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控制血糖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使用诺和锐30的同时加用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单用诺和锐30治疗,观察12周,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胰岛素用量、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达标时间、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FPG、2hFPG、HbA1c、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诺和锐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可更好控制血糖,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2.
谢永平 《吉林医学》2010,31(13):1926-1927
目的:观察271例2型糖尿病(T2DM)应用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重组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进行治疗时,血糖的变化及依从性。方法:选择60例经诺和锐30及56例,经诺和灵30R皮下注射的患者,强化血糖控制达标6周,比较两组各时段血糖变化。自愿接受门冬胰岛素30,餐前5 min及重组人胰岛素30R餐前30 min分组皮下注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早餐前和早餐后120 min血糖下降显著(P<0.000 1);HbA1C下降也有差异(P=0.042);而且24小时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减少(P<0.0001)。结论:依从性存在差异(P<0.05),诺和锐30皮下注射在控制血糖,使用剂量及依从性方面优点突出。  相似文献   

3.
陈金逸  符茂雄 《重庆医学》2016,(35):4989-4991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西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hC肽(2 h CP)、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A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HBC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PG、2 hPG和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2 hCP水平高于对照组,LDL水平和HOMA-IR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午餐前1h、晚餐前1h、早餐后3h、午餐后3h和晚餐后3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预混胰岛素对T2DM具有更好的降血糖作用,且患者的血糖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81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A组)和胰岛素+二甲双胍组(B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及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疗程共12周.另外,选择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对象均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水平,用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观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T2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A、B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控制良好,与对照组相比,血清C反应蛋白和IR均明显下降(P<0.05,P<0.01);与A组相比,B组血清C反应蛋白和IR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不仅可良好控制T2DM患者血糖,还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邱德龙  钟榕宽  劳元德 《广东医学》2007,28(8):1346-1347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治疗组与诺和灵30R治疗组,每组各25例,治疗12周,观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 诺和锐30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控制优于诺和灵30R组(P<0.01,P<0.05),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HbA1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血糖发生率诺和锐30组小于诺和灵30R组.结论 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在控制餐后血糖、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均优于诺和灵30R组.  相似文献   

6.
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案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在开始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5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诺和锐30治疗组)和B组(诺和灵30R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方案,为期12周.观察两组患者5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A组三餐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HbA1c、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2DM患者采用诺和锐30治疗时,对餐后血糖控制更为满意,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刘建略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07-2508
目的:比较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5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治疗12周,观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接受诺和锐30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控制好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胰岛素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诺和锐30组少于诺和灵30R,低血糖发生率低于诺和灵30R。结论:诺和锐30能够在餐前立即注射,极大的提高了方便性、灵活性、安全性、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观察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与诺和灵30R组,各50例,两组患者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诺和锐30或者诺和灵30R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1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BG)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而且诺和锐30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下降情况较诺和灵30R组更明显(P0.05)。2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诺和锐30组患者所需胰岛素剂量较诺和灵30R组少(P0.05),并且诺和锐30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分别采用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1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用药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经治疗,两组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均有显著改善,诺和锐30组较诺和灵30组血糖控制更好、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对于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与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24例;B组,诺和锐30 24例.A组采用每晚10点注射地特胰岛素加格列美脲(早餐前口服);B组采用诺和锐30 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必要时中餐前小剂量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观察6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差异.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无明显差异(P>0.05),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但A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注射方法更易被患者接受.结论 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较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均可有效降低血糖,对体重增加影响小,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一针一药"方案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与格列美脲片在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中的作用,评估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治疗T2D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33例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11例).试验组予以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对照组予以格列美脲片治疗,治疗周期12周.评价两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治疗前后的差异,并评估两组患者BMI、血压、血脂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1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试验组21例,对照组10例).治疗1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HbA1c下降幅度分别为(0.99±1.87)、(-0.02±0.90)%,FPG下降幅度分别为(0.94±1.87)、(0.37±2.62)mmol/L.试验组治疗后FPG、HbA1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FPG、HbA1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FINS和HOMA-I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结论 复方盐酸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片治疗T2DM有效性优于单用格列美脲治疗,安全性与单用格列美脲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各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格列吡嗪控释片5mg,用温开水整片吞服,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酸吡格列酮30mg,早餐后口服,1次/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同时均要求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以改善血糖控制。结果:两组治疗后SBP,DBP,HbA1c,FBG,Fins,TG,LDL-C及HOMA-IR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SBP,DBP,HbA1c,FBG,Fins,TG,LDL-C及HOMA-IR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早期予以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吡格列酮,不仅可以使患者血糖降低、血压降低、调脂,还可以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使胰岛素抵抗得到改善,进而改善与其相关的各种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100例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分成两组:西格列汀组应用磷酸西格列汀片,每次100 mg,1次/天,口服;吡格列酮组应用盐酸吡格列酮片,每次15 mg,1次/天,口服.两组均同时应用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血糖变异系数(CV)、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PCP)、空腹胰高血糖素(PGG)、餐后2h胰高血糖素(2hPG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日胰岛素用量(DID)、体质量指数(BMI)、血清CA19-9及血尿酸(BUA)、低血糖发生的频次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西格列汀组患者的FPG、2hPG、HbA1c、AUC、CV、PGG、2hPGG、TC、TG、SBP、DBP、DID及BM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吡格列酮组患者的FPG、2hPG、HbA1c、AUC、CV及BUA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西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的2hPG、HbA1c、AUC、CV、PGG、2hPGG、TC、TG、SBP、DBP、DID及BMI均低于吡格列酮组(均P<0.05),西格列汀组患者治疗后的FCP及2hPCP均高于吡格列酮组(P<0.01);西格列汀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吡格列酮组(P=0.045).西格列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3).结论 与吡格列酮相比,对需要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老年T2DM患者应用西格列汀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剂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联合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科诊治的空腹血糖(FBG)≥11.1mmol/L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4次/d三短一中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口服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15mg/d,B组单纯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8周后重新评价上述指标。采用稳态模型(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评价研究对象的胰岛素抵抗情况;以HOMA-β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FBG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HOMA-IR和HOMA-IAI改善好于B组(P〈0.05),A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增敏剂可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助于胰岛β细胞功能保护和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治疗的T2DM患者(T2DM组)12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疗效良好组(A组)53例和疗效差组(B组)67例,同时选取正常健康人员(NC组)60例,测定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胰岛β细胞功能(HOMA β-cell),比较T2DM组与NC组、A组与B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组FPG、HbA1c、FINS、HOMA-IR、SF均升高(P<0.05),而HOMA β-cell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SF及HOMA-IR均升高(P<0.05),而HOMA β-cell降低(P<0.05);T2DM患者SF与HbA1c呈正相关(r=0.584,P<0.05)、与HOMA-IR呈正相关(r=0.451,P<0.05)、与HOMA β-cell呈负相关(r=-0.468,P<0.05)。 结论 T2DM患者体内铁代谢紊乱,铁超载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的损坏;SF可能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因素,SF高者血糖难控制。   相似文献   

