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冠心病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部位的冠脉狭窄对单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观察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12例冠脉直径≥75%的单支病变冠心病患者24 h心率变异指标,并取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中的心率变异指标SDNN,SDANN,SDNN5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前降支病变组SDNN,SDANN较回旋支病变组及右冠病变组降低.冠心病前降支病变组中的心率变异性(HRV)显著下降率高于其余两组.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心率变异性的降低与冠脉狭窄的部位有关,前降支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性下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严重度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严重度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选择13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分为对照组(39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CAG前1个月内完成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和PNN50。结果: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指标(PNN50除外)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冠心病多支病变组心率变异指标(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均P<0.05)。所有病例的心率变异指标(PNN50除外)与反映冠脉病变严重度的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百分比、Gennisi评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HRV)降低不仅与冠脉狭窄严重度有关,而且与冠脉病变的广泛程度有关,提示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HRV降低的重要因素,HRV降低程度对冠心病严重度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冠脉的狭窄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的冠脉狭窄程度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方法 :观察经冠脉造影证实的 32例冠脉直径狭窄率≥ 5 0 %而 <90 %的病人 ,48例狭窄率≥ 90 %的病人及 41名健康人 2 4h白天及夜间段心率变异长程时域。结果 :冠心病患者HRV中的指标SDNN、SDANN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狭窄程度不同的 2组冠心病患者之间的HRV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HRV降低 ;HRV的降低和冠脉的狭窄程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的影响.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9名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患者分为四组:N组(血管狭窄病变小于50%);S组(单支病变组);D组(双支病变组);M组(多支病变组);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HRV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各组间SDNN,SDANN,rMSSD和pNN5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为3.348,3.316,3.610和4.058;P值分别为0.023,0.024,0.017和0.010),冠脉狭窄指数是各项HRV指标的唯一预测因子.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下降,且与冠脉狭窄程度相关,提示冠状动脉缺血病变可导致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既往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减低明显,本研究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探讨心率变异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双源冠脉CT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50例经双源冠脉CT、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无明显冠脉血管病变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即85例患者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对2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包括SDNN、RMSSD、pNN50、SDNN index和SDANN。结果 对照组的SDNN为(128.32±42.27)ms,RMSSD为(49.29±19.75)ms,pNN50为(14.86±16.67)%,SDNN index为(49.07±33.69)ms,SDANN为(102.61±35.02)ms,冠心病组的SDNN为(98.84±25.76)ms,RMSSD为(43.07±21.81)ms,pNN50为(5.42±5.62)%,SDNN index为(31.42±10.99)ms,SDANN为(89.37±24.06)ms。冠心病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RMSSD、pNN50、SDNN index和SDA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可能与其迷走神经功能受损有关。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来进行心率变异分析,是一项进行心脏自主神经张力检测的无创技术,可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损伤及其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并抑郁症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120例患者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以及急件冠脉综合征(ACS)组与非ACS(Non-ACS)组,了解抑郁与非抑郁冠心病患者的HRV变化,比较不同冠心病分型中HRV改变,以及抑郁与HRV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并抑郁患者中抑郁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DX、RMSSD及PNN50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或0.05);抑郁组频域指标VLF及LF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1),而HF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ACS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DX、RMSSD及PNNS0均显著低于Non-ACS组(P<0.05);ACS组频域指标VLF、LF显著高于Non-ACS组(P<0.05).抑郁严重度指数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发生改变且抑郁与心率变异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改变与自主神经活动的特点。方法对157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和17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等五项时域指标心率变异(HRV)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的HRV时域指标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均显著降低(P〈O.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不平衡。通过长时程24小时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冠心病患者临床判断病性,估计预后,指导用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与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 (HRV)改变及其异同 ,观测疾病状态下HRV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 2 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检查冠心病与 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 3组患者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与 2型糖尿病组HRV各指标SDNN、RMSSD、SDANN、PNN5 0等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冠心病组与 2型糖尿病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与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均降低 ,心率变异性分析未发现其间存在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临床特点以及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4h动态心电图(DCG)的SDNN,SDANN,rMSSD及pNN50等时域指标,对102例冠心痛组和57例健康组的24h心率变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24h心率变异性指标明显低于健康组,冠心病组SDNN,SDANN指标与健康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痛患者HRV降低,提示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害。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锐  高萍  褚红 《海军医学杂志》2000,21(2):115-11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 :对 117例冠心病患者和 91例健康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患者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 0等时域指标均低于正常人 ,且差异非常显著 ,冠心心梗组比非心梗组各项时域降低 ,但两者相差不显著。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 ,其自主神经功能减退。因此HRV可作为冠心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张领  蔡华  康旺 《黑龙江医学》2005,29(9):647-648
