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皖北某地区小学高年级农村留守和非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的状况,并探索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皖北某地区农村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攻击行为问卷和亲子依恋问卷。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分析儿童攻击行为与亲子依恋的关系。结果:儿童攻击行为方面,父亲单方打工与父母均打工男童身体攻击行为得分高于非留守男童(P<0.05),父母均打工留守女童身体攻击行为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和父、母单方打工的留守女童(P<0.05);儿童父母依恋方面,各年级比较显示,四年级男童父、母亲近维度得分均高于五、六年级(P<0.01),而四、五年级女童高于六年级(P<0.05);留守儿童攻击行为与父母依恋四维度关系显示:父母依恋得分高的儿童,其攻击行为低(P<0.05~P<0.01)。男童方面,非留守和父亲单方打工儿童攻击行为及其因子影响因素仅为母亲信赖维度,母亲单方打工留守男童的影响因素有父亲信赖和亲近2个维度,父、母均打工男童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父、母亲近2个维度;女童方面,父、母依恋4个维度中影响非留守女童的因素仅有母亲信赖维度,母亲单方打工女童的影响维度为父、母信赖,父亲单方打工的影响维度有父、母信赖与母亲亲近3个维度,父、母均打工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维度有父、母信赖和父、母亲近4个维度。结论:留守因素主要影响女童攻击行为;亲子依恋关系对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儿童攻击行为的影响不同,针对性地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可有效减少儿童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山东省平度市410名留守儿童和435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的焦虑倾向总分、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t=2.768~23.129,P<0.01),自我意识总分、行为、焦虑和合群的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t=-12.274~-2.543,P<0.05)。留守儿童在一些因子得分上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t=-13.853~3.071,P<0.05)。留守儿童的学习焦虑和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呈负相关(r=-0.305、-0.296,P<0.01);对人焦虑与焦虑、合群呈负相关(r=-0.189、-0.215,P<0.05);孤独倾向与合群呈负相关(r=-0.187,P<0.05)。结论 留守儿童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城镇留守儿童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城镇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状况。方法对海口市美兰区9所学校4~6年级204名城镇留守儿童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AnxietyScaleforChildrenSASC)及儿童童孤独感量表进行评定,并选取相同年级的234名非留守儿童为对照组。结果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孤独感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社交焦虑及孤独感,应给予城镇留守儿童更多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学高年级儿童交往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皖北地区农村小学4~6年级儿童1 020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情况问卷、情绪管理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和交往焦虑问卷。结果:学校环境中,不同自感教室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好朋友数的儿童交往焦虑总分、害怕否定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家庭环境中,父亲外出打工儿童交往焦虑总分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评分均高于父亲未外出打工者(P < 0.05和P < 0.01),而母亲外出打工学生仅社交回避及苦恼评分高于母亲未外出打工者(P < 0.05);自认父亲对其生活中表现“不知道”及“满意”的学生交往焦虑总分及2项因子评分均低于“不满意”者(P < 0.05~P < 0.01),自认母亲对其学习中表现“不知道”及“满意”学生交往焦虑总分及2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不满意”者(P < 0.01),自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及“较好”学生害怕否定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较差”者(P < 0.01)。相关分析显示,情绪管理、父母依恋与交往焦虑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交往焦虑总分及各因子评分的影响因素均为情绪管理、母依恋及同学关系(P < 0.01)。结论:交往焦虑的影响因素为情绪管理、母依恋及同学关系,在预防中要关注家庭亲子关系及同学关系的调节,注重提高儿童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徐州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与整群相结合的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农村地区6所小学的1 115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是否在本地打工的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父母见面时间长短不同的留守儿童在自责倾向和身体症状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的文化程度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之间呈负相关;母亲的文化程度与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呈负相关;照顾人的文化程度与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总焦虑倾向得分间呈负相关。结论女性、父母和照顾人文化程度偏低及与父母见面时间间隔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偏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重庆和贵州的876名农村中小学生(包括留守及非留守儿童)进行社交焦虑水平和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水平[(7.85±3.66)分,(7.77±3.75)分]要明显高于父母双方均在家的儿童[(6.75±3.72)分,P<0.01].小学五年级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6.55±3.88)分]要明显低于初二年级和高一年级2组儿童[(7.75±3.69)分,(7.95±3.54)分,P<0.01],初二与高一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各年级留守儿童的自尊与社交焦虑水平显著负相关(r=-0.22,P<0.01;r=-0.17,P<0.05;r=-0.32,P<0.01).对于初二和高一年级的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时其所处的年龄段对其社交焦虑水平有重要影响.对于小学五年级的留守儿童,父母和他们的联系频次对其社交焦虑水平有显著影响.结论 1)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水平相对较高;2)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其自尊水平密切相关;3)与父母的早期分离可能加重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而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经常联系可能缓解其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羞怯感与社交焦虑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为更好地预防儿童的羞怯和社交焦虑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羞怯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沈阳市某小学262名10~11岁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上述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入组儿童的羞怯量表评分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分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羞怯量表评分与儿童社交焦虑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羞怯量表评分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父、母亲的"惩罚严厉""过度保护"相关(P<0.05),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关心"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儿童羞怯感与社交焦虑和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父母养育方式是预防儿童羞怯和社交焦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展关于宁夏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某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6~15岁学生共1455名,其中留守儿童643名,非留守儿童812名.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9.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6.7%(字2=31.606, P<0.001).留守儿童中男、女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31.7%、2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735,P=0.098);汉、回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6.2%、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197,P<0.001);学龄期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4.9%,低于少年期留守儿童的32.3%(字2=4.211,P=0.040).留守儿童的焦虑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中,女孩在社交恐惧上得分高于男孩(P<0.05),少年期儿童在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及社交恐惧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学龄期儿童(P<0.05).