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外用溃疡散治疗阴道残端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用溃疡散局部外敷治疗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腹式或阴式子宫全切术后阴道残端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行外用溃疡散局部外敷治疗,对照组46例常规予抗生素口服3~5d,加阴道碘仿纱条局部加压止血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58例中痊愈50例(86.2%),显效8例(13.8%)。对照组46例中痊愈24例(52.2%),显效14例(30.4%),有效8例(1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外用溃疡散局部外敷治疗术后阴道残端出血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us,EPII)是腹部手术早期(2周左右)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腹腔内广泛粘连,胃肠功能抑制,造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因其特殊性,临床上处理不当可引起肠瘘、重症感染及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正确诊断、早期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探讨。我科2001年1月~2008年4月有37例患者腹部手术后发生早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市房山区中医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以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症状积分[(15.2±3.4)分]比较,研究组症状积分[(10.5±2.6)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血红蛋白[(80.2±21.7)g/L]、血浆白蛋白[(39.2±11.2)g/L]以及C反应蛋白[(4.2±1.7)mg/dL]比较,研究组血红蛋白[(100.5±22.5)g/L]及血浆白蛋白[(47.4±10.9)g/L]升高,C反应蛋白[(2.1±0.8)mg/d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轻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妇产科术后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减少再次手术的机会。方法:对42例妇产科术后发生粘连性梗阻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53例未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患者进行比较,治疗疗效存在差异(P<0.01)。结果:中西医结合对妇产科术后患者出现的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较好,通过治疗,患者可经保守达到治愈的目的。结论:我们采用的传统治疗方法加中药腹外敷治疗妇产科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为一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康复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功能、心理、社会康复的综合方法,观察并比较康复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康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17.34±6.71)分]、生活习惯[(18.22±6.58)分]、监控症状[(21.35±8.87)分]均明显高于康复前[(8.36±3.07)、(7.93±3.15)、(9.02±4.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患者的肢倦乏力[(1.48±0.42)分]、语言障碍评分[(0.98±0.03)分]均显著低于康复前评分[(3.26±1.04)、(2.96±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康复措施有利于提高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肠梗阻185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岗  郑旦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0):1047-1048
目的探讨经手术治疗的肠梗阻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外科手术治疗185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诊断、手术方式。结果术前明确病因103例(55.7%),术中、术后明确病因82例(44.3%),绞窄性肠梗阻37例(20%)。根据不同病因和术中情况采用11种手术方式治疗。177例治愈,出现术后并发症14例(7%),4例(2.2%)死亡。结论肠梗阻的病因复杂多样,本组中19种,其中粘连、肿瘤、嵌顿疝、肠扭转、粪石为前5位病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收治的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优,可有效缓解患者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8.
杨多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56-158
目的探讨肿瘤围术期护理对癌症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癌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64例,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同术期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64例。医护人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oflifecorequestionnaire,QLQ-c30)在入院时和出院时与患者访谈并填写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在SAS评分中,观察组[(39.01±10.53)分1明显低于对照组[(48.65±11.36)分];在SDS评分中,观察组[(41.26±9.90)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50.51±9.78)分];在QLQ-C30评分中,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70.01±12.58)分]、躯体功能[(82.74±10.20)分]、角色功能[(81.08±9.62)分]、情感功能[(76.26±10.93)分]、认知功能[(83.41±9.02)分]和社会功能[(68.76±12.40)分]却明显高于对照组整体生活质量[(62.75±10.93)分]、躯体功能[(71.46±11.39)分]、角色功能[(70.63±11.37)分]、情感功能[(69.84±12.71)分]、认知功能[(70.95±11.80)分]和社会功能[(62.58±1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围术期护理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辅助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辅助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76例术后早期肠梗阻,随机分为中药辅助治疗组(39例)和非中药辅助治疗组(37例),分析两组患者梗阻缓解时间、梗阻复发率,中转手术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39例患者,1例中转手术,5例梗阻复发经再次中药辅助治疗后缓解治愈;对照组37例患者,6例中转手术,13例梗阻复发,其中7例(53.8%)又经手术治疗治愈。结论中药辅助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可以缩短梗阻缓解时间,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降低梗阻中转手术率及复发率,是一种经济、简便、可行,疗效确切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晖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1):966-968
目的探讨老年人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经治疗的69例老年人肠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手术治疗35例(50.72%),手术治疗34例(49.28%),术后粘连引起的肠梗阻23例(67.65%),肿瘤引起的肠梗阻6例(17.65%),术后死亡4例(11.76%),致残2例(5.88%)。结论重视病史的全面采集,坚持正规的体格检查程序,严密观察病情,正确的临床逻辑思维,恰当的辅助检查,是早期诊断和成功治疗老年人肠梗阻的关键。老年人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最常见,老年人肠梗阻手术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1.
