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活动期与缓解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粪便主要菌群的改变。方法:收集29例正常对照(HC)、41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ACD)、53例缓解期CD(RCD)、6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AUC)以及20例缓解期UC(RUC)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粪便主要菌群的数量。结果:健康对照粪便总菌数量与IBD患者无差异。与正常对照相比,球形梭菌亚群、柔嫩梭菌亚群及普拉梭菌在活动期CD、缓解期CD及活动期UC患者粪便中显著下降(9%、12%、10%vs 23%,P<0.01;9%、16%、11%vs 23%,P<0.05;2%、6%、4%vs 13%,P<0.05);活泼瘤胃球菌在活动期CD与UC中显著增加(2%vs 0,P<0.001;2%vs 0,P<0.01);大肠杆菌在活动期CD、缓解期CD及活动期UC患者粪便中均显著增加(19%、10%、15%vs 4%,P<0.01)。除普拉梭菌外,其他主要菌群在活动期与缓解期IB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BD患者粪便主要菌群与健康对照不同;除普拉梭菌外,活动期与缓解期IBD患者粪便主要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球形梭菌亚群、柔嫩梭菌亚群及普拉梭菌的减少以及大肠杆菌的增加,提示它们可能参与IBD的发病与肠炎的维持。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8检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31例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患者、11例缓解期患者,10例克罗恩病(CD)活动期患者、7例缓解期患者及50例正常者的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结果:UC和CD活动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及正常组(P<0.05)。UC和CD缓解期患者TNF-α和IL-8血清水平略高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呈正相关(r=0.54,P<0.05)。结论:IBD患者血清TNF-α和IL-8水平升高,并参与了肠黏膜组织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白介素-35(IL-35)和白介素-37(IL-37)水平,探讨活动期IBD患者血清IL-35、IL-37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IBD患者,其中7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活动期45例、缓解期25例)作为UC组,33例克罗恩病(CD)患者(活动期18例、缓解期15例)作为CD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35和IL-37水平。结果活动期和缓解期UC、CD组血清IL-35、IL-3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UC、CD组血清IL-35和IL-37水平分别低于缓解期UC、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IL-35与IL-37水平呈正相关(r=0.875,P<0.05)。结论 IL-35和IL-37在IB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较低,且参与IB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文宏  孙惠芳  杨洁 《重庆医学》2021,50(5):800-805
目的 研究miR-125b和miR-335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7例IB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克罗恩病(CD)患者62例(CD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5例(UC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1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清及其肠黏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外周血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miR-125b、miR-335 mRNA相对表达水平;根据改良Mayo评分标准评估UC患者活动度,根据CD活动指数(CDAI)评估CD患者活动度;分别采用修正Baron评分系统、CD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DEI)评估UC、CD患者内镜下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UC、CD患者外周血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miR-125b、miR-33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依次下降(P<0.05);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CD患者CDAI、CDEI依次升高(P<0.05);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UC患者的改良Mayo评分、修正Baron评分依次升高(P<0.05);CD患者外周血血清miR-125b、miR-33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CDAI、CDEIS均呈负相关(P<0.05);UC患者外周血血清miR-125b、miR-33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改良Mayo评分和修正Baron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CD患者及UC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组织中miR-125b、miR-335表达均下调,二者与CD患者及UC患者疾病活动度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能成为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杨文宏  孙惠芳  杨洁 《重庆医学》2021,50(5):800-805
目的 研究miR-125b和miR-335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17例IB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克罗恩病(CD)患者62例(CD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5例(UC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1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清及其肠黏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外周血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miR-125b、miR-335 mRNA相对表达水平;根据改良Mayo评分标准评估UC患者活动度,根据CD活动指数(CDAI)评估CD患者活动度;分别采用修正Baron评分系统、CD内镜严重程度指数(CDEI)评估UC、CD患者内镜下病变严重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UC、CD患者外周血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miR-125b、miR-335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依次下降(P<0.05);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CD患者CDAI、CDEI依次升高(P<0.05);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UC患者的改良Mayo评分、修正Baron评分依次升高(P<0.05);CD患者外周血血清miR-125b、miR-33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CDAI、CDEIS均呈负相关(P<0.05);UC患者外周血血清miR-125b、miR-335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改良Mayo评分和修正Baron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CD患者及UC患者外周血及肠黏膜组织中miR-125b、miR-335表达均下调,二者与CD患者及UC患者疾病活动度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能成为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炎症性肠病患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疾病接受度及生存质量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云南省炎症性肠病中心就诊的345名IB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接受度量表(AIS)、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量表(IBDQ)收集数据。  