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颈源性头痛是指南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研究表明,颈源性头痛多起源于颈椎关节及颈项部软组织病变。其诊断标准比较明确,但其临床表现往往很难与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等鉴别。  相似文献   

2.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笔者采用推拿和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9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源性头痛指患者颈椎及颈部的软组织出现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导致的以单侧头部慢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疼痛性质多为牵涉痛,[1]常伴有颈部压痛,发病率大约为头痛人群的17.18%。[2]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排针攒刺松解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一定疗效,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引起的,以慢性、单侧或双侧反复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有效等优势愈来愈受到临床重视。目前,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取穴多为颈部夹脊配合风池、天柱等以及应用头皮针治疗,疗效欠理想或易复发。因此,寻找一种切合疾病病因并且近、远期疗效均理想的针灸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解剖学及中医经筋理论探讨颈源性头痛的病因病机、针  相似文献   

5.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部骨或软组织病理改变引起的头痛,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药物治疗本病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采用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4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脑术后颈源性头痛的诊断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楠  罗芳  王集生  陆菁菁 《北京医学》2009,31(8):452-454
目的分析颅脑术后并发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颅脑手术后头痛的治疗。方法总结22例颅脑术后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经过。记录头痛的发病时间、疼痛性质、查体体征,比较应用类固醇激素神经阻滞前后疼痛程度数字评分、颈项僵硬和颈部活动度的变化。结果颅脑术后颈源性头痛出现于术后第2~3天,第3~5天逐渐加重;疼痛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初起多呈单侧),同时伴有同侧颈枕部和(或)肩部疼痛酸困、僵硬等症状,影响睡眠及颈部正常活动。查体可见颈部肌肉紧张,枕大、枕小、耳大神经或颈2横突压痛明显,并向同侧头部放射,引颈试验阳性。头部CT均为术后正常改变。神经阻滞后疼痛程度明显降低,治疗后5d时,数字评分(NRS)由术前的8.27±0.89降至1.03±0.56(P〈0.01);颈部僵硬明显缓解,治疗后5d时,颈椎活动度评分(ROM)由术前的2.45±0.71降至1.01±0.22(P〈0.01)。结论颈源性头痛是术后重度头痛的原因之一,神经阻滞对于缓解颅脑手术后的颈源性头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推拿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症.过去人们将其分为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外伤性头痛等,1983年Sjaasted[1]首先提出"颈源性头痛"一词,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明确提出了"颈部疾病相关性头痛"类别.所谓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2].  相似文献   

8.
颈源性头痛(CEH)较为常见,其患病率在头痛人群中与偏头痛相近,大约为17.18%。本病由Sjaastad在1983年首次提出,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1990年国际头痛委员会(HIS)根据Sjaastad提出的颈源性头痛诊断标准,HIS分类委员会又颁布了颈源性头痛的分类标准,该诊断才在临床得到正式承认.  相似文献   

9.
头痛是就诊患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分类繁多,病因尤为复杂,有时难以具体明确.而部分头痛常伴随有颈枕部或(及)肩部症状,在诊治时大多简单地处理头痛,却对颈枕部或(及)肩部症状则忽略了,以致此头痛缠绵难愈.早在1983年Sjaastad等曾提出了"颈源性头痛"未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国内对此类头痛的治疗不统一,相关文献也较少,本文就结合西医理论对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相关文献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偏头痛与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点及头痛方对两种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偏头痛患者和4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两组患者均接受头痛方治疗,3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种头痛患者在年龄、病程、枕部头痛、搏动性头痛及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单双侧头痛、颞部头痛、前额头痛、顶部头痛、头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方对两种头痛的疗效相似(P>0.05)。结论偏头痛发病年龄较颈源性头痛早,多为搏动性疼痛,多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偏头痛多见于颞部,颈源性头痛多见于枕部、颞部。具祛风、除湿、化瘀、补虚之功的头痛方对偏头痛和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1.
颈源性头痛多由颈项部韧带,肌肉痉挛或神经根型颈椎病导致头部局部血管痉挛所致头痛,此类头痛疼痛剧烈,呈阵发性,常在夜间发作,通常并发失眠,其疼痛的根源在于颈项部,故称其为颈源性头痛,针刺颈项部督脉穴及两侧膀胱穴,以及头部阿是穴,可迅速缓解此类头痛。  相似文献   

