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盲探法进行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麻醉药物使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局部麻醉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镇痛,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隙阻滞前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髋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舒芬太尼麻醉组实施舒芬太尼麻醉,股神经阻滞组实施股神经阻滞.比较2组效果;不良麻醉事件;不同时间患者血浆应激指标以及生命体征指标水平.改良的OAA/S镇静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结果:2组的镇痛作用均是100%,P>0.05.在不同时间情况下2组血浆应激指标以及生命体征指标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P>0.05,其中,舒芬太尼麻醉组有2例出现呼吸抑制,而股神经阻滞组有1例眩晕以及1例恶心呕吐.股神经阻滞组改良的OAA/S镇静评分低于舒芬太尼麻醉组,P<0.05,视觉模拟评分低于舒芬太尼麻醉组,P<0.05.其中,股神经阻滞组改良的OAA/S镇静评分是(1.01±0.11)分,而舒芬太尼麻醉组改良的OAA/S镇静评分是(1.56±0.56)分.股神经阻滞组视觉模拟评分是(3.01±0.12)分,而舒芬太尼麻醉组视觉模拟评分是(3.87±0.67)分.结论:股神经阻滞在髋部骨折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其和舒芬太尼麻醉对于手术效果相似,但其中股神经阻滞在髋部骨折麻醉中的效果更好,可更好抑制疼痛应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老人髌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用低浓度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进行股神经阻滞,治疗高龄髌骨骨折患者86例.结果对高龄老人髌骨骨折手术患者行股神经阻滞是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股神经与腰骶丛神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50例下肢症状及常规CT未见股神经走行区异常的患者,总计观察双侧股神经100条,双侧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共计300条(股神经及L2神经构成支100条,股神经及L3神经构成支100条,股神经及L4神经构成支100条)。所有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后将患者所有临床数据汇总至工作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技师进行股神经及其腰丛各构成支全程重组,并观察其解剖学特征。结果股神经与腰丛各构成支在重组图像中为连续的条索状结构,股神经主干显示满意率为92%(92/100),L2神经至股神经全程显示满意率为36%(36/100),L3及L4神经至股神经全程显示满意率分别为83%(83/100)和87%(87/100)。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股神经与腰骶丛神经诊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检查结果的清晰度,为股神经与腰骶丛神经诊断做出及早的以及准确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1]。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术前股神经阻滞联合手术结束前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V组)、股神经阻滞组(F组)及股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组(FN组),每组20例.术后观察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8h和12h时FN组VAS评分最低,F组低于V组(P<0.05);24 h时FN组最低,F组和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时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发生恶心、呕吐6例.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镇痛和单纯股神经阻滞,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黄伟文 《当代医学》2011,17(34):54-55
目的 观察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102例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其中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7例,坐骨神经阻滞9例,下肢手术股神经阻滞29例,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41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术闭孔神经阻滞16例,观察麻醉阻滞效果.结果 不同部位的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辅助股神经阻滞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膝关节镜下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25例)用艾司氯胺酮辅助股神经阻滞;对照组(25例)用舒芬太尼辅助股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股神经阻滞,观察组切皮前10 min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对照组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μg/kg.记录麻醉前(T0)、神经阻滞完成10 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4个时间点患者的MAP、HR、SpO2.记录麻醉过程、手术过程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T1、T2、T3时间点的MAP、HR均高于T0,且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时间段SpO2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及术中追加镇痛药的比例小于对照组.〔结论〕艾司氯胺酮辅助股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应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呼吸循环稳定,不良反应少,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刘英民  赵雪竹 《河北医学》2011,17(7):954-955
目的:探讨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实施小针刀合神经阻滞治疗.结果:经1次治愈42例,显效22例,无效1例.经2次治疗后总治愈61例,显效3例,无效1例.结论:小针刀合神经阻滞治疗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安全有效,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提供输尿管手术时避免损伤生殖股神经的应用解剖资料.方法:对21具42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的输尿管和生殖股神经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观测了生殖股神经穿出腰大肌的位置;在穿出点平面、髂嵴最高点平面、髂总血管分叉平面,输尿管距离腰大肌外侧缘的水平距离,生殖股神经距离腰大肌外侧缘的水平距离,生殖股神经与输尿管的水平距离;生殖股神经与输尿管交叉点与腰大肌外侧缘的水平距离,交叉点距离髂嵴最高点平面的垂直距离.结论:在输尿管起始段手术应从后外侧分离较安全;在输尿管第二狭窄附近的手术应从后内侧分离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单膝置换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随后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闭孔神经后支与前支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各7.5 mL.B组使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各7.5 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与注药后15 min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态与动态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的3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静态VAS评分分别为(2.5±0.5)分和(2.8±0.9)分,明显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2.8±0.5)分和(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 h、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1±0.8)分和(3.0±0.9)分,明显低于B组的(3.5±0.7)分和(3.