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时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成像技术与X-CT、MRI及核医学成像(PET,SPECT)一起被公认为现代四大影像技术,比较而言,医学超声成像具有实时性好、无损伤、无痛苦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拓宽视野成像技术-一实时全景超声成像,着重分析了实时全景超声成像的实现方法和临床应用,讨论了实时全景超声成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乳腺超声检查的95例病人(123个结节)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超声“萤火虫”成像检查及超微血管成像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作为对照,分析“萤火虫”成像、超微血管成像及两者联合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率。结果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结节敏感度84.6%,特异度82.2%,准确率83.7%;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敏感度80.8%,特异度80.0%,准确率80.5%;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敏感度94.9%,特异度95.6%,准确率95.1%。两者联合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单独使用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和超微血管成像技术(P < 0.05~P < 0.01)。结论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联合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对于乳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世亮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8):924-925,I000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中晚期胎儿唇裂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美国生产的GEV-73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对2280例妊娠15—37周胎儿颜面部进行三维成像,观察胎儿唇部结构。结果2100例成功获得胎儿唇部成像,显示率约92%,发现唇裂7例,畸型率3.2‰。结论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唇裂中图像逼真、直观。可对二维超声做以补充,在产前超声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甲状腺肿块患者74例,予以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常规超声诊断的24例恶性肿瘤中有11例为恶性肿瘤,13例为良性肿瘤,50例良性肿瘤中有13例恶性肿瘤,37例良性肿瘤,常规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为64.86%;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25例恶性肿瘤中有24例为恶性肿瘤,1例为良性肿瘤,49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正确诊断,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准确率为98.65%。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准确诊断甲状腺肿块的性质,与常规超声诊断法比较准确率明显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今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超声成像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具有新功能的超声成像设备层出不穷.超声成像的新技术主要有:微电子制造技术提高了探头阵元密度,增加响应频宽;计算机PC平台能够提供快速灵活稳定的开发应用系统;全数字化成像系统的推出使超声诊断仪更加稳定,图像更加清晰;多普勒成像功能提供了更多关于血流的信息;另外,新一代超声造影剂的应用对提高成像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采用了新技术的超声诊断仪为临床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诊断宫腔粘连的效果,以提高诊断宫腔粘连的准确率。方法:选取经宫腔镜及病理学确诊的宫腔粘连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分别使用了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及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使用这两种技术进行检查所得结果的优劣性,统计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使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诊断宫腔粘连的准确率为95.29%,明显高于使用经阴道二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诊断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准确率可达到97.67%,并且,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各类宫腔粘连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以明确地诊断出宫腔粘连疾病,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可以达到确诊,其在宫腔粘连的早期检查中可以完全取代二维超声,为宫腔粘连的早期诊治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超声成像在评估肌肉骨骼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皮肤、神经和肌腱是浅表解剖结构,可以通过超声进行检查。弹性成像和超微血流成像技术已成为常规超声的辅助手段,正逐步发挥作用。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肌骨超声的潜力,并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技术应用于宫腔内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22例宫腔内恶性病变疑似患者,均行二维超声、三维Omniview超声成像技术诊断为宫腔病变。分析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技术及联合诊断宫腔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122例宫腔内恶性病变疑似患者中诊断发现宫腔病变100例,经病理诊断及随访诊断为良性72例,恶性28例。二维超声诊断为真恶性共有20例,真良性62例;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技术诊断为真恶性共有24例,真良性63例;经阴道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技术诊断为真恶性共有27例,真良性60例。联合诊断宫腔病变的灵敏度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诊断、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技术(P<0.05)。结论 二维超声、三维超声Omniview成像技术单一及联合诊断宫腔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维超声静态表面成像技术检测胎儿体表形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三维超声技术检测胎儿体表形态和排除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静态瞬时超声三维表面成像技术,对145例妊娠10-42周的胎儿进行体表结构和形态的重建。结果显示:在有一定羊水量包围的胎儿体表区域,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可检测胎儿体表的任何感兴趣区域(ROI)部位的宏观形状及细微特征,如轮廓、边界、平滑度等。由此,可重建胎儿面部不同角度的镜像形态,包括面部各个器官的发育形态,并可重建胎儿肢体和手指、足趾的形态和数量,以及呈螺旋状的脐带。145例中有132例成功地建立了胎儿体表不同部位的三维图像,成像率达91.03%。一次性超声检查诊断胎儿体表有无畸形的正确率达85.61%。结果提示:三维超声技术比二维超声更为详细和全面的提供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形态信息和数据,是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X线检查设备不断更新和检查技术不断提高,影像医学由简单放射学发展为包括超声、核素、CT、DSA、MRI、数字化摄影(CR、DR)、PACS等多种技术成像的现代医学影像学体系,X线诊断也由传统单一的普放诊断发展到组织成像、功能成像和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性医学影像诊断手段,这必然要求影像技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与影像诊断相适应,而现阶段影像技师在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影像专业知识、学科交叉知识、外语知识等方面与现代影像技师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指出了加强这几方面技能培养的具体方法;强调了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病例210例的图像质量进行分级(1~4级)评估,并对造成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对不同心率组冠脉成像清晰度分析,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呼吸运动是冠脉成像质量下降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清晰度基本不受心率影响,扫描过程中正确屏气是获取最佳图像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电阻抗断层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源  任超世 《医学争鸣》2001,22(1):90-92
电阻抗断层图像技术是继形态、结构成像之后出现的新一代功能成像技术,在多个临床领域,阻抗继层成像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作者综述功能成像。虚部成像、参数成像、频谱成你和三维成像等EIT技术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与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Elastogra—phy,UE)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结节患者67例,共90个病灶,行CDFI、UE检查,所有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计算CDFI、UE评分法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CDFI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是61.9%、75.4%、72.2%;UE分别为71.4%、88.4%、84.4%。两者之间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E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高于CD—FI  相似文献   

15.
