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报道小剂量碳酸锂对自发的遗传性糖尿病模型中国地鼠(NIDDM)三个月处理疗效观察。采用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空腹血浆胰岛素与血糖乘积的倒数,判断药物疗效。结果显示:碳酸锂使糖尿病鼠血糖降低,血胰岛素无变化,胰岛素敏感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山医群体中国地鼠遗传性糖尿病的发病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83年~1993年山区群体中国地鼠自发的遗传性糖尿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小结和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鼠的血糖呈中,轻度增高(6~10mmol/L).病鼠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发病年龄大多数在1岁龄内,雌、雄性别比为1.21:1。在三个大家系中群体发病率为20.88%,各家系发病率高低不等,但规律相似,各世代发病率不同,以5~10℃最高,18代以上的高世代鼠发病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G 显带核型和自发畸变率 ,完善中国地鼠的背景资料。方法 采用地鼠骨髓制备和G 显带法。结果 从 14只地鼠的 30个G 显带细胞中 ,7个G 显带细胞被选作模型分析。根据特有带型来识别各号染色体 ,绘制了模式图。此外 ,用常规Giemsa染色分析了 80 0个中期细胞 ,发现染色体断裂为 0 2 5 % ,无着丝粒畸变和不平衡易位均为 0 0 5 % ,自发畸变率很低。结论 山医群体近交系中国地鼠G 显带的识别为结构异常和基因作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研究2型糖尿病机理和糖尿病药物提供动物模型和基础资料,探讨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的方法并观察模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能量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并监测不同时间点空腹血糖、血脂、体重、胰岛素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地鼠注射STZ后第2天大部分血糖值达到成模标准,并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糖尿病的表现,其中雄鼠约在给药第14天,雌鼠约在给药第6天,血糖达到稳定,观察至第14周,均满足成模标准。结论高能量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地鼠模型的方法,是目前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较好方法。其稳定成模时间与性别有关,雌鼠稳定成模时间较雄鼠早,而成模率及模型稳定性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直接法观察测定了自发NIDDM中国地鼠主要器官重量与长度,并与正常对照近交系动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性自发NIDDM中国地鼠心、肝、肾平均绝对重与相对重量均高于正常对照近交系(P<0.05或<0.01),其胃肠消化道亦长于正常对照近交系中国地鼠.其中以小肠最为显著(P<0.01)。提示:自发NIDDM中国地鼠心、肝、肾重量及小肠长度变化可能与NIDDM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谷氨酸脱羧酶与完全弗氏佐剂预防鼠胰岛炎及糖尿病的探讨杨文周智广杨竹林文建新吴杨松冯清泉Non-obese-diabetic(NOD)小鼠是一种遗传性Ⅰ型糖尿病的啮齿动物模型。它于5周龄起自发地出现胰岛炎,14周龄后可发生Ⅰ型糖尿病。由于NOD鼠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中国地鼠的血清胰岛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地鼠在近亲繁殖的过程中,连续的同窝交配几代后,可自发的产生糖尿病,该病的特征是高血糖、糖尿甚至酮尿。形态学上胰岛B细胞发生异常变化,包括颗粒减少,内质网扩张和核孔的改变。严重的病例,胰岛体积缩小、B细胞数目减少。我们自1980年春开始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野生的中国地鼠进行驯养与繁殖,现已繁殖到第12代,形成了较为庞大的群体。通过对成年地鼠的血糖普查,发现部分动物已有高血  相似文献   

8.
应用血液常规法测定了自发NIDDM 中国地鼠血液电解质、血脂代谢的指标,并与正常对照近交系动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发NIDDM 中国地鼠血清Na 、Cl- 、Ca2 、Ip 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动物(P< 0-05 或P< 0-001) ;血糖(GLU) 、尿酸(UA) 、甘油三脂(TG) 、总胆固醇(TC) 含量亦均显著的高于对照(P<0-001) 。提示:自发NIDDM 近交系中国地鼠发病后存在明显血脂异常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对4只正常中国地鼠和30只糖尿病地鼠进行服底血管荧光造影.辣根过氧化酶示踪以及视网膜消化标本等观察结果显示,病鼠视网膜毛细血管P/E比值减低.周细胞减少;血—视网膜外屏障的色素上皮细胞通透性增高.基底皱折紊乱.细胞器变性;其发生较内屏障的损害为早,与人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变一致,中国地鼠眼底结构与人类近似,便于活体观察,作者认为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是研究视网膜并发病的理想动物。  相似文献   

