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病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82例轻中度哮喘病儿(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哮喘组血清IL-17、IgE水平及EOs计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4.857-8.379,P〈0.01)。哮喘病儿发作期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缓解期高于健康对照组(F=32.825,q=16.05~35.68,P〈0.01);发作期血清IL-17水平及EOS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38.781、79.471,q=3.56~8.35,P〈0.05),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哮喘病儿血清IL-17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846,P〈0.01),IL-17、EOS计数与IgE之间无明显相关,但哮喘急性发作时IL-17与IgE呈正相关(r=0.438,P〈0.05)。结论IL-17可能参与介导哮喘的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联合检测血清IL-17、IgE水平以及EOS计数对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在肝炎后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03例肝炎肝硬化病人和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IL-10、IL-18的水平,观察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腹水、血清白蛋白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10、IL-18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肝功能child-pughA、B、C级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child-pughA级组血清IL-10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功能child-pughB、C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腹水组、无腹水组血清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有腹水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无腹水组、对照组(P〈0.05,P〈0.01);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51,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r=0.566,P〈0.01),与血清IL-18水平呈负相关(r=-0.315,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IL-18水平呈正相关(r=0.677,P〈0.01),与血清几-10水平呈负相关(r=-0.339,P〈0.01)。结论IL-10、IL-18在肝炎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9(IL-9)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儿童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23例缓解期患儿和30例健康对照组患儿血清中IL-23、IL-9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及与IgE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及缓解期组患儿血清IL-23、IL-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发作组患儿血清IL-23、IL-9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血清IL-23、IL-9水平均与IgE呈显著正相关(r=0.584,P〈0.05;r=0.475,P〈0.05)。结论 IL-23、IL-9的测定对于评价儿童支气管哮喘病情及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17)水平变化,分析IL-17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严格按照标准纳入80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以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40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17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E( IgE)。结果①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中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gE呈正相关(r=0.761,P〈0.05);③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呈正相关(r=0.619,P〈0.05)。结论IL-17与IgE有密切联系,共同参与了哮喘的发病。 IL-17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增殖与募集,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景强  梁燕芳 《海南医学》2010,21(4):100-10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及IgE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及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IL-18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的水平,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IL-18mRNA的定量表达与IgE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IL-18mRNA及IgE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表达(t=16.51,P〈0.001;t=18.15,P〈0.001);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IL-18mRNA的定量表达与IgE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r=0.41790,P=0.0421)。结论IL-18及IgE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IL-2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2±3.2)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8±11.5)ng/ml,P〈0.01,缓解期增至(20.9±5.4)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85±503)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9±71)ng/ml,P〈0.01,缓解期降至(212±115)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哮喘发作期TNF—α水平(207.34±31.2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63.48±32.17)mg/ml,(P〈0.01)],哮喘缓解期TNF-α水平(201.65±33.08)ng/ml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TNF—α水平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IL-2、IL-8和TNF—α7水平变化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7.
金蕊  杨莉  陈径  李羚  唐珩 《现代医学》2006,34(5):327-329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及其防治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小剂量及大剂量川芎嗪组、联合用药组,以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制备大鼠哮喘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4、IL—13的水平。结果 哮喘模型组BALF中IL-4、IL—1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地塞米松组和川芎嗪治疗各组均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01);川芎嗪大剂量组和联合用药组降低IL-4和IL—13的作用与地塞米松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芎嗪大剂量组降低IL-4的作用与川芎嗪小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芎嗪大剂量组降低IL—13的作用优于川芎嗪小剂量组(P〈0.05);BALF中IL-4和TL—13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4,P〈0.01)。结论 川芎嗪通过抑制IL-4和IL—13的水平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观察茶碱对哮喘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合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免疫球蛋白E(IgE)的抑制作用。②方法20例哮喘病人分为哮喘1组和2组,另选取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哮喘1组和对照组外周血PBMC分别在含植物血细胞凝素(PHA)的培养基上培养;哮喘2组外周血PBMC在含PHA及氨茶碱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取上清液。用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IL-4、IL-5、IgE含量。③结果哮喘1组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2.317~2.874,P〈0.05)。哮喘2组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较哮喘1组显著下降(t=2.297~2.832,P〈0.05)。④结论茶碱具有抑制外周血PBMC合成IL-4、IL-5及IgE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申鸿  周萍  白香妮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09-110,1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组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组46例、缓解期组46例)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FN-γ水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r=-0.49、-0.52,均P〈0.05),IL-4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对患儿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支气管哮喘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15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IL-9、IL-5及IL-8浓度;用CAP系统通过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浓度。结果哮喘发作期组IL-9、嗜酸粒细胞(EOS)、IL-5和ECP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期组(P均〈0.01);哮喘发作期组和缓解期组的IL-9、IL-5、ECP及EO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哮喘发作期组IL-9浓度分别与EOS和IL-5浓度呈正相关(r=0.39,P=0.025;r=0.542,P=0.001),哮喘发作期组IL-8浓度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881,P〈0.001);在哮喘发作期的中、重度患者中,IL-9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528,P=0.002)。结论IL-9与哮喘气道内的EOS、IL-5及ECP水平密切相关,在哮喘发作期尤为明显,表明IL-9参与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托红霉素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均给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正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托红霉素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8、MMP-9、TIMP-1变化。结果两组血清IL-8、MMP-9、TIMP-1治疗后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儿童哮喘在常规GINA方案治疗基础上给予依托红霉素治疗有利于促使血清IL-8、MMP-9、TIMP-1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2.