比较影像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医学影像学的交叉融合日益明显,对医学影像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比较影像学应运而生。将比较影像学的理念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提高医学生的整体水平,促进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模块数字化影像解剖学课程实践教学和考核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选择天津医科大学2017级五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以下简称影诊专业)和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影技专业)共91名学生为试验组,2016级影诊专业和影技专业共90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平台进行教学(包括数字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拓展云课堂、考核系统4个模块),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平时成绩,并对两组学生进行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实践和平时成绩[影诊专业(80.36±8.43)分、(79.18±8.26)分、(83.77±5.38)分,影技专业(79.10±7.91)分、(80.31±8.32)分、(84.41±5.85)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影诊专业(77.19±7.55)分、(75.18±6.71)分、(81.75±5.57)分,影技专业(74.17±9.27)分、(74.03±6.81)分、(80.73±5.50)分],均P<0.05。2个专业试验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也较高于照组学生,影诊专业试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满意度总分为(82.11±4.09)分比(78.98±1.96)分,影技专业试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满意度总分为(84.31±2.35)分比(79.17±3.16)分,均P<0.01。结论实践教学和考核平台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医学影像思维,提高学生的影像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宝石能谱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石能谱CT作为一款高端CT,具有高清成像、低剂量成像、能谱成像和动态500排成像四大特点,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宝石能谱CT代表了目前CT发展的趋势。使CT能谱成像真正走入了临床诊断的第一线,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分子影像学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子影像学不仅能促进医学影像学发展,还可以推动生命科学的进程,同时有利于医学影像学走向多学科融合。本文回顾分子影像学的发展历史,明确分子影像的定义,分析各种分子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条件,介绍目前常用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在各领域取得的进展,探讨分子影像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的大影像教学资源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教学革新。[方法]在基于区域影像共享(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 for imaging,XDS-I)技术框架的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利用整合在影像工作站的电子教案(electronic teaching file,ETF)生成模块,设计和集成脑图软件、视频报告、考试软件,并通过与医学影像共享平台交互的接口,利用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中海量的数字化大影像资料,实现大影像电子教案的制作,构建包含放射、核医学、超声、病理等学科的大影像教学系统。[结果]通过整合在影像工作站中的ETF生成模块,集成脑图软件、视频报告和考试模块,成功构建包含放射、核医学、超声、病理等学科的大影像教学系统。[结论]成功构建基于区域医学影像共享平台的大影像教学系统,最大限度实现大影像教学资源共享,将改变大影像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影像医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影像学成像理念的革新、设备的发展,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MRI成像研究近几年获得了较大的进展。较新的MRI成像策略包括:动态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MR-T1ρ成像和T2驰豫时间的测量。MRI动态成像能够检出活动度过大的节段脊柱;弥散加权成像可定量研究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程度,在研究椎间盘疾病发病机制、无创评价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弥散张量成像可能是有效展示椎间盘早期退变的一种可靠方法;磁共振波谱成像评价早期椎间盘退变有重要价值;T2弛豫时间正常椎间盘与退变椎间盘只存在略微差别,要想将T2弛豫时间用于定量分析IVDD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上述各种磁共振最新的成像技术,因能够无创性定量评价椎间盘早期退变并进行分期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可靠的影像学证据而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就当前IVDD的MRI成像进展和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