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肿瘤包括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上皮样血管肉瘤,三者在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方面构成了从良性、低度恶性到高度恶性的谱系,且它们的生物学行为、治疗及预后均不相同。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也缺乏特异性,所以术前很难确诊。加之三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也存在一定的交叉,故需结合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等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喉乳头状瘤20例中男16例,女4例,23-66岁,病程6个月至3年。肿物位于声带12例,位于喉室3例,位于室带4例,位于会厌1例,摘除的标本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进,切片,常规苏木素-0伊红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单纯型8例,上皮呈乳头状增生,乳头中央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轴心,表面覆盖若干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研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及其恶变中上皮性成分,探讨其发生,发展及诊断等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衣性淋巴上皮病变中上皮岛构成细胞大部分HHF35吴阴性,仅在外周可见少许HHF35阳性细胞。而AE1/AE3抗体在上皮岛构成细胞中大部分呈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及其恶变中上皮性成分,探讨其发生、发展及诊断等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上皮岛构成细胞大部分HHF35呈阴性,仅在外周可见少许HH35阳性细胞。而AE1/AE3抗体在上皮岛构成细胞中大部分呈阳性。恶性淋巴上皮病变中癌巢内AE1/AE3抗体呈弥漫阳性,HHF35抗体主要分布在癌巢外周细胞。结论:BLEL起源于增生的导管,上皮岛构成细胞主要是导管上皮细胞,BLEL恶性发展成MLEL时,导管上皮增生,外周肌上皮细胞也增生。  相似文献   

6.
汪亮  杨华胜  张平  高际平 《安徽医学》2009,30(8):855-858
目的探讨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诊治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16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双侧泪腺弥漫、均匀、持续肿大,同时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大涎腺肿大,病变局限于腺体,无眼外肌肥大;16例病理标本检查均未发现上皮-肌上皮岛结构,16例均有典型的淋巴细胞呈多克隆性增生浸润,病理检查排除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6例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患者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治疗后经过2个月到9年的观察及随访,除1例患者自行停用糖皮质激素而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复发。结论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可能并不具有上皮-肌上皮岛结构。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①临床表现为多发性腺体弥漫、均匀、持续肿大,即泪腺合并大的涎腺肿大;②无眼干及全身结缔组织疾病;③病理标本检查腺体均有典型的淋巴细胞多克隆性增生浸润,排除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及其他引起泪腺肿大的疾病;④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  相似文献   

7.
对24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与11例乳腺导管癌标本、采用细胞角蛋白、肌动素及 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别。结果示细胞角蛋白标记良性上皮细胞及癌细胞均阳性,而肌上皮细胞阴性;肌动素标记上皮和癌细胞均阴性,良性肌上皮细胞阳性,而癌灶肌上皮细胞阴性;S-100蛋白与肌动素结果大致相同。故认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以采用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和肌动素抗体为好。  相似文献   

8.
蔡建  吕春燕  王德东 《吉林医学》2010,31(7):888-889
目的:观察LCT对宫颈早期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对7 600例宫颈脱落细胞用LCT方法制片后,采用TBS诊断系统作出细胞学诊断。结果:感染性疾病(ACSUS)704例,低度病变和高度病变共111例,总检出率为10.8%。结论:LCT检查对于宫颈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宫颈上皮内病变的高发人群集中在26~40岁之间。  相似文献   