周晖 《四川医学》2013,(9):1327-132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17(IL-17)、白介素8(IL-8)的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孟鲁司特钠的干预作用.方法 分别选择轻度(轻度组)、中度(中度组)和重度(重度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0例、18例和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口服,检测治疗前后诱导痰IL-17和IL-8水平.结果 IL-17、IL-8水平重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孟鲁司特治疗1个月后,诱导痰中IL-17、IL-8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IL-17及IL-8可能参与气道炎症的形成,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徐文付  杨红  谷强  陈志刚 《农垦医学》2011,33(5):393-395
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在支气管哮喘发作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阐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0年8月支气管哮喘发作并MP感染患儿48例、非MP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45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外周血IL-6水平.结果:外周血IL-6水平在支气管哮喘并MP感染发作组(13.86±12.46 pg/mL)明显高于非MP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组(7.94±8.51 pg/mL),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发作并MP感染患儿外周血IL-6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患儿,表明MP感染在支气管哮喘发作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脑利钠肽(BNP)和白介素-18(IL-18)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在DH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80例DHF患者(DHF组)和8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血浆BNP和IL-18等指标。结果:DHF患者的脂联素、BNP、IL-18、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联素、BNP水平随DHF心功能级别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DHF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BNP(r=0.661,P=0.000)和IL-18(r=0.582,P=0.003)呈显著正相关。结论:DHF的发生发展是脂肪因子、利钠肽系统和炎性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支气管哮喘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的血清,检验并分析TNF—α、IL-4、IL-10和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清中hs—CRP、IL-4、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在急性期明显降低。与缓解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TNF-α、IL-4、IL-10和hs—CRP的水平可作为判断支气管哮喘疾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疏肝法对哮喘小鼠白介素13、18(IL-13/IL-18)失衡的干预作用。方法以10%卵蛋白/氢氧化铝[OVA/AL(OH)3]致敏、5%卵蛋白激发复制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于实验第16~43 d给药,第44 d取材。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3、IL-18浓度,实时定量PCR(RT-PCR)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13、IL-18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IL-13浓度及mRNA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IL-18浓度及mRNA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各处理组IL-13浓度及mRNA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IL-18浓度及mRNA均显著升高(P<0.05);PCF组、SGPCG组IL-13浓度降低不及地米组(P<0.01),PCF组、SGPCG组IL-18 mRNA、IL-13/IL-18比值均与地米组相似(P>0.05);PCF组、SGPCG组间IL-13、IL-18浓度及mRNA、IL-13/IL-1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疏肝法对哮喘小鼠升高的IL-13浓度及mRNA均有降低作用,对其降低的IL-18浓度及mRNA均有升高作用,对IL-13/IL-18比值的调节总体与地塞米松和化痰祛瘀平喘法相似。提示化痰祛瘀疏肝法对哮喘小鼠神经源性炎症相关的Th1/Th2免疫失衡有较为确切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1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40例,另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健康儿童30例,比较正常对照组及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hs-CRP、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3.126、7.835,P<0.05),经治疗3个月后,支气管哮喘患儿hs-CRP、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7、6.937,P<0.05).且治疗后的支气管哮喘患儿hs-CRP、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7、0.375,P> 0.05).结论 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hs-CRP和IL-10的变化,有利于了解哮喘患儿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白三烯B4(LTB4)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哮喘患儿为急性发作组,经治疗缓解后复查患儿37例为缓解组,及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PMN计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计数Th17细胞,ELISA法测定各组儿童血清中IL-17及LTB4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发作组患儿血清中IL-17、LTB4、Th17细胞、淋巴细胞及PMN与健康对照组与缓解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而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外周血WBC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儿血清中IL-17与LTB4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34,P<0.05),且二者与PMN及Th17细胞比例亦呈正相关(r=0.398,P<0.05;r=0.391,P<0.05;r=0.856,P<0.05;r=0.759,P<0.05)。结论 IL-17、LTB4、Th17、PMN均为参与哮喘发病发展过程的关键炎性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