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裘生梁主任中医师应用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临证、搜集病案,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为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并附临床验案加以验证。[结果] 裘师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总属脾阳失运、胃阴亏虚,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温运脾阳、清养胃阴之法,妙用辛、甘、酸味药物,同时重视调整患者生活习惯和情志疏导。所附临床验案辨证为胃阴亏虚,治拟温运脾阳、清养胃阴,灵活运用辛、甘、酸味药物,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 裘师以温运脾阳、清养胃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陈福如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方法: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分析,提出消除病因,恢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祛瘀通络的根本治则及益气健脾、祛瘀通络的治法,以及据法所拟之经验方——萎胃汤,并附以典型病案。结果和结论:益气健脾、祛瘀通络的治法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及发病过程,萎胃汤有助于对此病的控制和逆转,值得我们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逆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胃镜和病理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予自拟逆萎汤治疗6月。结果治疗前后症状、病理检查结果均明显改善。结论自拟逆萎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自拟益气调营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调营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调营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结果总有效率89.58%。结论自拟益气调营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益气健脾、调营和胃、促进胃黏膜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降逆顺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自拟降逆顺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叶丽红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经验三个方面总结叶丽红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的经验,并予病案佐证。[结果]叶丽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分为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胃络血瘀五种证型。根据临床经验,叶师认为脾气虚、胃阴虚是该病发生的根本,湿热蕴结、血瘀胃络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所举病例以热瘀互结、胃阴不足为主要病机,治疗以清热化瘀、健脾益胃为主,兼配伍解毒抗癌之品,8个月后复查胃镜提示转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且不伴有肠上皮化生。[结论]叶丽红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本虚标实,脾胃虚弱贯穿疾病的始终,湿热、瘀血是本病最多见的病理因素,治疗强调标本兼顾,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逆转病理性萎缩,防止癌前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痞"证范畴.现将我科2003年1月至12月以中药益胃逆转汤治疗证属中医胃阴亏虚型20例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采用频次分析的方法,对劳绍贤教授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期间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证候及方药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思路。劳教授门诊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为常见证型;其治疗以益气养阴为基本大法,重视疏肝理气,辅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同时善用岭南道地药材。  相似文献   

9.
应用凉润通降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3个月、6个月及6个月以上,治愈率分别达到11.4%、23.1%、30.98%。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胃镜、病理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胃酸功能显著改善。结果表明凉润通降法治疗萎缩性胃炎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自拟降逆顺气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7例,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999~2006年11月,共收治门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商洪涛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发生与饮食、肝郁、外邪等多种因素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有关,久病必虚,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胃络失养,日久造成胃腺体萎缩。脾胃虚弱,气血津液生化不足是CAG的发病之本,气滞、痰热、瘀血为发病之标。临证提倡益脾气、滋胃阴以治其本,行气化瘀、清利湿热以治其标,并自拟梅卿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2.
魏玉横组方思想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玉横一生倡导“补肝” ,在所辑《续名医类案》一书中既创“一贯煎”以峻补肝肾胃阴 ,又用“一气汤”重补脾肾之阳。精心选录了前人冯楚瞻大量“一气汤”医案载于书中 ,提示后人“肝为内伤之本” ,“肝血自当养 ,肝气不可犯” ,“补肝”组方用药当肝体、肝用兼顾 ,足三阴并重 ,土金水一气以贯之。  相似文献   

13.
石志超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病机以胃阴不足、脾胃失调为本,以气滞为标,兼夹血瘀、湿热或寒凝。治疗重在养阴益气、调和脾胃、调畅气机,随证佐以活血化瘀、清热消痈、温胃散寒等治法。  相似文献   

