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术后的双眼视力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7年9月~12月在本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46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远、近距离双眼视力测定并进行术前及术后早期自身对照分析,并测定患者术后的双眼影像不等的情况。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各种有关因素,如视力恢复情况、双眼视力差异、影像不等、年龄等对术后双眼视觉恢复的影响。结果 ①术后早期双眼视觉比术前有极显著提高。②术后早期视力、双眼视力差异对术后双眼视觉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影像不等值,年龄影响最小。③术后早期单眼视力≥0.6组的立体视功能较<0.6组为佳。术后早期双眼视力相近者(双眼视力相差≤3行)的立体视功能比双眼视力相差较大者(双眼视力相差>3行)好。结论 术后视力情况、双眼视力差异对双眼视觉恢复影响最大,患者术后视力越好,双眼视力相差越小,双眼视恢复也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眼科中心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71例(7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平均为(10.2±4.6)mm Hg和(10.7±4.9)mm 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6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54例(66眼)非糖尿病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明显较非糖尿病者多,但总体预后两组并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情况下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影响术后视力主要是视网膜病变和黄斑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酯单片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08例(11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其中58例(62只眼)植入SN60AT型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酯单片折叠式人工晶体,50例(56只眼)植入MZ60BD型普通折叠式人工晶体,术后1d、7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进行随访检查,除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镜检查外注意观察术后晶状体囊袋与人工晶体的位置关系.结果术后全部术眼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并发症减少,人工晶状体光学部中心均位于瞳孔中央.人工晶体状的中心定位性能好,术后恢复良好色觉.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使用紫外线吸收性丙烯酸酯单片折叠式人工晶体,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可恢复更好的中心视力和色觉,且安全、可靠.如患者经济情况允许,可考虑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189例糖尿病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7者24例,占13%;0.6~0.4者117例,占61%;≤0.3者24例,占26%。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视力恢复快,对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实用的手术方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眼底观察,为及时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60眼)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对57例(68眼)行非超声乳化植入硬性晶体。结果术后1 d、3 d、1周、1个月视力,超声乳化组显著高于非超声乳化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虹膜色素播散、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瞳孔变形和角膜皱褶,超声乳化组显著低于非超声乳化组。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06例(111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老年性白内障81眼,先天性白内障3眼,并发性白内障11眼,白内障并高度近视16眼。结果: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以老年性白内障组效果最好,其中裸眼视力达1》0以上22眼,占27%,总有效率达88%。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较少,后囊破裂11例,仅2例需缝线固定人工晶体,其余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除联合植入PMMA一体型后房型人工晶体,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视力恢复较理想,明显优于传统大切口白内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122只眼因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眼轴长度和术后视力,屈光度数,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时间为6~25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轴长度为27.5mm。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共111只眼(90.2%),〉/0.5者共75只眼(61.5%)。术中仅1只眼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术后12只眼出现双眼干扰症状;后发性白内障7只眼,2只眼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术后发现黄斑变性和眼底出血各1例,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者,无眼压升高者。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低度数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小瞳孔下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表面麻醉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17例(21只眼)虹膜后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前房反应、眼压等情况.结果 随访3个月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一致,前房反应轻.结论 经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小瞳孔下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郭斌 《中外医疗》2011,30(17):104-104
目的探讨Rk术后白内障患者术式的选择和效果的观察。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9例。结果 9眼术后最佳校正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全部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均无人工晶体偏位,无术后角膜失代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讨论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是最佳选择,降低手术的风险,减少并发症,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在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推广和普及的同时 ,引进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术后反应较轻 ,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我们1 998年以来开展了这项手术 ,现将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对 1 32例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其中男性 6 2例 ,女性 70例 ,术前视力手动至0 .1 ,术后均随访 3个月以上 ,视力大于 0 .5以上的达 93.6 %。1 .2 方法 在显微镜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 术前护理2 .1 心理护理 ,白内障手术对象以老年人居多 ,具有多虑 ,多疑的…  相似文献   

12.
朱白蕾  钟丘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4):374-376,37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超乳三联术组)的患者82例(82只眼)和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囊外三联术组)的患者52例(54只眼),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记录手术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两组术后1周和3个月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间术后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眼压≥21 mmHg者,超乳三联术组2只眼,囊外三联术组4只眼,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安全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效果优于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31例(38眼)有尿毒症史并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3者35眼,占92.11%,其中8眼达到1.0;0.5~0.9者18眼;0.3~0.5者9眼;0.2以下者3眼。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曹琳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07-10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6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平均视力明显高于术前,眼内压低于术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7.46%。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恢复患眼视力,降低眼内压,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前,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已成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接触性无创光学影像诊断技术,其对视网膜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本文采用OCT技术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1月黄斑区检查,比较手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组织结构的变化,分析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国产硅凝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51眼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国产硅凝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对比观察32例34眼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ceeon硅凝胶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及51例52眼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3天,1月,3月三组视力差别无显著意义;术后6月国产硅凝胶组稍低;半年后PCO发生率国产硅凝胶组稍高;无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国产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术后效果较满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可供选择使用的折叠式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 方法 :对 6 6例 (72眼 )老年性、并发性、外伤性白内障采用 3.2 mm角膜缘隧道切口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 ,观察手术前后视力、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的变化。 结果 :术后 1天、1周、1个月的视力达 0 .5以上者分别占 6 9.4%、80 .6 %和86 .1% ,术后 1周平均散光为 (1.85± 0 .89) D,比术前增加 0 .30 D(P<0 .0 1) ,角膜地形图显示切口处轻度陡峭或平坦 ,术后 1个月平均散光为 (1.48± 1.0 2 ) D,P>0 .0 5 ,角膜地形图显示已恢复术前状态。 结论 :角膜缘隧道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能简化手术步骤 ,术后视力恢复快 ,炎症反应轻 ,具有早期恢复至术前眼屈光状态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2.2 mm与2.8 mm两种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1例(251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角膜缘切口大小随机分为2.2 mm与2.8 mm两组,行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超声乳化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最佳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2.2 mm角膜缘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72-973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方法:术前依据角膜散光状态将102例白内障患者(102眼)分为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斜轴散光组,于患眼11:00方位施以2.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检测并分析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手术源性角膜散光、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后3个月,三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与手术源性散光度数相比,均不存在差异性(P均>0.05);术前患眼的平均裸眼视力为与术后3个月患眼的平均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前患眼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3个月患眼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各散光轴位组之间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2.2mm角膜切口进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