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鞍区肿瘤32例的眼部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眼部病变的特点,以避免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鞍区肿瘤患者视力、视野、眼底及眼肌麻痹等眼部临床表现及其相关阳性体征。结果:鞍区肿瘤患者早期即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眼底改变等症状,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首诊于眼科14例,占44%,在眼科常易误诊。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和视野障碍病人,应详细地询问病史,详查视野,必要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2.
对25例鞍区(A组)和27例幕上非鞍区肿瘤(B组)进行了P-VEP测试。结果A组异常率92%,B组异常率59.2%。VEP异常表现为P_100波波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迟.波形畸变乃至辨认困难或消失。A组VEP异常与视力、视野改变基本一致;B组VEP异常与视力、视野相关性差。资料表明,全视野P—VEP对鞍区枕叶肿痛的筛选诊断和视交叉或交叉后视通路损害的鉴别有参考价值,对早期发现幕上肿瘤患者的视功能损害和评价术后鞍区肿瘤患者的视功能恢复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视野和视诱发电位检查在垂体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各种肿瘤的9%-11%[1],占鞍区肿瘤的72.70%[2].由于鞍区位于颅底,肿瘤早期常无颅内高压及其它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但视神经和视交叉常因肿瘤的压迫,或因肿瘤引起视交叉腹面中央区供血障碍,损害视功能,在疾病的早期表现为以视力下降、视野缺损[3]等视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鞍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方法 对101例鞍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断经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视力、视野损害,月经紊乱,头痛和肢端肥大是鞍区占位最主要的首发症状,占总数的86.1%;患者中首诊于眼科者占首位(50例),其次为妇产科;首诊至确诊时间平均(12.8±20.7)个月,但内科平均(29.3±8.7)个月,且诊断正确率仅为10%;本组患者发病至就诊平均延误长达(16.1±27.4)个月,存在视力、视野损害者就诊延误时间最短(6.7±1.7)个月,而生长素型垂体瘤导致的肢端肥大就诊延迟时间最长,(45.5±13.0)个月.结论 鞍区占位性病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视力、视野损害,常首诊于眼科、妇产科或内分泌科,掌握丰富的相关知识、完善有关检查可减少和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48例鞍区肿瘤患者的视野缺损以双颞侧偏盲最多见,术后视力视野改变与术前视力障碍时间有关。视野检查对鞍区肿瘤的诊断、疗效观察、复发及预后估计仍然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视野检查对早期脑垂体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 对48例经视野检查发现的48例早期脑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情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药物治疗.结果 48例患者中视野损害占68.75%,偏盲性视野占22.92%,视野全盲占12.50%,视力减退占75.00%,视神经萎缩占46.88%;经治疗后视力提高者占94.44%,视力下降者占5.56%;视野扩大者占57.58%,视野缩小者占3.03%.结论 视力及视野损害是早期脑垂体瘤的典型表现,通过视野检查可为脑垂体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均有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视野缺损53例,眼底改变45例,内分泌功能障碍46例,眼肌麻痹2例;误诊18例。结论鞍区肿瘤常表现为眼部症状,易误诊;对眼部难以解释的视力下降和视神经改变,作视力、眼底、视野检查、内分泌功能的测定及头颅CT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RVEP)的变化对鞍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RVEP,以P100潜伏期为临床评价指标,结合常规视觉检查,对35例鞍区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视野,眼底等视觉功能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鞍区肿瘤患者视觉受损进行PRVEP检查时,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其异常率明显高于一般视觉检查(P<0.05),且PRVEP波形明显畸变及波幅降低。结论:PRVEP检查能较准确反映鞍区肿瘤患者视路受损及术后视觉功能改善情况,对鞍区肿瘤患者视觉功能的评判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视野缺损对蝶鞍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野缺损对蝶鞍区肿瘤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2例(44只眼)蝶鞍区肿瘤患者的视野检查结果,其中包括眼科门诊患者8例(16只眼)、住院患者14例(28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蝶鞍区肿瘤以垂体瘤居多(81.8%)。在首发症状中视力下降占大多数,为77.3%,并可伴有头痛或者其他症状如内分泌异常等。眼底检查视盘苍白者占多数(81.8%)。视野改变以垂直性偏盲为主要表现,其中典型的表现为双眼或单眼颞侧偏盲。常用手术治疗方式为经额颞幕上开颅手术及经蝶骨入路手术,术后视力、视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蝶鞍区肿瘤中垂体瘤占大多数。视野改变可表现为垂直性偏盲、不规则视野缺损、视野向心性缩小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鞍区肿瘤眼部病变的特点,从眼科角度提高对鞍区肿瘤眼部病变的早期认识;方法:对18例误诊为眼科疾患的鞍区肿瘤病例的眼部临床表现及相关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18例鞍区肿瘤患者早期可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视乳头水肿等眼部症状;结论:医生只有充分认识鞍区肿瘤发病情况与眼科疾病的互相关系,才可避免或减少鞍区肿瘤的误诊。  相似文献   

11.
