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不同方法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附3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 (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行超选择性脾动脉插管 ,分析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结果 :30例脾亢病人均收到良好的疗效 ,脾下极动脉栓塞组较脾动脉主干栓塞组术后反应轻微。结讨 :部分性脾栓塞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脾下极动脉栓塞在收到良好疗效的同时可使术后反应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9例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施行经皮穿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作为护理对象.结果:通过对29例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脾脏不同程度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和营养支持,对术后是否达到理想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和初步经验. 方法 本组门静脉高压性脾亢38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主干,行脾动脉DSA造影,观察脾脏大小及脾动脉主干走行分支.注入适量大小明胶海绵颗粒,进行部分栓塞. 结果 脾亢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同时改善了外周血象. 结论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能减轻门脉高压,升高血细胞,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部分脾栓塞在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91例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及部分脾栓塞,脾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 脾栓术后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结论 部分脾栓塞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使肝癌伴脾亢患者获得进一步肝动脉化疗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资料完整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自制混合性栓塞剂,利用COBRA导管,超选择至脾动脉深处,依病情选择栓塞范围。部分性脾脏栓塞及肝脾动脉双栓塞,均能有效缓解脾亢,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同时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减少肝动脉栓塞后并发症。脾脏有不同程度缩小,有效解除压迫症状。表明部分性脾脏栓塞是代替手术完全切除脾脏治疗脾亢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15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15例患者脾脏缩小、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回升,未发生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术能够缩小脾脏以缓解脾亢,同时保留部分脾脏以维持正常脾功能。因此,PSE术是膊亢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P:动态检测17例门脉高压伴脾亢患者栓塞术隧,后血常规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栓塞术前,后肝功,免疫指标及超声,CT检查值,结果:部分性脾栓塞术前,后检测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值具有显著性差异,脾脏缩小1.5-1.2cm,脾动脉,静脉血流减少,肝功能和免疫指标手术前后无变化。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是治疗门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症的有效,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方法乙肝肝硬化并脾亢患者76例分成脾切除术组和脾栓塞术组,观察比较术后1周时脾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脾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脾切除术组纠正脾亢的效果明显好于脾栓塞术组。脾栓塞术组的32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18例血小板<10.0×109/L(占56.3%),而脾切除术组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脾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脾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使其血细胞恢复正常,以便能进一步行肝动脉化疗。方法:对46例不能手术切除、且血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的肝癌伴脾亢的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栓塞面积控制在50%~70%。结果:脾栓塞术后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结论:部分脾栓塞能治疗脾功能亢进,提高血细胞数量,使肝癌伴脾亢患者的肝动脉化疗能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实施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0例门脉高压脾亢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脾脏不同程度缩小,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升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栓塞术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乙肝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入院的72例乙肝肝硬化并脾亢患者,即脾切除术组和脾栓塞术组,均观察术后1周期间脾亢改善情况及发热和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脾亢均得到一定的改善,脾切除术组纠正脾亢的效果明显好于脾栓塞术组.脾栓塞术组的2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12例血小板<10.0×109/L(占46.2%),而脾切除术组46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一定比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脾切除术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脾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2.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在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脾亢患,采用介入方法行部分脾栓塞术。栓塞材料使用普通明胶海绵颗粒或经高压蒸汽消毒后的明胶海绵颗粒,脾栓塞范围约为脾脏体积的35%-70%左右。结果:16例行部分脾栓塞术的脾亢患,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5例,总有效率达8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栓塞术具有微创、疗效满意、可重复治疗等优点,是脾功能亢进非常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方法对2007年-2008年收治的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无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形成,4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无肺栓塞、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全面评估患者,注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是脾动脉栓塞术顺利实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临床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正> 脾动脉栓塞术自1973年Maddison首先报道1例门静脉高压伴脾亢病人采用自身凝血块经导管栓塞脾动脉以来得到了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脾动脉栓塞术(PSE)已部分运用于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有望成为外科脾切除术的替代方法,又称“内科性脾切除术”。脾脏具有参与调节血液、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特别是近年来促吞噬肽(tuftsin)的  相似文献   

15.
江俊锋 《当代医学》2011,17(25):143-144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肝功能、门静脉以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PSE术后1周以及1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升高,对比术前差异性明显(P〈0.05);手术前后患者血红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术后1周肝功能升高明显,术后1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与术前彩超对比,门静脉和脾静脉与术前相比内径明显缩小,血流明显降低,平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有效缓解脾亢、降低门脉压力,且无显著毒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聚乙烯醇(PVA)颗粒及碘化油对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实行部分脾栓塞术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随访术后疗效、患者血象变化及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2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成功实施了部分脾脏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消除了脾亢症状,白细胞和血小板术后24 h即有明显提高(P<0.05),延长了生存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21个月,脾功能亢进症状未见复发.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简便、微创、安全,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杨德久  张彤 《当代医学》2010,16(35):737-738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所致的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ledinger方法,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栓塞微粒球进行栓塞。结果本组30例术后均有上腹轻微疼痛及发热,一般持续3~14天,术后外周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回升;术后半个月临床症状好转,腹水消失,6例消化道出血停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相对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栓塞范围宜在70%以内,丙烯酸微球部分栓塞脾动脉效果好,栓塞永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联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象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32例,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双介入术后24h、1周、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1),术前与术后比较患者的TBIL、ALT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红伟 《当代医学》2010,16(5):85-87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不同栓塞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治疗肝癌伴脾亢(HCC-HS)122例,其它继发性脾亢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例,高雪氏病1例,其中53例行2次以上PSE;所有脾亢患者分为脾动脉主干内PSE术(主干组),脾动脉分干内PSE术(分干组)。所有患者术后观察脾脏栓塞程度,对血常规的影响,术后并发症情况,并与术前比较,以此评价PSE术的疗效。然后对主干组和分干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8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脾外栓塞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分干组较主干组轻而少。术后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脾动脉分支若呈二干型或三干型,则应尽量行分干内PSE术;分支若呈无干型或主干明显扭曲而插管困难时,则易行主干内PSE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对16例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性脾栓塞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红细胞(RBC)、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以及和栓塞面积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栓塞术后一周和一日化验WBC、PLT、RBC、PT较栓塞前明显回升,并且PSE治疗脾亢栓塞体积在50%~75%,之间的疗效最好,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PSE术能有效地缩小脾脏,缓解脾亢,并保留部分脾脏以维持正常脾功能因此,PSE术是脾亢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