14.
唐铭  谭丽  冯兴中 《中医学报》2021,36(3):486-489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首载于《素问·奇病论》,辨证论治则始于《金匮要略》。糖尿病早期患者常有热盛津伤的表现,治疗当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法,常用白虎汤类方;糖尿病肾功能失代偿期及尿毒症期患者常因肾气虚弱、气化不畅而致开阖失司、湿浊停聚,治疗当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为法,常用五苓散类方;糖尿病引发各种并发症多由气机失调、痰热瘀滞引起,治疗当从肝入手,缓肝调中、滋阴泻热,常用乌梅丸类方;糖尿病肾病合并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多因久病伤津耗气而致气阴两虚,气虚则无力推血运行,治疗当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常用桃核承气汤类方。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之腹痛与腹中痛在病位、病因、病机、治法方面均有所差异。腹痛病位偏于脐下,病因多属寒中,乃阴寒之邪搏结肠胃,多为阳气不足之证,治疗当以温字立法。寒湿滞于下焦,充斥肠间所致腹痛,治宜温涩之桃花汤;阴寒之气内盛,水势泛滥所致腹痛,治宜温化之真武汤;阳气虚极,阴阳几近离绝所致腹痛,治宜温通之通脉四逆汤。腹中痛病位在腹痛之上,多在脐上,亦可攻于心下,病因多为气血津液失和所致,治疗应以和字立法。里虚脉急,虚劳不足所致腹中痛,治宜和阴阳之小建中汤;邪正相搏,结于胁下所致腹中痛,治宜和表里之小柴胡汤;寒热分踞胸胃上下,阴阳不交所致腹中痛,治宜和寒温之黄连汤;肝气郁结,阳郁湿阻所致腹中痛,治宜和气机之四逆散。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是"补土派"李东垣"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经典方剂。刘敬霞教授在继承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病重视调补脾胃学术思想的同时,又有所发挥,治病不仅重视中医辨证论治,主张健脾益气,温阳升清,亦不忘重视滋养脾胃之阴,以全面培补脾胃之"后天之本",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思想;同时还强调西医的辨病论治,重视参考、借鉴现代医学科研方法与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西为中用,中西并用。临证运用补中益气汤化裁治疗多种疑难杂病。  相似文献   

17.
《太平圣惠方》论治中风的特点和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圣惠方》治疗中风的特点是以古续命汤为基础.结合辨证,结合多种治法变化而应用于临床,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精神。续命汤是宋前治风之主方.基本由辛通、行血、补气、清热四类药物组成.其中辛通类药物起主要治疗作用.非但为祛风而设.而且有疏通络隧、流通气血之效.乃为中风之病本而设。《圣惠方》确立了以续命汤为基础.结合临床辨证.融入养阴清热、平肝熄风、涤痰通络、益气和血、滋补肝肾、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等多种治法的新的治风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慢性胃炎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PLGC)转化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并通过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共592例。其中,CNAG338例、CAG134例、PLGC120例。应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CNAG得到证候类型9个,前3位依次为脾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CAG得到证候类型10个,前3位依次为肝胃不和证、瘀阻胃络证、脾胃虚寒证;PLGC得到证候类型10个,前3位依次为胃阴不足证、胃阳亏虚证、瘀阻胃络证。根据因子构成提取证候要素,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CNAG病位证素:胃肝脾,病性证素:气滞热气虚湿阳虚;CAG病位证素:胃肝脾,病性证素:气滞热阳虚湿瘀阴虚气虚;PLGC病位证素:胃脾肝,病性证素:热阳虚阴虚气滞瘀湿气虚,χ2检验结果显示3个阶段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胃炎在由非萎缩性胃炎向萎缩、肠化及不典型增生转化过程中存在由实至虚、渐见阴虚、血瘀的证候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泻心汤是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名方,主要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导致胃肠不和的病症,本方又体现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随证化裁治疗慢性胃炎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出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0.
着眼《伤感杂病论》原文,分析桂枝汤的功能主治特点。桂枝汤证属正气不足的表证,病机特点为卫气失和,玄府开阖失司,主症汗出即是汗孔开张、营阴外泄的表现;桂枝汤可助脾胃达营卫,药后之汗即是营卫和合之象。由此提出,"解肌"体现了桂枝汤解表发汗的功能特点。通过对桂枝汤从脾胃达营卫之理、桂枝汤与小建中汤的联系、建中理中法三方面的分析,认为桂枝汤是以甘温补脾之品建中化水谷,具有表里兼顾、补中寓汗之用。并从《伤寒杂病论》表里营卫失和病证方面论述了解肌建中法的应用,得出桂枝汤解肌建中法可调和表里内外之营卫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