回族留守儿童在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躯体化/惊恐与学校恐惧上与汉族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族留守儿童更易出现焦虑情绪(OR=2.20).结论: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水平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水平在性别,年龄和民族上存在不同因子的差异,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儿童母亲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婚姻质量与母亲焦虑的关系,以及共同养育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广泛性焦虑量表、婚姻调适问卷以及共同养育关系量表对522名孩子年龄0~12岁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1)本研究中有48.7%的母亲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其中轻度焦虑占37.4%,中度焦虑占8.4%,重度焦虑占2.9%;(2)χ2检验结果显示,母亲焦虑状况在母亲年龄、母亲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父亲工作压力、子女年龄,子女健康状况、祖辈与父辈冲突、祖辈参与养育意愿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23.170,均P<0.05);(3)母亲焦虑与婚姻质量呈显著负相关(r=-0.419,P<0.01);(4)父亲积极共同养育和消极共同养育均对婚姻质量与母亲焦虑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B积极共同养育=0.013,P<0.01;B消极共同养育=-0.010,P<0.05),J-N法简单斜率检验显示,简单斜率95%的Bootstrap置信区间不包含0。结论婚姻质量是影响母亲焦虑的重要因素,父亲在共同养育中的表现在其中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小学四年级至高一319名9~16岁学生进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施测和数据分析.结果 自我意识总分及其除合群以外的分量表,在各年级间差异有显著性(F=2.170~4.288,P<0.05),以及除父亲过分干涉,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母亲惩罚、严厉四个因子以外的父母养育方式大部分因子,在各年级间均有差异(F=2.449~7.596,P<0.05).自我意识的最高值[自我意识总分(61.05±9.00)分,行为(13.85±1.94)分,智力与学校情况(11.48±3.10)分,躯体外貌与属性(8.33±2.50)分,焦虑(10.13±2.39)分,幸福与满足(8.38±1.23)分]以及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母亲拒绝、否认的最低值[分别为(15.08±2.80)分,(7.33±2.23)分和(10.43±3.26)分]均在小学六年级(P<0.05).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呈正相关(r=0.188~0.389);父母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分别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其分量表呈负相关(r=-0.112~-0.540);除躯体外貌与属性一个分量表,父亲拒绝、否认与自我意识总分和其余各分量表呈负相关(r=-0.160~-0.420);以上均为显著相关(P<0.05).结论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与父母养育方式相互影响,且均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呈曲线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来访大一女生自我和谐对其入学适应、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选取354名预约心理咨询的大一女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其进行测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和路径研究.结果 来访大一女生具有明显的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并伴随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存在对自我经验的不合理期望,以及自我和谐的刻板和僵化.来访大一女生自我和谐各因子及总分与入学适应、心理健康部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P<0.05).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来访大一女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5),而对入学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入学适应在自我经验不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不完全中介效应.结论 自我和谐的提升有助于促进女大学生的入学适应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农村特殊家庭(包括单亲、父母双亡、父母离异、父母服刑、父母丧失劳动力、养父母家庭等)留守儿童及普通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孤独感、自我意识及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幼年)、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对四川省阆中市某乡中心校四至六年级在校学生(7~15岁儿童)进行测量,发放问卷231份,收回有效问卷203份(88%).其中特殊家庭留守儿童(研究组)49人,普通留守儿童(对照1组)79人,非留守儿童(对照2组)75人,并将3组测验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儿童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者41人(83.67%),对照1组56人(70.89%),对照2组21人(2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的个性、孤独感与自我意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偏于内倾、情绪不稳,在行为、合群性及幸福感方面差于非留守儿童(P<0.05).结论 农村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和普通家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应该成为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潮州市农村小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与体质指数(BMI)现状,为提高其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5月随机抽取潮州市3所农村小学的983名学生,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测定学生身高、体重,计算BMI指数,根据BMI判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同时采用自编营养与健康调查表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11.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983名学生中,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5.56%、4.88%和1.63%,男生和女生低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低体重检出率在六年级时最高,女生则出现在五年级;男生超重检出率以三年级为最高,为6.72%,而女生则出现在四年级,占4.42%;肥胖检出率在潮州市农村小学生中相对较低。农村小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知识水平较低,并且与文化程度有关;营养态度积极乐观;不良的饮食习惯、三餐比例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等行为广泛存在于小学生中。 结论 潮州市农村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并存,营养知识欠缺,有必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生的营养教育和干预,提高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善其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河北北部偏远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阐明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北部偏远地区留守学生超过在校学生50%的5所中学和2所小学中的2 040名10~16岁中小学生,运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北部偏远农村中小学生留守率为65.69%,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34.50%,非留守学生检出率为14.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中小学生心理症状检出率(38.23%)高于父母单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学生(2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单方打工和父母双方打工是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危险因素。结论:留守中小学生易发生心理问题,提示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重视。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安徽省无为县某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共882名3~6年级小学生(男472名,女410名),其中留守儿童489人。采用儿童孤独量表和自编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3~6年级小学留守儿童中存在孤独感有86人,占17.6%,孤独感发生率男、女相同都是17.6%。不同年级、年龄间的孤独感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年级增加,孤独感发生率呈下降趋势(x^2趋势=5.970,P=0.015)。留守儿童孤独感可能与成绩、学习困难程度、健康状况、父母亲教育方式、父母问关系和老师教育方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孤独感问题,老师和家长应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留守儿童,以减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本科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某本科医学院校大二、大三年级848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某本科院校医学生焦虑心理的检出率为20.3%,焦虑的检出率在学生性别、年级、生源地、母亲文化程度、学生经济状况、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父亲文化程度、专业满意度上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生焦虑心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学校、家庭及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