宋兴华 《中外医疗》2013,32(15):31-32
目的总结肠梗阻治疗经验。方法收集该院1999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36例肠梗阻病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即给予奥曲肽注射液50μg/h静脉维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该组非手术治愈7例,占19.4%,手术治疗29例,占80.6%。结果该组非手术治愈7例,手术治疗29例。非手术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4.5±1.9)d,肛门排气时间(5.3±1.6)d,住院时间(12.1±2.3)d;手术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2.5±1.3)d,肛门排气时间(3.3±12)d,住院时间(8.7±1.8)d,手术治疗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非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例,造瘘口感染1例,无死亡病历,平均住院12d。结论手术治疗肠梗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按照时机分为A、B两组,各为42例。A组在发病48 h内进行手术治疗,B组在发病48 h后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A组(73.81%)(P〈0.05);B组患者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分别为(402.33±82.11)m/d、(5.02±0.16)d及(10.37±3.44)d,A组分别为(277.27±55.86)m/d、(7.89±0.27)d及(16.29±5.01)d,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肠坏死、死亡、出血、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90%、9.52%、9.52%、14.29%及7.14%,均显著高于A组(分别为4.76%、238%、2.38%、4.76%及2.38%)(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发作早期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效果,为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月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B超、立位平片和腹部CT检查确诊,其中3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研究组)、2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开腹手术(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拔导尿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以及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中小肠或肠壁损伤、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术后肠漏、切口愈合不良、出现再次梗阻。结果研究组32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肠管间团状粘连,1例因腹壁网膜间广泛粘连,中途改行开腹手术;余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0.2±8.5)mL、术后离床活动时间(11.3±1.6)h、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8±0.3)d、拔导尿管时间(3.1±0.8)d、住院总天数(5.2±0.6)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达13.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比较,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在解放军第二○八医院进行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70例(70只眼),单纯治疗组患者给予单纯小梁切除术,联合治疗组在上述手术的基础上给予超声乳化.术后半年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包括视力,泪膜功能(角膜荧光素染色、S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治愈效果.结果 治疗前,联合治疗组视力、角膜荧光素染色、Shirmer Ⅰ值、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0.50±0.03)、(2.4±0.5)分、(10.4±2.0) mm、(10.1±3.3)s,与单纯治疗组[(0.52±0.02)、(2.5±0.2)分、(10.7±2.1)mm、(10.4±1.8)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联合治疗组视力、角膜荧光素染色、Shirmer Ⅰ值、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1.14±0.96)、(1.1±0.0)分、(14.7±2.5) mm、(15.9±2.0)s,较单纯治疗组[(0.62±0.21)、(2.9±0.2)分、(10.5±2.3) mm、(10.7±2.1)s]均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治疗对于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泪膜功能恢复较为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在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右半结肠癌引起急性肠梗阻的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结肠癌根治术后行回结肠一期吻合,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4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62.31±17.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7.26±12.56)mL,术后平均排气时间(3.76±0.42)d,术后平均拆线时间(9.53±1.27)d,平均禁食(5.42±1.25)d。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共发生并发症11例,其中6例出现肠管吻合口瘘,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切口感染,肺部和腹腔感染各1例。所有患者经一期手术切除与重建后生活质量较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右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患者行一期手术与重建的手术方法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好,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6.
肠梗阻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刁英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47-48
目的总结13年来肠梗阻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探讨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1994年1月~2006年12月156例肠梗阻病例的诊治经过。结果病因明确128例(占82.05%),原因不明28例(占17.95%);非手术治疗25例(占16.03%),手术治疗131例(占83.97%),术后并发症11例(占7.05%);死亡1例(占0.64%)。结论粘连、肿瘤、疝分列为肠梗阻病因的前三位,分别占36.54%、27.56%、10.90%。13年间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肿瘤性肠梗阻最常见。粘连性肠梗阻中85%为手术所致,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肠梗阻的手术指征应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资料综合判定;而早期诊断、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能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魏娜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2):1268-1269
目的探析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排列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疗法,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参数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汪一邨 《河北医学》2010,16(10):1219-1221
目的:观察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治疗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36例复杂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年,早期并发症为切口感染,腹腔脓肿,肺部感染等,其中2例患者死亡;随访中1例患者因复发行再次手术,手术治愈率91.7%。结论:采用逆行性小肠内置管排列手术是治疗复杂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急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宣武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86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一期吻合者55例(其中行无污染肠道减压41例),手术切除同时近端结肠预防性造瘘者21例,近端结肠临时性造瘘8例,永久性造瘘2例。全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3.5%),发生术后并发症24例(27.9%),其中吻合口瘘4例,切口感染7例,肺部感染9例,盆腔脓肿4例。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在做好术中肠道减压的前提下,首选一期切除吻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150例,其中72例为不全性肠梗阻,先保守治疗,再择期行一期肠切除吻合71例,行Miles手术1例;78例完全性肠梗阻进行急诊手术,行一期肠切除吻合56例,其他术式22例。结果术后并发症34例(22.7%),随访130例(86.67%),2年生存率82.39%,5年生存率58.59%。在一期肠切除吻合的病例中,比较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组间术后近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及2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应该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灵活的手术方式,争取一期切除肿瘤,早期解除梗阻。对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急诊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