,肾盂、输尿管结石56例,肾盂、输尿管癌51例;腹膜后转移及盆腔肿瘤19例;输尿管结核12例;输尿管损伤后狭窄10例.B超,IVP,逆行造影和CT对上尿路梗阻检出率分别为98.6%,70.3%,100%,73.5%.定位正确率分别为67.2%,64.3%,100%,81.2%,两者联合检查定位正确率高达100%.病因确诊率分别为72.3%,57.6%,78.2%和83.6%,综合运用B超,IVP,逆行造影和CT联合检查病变部位定位率和病因判断正确率均可达100%.结论:肿瘤和结石是导致老年患者上尿路梗阻的主要病因,对于腰痛,尤其伴有血尿的患者,合理综合地运用三种影像学检查手段,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肾盂移行细胞癌术前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肾盂移行细胞癌(TCC)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右侧16例,左侧8例。对B超或彩超、超声造影(CEUS)、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RP)、CT、磁共振成像(MRI)或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B超或彩超、CEUS、IVU、RP、CT、MRI或MRU、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肾盂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52.2%、100%、21.4%、85.7%、88.9%、66.7%、46.2%。结论B超或彩超、IVU可作为肾盂癌的初步检查方法,CT在术前诊断及分期中起重要作用,CEUS等新技术的应用为肾盂癌的术前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右江医学》2016,(2):203-206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CT和MRI影像特征,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确诊的13例RAML患者共15个病灶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并对比病理结果。结果 CT和MRI检查诊断:单肾发病11例,双肾2例;肿瘤直径<3 cm的10个病灶,>5 cm的5个病灶,其中合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2例;以脂肪密度为主的病灶8个,乏脂肪或无脂肪成分病灶7个,其中2例CT误诊为肾细胞癌(RCC)。13例术后或穿刺病理均确诊为RAML,8个病灶富脂肪性,5个病灶乏脂肪性和2个病灶无脂肪性。结论CT及MRI对富脂肪性RAML均容易明确诊断,但CT对于乏或无脂肪RAML易误诊为RCC。MRI多参数多序列成像对RCC鉴别具有优势,CT诊断乏脂肪RAML有困难时应加做MRI检查和穿刺确诊。  相似文献   

8.
肾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的肾结核表现及其对肾结核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肾结核患者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与CT检查,分别从肾脏形态改变、肾实质、肾盂肾盏、输尿管、肾功能、有无钙化等方面对肾结核做出诊断;其中21例经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肾结核患者,分别用3种影像学方法对其显示的典型肾结核特点(包括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B超、静脉肾盂造影及CT诊断肾结核的准确率分别为53.3%,62.8%和90.7%。CT对中晚期肾结核空洞、肾盂输尿管壁增厚和不规则钙化的显示明显优于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结论:CT能够对肾结核病变范围、程度、定位做出正确判断,可作为肾结核治疗前进行评价并制定治疗方案的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明春 《当代医学》2014,(34):30-31
目的观察影像学检查在对小肾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8例小肾癌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进行分析对比,比较各种影像学方法对于疾病的检出率差异。结果在对其影像学资料分析后得出,CT的检出率最高,而磁共振检出率较高,能达到90%以上,其次是B超,最后为静脉肾盂造影。其中CT与磁共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和磁共振分别与B超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肾癌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占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选择合适的手段对其确诊有非常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结合临床症状和B超、静脉肾盂输尿管造影探讨螺旋CT扫描强化后的输尿管及下腔静脉三维重建造影成像对于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2年来对5例依据临床症状及B超、静脉肾盂输尿管造影初步诊断为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患者,进行螺旋CT强化扫描三维重建.结果 此法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与右输尿管的立体位置关系,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结论 螺旋CT强化扫描三维重建对腔静脉后输尿管有确诊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上尿路梗阻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年龄在(1~14)岁的小儿行影像学检查,1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U),4例经皮肾穿刺造影,2例行逆行肾盂造影,14例行螺旋CT扫描,5例膀胱尿道造影,22例行B超检查。结果: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2例,重复肾及双输尿管4例,巨输尿管2例,膀胱输尿管狭窄2例,输尿管结石8例。结论:B超联合静脉肾盂造影(IVU)、CT检查是诊断小儿上尿路梗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肾母细胞瘤影象学检查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相关分析了解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价值。方法 :对 6 2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检查 (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 )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检查进行对照分析。患者年龄 6月~ 8岁 ,平均 2岁。结果 :研究显示B超、CT和静脉肾盂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 95 5 % ( 5 9/6 2 ) ,90 % ( 9/10 )和6 3 6 % ( 35 /5 3)。 10例肾母细胞瘤被误诊为肾外肿物 ,病理检查发现肿瘤位于肾上极或肾下极 ;肾实质明显被推移但破坏较轻。结论 :与CT和静脉肾盂造影相比B超诊断肾母细胞瘤的符合率较高 ,应为诊断小儿肾脏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董明德 《吉林医学》2011,32(15):3088-3089
