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杀是一种较常见的社会现象,国内报道仅见于精神病患者及域市自杀病例。我们处理了地处沪州市农村地区某综合医院1989年至1995年自杀病例,近6年有严重自杀行为者176例。并对其中治愈IO5例进行了本人及家庭随访,详细了解自杀前后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及性格特征,总结经验,探寻防治措施,进一步开展和加强农村地区自杀的预防及抢救工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性别男性63人,女性113人,男:女一1:1.8。1.2年龄最小14岁,最大69岁,平均41.5岁。ZO岁以下16人(9.l%),ZI-30岁88人(50.0%),31-40岁组46人(历.l%),41-…  相似文献   

2.
342例自杀病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自杀行为的实施违反了生物的自我保护意识,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违背,它是不良社会环境与个人适应不良相互作用的产物,为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心理卫生指导,对自杀病例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双342例自杀病例分析,从自杀者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等几方面,以及自杀原因、自杀方式、重复自杀等特点,论述了自杀者的各种不同背景。结果 显示:①自杀存在一定的高危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是导致自杀行为的两大因素;②自杀者心理行为主要有以下特点:自杀者以中青年为主;自杀方式和自镣原因存在性别差异;自杀行为以纠纷或挫折为主;自杀行为有一定的重复率;③社会弱势人群(低学历、低收入人群)的自杀比例较高。结论 加强自杀行为的危机干预、心理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50例自杀者原因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50例自杀者的原因和特征,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重塑他们的健康人格。方法调查分析我院急诊观察区自杀者150例的自杀原因及相关因素。结果150例自杀者中男66例(44.00%),女84例(56.00%),低学历和15~45岁者占多数;自杀原因家庭关系问题占54.66%,疾病占22%,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占6%,恋爱问题占4%;自杀方式主要是服药。结论分析自杀者不同的自杀原因和特征,有利于对自杀者进行危机干预,重塑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医院就诊的自杀患者的基本特征,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医院急诊科2006—2008年收治的426例(死亡23例、未遂403例)自杀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患者中女性(287例),男性(139例),男女比例1:2.1;口服药物是最常见的自杀方式(275例,占64.5%)。结论急诊自杀病例中以20~39岁女性、农民、初等文化程度者为主,口服药物是主要自杀手段,关注高危人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对自杀高危人群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并增加社会支持力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精粹病人院外自杀行为,采用自行设计的自杀行为调查表,对随访到的本院1995年后出院自杀自亡的20例病人的自杀手段、时间、地点、诱导自杀的可能因素进行调查。结果显露,零晨3~5点自杀者较多(60%),自杀地点大多选在田间、屋后、假山等隐蔽处(100%),其中自缢自杀较多(40%),出院后1年内自杀者多(70%)。提示出院后坚持服药、定期复查、良好的社会支持是预防病人自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自杀现象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自杀导致的社会经济损失自不待言,而对自杀者亲属带来的创伤及产生的社会影响更是不容忽视。Pokomy将自杀行为分为自杀观念(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及自杀,并认为自杀行为有过去史,自杀风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如何评定自杀行为无疑是该领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宁波市镇海区1999~2003年67例自杀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分析宁波市镇海区居民自杀行为的状况,为制定防止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镇海区1999~2003年居民病伤亡死因报告卡(死亡医学证明),卡片经区疾控中心核实后作统计分析。结果 67例自杀者中男性占49.25%,女性占50.75%;农民占52.24%,工人占16.42%,无业者占11.94%;65岁以上老人占32.84%,单身者占40.30%。自杀方式以服毒为主,占67.18%;文化低层次人群更易自杀。结论 防止措施应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加强社区建设,关爱老人、独身者的生活质量;③加强农药及安眼类等药物管理;④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减少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率,提高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60年12月-1995年12月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致死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其间自杀致死23例,其中精神分裂症18例,躁狂发作3例,癔症性精神障碍1例,酒依赖1例,自杀致死占同期死亡人数的14.1%,自杀死亡率1.64‰。白天自杀者占近一半,自缢是住院精神病人主要自杀方式。精神分裂症自杀死因中,对药源性抑郁自杀与分裂症后抑郁自杀比较,发现氯丙嗪等效日量和治疗天数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早期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恢复期加强心理治疗是防治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有效措施;2.治疗躁狂同样需要防自杀。  相似文献   

9.
对9所医院10年间住院抑郁症自杀未遂者资料分析显示,自杀未遂率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40‰,占抑郁症自杀人数的87.2%.女性多于男,已婚多于未婚.在精神症状(58.8%)和自知力(55.9%)无改善的情况下易自杀,再自杀率73.5%,自杀原因悲观厌世47.1%,受幻觉妄想支配32.4%,自杀未遂致残率11.8%.  相似文献   

10.
66例完成自杀者的心理剖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用心理剖析的方法探讨完成自杀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6例完成自杀者与6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一般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工具社会支持量表(TSS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社会交流量表(SC)、自杀1年前和当时总体功能评定量表(O-GAF,P-GAF)、自杀企图量表(SAS)及自杀意念量表(SIS)进行调查。采用DSM-Ⅲ-P对精神问题进行了回顾性诊断。信息来源于2名知情亲友,在死后2—14月期间进行。结果 自杀者中72.72%符合DSM-Ⅲ-P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98:1);女性高峰年龄较男性前移10年(20一49,30—59);春、夏季常见(66.7%);抑郁和焦虑情绪,低收入和社会支持领悟差是高危因素(P<0.05);躯体功能活动受限制是自杀的诱因(28.75%);服毒是被青睐的方法(69.7%),其次是自缢25.7%和其它(4.5%)。信息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差(9/48)。结论 抑郁是自杀的最危险因素。普及精神病学的知识最重要。  相似文献   

