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腔心切面联合头侧偏斜法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19664例孕妇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孕妇使用四腔心切面联合头侧偏斜法筛查,B组孕妇使用四腔心切面法筛查,并与产后或引产后的检查结果或尸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组胎儿心脏畸形的漏诊率。结果:两组均无误诊情况。A组漏诊11例、漏诊率为10.78%,B组漏诊28例、漏诊率为27.72%,B组的漏诊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四腔心切面联合头侧偏斜法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操作简单、无创、费用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胡锦海 《吉林医学》2013,34(9):1701-1702
目的:探讨超声规范化切面对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产检的3 420例孕妇的超声检查资料,观察超声规范化切面特征。结果:接受超声检查的3 420例孕妇中,共检出畸形胎儿23例,畸形发生率为0.67%,与产后诊断符合率为100%。超声检查漏诊1例,所有畸形胎儿的超声切面图均有改变。结论:超声规范化切面对胎儿畸形的筛查准确率较高,对产前筛查胎儿畸形,指导临床上进行宫内治疗或终止妊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规范化切面在胎儿超声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进行胎儿超声筛查的孕妇146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切面,观察组则采取规范化切面,比较2组的筛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产前超声诊断24例,产后诊断26例,漏诊2例。对照组产前超声诊断17例,产后诊断23例,漏诊6例。观察组敏感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切面在胎儿超声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准确性较常规扫查更高,是一种优秀的产检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三切面在早孕期胎儿颚裂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进行胎儿颚裂筛查的孕妇280例,利用二维超声探查胎儿颜脸部正中矢状切面、上牙槽突长轴切面以及鼻后三角冠状切面,根据检查结果对胎儿颚裂进行诊断,针对超声检出的颚裂胎儿予以引产。分析超声对胎儿颚裂的检出情况,并记录不同超声切面对颚裂类型的检出率,以引产及生产后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不同切面诊断早孕期胎儿颚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kappa检验值。结果:在280例胎儿中,超声三切面检出7例胎儿颚裂,占2.50%,产后及引产后追踪证实在7例腭裂患者中,单侧完全唇裂合并上牙槽突裂4例,单侧完全唇腭裂1例,双侧完全唇腭裂1例,单纯腭裂(Ⅱ度不完全腭裂)1例。在7例超声检出的颚裂胎儿中,经鼻后三角冠状面检出6例,上牙槽突长轴切面检出6例,颜脸部正中矢状切面检出3例。以引产及生产结果为金标准,提示鼻后三角冠状面与金标准的一致性Kappa检验值为0.921,上牙槽突长轴切面诊断的一致性Kappa检验值为0.921,颜脸部正中矢状切面诊断的一致性Kappa检验值为0.594。结论:超声三切面对早孕期颚裂筛查的特异度高,尤其鼻后三角冠状面、上牙槽突长轴切面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郭华  张兆英  刘雪峰  边文华 《吉林医学》2013,34(7):1296-1297
目的:探讨多切面超声扫查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孕22~28周进行常规筛查胎儿共1 650例,对每例胎儿心脏进行四腔心切面、左室、右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切面进行观察。结果:共检出先天性胎儿心脏畸形13例。结论:多切面超声扫查可显著提高胎儿心脏畸形的检出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三切面法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二维超声心脏三切面法对2006/2008年的2609例孕妇进行胎儿心脏畸形筛查,心脏三切面包括: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切面。同时对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结果对比。结果:二维超声心脏三切面法在初步筛查中发现胎儿先心病43例,均得到产前及产后超声心动图证实或胎儿尸检证实。另发现误诊4例,漏诊6例。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二维超声三切面法能够发现大多数胎儿心脏畸形,可作为临床初步筛查胎儿先心病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四腔心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筛查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 958例产前超声检查者常规做胎儿四腔心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检查.结果 引产、手术治疗、尸检证实心脏畸形47例,产前超声检出41例(87.23%),漏诊6例(12.77%).漏诊小室间隔缺损4例,法洛三联征1例,大动脉转位1例.结论 四腔心加左右室流出道切面筛查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高,可以筛查绝大部分的先天性心脏畸形,但对小室间隔缺损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唇腭/裂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18~42周的胎儿唇/腭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与产后或引产后胎儿尸解相对照.结果:筛检出12例唇/腭裂胎儿,异常率为6%,1例唇裂漏诊.1972例胎儿唇/腭部结构可显示,显示率98.6%,结论:胎儿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唇/腭部结构,作为一项无害检查,在优生优育中起重要作用.唇腭裂是常见的胎儿颜面部畸形,应用超生筛查已成为产前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三切面法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门诊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8800例,所有孕妇均采用二维超声三切面法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异常病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出生后或引产后尸检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检出13例胎儿心脏畸形,占0.15%,均建议孕妇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经超声心动图复查后符合11例,误诊2例,误诊率15.38%;所有检查结果均经超声心动图及引产经尸检证实。分娩的新生儿中,临床听诊发现2例新生儿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室间隔缺损,漏诊率为0.02%。