目的探讨老年及老年前期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7例患者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逆行升主动脉造影,然后依具体情况进行内科或外科治疗。结果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简称左前降支)2例,其中1例左前降支远段闭塞,另1例有左心功能不全;右冠状动脉缺如伴左前降支狭窄1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简称左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并左前降支心肌桥1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伴左回旋支狭窄1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伴左前降支狭窄1例;右冠状动脉左房瘘1例。其中5例患者经内科治疗后胸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经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老年及老年前期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多伴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应加强内科治疗,必要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LBBB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结果:77例LBBB患者25例诊断冠心病,其中左前降支病变21例,回旋支病变9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1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子数目明显增加。结论:心血管危险因子数目增多的LBBB患者冠心病的可能性大,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冠心病患者LBBB的出现可能与前降支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64-SCTCA)对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住院的16例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高龄(≥60岁)患者,先后行64-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参照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分段法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段,评价64-SCTCA诊...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绞痛、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其中病变血管6支,回旋支远端狭窄1例,左前降支完全闭塞1例,左前降支近端狭窄3例(其中1例合并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分别行PTCA或PTCA加支架术。结果:PTCA成功4例,失败1例。PTCA后有3例发现内膜撕裂和血管壁塌陷,随即行支架植入。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0-1级,术后均恢复TIMI血流3级。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发作。结论:PTCA和支架植入,是冠状血管再通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方法 冠心病患者238例,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119例(观察组),未合并糖尿病患者11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0);两组冠状动脉两支/左主干病变发生率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狭窄比例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反映病变严重程度的Gensini积分更高(P=0.000)。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诊断及病变血管定位中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疑似冠心病并接受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诊断者1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明确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诊断冠心病及病变血管定位结果,并明确其诊断结果及病变血管定位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本组受检者中6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有63例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拟诊断为冠心病,在61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非冠心病的患者中有2例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拟诊断为冠心病;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的67例患者中有196处血管病变,其中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血管病变占比分别为49.24%、30.46%和20.30%,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拟诊断为冠心病的65例受检者中共发现193处血管病变,其中定位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血管病变结果与冠脉造影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7.94%、98.33%和97.50%,整体符合率为97.97%;两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结果、病变血管定位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好(P <0.05)。结论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可视化模型可准确诊断冠心病,并定位病变血管,且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17例冠心病患者行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及分支并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诊断,分析对不同部位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显示:左前降支病变54支,左主干病变48支,双支病变32支,左回旋支病变28支,右冠病变25支。64排128层容积CT扫描检测敏感度达91.38%,准确度达92.51%;对于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结论64排128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由于其采用无创技术且对病变部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因此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对梗塞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对梗塞相关动脉预测的价值。方法: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其左前降支病变阳性率96.6%;下壁心肌梗死其右冠脉病变阳性率83%,左回旋支病变阳性率60%;下后壁心肌梗死其右冠脉病变阳性率89%,左回旋支病变阳性率67%;右室梗死其右冠脉病变阳性率100%;下壁合并右室梗死其右冠脉病变阳性率88%;正后壁梗死3例均显示为三支病变。结论: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与其相关冠脉病变关系密切,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仍不失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心率及重建时相对MS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心率、心律及重建相位窗对MS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40例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经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三维容积成像(VR)及血管分析软件等多种方法处理。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随心率、心律的改变有明显的变化,当心率小于70次/min时图像质量好,但扫描时心律变化较明显时成像质量下降。左冠前降支在70%~75%时相显示好,回旋支在60%~70%时相显示较好,右冠状动脉在40%~45%时相显示较好。结论:心率、心律及重建相位窗变化对MS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塞患者的冠脉造影与临床表现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2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脉受累部位以左前降支最常见(73.1%),右冠脉及回旋支受累分别为36.5%和21.2%,另外尚有一部份冠脉无明显病变(15.4%)。本组病变血管再通率为71.4%,3支病变组与1支病变和无明显冠脉病变组比较,发病年龄明显高,发病病程明显长,并且易伴发心绞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