10.
山医群体中国地鼠自发糖尿病和某些诱发肿瘤的频率均较高,其染色体数为2n=22,细胞株易于获得,二倍体细胞株稳定,其染色体结构的研究对阐明发育、遗传、变异起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测定了自发NIDDM 近交系中国地鼠的血液相关酶的六项指标及蛋白变化的2项指标,并于正常对照近交系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血液相关酶的五项指标及总蛋白的变化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近交系。(P< 0-01) 。提示:自发NIDDM 近交系中国地鼠发病以后,糖代谢、蛋白代谢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培育自发NIDDM中国地鼠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其繁殖发育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自发NIDDM中国地鼠,3世代,32胎次,121只平均出生体重为1.60±0.10g,离乳体重为14.92±1.17g,平均产仔数为3.78±1.21,离乳活仔数为3.47±1.11,成活率为91.74%。仔鼠发育正常分别在30和80日龄出现二次增重高峰,提示自发NIDDM的发病对本模型动物繁殖发育无严重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连素时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其调控基因及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连素治疗脂诱性肝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及结合小剂量链脲菌素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抵抗组、2型糖尿病组和2型糖尿病黄连素治疗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与遗传关系极为密切。为了阐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进而对这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提供预防和病因学治疗方法、建立一个理想的、近似人类糖尿病的动物模型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地鼠在近亲繁殖过程中,可以自发的产生糖尿病,其病理变化具有人类糖尿病的许多特征,比应用化学药物如四氧嘧啶(alloxan)、链尿霉素(streptozotocin)造成胰  相似文献   

15.
Nonobesediabetic(NOD)小鼠是一种遗传性Ⅰ型糖尿病的啮齿动物模型,它从5周龄起自发地出现自身免疫性胰岛炎,14周龄后可自发Ⅰ型糖尿病[1]。NOD鼠糖尿病与人类Ⅰ型糖尿病有许多相似之处[1]。由于NOD鼠糖尿病系一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改变其免疫病理过程可能预防胰岛炎和糖尿病的发生。国外一些学者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Freund’sadjuvant,CFA)预防NOD鼠胰岛炎和糖尿病的发生进行了较深入研究[2,3]。bcl2蛋白能抑制细胞凋亡和延长细胞寿命[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连素(BBR)对肥胖2型糖尿病(T2DM)地鼠内脏白色脂肪组织(VWAT)中PRDM16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 IR)地鼠模型,然后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肥胖T2DM地鼠模型。健康地鼠60只,选取10只为对照组(接受正常饮食),另50只建立肥胖IR模型。随后,选取10只肥胖IR模型地鼠为肥胖IR组,另选取40只肥胖IR模型地鼠建立肥胖T2DM地鼠模型,最后得到29只肥胖T2DM模型地鼠。在这29只肥胖T2DM地鼠中随机选取10只为肥胖T2DM组,另选取10只为BBR治疗组[每只每天灌服剂量为150 mg/kg的BBR (溶于羧甲基纤维素/PBS溶液)]。治疗9周,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地鼠VWAT中PRDM16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肥胖IR组、肥胖T2DM组地鼠VWAT中PRDM16、CtBP-1、CtBP-2、C/EBPβ、PPARγ、PGC-1α、PGC-1β、EHMT1、Ebf2、SIRT1及棕色脂肪组织特异基因UCP-1、Cidea、Elovl3和PPARα的mRNA表达降低,而TLE3和VWAT特异基因Resistin和Serpina3k的mRNA表达增加。 BBR治疗可诱导VWAT中PRDM16信号通路效应,诱导VWAT棕色化基因表型,改善脂诱性IR。结论 PRDM16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基因参与BBR诱导VWAT棕色化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二乙基亚硝胺(DEN)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动物实验证实,DEN可在多种动物诱发多个部位的各种肿瘤①②;但对不同的动物,虽给予DEN的途径相同,诱发瘤的定位亦可不同。如皮下注射DEN,在中国地鼠的诱发瘤主要位于上消化道②③;而在金地鼠(金地)和小鼠的诱发瘤则主要定位于呼吸道④。因此目前DEN被广泛用于吸道诱癌的实验模型造型④。但由于小鼠有肺部自发瘤,金地几乎没有肺的自发瘤②⑤,故国外不少学者目前多用DEN对金地进行诱癌实验④;而且他们观察到不论何种途径给药,金地呼吸道诱发瘤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野生中国地鼠的驯化,探讨饲养笼具的设计与应用对野生动物实验化的影响和作用。方法在驯化的不同阶段分别设计了水泥池、瓦罐和钢丝笼具。结果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设计了较为科学的适合地鼠饲养繁育的饲养笼具,从而育成了纯系山医群体,建立了2型糖尿病模型。结论驯化过程中笼具的设计与应用合理与否对野生动物的驯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胶原酶法分离并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自发NIDDM近交系中国地鼠发病前后胰岛细胞数量的变化,同时对动物血糖,尿糖和血浆胰岛素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NIDDM发病后,KDS地鼠胰岛细胞数量无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系相比差异不显著,但血糖、尿糖及血浆胰岛素浓度与发病前和正常对照系相比均明显升高。由此提示:KDS地鼠的NIDDM可能是由于胰岛素外周抵抗及受体后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20.
扼要介绍我院自1980年春从北京购买(卖主从北京郊区农田捕获)60只黑线仓鼠,培养成自发性Ⅱ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及近交系的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求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