11.
海南琼海市1996—2000年急救中心173例自杀病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琼海市急救中心自杀发生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自杀前生活事件、自样方式、住院情况,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调查琼海市急救中心1996年4月-2000年4月间收治的自杀病例173例,用spss软件做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男女自杀性别比为0.37:1,女性通常以服有机磷、有机氯农药者居多,男性则采用自缢、器物损伤等自杀方式(女性少见);引起自杀的生活事件中,主要是家庭矛盾,占87.6%,尤其已婚者家庭矛盾所占比重更大,为86.6%,而未婚者各生活事件所占比重基本相近;女性自杀前的生活事件主要是家庭矛盾,男性自杀前的生活事件还有吸毒、酗酒等,和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自杀发生后平均住院5.60天,住院费用平均为1526.14元。结论 农村青年、已婚者、女性为自杀高危人群,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自杀预防,严格管理农药和毒品,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引起自杀的消极生活事件,避免和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患者,以查阅病历、访谈和实地观察自杀环境获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患者31例,男性16人,女性15人,年龄24-68岁,平均45岁。住院时间≤1个月者13人(41.9%),住院时间为1-3个月者4人(12.9%),住院时间≥3个月者14人(45.2%)。诊断精神分裂症者最多(64.5%),其次为情感障碍(13.0%):自杀方式以自溢最多(41.9%),其次是吞服异物(25.8%)。自杀地点以普通病室及洗手间最多见。在0am-8am时间段自杀12人(38.7%),在8am-4pm时间段11人(35.5%),在4pm-12pm时间段8人(25.8%)。在休息日发生自杀占41.9%(13人);在工作日发生自杀仅占58.1%(18人)(X^2=13.520,P=0.000),差异有显著性。自杀死亡1人(32%)。结论:新住院及长期住院者均为自杀高危人群。住院精神病患者以上吊自杀最多。自杀地点以普通病室及洗手间最多见。休息日发生自杀的比例较高。自杀成功率并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目目前城市综合医院自杀患者的特征,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急诊科2002年1月~2002年12月就诊的124例自杀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自杀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男=4.6:1;21-3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为64例(51.6%);服毒是最常采用的自杀方式,占总例数的94.4%;总死亡率为4.03%,男性占60%;多次采取自杀行为者为5.6%,求助于精神心理帮助者只占总例数的3、2%。结论 自杀已成为综合医院急诊抢救患者中常见的致命问题,急诊工作者应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早期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希芳  乔义俊  梁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05-280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自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自杀是指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按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精神疾病所致自杀、躯体疾病所致自杀、非疾病因素所致自杀。其中精神疾病所致自杀高居首位,占全部自杀者近半数。西方国家的研究大都表明,在自杀者中精神疾病患者达90%以上。而自杀也是精神科患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大量证据表明,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自杀率。因此,精神病患者的自杀预防工作是整个自杀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杀态度和自我和谐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SAQ)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55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医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医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大多处于中(77.08%)、高分组(12.45%)水平;医学生的自杀态度及自我和谐程度在人口学上存在差异(P〈0.05)。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均对自杀态度有影响作用(P〈0.05)。结论: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以中立为主,其自我和谐程度不高,自我和谐程度是影响自杀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收集和调查1987年至1991年在本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患儿并随访3年有自杀行为或自杀观念者共61例,分析自杀原因、方式,提出自杀的预防。1临床资料61例患儿中,男32例,女29例。13~15岁47例,占77.05%,为本组患儿的年龄最高峰。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17.
精神病人62例自杀行为调查分析王以云孙鹿(滨州地区复退军人医院,滨州市256612)关键词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病例分析近几年来,对自杀者报道较多。自杀是解脱心理危机的一种手段。大多资料表明,自杀的人群中,精神病人自杀率较高。本文对62例有自杀行为住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分析山西省部分地市自杀者的自杀方式、原因、自杀时间、场所等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2010年4月之间366例自杀者案件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自杀者年龄、婚姻状况、自杀原因、自杀季节及场所分布、遗书情况、自杀方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杀者年龄分布以20~29岁为最多;自杀的常见方式依次为高坠、自缢、服毒;自杀的常见原因依次为精神心理问题、纠纷、躯体疾病、恋情等;自杀还与自杀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季节有密切关系。结论应针对本地区的自杀特点,做好早期预防,针对不同的自杀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策略,重视对自杀过程的早期识别,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减少自杀案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425例自杀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社会死亡案件中自杀案例的法医学问题。方法 资料为425例自杀案件。对自杀者的年龄、性别、自杀方式及自杀原因做统计分析。结果 兰州市1987年至2002年期间自杀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2001年自杀率为9.7/10万人口。自杀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15~44岁人群自杀人数最多,自杀方式以缢死、服毒、高坠、割血管四种常见。社会心理因素导致自杀所占自杀比例最大。结论 自杀问题不容忽视,自杀现象的研究对建立有效的预防自杀、干预自杀措施有很大帮助,同时为社会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及自杀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生命意义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LAP)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温州市3所高校660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高校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总体上持宽容理解态度;自我和谐能够有效预测自杀态度;生命意义在自我和谐与自杀态度之间具中介作用。结论:自我和谐能够影响自杀态度,自我和谐能够通过生命意义间接影响自杀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