鞍区肿瘤切除术中视功能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手术对视力的影响因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有视功能障碍的鞍区肿瘤患者126例(男57例,女69例)进行视力统计,结合手术当中视神经、视交叉和供血血管解剖特点分析。结果126例鞍区肿瘤患者共186只眼有视功能障碍,术后视力好转134只眼(72.1%),未变39只眼(21.0%),变差13只眼(6.9%),其中4只眼全盲。结论幕上鞍区显微手术中可清楚显露鞍区的重要结构,术中仔细分离视神经和视交叉,并保护其血液供应是减少术后视功能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双眼的中心视野及其后极部的眼底改变.方法:应用 Humphrey instructments750型电脑视籽分析仪和 Topcon TRC-50x眼底照相机,对术前70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全阈值静态中心视野及眼底检查.结果:视力损害者占64.3%,视野损害者占80.7%;眼底改变者占46.4%.而以视力减退为首诊症状者占45.7%,其中28.6%曾被误诊为眼科疾病.误诊因素主要是患者以视力减退为首诊症状,且多无视野缺损主诉及同时伴有眼科疾病.结论:在眼科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和解释不清的视神经萎缩,均应把视野作为常规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4年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为制定学生视力不良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7~22岁汉族学生261 832名,使用5 m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对视力不良者,使用串镜检查,判断有无屈光不正。使用Logistic回归对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分析,采用ArcMap 10绘制视力不良检出率的区域地图。结果:7~22岁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66.6%,各年龄组均是城市女生视力不良率最高(73.5%)。有60.8%的学生为疑似近视,占视力不良分类的90%以上。与2010年相比,视力不良在13~15岁学生中涨幅最快,增长了6.8个百分点。2014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0.6%~76.2%。视力不良检出率最高的前三省为江苏(76.2%)、浙江(76.0%)和山东(75.9%),检出率最低的前三省为海南(50.6%)、贵州(53.9%)和新疆(57.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生、城市学生、放学后做家庭作业时间超过2 h的学生更容易发生视力不良,而每天体育锻炼2 h及以上的学生更不易发生视力不良。结论:虽然各省情况有所差异,但是视力不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健康的问题,在针对重点人群(如城市女生和青春期发育前的学生)干预的基础上,还应继续加强对全体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4.
鞍区脑膜瘤手术显微技术与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方法。方法: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显微手术切除,采用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6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2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30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善3例。结论:应用合适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使鞍区脑膜瘤手术切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周志武  衣志刚  王小龙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097-1098,1108
目的:探讨鞍区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操作技术及预后。方法:采用CT及MRI扫描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对32例鞍区脑膜瘤行手术切除,瘤体最大径为3~6cm,其中单侧额下入路切除13例,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切除1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2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颅高压症状均缓解,18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15例,无改变3例。结论:对于鞍区脑膜瘤向鞍上前方、上方、鞍内甚至向蝶窦内生长者,可以采用单侧额下经纵裂入路;而对于向侧方或后方生长的鞍区脑膜瘤,可采用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两者均能获得良好的肿瘤暴露,全切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广西农村视力残疾病因调查及助视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力残疾的病因及临床常用助视器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WHO(1973)制定的盲与低视力的诊断标准,在广西12个县市选取视力残疾(盲及低视力)患者共203例,分少儿组和成人组,经严格眼科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病因统计分析;同时配戴远用或近用助视器,观察视力康复的程度.结果少儿组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是先天性眼球震颤占31.68%,成人组视力残疾的首位病因是高度近视占21.11%.在配戴了远用助视器后,脱盲率达44.4%,脱残率达85.41%;配戴近用助视器后,近视力≥0.5的病例占总数的86.84%.结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是少儿组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高度近视是成人组视力残疾的主要病因.助视器对盲及低视力患者的视力康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翼点入路在鞍区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9月我科经翼点入路对鞍区肿瘤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病例42例,讨论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的适应证、并发症,分析影响选择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关因素。结果:42例患者中,行镜下全切术31例,次全切除术11例,全切率为73.8%。术后并发症:额纹消失1例;尿崩及电解质紊乱1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翼点入路为鞍区肿瘤的手术操作创造了良好的手术视野,能较充分显露瘤体及其周围结构,提高鞍区肿瘤的全切除率,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减少肿瘤的复发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眉弓、翼点、颞下锁孔手术入路以及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优劣。方法:对56例鞍区病变进行微创手术,其中垂体瘤26例,动脉瘤15例,脑膜瘤8例,蛛网膜囊肿5例,颅咽管瘤2例。分别采用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结果:所有垂体瘤患者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改善11/13例,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降至正常15/20例;随访2年MRI检查尚无一例复发。动脉瘤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Ⅰ级4例,Ⅱ级8例,夹闭后恢复满意,3例Ⅲ级病例中有1例术后发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枕叶梗塞,另2例效果满意。8例脑膜瘤均做到Simpsom Ⅱ切除,视力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蛛网膜囊肿大部分切除囊壁,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的手术术野较显微镜更清晰,手术盲区少;但在处理主要向鞍上池、额叶及视交叉池扩展的垂体瘤时该入路有明显缺陷。巨大型主体在鞍上、分叶状或哑铃型向鞍旁、前中后颅窝生长的肿瘤仍以经颅锁孔手术为佳。根据鞍区病变部位不同而采取相应的微创手术入路可提高手术的全切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