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高帧频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正常老年人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的价值。方法获得右室前壁、下壁及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心内膜下心肌层的组织速度显像、组织追踪显像、应变显像、应变率显像、组织同步显像的曲线后,分别测量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速度(PVs),收缩期峰值位移(PDs),收缩期峰值应变(PS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PSRs)、达—峰值速度时间(简称达峰时间,TTPV);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Va),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应变率(Asr);并计算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Ve/Va),舒张早期应变率/舒张晚期应变率(Esr/Asr)。结果右室各壁的PVs,PDs,Va及下壁的Ve的总体均数在基底段最高,中段其次,心尖段最低(P〈0.05);前壁基底段与中段的PSs,前壁基底段与中段及其基底段与心尖段的PSRs,下壁中段与心尖段,下壁基底段与心尖段的Ve/Va,侧壁心尖段与基底段的Esr/Asr的总体均数相互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右室壁各节段的TTPV,前、下壁各节段的Esr,侧壁各节段的Asr的总体均数相互之间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人右室壁各节段的局部心肌运动可以通过高帧频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进行定量评价,基底段是应着重分析的节段。  相似文献   

2.
高继康  郑哲岚  郑凤华  戴晓艇  曹昕阳 《浙江医学》2009,31(8):1056-1057,1060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的价值。方法选择52例肺心病患者(肺心病组)及53例体健者(对照组),分别获取两组对象右室前壁、下壁及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层的位移曲线,然后测定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位移(PDs),将各节段PDs值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利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确定两组间有差异的参数的诊断界值。结果(1)肺心病组患者前、下、侧壁的基底段及前壁中段PDs值均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或0.01);(2)右室前壁基底段PDs界值为8.5mm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大,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2.75%、65.38%、64.07%;(3)肺心病组患者右室下壁及前壁基底段PDs与RVEF呈显著正相关(r=0.36、0.33,均P〈0.01)。结论组织追踪技术能够评价肺心病患者右室壁部分节段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部分节段的PDs值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反映肺心病患者的右室整体收缩功能,其中基底段是组织追踪显像检测肺心病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时的最重要节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组织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的价值.方法 测量32例房间隔缺损右心扩大者(房间隔缺损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右室侧壁、前壁及下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心内膜下心肌层的位移曲线,然后测定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位移( PDs),比较两组的PDs值,并将各节段PDs值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进行相关性分析,测量并比较两组右房收缩期、右室腔舒张期面积及肺动脉内径.结果 (1)房间隔缺损组右室侧、前、下壁的基底段PDs值均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2)房间隔缺损组右室侧壁、前壁及下壁基底段PDs与RVEF呈显著正相关(r=0.38、0.41、0.34,均P< 0.01).房间隔缺损组右房、右室腔面积明显大于正常组(P<0.01),主肺动脉内径明显宽于正常组(P<0.01).结论 组织追踪技术能够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其中基底段是组织追踪显像检测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壁局部心肌运动时的最重要节段.  相似文献   

4.
彭瑛  张嬿  吴进  唐红  黄鹤  饶莉 《四川医学》2005,26(5):499-501
目的 初步探讨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速度图(CMM TVI)和应变(Strain)、应变率(strainrate ,SR)显像新技术对定量检测局部心肌功能的可靠性。方法 通过超声多普勒组织成像的TVI和SRI成像模式,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分别观察及测量2 0例健康成年人和14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心尖四腔观室间隔和右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在不同时相的运动速度及应变、应变率。结果 ①正常组室间隔和右室游离壁的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从基底到心尖呈下降趋势;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D患者右室游离壁各节段的运动速度及应变、应变率均大于正常组,P <0 .0 5。结论 组织多普勒曲线M型的速度和应变率显像是一种可用于评价局部心肌功能的超声影像新技术,可以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定量组织速度(QTVI)及应变显像技术(S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室间隔非对称性HCM患者30例,根据左室流出道压差分为梗阻型及非梗阻型两组,2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选取标准的心尖四腔切面,分别测量室间隔与左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沿心脏长轴方向上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峰值应变(εet),并将病变组和正常组的室壁Vs、εet与相应室壁厚度作相关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同一室壁Vs从基底段到心尖段呈显著下降趋势。HCM两组收缩期Vs各节段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中间段Vs与心尖和基底段Vs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HCM两组间Vs亦无显著性差异;②正常组各节段εet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CM两组各节段εe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室间隔中段εet最低(P<0.001)。HCM两组间εet未见显著性差异;③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的Vs与室壁厚度相关性差(r=0.23),εet(绝对值)与室壁厚度高度负相关(r=-0.83)。结论:超声组织速度及应变显像技术均能敏感检测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组织应变显像较组织速度显像更能真实反映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右室壁运动速度及心肌同步性运动的价值。方法A组为正常对照26例,B组为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1周内患者24例,应用QTVI获得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阶段的收缩期(Vs)舒张早期(Ve)舒张晚期(Va)运动速度收缩期S波持续时间(ET)及Ve/Va比值,同时测量各节段自QRS波起始至心肌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的时限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s)和舒张期同步性指标(Te)。结果B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的Ve均较A组显著减小(均P〈0.01),基底段的ET及中段的Ve/Va比值均较A组减小(均P〈0.05),B组右室游离壁内各节段间的Ts和Te无差别(P〉0.05)。结论QTVI可简便敏感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壁运动异常,AMI患者急诊行PCI术后右室游离壁内各节段收缩和舒张同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在评估风湿性左心瓣膜病患者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将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组按三尖瓣返流速度估测肺动脉高压的程度,选取其中的肺动脉高压轻度组作为研究对象,获取正常组和风湿性左心瓣膜病组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窒面心肌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应变、应变率曲线,并且分别测量每一曲线上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和应变率。结果风湿性左心瓣膜病肺动脉高压轻度组,其(1)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右室面收缩期峰值应变均小于正常组(P〈0.05);(2)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和室间隔右室面中间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小于正常组(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是评价风湿性左心瓣膜病右室收缩功能的一种敏感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在病变早期发现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右心室壁局部心肌运动参数与左心室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35例(血液透析组)和体检的正常成人41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右心室前、下、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心肌的收缩期组织速度和位移,以及舒张早、晚期组织速度。