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6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的特点,为减少精神病患者发生跌倒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1日-2007年6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跌倒的患者,以查阅病历、访谈和实地观察跌倒环境获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名患者共发生跌倒139人次,男77人次,女62人次。发生跌倒患者平均年龄57.5岁,其中≥60岁者66人次,占47.5%。跌倒在日间发生73次,占52.5%,夜间66次,占47.5%。跌倒地点以洗漱室38人次(27.3%),普通病室29人次(20.9%),饭厅28人次(20.1%)最多见。跌倒的形式以行走时不慎滑倒42人次(30.2%),体位改变时跌倒26人次(18.71%)常见。跌倒后致外伤81人次(58.27%),骨折53人次(38.13%),外伤合并骨折2人次(1.44%),其它3人次(2.16%)。结论精神科老年患者容易跌倒,易致外伤及骨折。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毅  甘明远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98-3400
目的:探讨北京市6~13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6~8月采用Rutter儿童行为评定量表(父母问卷)及自编问卷对北京市1270名6~13岁学龄儿童进行测评。结果:学龄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6.4%,男、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8.4%、14.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男童A行为(45.1%)明显多于女童(16.3%),女童N行为(60.5%)明显多于男童(35.3%)。行为问题以3、4年级的检出率最高。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文化程度、儿童伙伴关系、家庭暴力、父母花在子女身上的时间、父母对儿童期望与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儿童行为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家庭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生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骨折的患者资料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108名患者发生骨折,男56人,女52人,平均年龄57.81岁,≥60岁的50人(46.30%),住院时间≥3个月的81人(75.00%),诊断为精神分裂症(70.37%)和器质性精神障碍(15.74%)的患者最多。常见的骨折部位是手(22.22%)及股骨颈(19.44%)。摔倒、攻击行为是最常见的原因,摔倒易导致股骨颈骨折(24.07%),攻击行为易导致手及前臂骨折(均为18.75%),并且男性是女性的2.7倍。结论精神科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骨折。摔倒是骨折最常见的原因,摔倒易导致股骨颈骨折,攻击行为易导致手及前臂骨折,且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4.
住院精神病患者噎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噎食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噎食的患者的资料进行记录和统计,以查阅病历、访谈等方式获取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共发生噎食71人次,其中男49人次(69.0%),女22人次(31.0%);平均年龄62岁,≥60岁者最多(62.0%)。诊断精神分裂症及妄想性障碍者噎食最多(76.0%),其次是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者(19.8%)。住院时间≥3个月者最常见(78.9%)。噎食在午餐最多(38.0%),其次是晚餐(29.6%)。噎食在饭厅发生的比例最高(70.4%)。最容易引起噎食的食物是面食(46.5%),其次是米饭(33.8%)。噎食最常用的抢救方法是汉姆立克操作(67.6%),和倒立法抢救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噎食抢救成功67人次(94.4%),死亡4人次(5.6%)。结论精神科老年患者,长期住院和男性患者容易发生噎食,精神分裂症及器质性精神障碍者容易发生噎食。汉姆立克操作是比较常用的抢救方法,效果较好。精神科噎食致死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意外发生外伤的特点,为预防意外发生外伤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7年1月1日-2012年6月31日我院住院期间发生外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结果:8753名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外伤148例(1.7%),男性(70.9%)明显多于女性(29.1%)(χ2=20.96,P=0.004);≥60岁者外伤最多(χ2=26.18,P=0.025);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外伤100例(67.6%),明显多于其他疾病患者(χ2=104.43,P=0.005);外伤类型以摔伤最多(52.0%);外伤最常发生在普通病室、饭厅,每个地点均好发生摔伤。休息日发生外伤多于工作日(χ2=77.88,P=0.000);外伤在白班发生最多(χ2=39.95,P=0.008);长期住院者(≥3个月)发生外伤比例较高(χ2=21.11,P=0.099)。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外伤多见于男性、老年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休息日与白班多发,外伤以摔伤较多,地点以普通病室、饭厅较多,外伤与癫痫发作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特点,为减少攻击行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2012年6月31日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攻击行为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名患者发生攻击行为133人次,男93人次,女40人次.