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翼状胬肉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预防胬肉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76例8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4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对照组37例40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3眼复发,复发率为7.50%;对照组有3例3眼失访,10眼复发,复发率27.03%。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现有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治疗组有1例1眼出现点状角膜炎,经治疗2周内恢复。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预防胬肉术后复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琦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66-67
目的观察改良翼状胬肉显微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37例(37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改良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缘移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治愈35眼,2眼复发,复发率5.41%。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明显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中下甲部分切除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V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 2 6例VR患者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42例 ,A组行双侧中下甲黏膜激光烧灼 ;B组行筛前神经和翼管神经电灼术 ;C组行中下甲部分切除术。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 1个月、半年、1年和 5年各随访 1次 ,比较 3组术后症状 ,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 ,均有部分病例复发。术后 1~ 6个月复发者以A、B两组较多 ,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 1~ 5年 ,A、B两组复发率达 80 %~ 90 % ,复发后的症状评分与术前相同。而C组术后近期复发率低(术后 6个月为 4 76% ) ,5年后随访复发率为 2 6 1 9% ,复发者症状评分 (5 .1 8± 1 .0 7)明显低于手术前 (8.46± 1 .3 8)。结论 :中下甲部分切除术治疗VR效果好 ,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 ,且手术操作简单 ,是目前治疗VR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4.
黄琦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S):66-67
目的观察改良翼状胬肉显微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37例(37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改良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缘移植术,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治愈35眼,2眼复发,复发率5.41%。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明显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王英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129-129,133
目的寻求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以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方法对114例(114眼)原发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细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B组行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C组行翼状胬肉切除加带蒂结膜瓣转移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结果A组39眼中14眼复发,复发率为35.89%;B组42眼中2鼹复发,复发率为4.76%;c组33眼中3眼复发,复发率为9.09%。结论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且操作简便,对于原发翼状胬肉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筛窦切除联合鼻息肉摘除治疗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4例鼻息肉患者,按照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4例,采用鼻息肉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40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鼻内筛窦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筛窦切除联合鼻息肉摘除治疗鼻息肉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鼻息肉摘除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56例。结果:本组术后面神经损伤5例,耳垂麻木37例,术后1-3个月内均恢复正常;涎瘘及积液2例,经抽液加压包扎后消失;Frey综合征阳性2例。本组随访5~57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按压术侧腺体均可见导管口有清亮液体溢出。术后局部凹陷不明显,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4 cm)效果满意,未增加肿瘤术后复发率,既缩短了手术时间,又保留了残余腺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行腋窝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8例,行腋窝清扫时切除肋间臂神经。2组术后治疗措施相同,进行严密观察随访。结果:2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改良手术切口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26例,瘤体直径≤ 2cm,采用改良的"S"形切口18例,改良手术美容切口8例,在距肿瘤周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结果: 26例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改良切口术区瘢痕不明显,患侧局部未见明显的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4例,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经1~6年随访,未见腮腺区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及改良手术径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切口隐蔽、效果良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丝裂霉素C能减少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的复发。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35例(40只眼),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0.04%丝裂霉素C,观察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5例(40只眼)随访6个月~2年,术后2只眼复发,复发率5.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是治疗翼状胬肉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5表达、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程度在鼻息肉病、鼻息肉中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验鼻息肉病16例、鼻息肉22例和正常下鼻甲黏膜10例中IL-5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HE染色计数所有病例EOS的浸润情况;血液自动分析仪计数外周血EOS。结果:(1)鼻息肉病、鼻息肉、正常下鼻甲黏膜3组HE染色切片Eo计数统计学上不全相同,F=20.7,P<0.05。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IL-5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中,IL-5阳性细胞数、IL-5阳性EOS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阳性Eos数=17.94,P<0.01;F阳性细胞数=27.61,P<0.01,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血Eos数在3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F=0.19,P>0.01。结论(:1)IL-5的半定量和鼻息肉组织中EOS计数可以作为区分鼻息肉病或鼻息肉的参考指标。(2)血液EOS数在鼻息肉病、鼻息肉和正常人间无差别。(3)EOS和IL-5在鼻息肉、鼻息肉病的发病、发展和复发上有重要意义。鼻息肉病的高复发可能和EOS的高浸润程度、IL-5的高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鼻息肉中转化生长因子β亚型的表达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亚型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了解其在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探讨鼻息肉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PAAP法和Western-blot检测25例鼻息肉病患者的息肉组织和下鼻甲粘膜中TGF-β1-3亚型的表达,并以8例健康人下鼻甲粘膜作对照。结果:①TGF-β亚型的表达在鼻息肉病患者的鼻息肉中高于下鼻甲粘膜,而健康人下鼻甲粘膜中几科不能检测到。②在TGF-β亚型中可以检测到大量TGF-β1而很少检测到TGF-β2和TGF-β2。结论:TGF-β1是鼻息肉中TGF-β家族的优势表达亚型,也能在炎性鼻息肉和鼻粘膜中表达。TGF-β1诱导粘膜上皮和结缔组织的多种变化,可能是鼻息肉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或鼻息肉患者89例。其中42例行鼻内镜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7例行常规鼻腔、鼻窦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随访1年出现并发症或复发的情况,并分析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患者术后1年随访发现,对照组患者出现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运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发现工作环境、合并症及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鼻内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要显著好于常规鼻腔、鼻窦手术,且术后复发率低及并发症少,可操作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4月~2010年7月收治的鼻息肉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采用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对照组39例采用鼻息肉摘除术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组术后治愈率为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7%,对照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复发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能够获得更佳的临床效果,并且安全性可靠,是临床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92例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本组患者设为内镜组。选择同期采用传统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3-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后的效果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内镜组总有效率为92.39%,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镜组复发率6.52%(6/92),对照组复发率18.33%(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并鼻息肉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红霉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63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于长期低剂量地红霉素(治疗组)及克拉霉素(对照组)治疗,同时给予生理盐水洗鼻和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喷鼻,采用海口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VAS)评估主观症状.结果:1 2周后地红霉素组和克拉霉素组治疗有效率为87.9%和9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鼻塞、鼻漏症状评分(VAS)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地红霉素或克拉霉素有助于改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治疗有效率,长期小剂量服用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地红霉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10 0例分为两组 ,一组行鼻内窥镜手术配合中药萍芷片综合治疗 6 0例 ;另一组单纯鼻内窥镜手术 4 0例。结果 :手术加中药组治愈 4 8例 ,好转 11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 98.33% ;单纯手术组治愈 2 4例 ,好转 12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90 %。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配合中药综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柯昌平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66-2067
目的:探讨运用鼻内镜进行鼻息肉、鼻窦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鼻息肉、鼻窦炎患者1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89.1%,对照组为68.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方面,治疗组为6.2%(4/64),对照组为16.7%(10/60),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具有良好的疗效,通过彻底清除病灶并规范随访检查,可有效提升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8例,对照组132例,治疗组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随访6~12月,治疗组168例中治愈152例(90.5%),好转12例(7.1%),复发4例(2.4%),总有效率97.6%;对照组132例中治愈107例(81.1%),好转12例(9.1%),复发13例(9.9%),总有效率9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预防鼻窦炎鼻息肉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腔解剖异常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鼻窦炎、鼻息肉并伴鼻中隔偏曲及中、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组32例作鼻内镜手术同期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30例单纯作鼻内镜手术,采用鼻内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 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56.6%(P<0.05);62例并发鼻腔粘连8例,窦腔粘连12例,窦口粘连8例,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22例。结论: 鼻腔解剖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