比较两组受检者右心室壁局部心肌运动参数与左心室功能指标,并分析血液透析组患者右心室壁心肌运动参数与左心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大部分右心室壁心肌运动参数与左心室功能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侧壁基底段收缩期组织速度与左心室心输出量相关性较强(r=0.31,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0.28X+4.76;下壁中段收缩期组织位移与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相关性较强(r=0.25,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0.37X+10.02。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与舒张功能对右心室壁局部心肌运动有一定影响,同时右心室壁局部心肌运动可反映左心室整体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组织速度(TV1)结合应变率显像(SR1)技术定量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的左室内心肌收缩和舒张的同步性。方法:对46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TVI技术分别测定其左室室间隔、侧壁、前壁及下壁、后壁基底段及中段沿左室长轴运动的收缩期达峰值时间(Ts)以及舒张早期达峰值时间(Te),并计算12节段Ts的标准差(Ts—SD)作为心室内同步性指标,任意两节段Ts最大差值(△Ts—max)作为评价心室内收缩同步性指标,任意两节段Tc最大差值(△Te—max)作为评价心室内舒张同步性指标。应用SRI技术测量12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测定其左室射血时间(ET)和左室充盈时间(DFT)。结果:CLBBB组中室间隔及左室下壁基底段及中段SRs、SRe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CLBBB组中左室内不同步、室内收缩及舒张不同步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CLBBB组中LVEF较正常对照组减低,ET及D丌’均较正常对照组缩短。结论:组织速度结合应变率显像技术在评价CLBBB左室内心肌收缩及舒张不同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四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4D-STI)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左室形态结构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55%的T2DM患者60例为糖尿病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4D-STI检测两组的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PSL)、左室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PSC)、左室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PSA)、左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PSR)、左室整体扭转角度(GTA)及各分节段牛眼图。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以及糖尿病组的整体应变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的GPSL、GPSC、GPSA、GPS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方向的应变中,大部分节段糖尿病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以下节段外:纵向应变中的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圆周应变中的侧壁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侧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心尖部,面积应变中的侧壁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心尖部,径向应变中的侧壁基底段、心尖部。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与GPSL的绝对值(R=-0.79)、GPSA的绝对值(R=-0.45)、GPSR(R=-0.50)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左室心肌损伤在糖尿病早期即已出现,心肌损伤的程度与血糖控制的情况有关,4D-STI可方便、快捷且客观、准确地评价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比较静息状态下左心室相同节段的正常心肌纵向和径向的运动特点,评价VVI技术对正常人左心室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采用西门子公司Sequoia 512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选取心尖四腔、心尖二腔、心尖左室长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近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定量分析左室前间隔、前壁、侧壁、下壁、后壁及后间隔的径向运动,以及纵向的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等3个分段中正常心肌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Vs)、应变(S)、应变率(SR)。结果正常人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各室壁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近心尖部水平径向速度、应变、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价心脏运动及功能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自动功能成像(AFI)及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分别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方法对PAF患者36例(PAF组)及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及舒张早期二尖瓣跨瓣血流速度(E),运用组织速度成像(TV1)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得左心室室间隔和侧壁舒张期峰值速度,获得其平均值Em.并计算E/Em值;应用AFI技术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心室17节段的纵向收缩峰值应变(RLS)及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GLS);应用SRI技术获得左心房的应变率曲线并测量左心房各壁中间段及心底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心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SRe、SRa),计算其平均值(mSRs、mSRe、m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AF组LAD增大。E、E/Em升高。Em、LVEF降低(P〈0.01):PAF组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的基底段RLS较对照组虽有减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节段RLS、心脏整体应变均不同程度减低(P〈0.05或0.01);PAF组mSRs、mSRe、mSRa减低(均P〈0.01)。结论AFI及SRI对全面评价PAF左心房及左心室功能的改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邓燕  郭盛兰  马国添  梁梅馨 《广西医学》2009,31(11):1571-1573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评估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心肌机械运动不同步的价值。方法应用SRI定量检测36例PH患者(PH组)及35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观察右心室6节段及右心室整体心肌非同步相关参数,包括:QRS波至右心室6节段及右心室整体心肌收缩期达峰时间(Ts)、右心室机械不同步指数(RV—DI),并对所获参数进行心率校正;测量右心室功能相关参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心室MPI指数(RVMPI)、右心室游离壁三尖辩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宣整体应变率(RV Strain)及右心室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RV Sas)。结果PH组RV—DI、右心室整体Ts大于对照组(P〈0.05),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殁中间段Ts长于室间隔相应节段TB及对照组相应节段Ts(P〈0.05);PH组右心室功能相关参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RV-DI与RVFAC及RVEF呈负相关(r=-0.81,P〈0.05;r=-0.85,P〈0.01)。结论PH患者存在右心室机械运动不同步,SRI可作为临床判断右心室机械不同步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及组织多普勒技术(TDI)早期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SLE患者(SLE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应用STI和TDI技术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三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和应变率(sr)。结果STI显示SLE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S均小于对照组(P〈0.05);TDI显示SLE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s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心尖段s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结论SLE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STI和TDI可评价SLE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节段性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VVI技术检测25例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左室心尖长轴切面左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ε),另取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心肌各节段Vs、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且失去正常节段的运动规律。结论:VVI技术可敏感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6.