结果  IBD患者的疾病接受度总分和生存质量总分分别为(21.95±5.58)分和(166.41±30.75)分,2者呈正相关关系(r = 0.606,P < 0.01)。  结论  IBD患者疾病接受度越高,其生存质量也越高,护理工作者应引导IBD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鼓励其适应并接受自身疾病,进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及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活动期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分别为23例和20例,其中CD9例、UC11例经药物(SASP或SASP+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达缓解期;20例对照来自于非炎症性肠病患者手术切除之正常结肠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肠黏膜IL-18 mRNA表达,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检测肠黏膜组织中IL-18蛋白表达量。结果:活动期CD患者肠黏膜IL-18mRNA表达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组,活动期U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化显著肠黏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达IL-18;活动期CD患者表达量显著高于活动期UC和对照,活动期UC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缓解期CD患者IL-18表达与活动期相比显著下降,UC患者IL-18表达下降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L-18参与了炎症性肠病的发病过程,并与CD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小RNA-155(miR-155)、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3月克罗恩病(CD)患者78例为CD组,78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为UC组,另选取同期行肠镜检查的50例结肠息肉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CD组、UC组血清、肠黏膜组织miR-155、PDCD4 mRNA表达水平;按简化CD活动指数(CDAI)将CD患者分为轻度CD活动组(24例)、中度CD活动组(28例)、重度CD活动组(26例),依据Mayo评分将UC患者分为轻度UC活动组(23例)、中度UC活动组(30例)、重度UC活动组(25例),比较不同活动度CD与UC患者血清、肠黏膜组织miR-155、PDCD4 mRNA表达水平;分析CD、UC患者血清、肠黏膜组织中miR-155表达水平与PDCD4 mRNA的关系。结果:CD组、UC组患者血清、肠黏膜组织miR-155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DCD4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随CD/UC活动度增加,CD/...  相似文献   

9.
《右江医学》2019,(2):98-101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22结合蛋白(IL-22BP)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诊的6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克罗恩病组(CD组)3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UC组)35例。并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分析三组肠黏膜IL-22BP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CD组及UC组活动期患者的IL-22BP mRNA及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组及UC组活动期患者的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患者肠黏膜IL-22BP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检测各项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活动期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明显增加,本研究旨在检测缓解期和复发期IBD患者的粪便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B的水平.方法纳入研究的190例确诊的IBD患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20例及克罗恩病(CD)患者70例,均采集粪便标本.同时募集无肠道疾患的健康体检者100名为对照.通过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B型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ELISA)方法对粪便样本中毒素B进行检测,采用Graph Pad Prism 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0例IBD患者中,感染者33例(17.4%),其中UC 23例(19.2%),CD 10例(14.3%),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感染者.IBD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与CD组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复发期的IBD患者感染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1).结肠型和小肠结肠型CD患者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小肠型CD患者(P<0.01).轻度UC患者感染率为7.7%、中度为16.7%、重度为40.6%;轻度CD患者的感染率为4.0%、中度为12.5%、重度为28.6%;感染率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结论IBD患者的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较高,复发活动期的患者尤甚,感染率随IBD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B及其相应血清抗体的检测可能会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IBD患者对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及其社区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全科医师对炎症性肠病(IBD)的知晓情况,了解其培训需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9年2—3月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自愿参与调查的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及其全科医学教学基地的55名全科医师开展调查,问卷包含IBD知晓情况测评试卷和IBD培训需求问卷2个部分。共回收有效问卷55份。对试卷成绩分布情况、全科医师的IBD知晓情况、对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的知晓情况差异,以及全科医师对IBD培训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5名全科医师的IBD试卷及格率为30.9%(17/55),总得分(52.2±12.0)分。将IBD病因、诊断、治疗和病例分析各部分试题的分数标化为百分制后,55名全科医师得分分别为(83.6±37.0)、(60.2±18.3)、(54.9±14.1)和(31.8±20.7)分。全科医师对UC和CD的诊断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99/165)比60.4%(166/275),χ2=0.006,P=0.94],对UC的治疗知识知晓情况高于对CD的治疗知晓情况[72.1%(119/165)比27.7%(61/220)χ2=74.643,P<0.01]。全科医师培训需求最高的内容是IBD的药物、外科及营养支持治疗(90.9%,50/55),其次是临床表现(80.0%,44/55)。结论参与调查的全科医师整体对IBD知晓水平不佳,尤其对IBD诊断、治疗知识的知晓明显不足,对CD的治疗知识掌握情况更加不足。全科医师对IBD的治疗和临床表现相关知识的培训需求很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S100A12水平及肠道组织标本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诊断和鉴别的诊断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IBD患者72例(UC患者53例,CD患者19例),已排除IBD的其他胃肠疾病的患者24例和15例健康人血清中S100A12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人肠道标本的S100A12表达情况。