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A组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连续股神经置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股神经阻滞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取14例需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式为股神经阻滞,术后护理的体会。结果相比较腰硬麻醉后股神经阻滞后护理工作更安全,更方便。结论股神经阻滞后膝关节置换术更易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高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护理干预以及麻醉配合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手术的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麻醉配合程度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麻醉的准备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90%,高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 在对高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时,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麻醉配合度及满意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马敬寿  方亚群 《河北医学》2007,13(12):1301-1302
骨科门诊中因肘部疼痛、前臂旋转无力而以网球肘就诊的患者很常见,部分病人因病情顽固反复发作而称为顽固性网球肘,而骨间背侧神经卡压引起的肘部疼痛、前臂旋转时加剧等症状易误诊为网球肘。本组6例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病例门诊均误诊为网球肘,经手术证实为Frohse弓及增生组织卡压引起。1一般资料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7月间共收治6例骨间背侧神经卡压误诊为网球肘病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8~56岁,平均40岁;病史1年~3年6个月;均有误诊为网球肘行局部封闭病史,其中1例42岁男性曾行伸肌起点剥脱手术。5例在本院手术治疗,1例行肌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连续股神经阻滞和静脉镇痛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镇痛效果。方法 2012年03月—2012年08月笔者所在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30例,应用静脉泵镇痛30例;股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间断泵入0.25%布比卡因溶液,静脉镇痛泵组患者术后持续泵入舒芬太尼100μg+氟哌利多2.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患者均持续镇痛3 d。记录静息、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 h的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静息及被动功能锻炼时股神经阻滞组的VAS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镇痛并发症的发生率股神经阻滞组显著低于静脉镇痛泵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持续股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镇痛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神经三合一神经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等膝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对我院150例膝部外伤患者进行股神经三合一神经阻滞麻醉,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HR、BP、SpO 2进行监测,手术平均时间80min.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者142例,基本满意7例,主要为止血带反应,欠满意者1例,静脉少量辅用氯胺酮及少量局麻药均改善. 结论股神经三合一神经阻滞可以作为膝部手术的常规麻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机制及其与颈椎病的鉴别方法.方法 对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和后期经手术证实的颈椎病患者各20例,先联合应用肌肉松弛药物、扩血管药物、神经营养药物和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进行诊断性治疗,对于无明显效果的病例进行诊断性局部封闭,随访1年以上,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经诊断性治疗后获痊愈,5例经治疗后短期内症状缓解,复发后给予诊断性局部封闭,随访至今未见复发.20例后期经手术证实为颈椎病患者,对诊断性治疗,近期虽有一定疗效,但不理想,后期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以前、中及小斜角肌为主的颈前肌群和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压迫颈丛、臂丛及颈神经后支所致,采用减轻软组织对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诊断性治疗,有助于同颈椎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葛叶盈  李晓华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2):125-125,131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对下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下肢手术病人,分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EA)和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组(FSB),分别于入室、术中、术毕测定血糖和皮质醇.结果术中CEA组血糖、皮质醇均较术前升高(P<0.05),FSB组升高幅度小于CEA组(P<0.05).结论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对血糖及皮质醇影响小,是下肢手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神经刺激仪,在小儿坐骨+股神经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2012年4~6岁小儿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股神经阻滞,共完成小儿下肢手术73例。结果:70例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3例阻滞不全,术中加用静脉药完成手术,无麻醉失败病例。随访最长2年,均未发现坐骨神经、股神经严重损伤的病例。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小儿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老年单侧下肢手术采用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54)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n=54)行股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老年单侧下肢手术麻醉中联合采用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安全高效,既可使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又可快速起效,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推荐价值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上肢神经卡压患者的神经超声图像特征,明确卡压神经除受压处损害外是否有其他部位的合并性损害,研究卡压神经合并性损害与性别及卡压点横截面积(CSA)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2013年10月-2015 年10 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确诊为腕管综合征(CTS)、肘管综合征(CubTS)患者(49 例)的高频超声图像资料。将卡压神经分为CTS 伴CSA 增粗组、CTS 伴CSA 正常组、CubTS 伴CSA 增粗组和CubTS 伴CSA 正常组,统计各组卡压神经合并性损害的情况,分析各组出现合并性损害与性别及卡压点CSA的关系。结果79 条卡压神经中有48 条合并该神经其他部位损害。CTS 伴CSA 增粗组中有合并性损害与无合并性损害的神经卡压点CSA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S 是否同时伴有CSA增粗,其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压性神经损害除卡压点外,可能涉及神经其他部位,CTS 出现合并性损害可能与卡压点神经增粗程度有关。神经有卡压不一定有卡压点神经肿胀,性别可能是影响神经卡压后是否出现卡压点神经肿胀的一个因素。高频超声对神经卡压的有重要诊断意义,对其早期诊断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