目的:提高肾积水影像检查表现,分析其检查价值。方法:112例B超检查提示肾结合系统有不同程度分离,之后全部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35例行CT扫描检查,18例行MR检查,15例逆行肾盂造影检查,对影像学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结果:112例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结合系统分离、再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双肾盂肾盏显影85例,右侧不显影12例,左侧不显影10例,其中轻度肾盂积水45例,中度肾盂肾盏积水25例,重度肾盂肾盏积水18例,不显影14例。所有肾盂肾盏积水均有相同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不同的原因。结论: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有助于提高影像学检查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时建 《四川医学》2007,28(8):837-838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价值。方法分析总结了1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检查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无特征性表现;B超表现为不均匀强回声团块;CT平扫为含脂肪组织的不均质团块,增强扫描软组织部分有强化,脂肪组织不强化。结论B超具有较高、较准确的诊断价值;CT则具有很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高肾盂输尿管连接部 (PUJ)梗阻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4 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B超 ,静脉肾盂造影 (IVP) ,CT ,核磁共振 (MR)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的B超均显示肾积水 ,对其静脉肾盂造影的诊断率为 6 9.6 %。结论 :B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IVP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泌尿系结核32例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泌尿系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泌尿系结核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经验。结果最常见的主诉为尿路刺激征(66%)和肉眼或镜下血尿(34%)。尿沉渣涂片找抗酸杆菌和尿PCR TBDNA阳性率分别为22%和30%;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CT的确诊率分别为30%、27%和58%。3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泌尿系结核。结论泌尿系结核的临床诊断应综合病史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病原学诊断等多种方法,力求寻找更多证据。X线检查应首选IVU和逆行肾盂造影,对两者未能明确诊断者可选择CT检查。对于中、晚期肾结核,CT的诊断价值较逆行肾盂造影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部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胸部结节病的诊断价值,从而达到提高确诊率的目的。方法对从2007年1月,2008年2月人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胸部结节病患者行CT血管造影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确诊68例,误诊和漏诊12例,确诊率达到85%。与同期的MRI统计数据(确诊率81.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T血管造影能较好地观察和诊断胸部结节病。在实际操作中仔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对其结果做出系统总结,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 21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均做了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和CT检查,其中10例另行逆行肾盂造影(RP),13例行MR检查。结果 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表现为7例患侧肾不显影,14例显示肾积水和输尿管梗阻。B超显示21例肾积水,18例输尿管占位病变。逆行肾盂造影显示输尿管增粗、充盈缺损及梗阻。CT表现为局限性输尿管软组织肿块或输尿管管壁增厚或充盈缺损。MR检查均发现肿瘤。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对输尿管癌的定位、定性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眼眶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53眼)经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病例的超声、CT或MRI影像学资料的特点。比较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与CT或MRI在诊断眼眶淋巴瘤中的准确率。结果: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淋巴瘤确诊率为94.34%,而CT或MRI诊断眼眶淋巴瘤确诊率为52.83%(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眼眶淋巴瘤的确诊率高于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PA患者24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B超和CT检查,240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P),75例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将术前影像学检查资料与术中所见及其术后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术中所见对照发现,B超、CT和MRI对PA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7%、98.2%和90.4%.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显示,B超、CT、MRI对PA亚型醛固酮瘤(APA)的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0%、90.7%和72.2%.结论 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对PA的定位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术前APA的准确定性诊断是外科成功治疗PA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