刘梅  尹立雪  陈玲玲  张红梅 《西部医学》2014,(4):416-419,424
目的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评价正常人心室短轴不同水平面心肌机械运动特征及表达时间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同步采集100例健康成年人3个连续心动周期内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左心室标准短轴切面,两两同步获取右心室游离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心肌的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图像。观察同一水平面左右心室心肌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机械运动特征。测量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3个水平右心室游离壁、前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共6个节段心肌在收缩期、快速充盈期及心房收缩期机械运动达峰时间(Ts、Te、Ta),分析同一水平面不同室壁心肌以及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的机械同步顺序状态。结果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图像显示:左心室短轴切面,同一水平的右心室游离壁与前间隔心肌运动方向一致,左心室后壁心肌与前两个室壁心肌运动方向相反。左心室短轴3个标准水平面,同一水平不同室壁心肌达峰时间:①前间隔心肌Ts最短;基底段和中间段,左心室后壁心肌较前间隔分别延迟约14和19ms,较右心室游离壁分别延迟约11和12ms(P均<0.001);心尖段,右心室游离壁心肌Ts最大,3个室壁心肌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心室后壁心肌Te最短,前间隔心肌Te最长,并且3个室壁心肌两两间的Te值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③左心室后壁心肌Ta最短,前间隔心肌Ta最长。前间隔和右心室游离壁心肌Ta值较左心室后壁延迟均约10ms(P均<0.001)。同一室壁心肌在左室不同水平面机械运动表达时间差异性:左心室后壁心肌从基底段至心尖段Ts值逐渐延长,中间段心肌较基底段延迟14ms,心尖段心肌较基底段延迟17ms(P<均0.001);心尖段心肌较中间段延迟仅3ms(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心脏收缩及舒张期机械运动空间及时间上均具有不对称性;同一室壁不同节段心肌从心尖至基底收缩时间逐渐延长,舒张时间保持高度一致。双脉冲波多普勒组织速度超声成像能更客观的评价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早、晚期表达时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相比,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评价左室心肌纵向节段应变性(STR)的可靠性。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35例,应用2D-STI和TDI技术分别测量左心室前壁、侧壁、后壁、下壁、室间隔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共18个节段心肌的纵向STR,观察其规律性。然后从35例志愿者中随机抽取10例,应用上述两种技术由同一观察者分别测量两次、再由两名观察者测量1次左室各壁基底段STR,对其测值进行变异系数、相关系数、平均差值等比较。结果:(1)2D-STI检测显示,STR基底段〈中段〈心尖段;TDI检测显示STR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两种方法测得的部分相同室壁不同节段的ST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室壁相同节段的S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2D—STI测出的左室各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STR的变异系数均较TDI测出值低(分别为-0.25、-0.23、-0.26vs-0.33、-0.35、-0.40)。(3)同一观察者可靠性:两次应用2D。STI法测得各室壁基底段的S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两次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73(P〈0.001),两次STR值的平均差值为(-0.00±3.19)%。两次应用TDI法测得各室壁基底段的ST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次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10(P〉0.05),两次STR值的平均差值为(3.98±9.36)%。两种方法测得的STR平均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观察者之间可靠性:应用2D-STI法两者测得各室壁基底段的S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两者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60(P〈0.001),两者STR值的平均差值为(-0.02±3.87)%。应用TDI法两者STR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者STR值的相关系数为-0.11(P〉0.05),两者STR值的平均差值为(4.86±10.26)%。两种方法测得STR的平均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2D-STI法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心肌长轴的收缩功能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