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次或多次表阿霉素膀胱灌注对预防初发性膀胱癌与复发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47例初发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A(23例)和B(24例)二组,同时将52例复发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分为C(26例)和D(26例)二组。A、C组在术后6h内表阿霉素80mg/次单次灌注;B、D组在术后1周内表阿霉素50mg/次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4次,后每月1次。共1年。比较各组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年复发率:C组复发率高于A、B、D组,A、C组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B、D组。结论:表阿霉素单次膀胱灌注预防初发性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可靠,毒副反应发生率低;对复发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多次膀胱灌注比单次膀胱灌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1993年 2月至 1999年 3月 ,我院应用表阿霉素膀胱内单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2 1例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膀胱癌 4 3例 ,均为初诊病例 ,男 37例 ,女 6例。年龄 4 1~ 76岁 ,平均 5 1岁。膀胱部分切除 18例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 RBt) 14例 ,单纯肿瘤切除或电灼术 11例。术后病理均提示膀胱移动细胞癌 ,临床分期 Ta2 1例 ,T1 2 2例。病理分级 G1 19例 ,G2 2 5例。随机分组 :表阿霉素组2 1例 ,丝裂霉素 C组 2 3例。1.2 灌注方法 :术后 1~ 7d开始灌注。表阿霉素组 :表阿霉素 80 mg和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术后即刻单次灌注预防中、低风险浅表性膀胱癌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随访5年。81例中、低风险浅表性膀胱癌随机分为3组。A组术后6h内丝裂霉素C80mg单次灌注;B组术后第10天开始灌注丝裂霉素C,每次40mg,每周1次,共8周;C组术后第10天每周灌注丝裂霉素C1次,每次40mg,8周后改为每月1次,每次40mg,总时间1年。结果随访5年,81例入选病例中失访8例。A、B、C组各1例T1期膀胱癌患者死于膀胱癌复发及转移。3组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23.8%、25.0%和21.4%,5年复发率分别为42.9%、33.3%和39.3%,各组2年和5年复发率差别经χ^2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A、B、C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33.3%和32.1%,经χ^2检验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丝裂霉素C术后即刻单次灌注毒副作用小,可以有效预防中、低风险浅表性膀胱癌的复发。术后密切随访是浅表性膀胱癌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丝裂霉素C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其中,丝裂霉素C组用丝裂霉素C 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30 ml,膀胱灌注2 h;吡柔比星组用吡柔比星30 mg+5%葡萄糖注射液30 ml,膀胱灌注30 min;两组均术后每周1次,共8次;再每月1次,至手术后24个月。观察2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患者均随访24个月,其中丝裂霉素C组复发率为14.3%,吡柔比星组复发率为13.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肿瘤进展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丝裂霉素C组化学性膀胱炎的发生率为32.0%,吡柔比星组为38.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的全身药物反应。结论:丝裂霉素C和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相似,两者均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临床膀胱灌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浅表性膀胱癌手术前、后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48例浅表性膀胱癌手术前、后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 40mg,术中用蒸馏水冲洗,将预防肿瘤复发放在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结果:48例中有45例获(3~5)年随访,7例复发,复发率15.6%.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手术前、术后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 对预防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膀胱内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4例表浅性膀胱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术后1~2周应用丝裂霉素4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连续8周,后改为每月1次,至术后1年。观察治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7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8.6个月。其中54例治愈,有效率73%,20例复发,复发率27%。第1组33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有效率72.7%(24/33),复发率27.3%(9/33),不良反应发生率24.2%(8/33);第2组4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有效率73.2%(30/41),复发率26.8%(11/4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41)。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结论应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表浅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用药方便,患者耐受性好,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 《河南医学研究》2002,11(3):255-256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 (THP)膀胱内灌注化疗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46例膀胱癌术后 (电切或局部切除 )并有随访结果的病例 ,术后定期膀胱内灌注THP 3 0mg/3 0ml 1次 /周 ,连续 8次后改为 1次 /月 ,连续 10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46例术后患者平均获得 10 5个月的随访。无肿瘤复发 41例 (89 1% ) ,复发 5例 (10 9% )。未见有全身性药物不良反应 ,仅有 4例出现短期尿路刺激症状。结论 :膀胱灌注THP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确有满意疗效 ,患者耐受性好 ,副作用小 ,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浅表性膀胱癌惠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和丝裂霉素(MMC)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2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HCPT组(42例)和MMC组(40例),于术后1周分别采用HCPT 15 mg或MMC 40 mg膀胱内灌注,随访2年,观察肿瘤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年肿瘤复发HCPT组6例(14.3%),MMC组14例(35.0%),HCPT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MMC组(x2=4.76;P=0.029);不良反应HCPT组7例(16.7%),MMC组15例(37.5%),两组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4.53 P=0.033).结论 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以HCPT膀胱灌注降低肿瘤复发的疗效优于MMC,且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9.