结论:二维超声三切面法操作简单,可快速直观地显示胎儿的心脏解剖结构,可作为产前筛查的工具,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检出率与胎儿的体位、孕周及医师技术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二维超声特殊切面联合三维自由解剖成像(Omniview)技术对胎儿唇腭裂进行诊断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资料,利用二维超声常规切面及二维超声特殊切面共诊断唇腭裂或可疑唇腭裂胎儿60例,选取其中57例成功获得三维超声Omniview图像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龄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20周、20~25周、>25周),分别记录每组病例获得二维与三维图像情况以及诊断结果,最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将产后或引产后结果与产前超声检查进行对比,计算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结果 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在<20周时为75.%(12/16)、20~25周时为96.97%(32/33)、>25周75%(6/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独二维超声与二维联合三维超声Omniview检查技术,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超声特殊切面联合三维超声Omniview检查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病变位置并明显提高胎儿唇腭裂的检出率,可帮助临床评估及孕妇咨询。  相似文献   

11.
郭永平  杨冯  王晓静  郭亮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647-1650,1654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行环状压迫缝合止血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72例,均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A组42例和B组30例,A组行子宫下段横行环状外压迫缝合止血联合子宫下段修补术止血,B组行传统“8”字缝合与宫腔球囊压迫法止血,比较2组药物用量、止血效果、凝血功能变化、产后并发症、子宫复旧与产妇心理状态。结果:A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量低于B组(P<0.05),干预前、干预时、干预后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均低于B组(P<0.05),A组输血率及输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无子宫切除,与B组的4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子宫复旧率为100.00%,显著高于B组的56.67%(P<0.05);A组产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应用子宫下段横行环状压迫缝合止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相比于子宫内压迫止血法能够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改善产妇产后心理状态与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翠红  张学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7):940-942, 945
目的总结二维超声的三平面正交法及三维超声在胎儿唇腭裂检查中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唇腭裂的产前诊断率。方法应用颜面部三平面正交法(横切、冠状切及矢状切三平面相互垂直)及三维超声对12 522例胎儿面部进行扫查,三个面上影像学特征比较分析,并追踪随访与产后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8例唇腭裂,产前超声诊断67例,诊断率98.5%,横切面显示63例(92.6%),鼻唇冠状切面显示64例(94.1%),矢状切/旁矢状切面显示44例(64.7%),三维成像显示56例(82.3%)。结论二维三平面正交法及三维超声在诊断胎儿唇腭裂中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诺扬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剖宫产镇痛效果及最佳浓度选择。方法162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542例)、B组(530例)、C组(54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别给予0.10%、0.15%和0.20%罗哌卡因复合0.004%诺杨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结果B组、C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显著短于A组(P〈O.05),B组与C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B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与时效及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C组(P〈O.05),而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0.004%诺杨应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可提供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并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重比重配制液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在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60例初产妇,随机双盲分为R组和B组,R组用0.75%罗哌卡因2 ml加入10%葡萄糖1 ml,B组用0.75%布比卡因2 ml加入10%葡萄糖1 ml,L2~3间隙穿刺成功后以25 s速度蛛网膜下腔注药2.5~3.0 ml,硬膜外置管3.5 cm后取平卧,左倾15°。比较2组的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及感觉、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评估2组麻醉效果。结果:最高阻滞平面R组低于B组,从注药到最高平面阻滞时间R组明显长于B组,R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亦长于B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R组低于B组(P<0.05~P<0.01),运动阻滞恢复时间R组短于B组(P<0.05~P<0.01),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氧饱和度(SpO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比重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邓雪峰  何川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17-15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术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均行硬膜外麻醉。