结果血清中S100A12水平检测:CD组高于UC组,分别为(3 781.39±721.09)ng/L和(3 362.40±596.24)ng/L;S100A12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相关性,UC组高于CD组。S100A12水平在UC组和CD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100A12在IBD患者中表达阳性,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未见表达。结论 S100A12阳性有利于IB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艳平 《医学综述》2011,17(6):833-835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在炎症性肠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很多文章从遗传学的角度讨论了与IBD有关的几组易感基因,如NOD2基因、白细胞介素相关基因、HLA基因、肿瘤坏死因子基因,以及近期内才被认为和IBD相关的MDR1(ABCB)基因、MY09B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炎症肠病生活质量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8例,选自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健康体检者60例。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IBDQ)评价,抑郁症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症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比较IBD组和健康组IBDQ评分、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IBD组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和抑郁评分相关性。结果:IBD组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全身症状、肠道症状、总分评分低于健康组,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IBD组抑郁评分高于健康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BD组焦虑评分高于健康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与焦虑和抑郁呈负相关。结论:炎症肠病生活质量与抑郁、焦虑密切相关,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越严重,患者生活质量越低。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63-66+70
目的 探讨我科近1年来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科2019年7月~2020年5月IB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临床分型、活动度评估、内镜、病理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泻、腹痛、腹胀、关节炎及肛周病变等,其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CD呕吐、口腔溃疡较UC常见,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型上,UC组以初发型最多见(71.44%),病变部位主要是全结肠型(85.17%);CD组病变部位可累及全消化道,以回结肠最常见(60.00%)。活动程度评分中,UC以中度活动期为主(85.71%);CD轻度活动和中/重度活动各占50.00%。CD镜下可见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跳跃性分布等病变。UC镜下可见弥漫充血、糜烂、溃疡,差异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高对儿童IBD的认知,综合评估,以期达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临床意义及其诊治策略。方法 从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9例,克罗恩病(CD)15例]及对照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5例)血液中检测CMV抗体,并从 UC患者(其中手术标本11例,肠镜下活检标本39例),以及克罗恩病患者(其中手术标本4例,肠镜下活检标本15例),及对照组肠镜下活检标本55例,检测CMV抗体及CMV包涵体。结果 IBD伴CMV感染肠道病变更广泛,多为全结肠炎或右半结肠炎。IBD组CMV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激素难治性UC组全身激素治疗多于非激素难治性UC组(P<0.05),重度、激素难治性UC组CMV IgM抗体阳性率高于非重度和(或)激素难治性UC组(P<0.05),手术UC组血清CMV抗体阳性率高于非手术IBD组(P<0.01),重度、激素难治性UC组CMV包涵体(HE染色)阳性率与非重度和(或)激素难治性U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激素难治性UC组CMV包涵体(IHC)阳性率高于非重度和(或)激素难治性UC组(P<0.01),手术UC组CMV包涵体(IHC)阳性率高于非手术IBD组(P<0.01),重度或难治性IBD常合并或继发有CMV感染经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情。结论 血清学和组织学(特别是IHC) 联合检测可提高CMV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在重症或激素难治性UC患者检测CMV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检测到CMV感染,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应立即开始,逐渐减弱激素剂量,并停用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肠壁纤维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肠壁纤维化是它很重要的一个并发症。肠壁纤维化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慢性炎症和肠道间质细胞、细胞因子和局部炎性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肠壁纤维化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湖北省武汉市地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探讨IBD与艰难梭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确诊的56例IBD患者作为IBD组,包括36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20例克罗恩病(CD),收集其粪便标本及临床资料,包括IBD诊断、疾病活动性、分型及病变累及部位等.纳入同时期体检的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IA法检测研究对象粪便中艰难梭菌毒素A&B,分析IBD临床资料与艰难梭菌感染的相关性.结果:IBD组中共检出6例阳性(10.71%),对照组未检出阳性.UC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低于CD患者(P<0.05),处于疾病活动期的IBD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1),初发型IBD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高于非初发型患者(P<0.01),结肠受累者艰难梭菌感染率显著高于非结肠受累者(P<0.01).结论:与健康成年人相比,IBD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明显升高,活动期及结肠受累的IBD患者可能更易感染艰难梭菌.  相似文献   

19.
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并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外表现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整理并记录251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患者出现肠外表现的情况。结果251例患者中,共61例(24.3%)有肠外表现。174例UC者中有肠外表现38例(21.8%),77例CD患者中有肠外表现23例(29.9%)(P>0.05)。UC患者左半结肠型肠外发生率与直肠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D患者回结肠型和回盲部小肠型分别与单纯结肠型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依次为骨关节病变(8.0%、11.7%)、口腔溃疡(4.6%、9.1%)、肝胆(4.0%、6.5%)、皮肤(2.9%、2.6%)、眼部(2.2%、1.3%)、代谢性骨病(0.6%、0),但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C和CD患者都是以骨关节病变、口腔溃疡、肝胆表现居多,但单纯依据肠外表现情况来区分UC和CD意义可能不大,肠外表现和IBD的炎症累及部位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