平均年龄39.6岁,≤44岁者89名(66.9%).精神分裂症者最多(74.5%).攻击行为在白班(8:00~16:00)最多见,55人次(41.4%).好发地点为重病室(37.6%)、饭厅(24.8%)、普通病室(18.0%).以徒手伤人最多见,共发生118人次(88.7%).医护人员是患者攻击的主要对象,占84.2%.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高危因素:青年、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以徒手伤人最多见,对象主要为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2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患者,以查阅病历、访谈和实地考察自杀环境获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患者3l人。男性16人,女性15人,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5岁。住院时间<1个月者13人(41.9%),1~3个月者4人(12.9%),>3个月者14人(45.2%)。诊断精神分裂症者最多(64.5%),其次为情感障碍(13.0%)。自杀方式以上吊最多(41.9%),其次是吞服异物(25.8%)。自杀地点以普通病室及洗手间最多见。自杀发生在0am~8am时间段12人(38.7%),8am~4pm时间段11人(35.5%),4pm~12pm时间段8人(25.8%)。休息日发生自杀多于工作日发生自杀(χ2=13.52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杀死亡1人(3.2%)。年均自杀行为发生率为24.98‰。结论:发生自杀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罹患精神分裂症及情感障碍最常见,新住院及长期住院患者为高危人群。自杀方式以上吊最多见。自杀地点以普通病室及洗手间最多见。休息日发生自杀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通过检索住院病历及相关问卷评定等对住院患者进行现况调查,首先,根据患者住院病历采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病程、躯体疾病状况、治疗情况等患者疾病基本信息,并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CGI)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其次,使用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患者社会功能,同时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制问卷调查了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及对家属探视的满意度。结果:共入组患者77人,其中男性39人(50.65%),女性38人(49.35%),患者平均年龄为(58.09±8.93)岁。值得注意的是,77.92%的患者为未婚或离异,其中未婚35人(45.45%)、离异25人(32.47%)。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为(83.36±17.27),其中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平均分分别为(19.33±8.01)和(21.74±6.13),其临床总体印象病情严重程度总分为(5.08±1.07)。全部77例患者均合并有躯体疾病,平均躯体疾病数(7.79±3.86)个,躯体疾病分类以消化系统疾病最多,发生率高达90.91%,其他依次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发生率均为76.62%,神经系统疾病发生率57.14%,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发生率48.05%。对各系统疾病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便秘发生率最高,发生率(66.23%),其他依次为高脂血症(49.35%),脂肪肝(46.75%),锥体外系综合征(40.26%)。在用药方面,全部77例患者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使用1种抗精神病药者44.16%,2种抗精神病药联用者51.95%,3种抗精神病药联用者3.90%。另外77例患者中,76名患者合并使用躯体疾病药物,使用比例为98.70%。在社会支持方面,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19.81±4.73);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总分平均分为(52.75±16.43),另外61.04%的患者对家属探视不满意。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偏大、婚姻状况不佳。他们精神症状丰富,阴性及阳性症状均突出,疾病严重程度偏重。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合并其他精神科药物常见;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多且发生率高,合并使用治疗躯体疾病药物亦相当常见。另外,患者的家庭探视不足,社会支持及社会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2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1日在我院住院治疗期间发生自杀行为的患者,以查阅病历、访谈和实地观察自杀环境获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行为患者31例,男性16人,女性15人,年龄24-68岁,平均45岁。住院时间≤1个月者13人(41.9%),住院时间为1-3个月者4人(12.9%),住院时间≥3个月者14人(45.2%)。诊断精神分裂症者最多(64.5%),其次为情感障碍(13.0%):自杀方式以自溢最多(41.9%),其次是吞服异物(25.8%)。自杀地点以普通病室及洗手间最多见。在0am-8am时间段自杀12人(38.7%),在8am-4pm时间段11人(35.5%),在4pm-12pm时间段8人(25.8%)。在休息日发生自杀占41.9%(13人);在工作日发生自杀仅占58.1%(18人)(X^2=13.520,P=0.000),差异有显著性。自杀死亡1人(32%)。结论:新住院及长期住院者均为自杀高危人群。住院精神病患者以上吊自杀最多。自杀地点以普通病室及洗手间最多见。休息日发生自杀的比例较高。自杀成功率并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