吡柔比星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一组患者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32例,另一组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36例,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THP组2年复发率为1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9%;HCPT组2年复发率为25.0%,不良反应发生率59.4%,比较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膀胱癌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或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效果。方法:将78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40例患者膀胱灌注THP,另一组38例患者膀胱灌注MMC,THP组总疗程12个月,MMC组总疗程2年,期间观察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THP组2年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6/40)和27.5%(11/40);MMC组2年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9%(11/38)和31.6%(12/38)。两组肿瘤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MMC疗效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药物,但是费用较高;MMC疗效虽没有THP好,但是费用较低,因而亦常用MMC作为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廉价、高效的呼吸道给药或染毒方法。方法: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鼻腔滴注和吸入式气管滴注。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非暴露式气管滴注和吸入式气管滴注。小鼠每只滴注50μL生理盐水,大鼠每只滴注100μL生理盐水;每组中取1只动物按相应方法滴注用生理盐水配制的含体积分数50%的蓝墨水,解剖观察肺部形态,评价滴注效果;记录操作时间(从麻醉结束至滴注完成)和成功率。结果:小鼠鼻腔滴注的操作时间为(92.6±5.4)s,吸入式气管滴注操作时间为(25.2±4.0)s;大鼠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操作时间为(102.6±6.5)s,吸入式气管滴注操作时间为(39.9±3.3)s;吸入式气管滴注操作时间均明显较短(t=35.042、29.849,P<0.001)。吸入式气管滴注组小鼠和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组大鼠的肺组织散在分布蓝色印迹,而鼻腔滴注组小鼠的肺部着色不明显;鼻腔滴注和吸入式气管滴注的成功率为100%,而非暴露式气管滴注的成功率为83.7%。结论:吸入式气管滴注兼具廉价、快捷、无创、高效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呼吸道给药或染毒实验以及疾病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求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62例膀胱癌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a2b进行膀胱灌注,并与同期作丝裂霉变C灌注者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的59例中复发5例,复发率为8.5%,优于同期丝裂霉素C灌注的预防效果,而且并发症和副作用极少。结论 丝裂霉素C加干扰素-a2b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的复发疗效确实,毒副作用少,明显优于单用丝裂霉素C灌注。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6):82-84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用于膀胱腔内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确诊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例,分别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和吡柔比星30 mg膀胱腔内灌注,随访18~36个月,观察肿瘤的复发情况和毒副反应的出现情况。结果Ⅰ组复发率为18.52%,Ⅱ组复发率为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Ⅰ组膀胱刺激征的出现率为14.81%,Ⅱ组膀胱刺激征的出现率为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吉西他滨作为可选择化疗药物用于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吡柔比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膀胱肿瘤患者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分为2组:单纯膀胱灌注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膀胱灌注组采用吡柔比星,联合治疗组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基础上联合四君子汤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毒副作用发生率(55.00%)和单纯膀胱灌注组毒副作用发生率(95.00%)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肿瘤复发率(15.00%)和单纯膀胱灌注组肿瘤复发率(25.00%)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四君子汤可以明显地降低肿瘤患者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Methylene blue is a vital dye that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methaemoglobinaemia. It is also used to delineate tissues to facilitate identification during surgery. Discoloration of the urine is known after oral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the dye. We have used it routinely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defects after colorectal anastomosis. However, there have not been any previous reports of urinary discoloration after brief rectal instillation of the dye. We report a case of self-limiting urinary discoloration after anterior resection with colorectal anastomo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丹皮总酚,在40℃,-0.095MPa条件下将所提取的丹皮总酚干燥至恒重,通过测定所得丹皮总酚中丹皮酚的含量计算丹皮酚收率.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加水量、蒸馏液流速和提取时间.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6倍水量,控制蒸馏液流速按每100 g饮片为5 ml/min,蒸馏5h.丹皮酚收率为2.25%.结论 该工艺简便、丹皮酚收率高、省时,可为工业生产中提取牡丹皮中丹皮酚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
20.
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复发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手术治疗37例膀胱癌患者,术后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并做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的随访,复发6例,复发率为16.2%,并发症和副作用较轻。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