A组予舒芬太尼10μg(1 ml)+0.5%罗哌卡因15 ml,B组予舒芬太尼15μg 1 ml+0.5%罗哌卡因15 ml,C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ml+0.5%罗哌卡因15 ml。观察术中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起效、无痛平面、镇痛持续时间,改良Bromag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B组起效时间、无痛平面时间、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时间均缩短(P<0.01),镇痛持续时间均延长(P<0.01)。3组在切皮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探查、取胎时的VAS和寒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时使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可增强麻醉效果,15μ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探查取胎时内脏牵拉不适症状,减少术中寒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产科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9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n=30).分别应用0.2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A组),0.4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B组),0.6 μg/ml舒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C组).术后行PCEA,即负荷剂量(5 ml)+持续剂量(3 ml/h)+PCA剂量(1 ml/次).比较分析术后0~、3~、6~、12~24h 各时段切口痛、宫缩痛的VAS评分 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瘙痒、运动阻滞、嗜睡、呼吸抑制).结果 术后PCEA,24 h内随舒芬术尼浓度增大,切口痛VAS评分和宫缩痛VAS评分降低,其中B组、C组与A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不良反应中恶心、瘙痒的发生率随舒芬太尼浓度的增大而增多,其中C组与B组、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呕吐、运动阻滞、嗜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呼吸抑制.结论 剖宫产术后PCEA,0.4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可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和较少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60例(ASAI~Ⅱ级)剖宫产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BM组)、实验组1(B1组)、实验组2(B2组)。镇痛药物为:BM组(n=20)0.1125%布比卡因+0.004%吗啡;B1组(n=20)0.1125%布比卡因+0.004%布托啡诺;B2组0.1125%布比卡因+0.006%布托啡诺。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给药模式,持续剂量背景流速3ml/h。结果:①VAS、BCS评分在术后8h,BM组低于B1组,BM组与B2组无明显差异。B1组与B2组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②并发症:各组恶心呕吐、搔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0.1125%布比卡因+0.006%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0.1125%布比卡因+0.004%吗啡组相比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术式再次剖宫产腹壁愈合腹腔粘连情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3种剖宫产术式术后腹壁愈合及腹腔粘连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时患者腹壁愈合腹腔粘连的情况进行观察。按第1次剖宫产术式不同分为3组:改良腹部横切口式剖宫产者为A组92例,Stark式腹部横切口剖宫产者为B组88例,下腹纵切口式剖宫产者为C组112例。比较3组患者腹壁愈合以及腹直肌、腹膜、膀胱腹膜反折粘连的情况。结果:A、B组腹壁愈合情况好,愈合佳的比率分别为76.09%(70/92)和77.27%(68/88),明显高于C组的25.89%(29/112),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各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直肌粘连严重的比率A组为40.22%(37/92),C组为11.61%(13/112),明显低于B组的71.59%(63/88),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膜粘连率A组为42.39%(39/92),C组为33.04%(37/112),与B组的61.36%(54/8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膀胱腹膜反折的粘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腹壁愈合、腹腔粘连情况与手术术式有关,改良腹部横切口式剖宫产者再次剖宫产时腹壁愈合佳,腹直肌、腹膜粘连少。为预防再次手术粘连的问题应慎重选择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且要求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产妇4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硬膜外导管组(A组)和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组(B组),各200例。常规行腰硬联合阻滞操作,2组置入相应的硬膜外导管。观察置管困难、置管异感、回抽见血、脑脊液,注药遇阻,拔管困难,拔管时导管被拉长,拔管后出血的发生率。记录术后镇痛期间穿刺部位不适程度及发生率。结果:B组置管困难、置管异感、回抽见血、注药遇阻、导管被拉长和拔管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P < 0.05~P < 0.01)。B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穿刺部位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 < 0.01)。2组患者未发生导管打折,误入蛛网膜下腔或发生硬膜外血肿。结论:钢丝加强硬膜外导管在剖宫产术中安全性优于普通硬膜外导管,但预留的导管可引起穿刺部位术后疼痛不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将4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术后早期正确饮食、早期活动指导以及安装静脉止痛泵止痛等预防措施;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未给予特殊处置,待肛门排气后进食。对2组产妇术后腹胀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出现腹胀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验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给予早期正确饮食及活动指导、腹部按摩、有效止痛是减少和解除剖宫产术后腹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