16.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疗效和血脂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碧文 《热带医学杂志》2005,5(5):713-714,662
目的观察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对血脂的影响。方法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130例)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30m g/d,对照组(110例)维持原治疗方案,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H bAlc、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 OM 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H bAlc、空腹胰岛素和H OM A-I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7±1.8)m m ol/L,(1.1±1.1)%,(2.2±9.4)m U/L和(0.14±0.31),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吡格列酮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hol)都有明显下降和改善(P均<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改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渴康颗粒联合盐酸吡咯列酮片对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74例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两组均行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用盐酸吡咯列酮片3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渴康颗粒,1剂,每日3次温服。治疗12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空服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30%(36/37),对照组为62.16%(23/3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积分及FBG、2 h PG、TC、TG、HDL-C、LDL-C水平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渴康颗粒与盐酸吡咯列酮片合用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门冬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疗效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将GDM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注射诺和锐,观察组诺和锐联合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比较治疗两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1h血糖(1h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记录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羊水过多、早产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锐治疗GDM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2璎糖尿病的临J术疗效。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胰岛素剂量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2)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牢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3)诺和锐30组胰岛素剂量、体质指数增加幅度高于诺和灵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能更好地降低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且不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乔旭霞  徐成 《重庆医学》2016,(18):2518-2521
目的:探讨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在2型糖尿病(T2DM )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 患者48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重组赖脯胰岛素组(观察组,n=32)和赖脯胰岛素组(对照组,n=16),在睡前给予1次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的基础上,三餐前分别给两组患者进行1次重组赖脯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注射,治疗周期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hPG )变化水平,并评估不良事件。结果44例完成研究,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16例。治疗16周后,两组患者 HbA1c、FPG和2hPG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 HbA1c下降幅度分别为(1.55±1.50)%、(1.06±1.30)%,FPG下降幅度分别为(2.07±5.01)、(1.09±3.18)mmol/L ,2hPG下降幅度分别为(3.28±5.71)、(3.60±5.89)mmol/L。以 HbA1c为主要评价指标,0.40为非劣效界值,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非劣效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P<0.05)。观察组 HbA1c≤6.50%的达标率为14.29%,HbA1c<7.00%的达标率为28.57%;对照组 HbA1c≤6.50%的达标率为18.75%,HbA1c<7.00%的达标率为43.75%,两组患者在 HbA1c两个水平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治疗T2DM患者在有效性方面非劣效于赖脯胰岛素注射液,且具有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