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文精神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崔群颖 《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19-220,232
人文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不是空泛和孤立的,更不是与专业课程对立。而是要与专业知识、医学科学紧密联系,两者的契合点就在于科学精神和德性精神,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医学伦理学精品课建设中,既要重视实践性操作,更要重视理论逻辑的一致性。与当前医疗实践和医学技术进步相适应,医学伦理学的理念应当是德性、和谐与价值。德性是医学伦理学精品课建设的优位观念,和谐是医学伦理学的核心理念,价值则是回答生命科技问题的创新理念。在精品课建设中,必须保持三个理念的协调统一,如此,医学伦理学精品课的示范性才能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3.
规范伦理学是一种重要的道德理论形式,当前的医学伦理学体系普遍以规范伦理学作为基础.但是,这种道德理论在有效指导医学职业道德实践的同时,也显出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道德规范间的内部冲突性和道德要求的绝对性,这使医务人员的医疗实践经常处于两难之中,并会影响到他们的职业热情.德性伦理学以其不同的学术视野为我们完善医学伦理学体系提供了另外的理论空间.德性精神的内在统一性、稳定性和灵活性使其成为规范伦理的有益补充.如果我们想使一种以"仁爱"和"正义"精神为核心的医学德性在医务人员身上得到普遍化的实现,就需要我们深入反思我们的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形式并努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相信在医学德性伦理得到普遍实现的时候,我国医疗领域的职业道德状况将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4.
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加强人文素质及德性本位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对医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也是医学模式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只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生存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人文教育与德性本位教育概述所谓人文,泛指人类社会与物质生产相对的各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精神生产的总和。人文科学教育使人们理解人类文明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组织和发展的,人对社会、自然、他人和自身应持什么态度,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如何与身外的世界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方嘉庆  邓标  朱樑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6):1185-1186,1190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医学教育不仅要重视科学教育,更要重视人文教育。本文分析了物理诊断学教学中融入人文医学教育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解决措施。将人文医学素质的培养融入物理诊断学教学中必然会推动医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文主义教育与优秀医学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医学教育不仅要传授认识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也要重视培养以人为本的品性。因此人文教育是医学的重要内容,需要积极建设医学人文教育系列课程,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扩展医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7.
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功能应由单纯诊治病人的个体医学转向诊治、预防、保健结合的群体医学发展,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也不仅要具有对疾病的诊治能力,还应具有一定预防保健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检验教学重在培养独立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微生物检验的性质和特点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操作技巧的训练,更要重视对其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科学活动的任务除了获取对自然知识的认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孕育和培养科学精神,医学实验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仪器,如何观察和记录,如何分析数据并从中得出科学结论等技术性东西,更要有意识的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这是医学实验课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医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乳腺外科教学中深化医学美学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林军  姜军 《重庆医学》2008,37(8):885-88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美学在现代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医学美学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是医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塑造职业道德的基础,更是医学和医学生创新的推动力。在乳腺外科教学中,应当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的美学修养,通过"科学美"反映出医学的真实性,通过"教学美"引导学生形成临床思维,通过"涵养美"激发学生的美学意识。通过医学美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的深化,使学生深刻理解乳腺外科中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从而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未来的医疗实践。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学院校的课程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海强  曲波  孙宝志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474-476,530
医学学科的发展目前呈现大分化、大综合两种趋势。在医学专业分化越来越细的今天,需要医学生掌握的新学科层出不穷。而现代医学模式又要求医务工作者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患者躯体的症状,还要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等因素作进一步的了解,以便对患者做综合治疗。科学综合发展需要以跨学科研究为前提,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相应的知识和方法呢?唯一的出路就是课程整合。只有课程整合才能体现医学及其发展趋势的特点。本文就课程整合的趋势、方法、形式和内容,以及课程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患者就医后的身体健康需要、心理尊重需要及经济方面的适度需要等诉求均要借助医患沟通方式表达,同时医务人员也要借助医患沟通向患者传递诊断、治疗、护理等诊疗信息。当前医患沟通状况并不理想,应引起重视,以实现本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于医学院校而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既是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当是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基础平台?一方面,在现有改革内容的基础之上,思想?道德?法律三大部分适当融入医学人文思想?医学道德?医学法学等医学人文学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融通,促进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教育过程中得到体系化的贯彻?  相似文献   

14.
医学伦理与大文化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述了医学伦理与大文化的关系,认为医学伦理一方面能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同时又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其次,医学伦理也需要文化的滋养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在塞尔维亚,医疗损害的处理问题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在基本法和卫生法的特殊条款中关于医疗责任的法律规定,几乎每一件医疗事故或医疗过错案件都涉及刑事或民事责任。但是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庭审过程中,原告通过刑事诉讼程序追偿责任几乎是行不通的。所以,对于被损害的病人来说,如果通过刑诉来追究医疗责任,那么他胜诉的可能性会很小。这种情况通常会在两个极端之间变化:病人认为所有的医疗损害结果都是医疗过错,反之医生认为诉讼制度是对医疗行业的攻击。造成这种极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卫生法领域的专家,刑事和民事责任的区分不清,忽略对法官和律师关于卫生法的特殊知识的培训,调查和鉴定医疗过错的鉴定专家与医生服务于同一职业,受损害的病人对于法庭可以保护自己权利的期望不高。  相似文献   

16.
疾病史研究60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疾病史研究包括疾病史的考古研究、疾病史的古籍研究及疾病史的系统研究。通过回顾疾病史60年的研究过程,总结出该进程是循两条途径进行的,一是以现代病名界定,可为世界医学、中西医结合提供史据,为祖国医家对人类贡献正名;二是以传统病证名界定,可为发展中医学术、实现中医现代化提供经验。两者互相借鉴,互相渗透,促进了疾病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地域医学,有着"行政医学区域"和"地理医学区域"的不同属性。旴江医学,1988年由杨卓寅教授提出,他指出旴江医学地域分布于"旴江流域",应属于"地理医学区域"。经调查和考证,旴江的干支流涉及流域内的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江西古代10大名医中有8人出自旴江流域。认为,开展地域医学的区域属性及地域分布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至流域全境的各县市探寻其医学史,促进旴江全流域医家、医籍、遗迹等诸方面的发掘、整理、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等医学院校医事法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事法学文化教育既具有工具性和基础性,又具有人文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价值原则,积极融入全球化中。坚持医事法学文化建设的民族性,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价值,同时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化发展成果,构建现代医学院校生态的、和谐的医事法学文化。  相似文献   

19.
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一方面要使医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慈悲的心肠;另一方面还需要有热忱的、知识丰富的、负责任的教师。通过医学人文教育的移情作用和人文知识的持续熏陶,培养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0.
基于调研和访谈的数据,发现当前中国医疗领域中的“自主性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医患双方的认同和推崇,但同时这种认同和推崇却有着一定的界限.在最重要的医疗决策环节,医患双方都倾向于认为,患者主动地放弃自主权利,由医生作出决定,才是最好的方式.并且在医患双方的心目中,最理想的医患关系模式是具有明显家长制特征的“信托关系”,而不是完全的患者自主.一方面,医生行善与患者自主在儒家的道德哲学中是相互矛盾的,导致行善与自主难以共存;另一方面,儒家生命伦理认为,患者自主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医生品质的否定,因而对于自主性的推崇无法得到文化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