9.
林奕媛  周丽琼  孙成玲 《中外医疗》2012,31(2):52+54-52,54
目的探究应用醋酸白色上皮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准确度。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80倒表现出阴道镜异常图象的活检结果。统计分析其病情与阴道镜下醋酸白色上皮的检查结果。结果阴道镜下醋酸白色上皮CIN敏感度为94.87%,特异度为39.72%,碘试验异常与CIN呈负相关。结论阴道镜下醋酸白色上皮与碘试验联合检测可以减少降低活检率,提高对CIN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醋酸白色上皮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阴道镜异常图像的活检结果。结果在105例醋酸白色上皮处行活检,CINⅠ级(包括宫颈湿疣)21例(20.0%), CINⅡ级4例(3.8%),CINⅢ级1例(1.0%),宫颈炎79例(75.2%)。58例阴道镜下未发现醋酸白色上皮而在其他阴道镜异常图像处活检,仅发现CINⅠ级1例(1.7%),其余均为宫颈炎。醋酸白色上皮诊断CIN的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41.9%。薄醋酸白色上皮中,84.3%者为宫颈炎;而厚醋酸白色上皮中,75.0%者为CIN。阴道镜下宫颈炎多表现为单一醋酸白色上皮,占60.8%,CIN表现为两联征(醋酸白色上皮 镶嵌或点状血管)占53.9%,三联征(醋酸白色上皮 镶嵌 点状血管)占15.4%。醋酸白色上皮与CIN呈正相关(r=0.47,P<0.001)。醋酸白色上皮中,碘试验均异常,碘不均质着色处活检多为宫颈炎,占95.9%;碘不着色处宫颈炎占61.5%,余为CINⅠ;而碘混合性不着色中,68.4%为CINⅠ,26.3%为CINⅡ~Ⅲ,宫颈炎仅占5.3%。碘试验异常与CIN呈负相关(r=-0.32,P<0.001)。结论阴道镜下醋酸白色上皮与CIN密切相关,结合碘试验,可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并提高活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角膜上皮损伤引起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9月13日-2012年4月23日我院眼科门诊就诊12例角膜上皮损伤引起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25~59岁,角膜损伤距离首次角膜上皮糜烂发作时间4~18个月.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无原因突然发病,无特定时间,患眼出现刺痛、异物感、畏光流泪等,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上皮缺损,角膜上皮糜烂复发1~5次.本组病例均通过保守治疗治愈,愈合时间3~7天,角膜未遗留瘢痕.结论 外伤性角膜上皮损伤可引起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虽然病情反复发作,但可通过药物治疗治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上皮样细胞组成,呈片状排列,细胞间分布较多薄壁小血管,呈网状或裂隙样,免疫组织化学对HMB-45、NSE表达。结论: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是一种HMB-45阳性标记的独立真性肿瘤类型,其恶性倾向不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分析食管癌高危人群内镜抽样普查食管黏膜上皮病变特点并探讨食管黏膜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数目与上皮增生的关系。方法:对林州市合涧乡1492名无明显症状的自愿者行内镜检查并对可疑病变组织多点取材。对其中的1480例食管黏膜上皮病理诊断进行初步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262例食管黏膜上皮组织,高倍镜下观察上皮内的炎症细胞浸润数目与上皮增生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在40~49岁年龄组为18.8%(120/638)、50~59岁年龄组为31.0%(208/670)、60~69岁年龄组为33.1%(57/172);食管癌的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分别为0.0%(0/638)、0.6%(4/670)和1.7%(3/172)。在病理诊断的正常上皮、单纯增生、轻度非典型增生、中度非典型增生、重度非典型增生的上皮中,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每高倍视野下大于10的检出率分别为:7.5%(9/120))、38.7%(29/75)、43.6%(17/39)、81.0%(17/21)、85.7%(6/7)。结论:食管上皮单纯增生以及非典型增生与上皮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数目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是治疗近视手术的新术式,既减轻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术后术眼严重疼痛症状,降低了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率,也避免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术后角膜瓣及层间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E-cadherin(E-cad)及sE-cadherin(sE-cad)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结果 E-cad在前列腺癌(Pca)、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a的病理分级无相关性;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ca组血清sE-cad水平明显高于BPH组及正常组,与Pca的分期呈正相关,与病理分级无关.结论 E-cad的表达下调、sE-cad水平升高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共同参与前列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二者是判断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ZEB1在人卵巢原发性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06~2010年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人正常卵巢组织12例,卵巢原发性上皮性癌60例,其中FIGO Ⅰ期20例,Ⅱ期18例,Ⅲ期17例,ⅣV期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ZEB1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ZEB1蛋白在正常卵巢中不表达,在49例(81.67%)卵巢癌中为阳性表达.ZEB1蛋白在各期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Ⅰ-Ⅱ期73.68% (28/38),Ⅲ-ⅣV期95.45% (2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ZEB1在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4/14)、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ZEB1在各级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低分化100% (6/6),中分化96.43% (27/28),高分化61.54%(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ZEB1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卵巢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患者,男,22岁。复视15天、头痛恶心1天于2005年11月25日入院。入院15天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1天前感头痛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无低热盗汗、咳嗽咳痰及体重减轻的情况。在当地医院行颅脑CT扫描后为进一步治疗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18.
EM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和细胞角蛋白(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方法:阅读国内外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EMA和CK在上皮肿瘤微转移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结论:EMA和CK是上皮肿瘤较好的标志物,应用于上皮肿瘤微转移的研究中,提高微转移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的关系.方法 选取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的患者1 200例, 分为无柱状上皮异位组 (A组) 、轻度柱状上皮异位组 (B组) 、中度柱状上皮异位组 (C组) 和重度柱状上皮异位组 (D组) 4组, 均行LCT检查和HC2检测.对任一项阳性者阴道镜下取活检后送病检.分别比较各组之间LCT、HC2结果、CIN及宫颈癌疾病构成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并分析年龄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关系.结果 从年龄分组来看, 各年龄组间宫颈有无糜烂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各年龄组间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程度也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各组LCT、HC2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CIN和宫颈癌的患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宫颈糜烂”与宫颈病变无必然的联系.不应该把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作为宫颈病变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eroxiredoxin Ⅱ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71例新鲜卵巢组织及卵巢上皮肿瘤组织的Peroxiredoxin Ⅱ的表达情况,其中正常卵巢组织16例,良性卵巢肿瘤16例,卵巢癌39例。结果Peroxiredoxin Ⅱ在正常卵巢组织表达为(1.00±0.44),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表达为(0.83±0.50),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为(0.60±0.23),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与正常卵巢组织、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Peroxiredoxin Ⅱ在卵巢癌组织表达降低与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分化及绝经等参数无关。结论Peroxiredoxin Ⅱ可能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中起抑制因子作用,而在其发展中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