12.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其分类繁多、原因复杂,但因颈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关节的微小移位引起的头痛即颈源性头痛仍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患者多以头痛就诊,故在治疗时大多只针对头痛,而忽视了颈肩部症状的治疗,使相当数量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出现“患者头痛,医生也头痛”的现象。自1995年以来,作者以手法整复结合小针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颈源性头痛是指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临床发病率较高,但误诊率也较高.本文就多年来国内外医学界对该病病理生理学机制、定义、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藉此对今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所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偏头痛与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特点及头痛方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0例偏头痛患者和28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并分别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都采用头痛方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单双侧、颞部、前额、顶部等部位的头痛、头痛程度和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病程、搏动性和枕部头痛、畏光、畏声、恶心、呕吐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对比得知,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43%(27/28),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比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发病年龄小,多表现为搏动性疼痛,常伴有呕吐、恶心、畏光和畏声等症状。偏头痛大多表现在颞部,而颈源性头痛不仅表现在颞部还表现在枕部。偏头痛与颈源性头痛使用头痛方治疗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5.
沈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18-2818,2810
头痛是临床疼痛诊疗时遇到的常见病,其中有一类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发生率很高,临床表现较复杂,持续时间长,治疗较困难。此种头痛以往曾被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枕大神经痛”等,现多可明确诊断为颈源性头痛。我科近几年来以小针刀结合局部注射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头痛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颈部疾病可以导致头痛,将这种头痛称为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它是指由颈椎和/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根据国际头痛学会(IHS)诊断标准CEH患病率为2.5%[2],患有重度头痛患者中CEH占17.5%,在挥鞭伤中占53%[3]。寇任重等的研究证实18-65岁人群中单纯CEH(不伴其他类型头痛)患病率为2.2%,CEH伴或不伴其他类型头痛患病率为4.1%,33~41岁人群的CEH患病率为0.17%[4]。近年来"低头族"、"手机族"、"久坐族"越来越多,CEH有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受重视。CEH发病原因复杂,不是单独的致病因素在起作用,且治疗方法也千差万别。本文回顾近年有关颈源性头痛的国内外文献,对颈源性头痛的发展、病因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廖义清  杨政雄 《吉林医学》2013,34(21):4212-4213
目的:对颈源性头痛的病患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式,减少患者的疼痛。方法:选择颈源性头痛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和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以治疗前、后头痛程度、颈椎活动度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的头痛程度都有减轻,但研究组更轻;同时两组治疗后的颈椎活动度也有好转,但研究组情况更佳。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合改良颈部椎旁神经阻滞对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大力使用。  相似文献   

18.
颈源性头痛是指因颈部劳损、外伤或感染等因素致使颈部神经、血管(包括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损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  相似文献   

19.
电动牵引加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动牵引加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颈源性头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牵引加神经阻滞治疗组和单纯牵引及单纯神经阻滞组。牵引选坐式颌枕带颈部间歇牵引,神经阻滞选患侧颈2横突及枕后结节外侧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为穿刺点,每点注入阻滞液3~5 ml。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选择神经阻滞能迅速缓解疼痛,颈部牵引则能纠正紊乱的颈椎力学结构,二者兼用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单纯牵引及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神经阻滞疗法在治疗颈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颈源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所有颞部疼痛或闷胀不适患者给予耳颞神经阻滞治疗,所有顶枕部疼痛伴有颈部僵硬不适患者给予颈椎旁神经阻滞,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结果经过4次治疗,观察组患者颈性疼痛总有效率为86.67豫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豫,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头痛疗效显著,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短期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