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中医学以其特有的世界观,正科学地消化吸收和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并将其重新分拆、重构、整合、归位。中医证候内在深层的微观规律,使中医辨证学由宏观走向微观,微观辨证的内涵包括3个层次,即应用现代实验技术,阐明证的物质基础,建立证的微观标准;在辨证微观化的实践过程中,微观与宏观并非等价,微观现象难以逆推宏观证候;微观辨证必须有独特的证型分类,必须有对应的论治方药。微观辨证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容,二者的互补、综合有助于深化对病证的认识,拓展治疗的思路,促进中医诊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戴霞  郭伟星 《中医药研究》2009,(9):1073-1075
高血压病是当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其患病率高、并发症多、控制率低,一直是中西医学研究的重点。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科技手段的提高和病汪结合研究的深入,高血压病微观辨证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所谓微观辨证,即是在临床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引进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发挥它们在较深层次上、微观认识机体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从而更完整、更准确、更本质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笔者现就近几年高血压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所谓微观辨证,即是在临床上收集辨证素材的过程中引进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发挥它们长于在较深入的层次上,微观地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更准确、更本质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从而为辨证微观化奠定基础,简言之,是试用微观指标认识与辨别证。而辨证微观化,则是综合了多方面微观辨证的信息,结合中医传统的  相似文献   

4.
从“微观辨证”的产生,以及“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各自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入手,提出“微观辨证”是“宏观辨证”的深化和补充,并提出通过病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以寻求中医“证”的共性与个性指征,结合中药方剂的特点从化学角度分析为多组分、作用于机体的靶点亦是多环节的复杂体系与中医“证”的相关性,建立以证候多维靶点为目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自1986年提出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以来,中医界对此进行了不懈探索。目的在于以现代医学客观检测指标诠释中医的证,借以把同病异证定量区别开来,进而过渡到用客观指标辨证。本文对此类研究开展了全面考察,由于开展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研究的辨证标准不规范;研究设计中适应证、参比证、客观检测指标选择、检测指标的微观程度等均存在毋庸置疑的逻辑问题;加之围绕西医疾病辨证所属症状的虚拟性广泛存在,因而导致此项研究实际上已经搁浅。明确并解决这些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主要特色,它注重思辨,从宏观上对疾病进行把握,但依赖医者的经验。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以生物技术为主导的微观辨证学将经典的辨证理论加以延伸,试图更完整、更准确地阐明中医病症的实质,对于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气滞血瘀证作为中医基本证候之一,其病证实质的研究仍属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多种疾病气滞血瘀证的微观辨证不断拓展、深化,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以冠心病为代表的多种疾  相似文献   

7.
目的:整理分析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研究进展。方法:结合机器检索与人工手检,检索2003—2013年CNKI及万方数据库关于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文献。结果:大肠癌中医证候微观辨证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病理分型及分期、血清标志物、基因与蛋白表达、病变部位、转移情况和恶病质情况等几个方面探讨。结论:由于其中医辨证分型尚未有统一的标准,相应研究方法也尚未成熟,大肠癌的中医证候微观辨证还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完善研究技术,使大肠癌的微观辨证研究更加客观,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乳腺癌诊疗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影像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的快速发展,以往只基于宏观的望、闻、问、切四诊来获得信息的辨证方法的局限性已越加明显,而微观辨证则较好地为我们克服了这种局限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是未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必然方向。通过文献复习,总结近年来乳腺癌微观辨证研究成果,并探讨行之有效的微观辨证研究方法,摸索乳腺癌微观辨证的规律,为乳腺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辨证论治道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微观辨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观辨证学是从中医诊断学开拓出来的一门新学科。微观辨证遵循传统医学理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传统的宏观唯象诊断、辨证引入细胞、分子水平,以探索疾病与证候及其康复演变实质。为微观论治学提供新的物质理论基础。《内经》以“司外揣内”四诊外揣法诊病,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诊病”的基础上,提出了“辨病脉证并治”的“平脉辨证”,从证辨治的思维法则。诊病对病来说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它的辨证起点就是从八纲的阴阳开始,概括了“人与天地相应”整体机能病变中最抽象、最单纯的关系。八纲确立后即对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病势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再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三焦辨证,取得对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等范畴更细更深的认识,从而达到对疾病与  相似文献   

10.
实验诊断学在微观辨证中的价值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诊断学本身的微观、客观、定量等特性使其在中医微观辨证中的作用愈发突显,不仅在辨潜证中不可替代,而且在证的本质研究、证的模型构建、证的微观分类及辨证分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故而实验诊断学指标是重要的微观辨证指标,依实验诊断学演绎而来的微观辨证成为宏观辨证的有益补充,并促进全新辨证论治学的形成与微观辨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超楠  黄世敬 《中医药导报》2019,25(4):118-120,124
为了更好的反映抑郁症中医证型的客观性,查阅和研究了近10年中外相关文献,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因子、神经递质(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乙酰胆碱)、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兴奋递质、抑制递质)、影像学指标及血流标志等客观评价依据及指标方面探讨抑郁症的中医临床分型的微观辨证。发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微观辨证在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均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中医各证型与量表指标、影像学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指标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微观辨证方法.在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将用眼底镜、荧光造影、OCT等现代仪器检查所获得的视网膜微观眼底表现进行分析辨证,辨明DR的病因病机为湿、痰、火、瘀,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治疗;并提出DR微观辨证应注意视网膜与五脏的归属、微观辨证与全身辨证的关系、微观辨证与眼科其他检查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Ig A肾病五型辨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探索Ig A肾病中医微观辨证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373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及辨证分型、肾病理资料,分析比较Ig A肾病五型辨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结果:373例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常见证候是肾虚证、肾虚证+瘀痹证、单独瘀痹证、单独风湿证、风湿证+瘀痹证和肝风证+风湿证6种。免疫荧光提示单独风湿证、风湿证+肝风证均和C1q沉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Katafuchi评分可作为Ig A肾病五型辨证的微观辨证参数,积分高低可以反映病机的演变与发展。含有风湿证的Ig A肾病牛津分型积分高,提示肾脏病理活动性大,病情易进展迅速。结论:Ig A肾病五型辨证分型与免疫荧光C1q沉积、Katafuchi评分及牛津分型等大部分肾脏病理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毛炜 《陕西中医》1993,14(5):215-216
本文分别从历史渊源、基本内涵、与宏观辨证的区别和联系及研究价值等方面对近年兴起的中医微观辨证问题作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微观辨证是中医辨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宏观辨证(即传统辨证)的羽翼和补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医眼科微观辨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球发生病变时,仅从其外观上来观察是不够的,只有深入检查,才能收集到细微的病理改变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观辨证,方能准确地揭示出病变的本质,有的放矢的治疗。微观辨证是在临床中应用现代科学的检测技术,把望诊拓展到更深层次,微观地收集眼部可辨的结构改变和病理产物等素材,再以中医传统理论指导辨证。微观辨证保持了中医眼科的特色,使辨证深入微观层次,对于那些眼部早期没有症状,或发生发展过程中结构和病理产物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微观辨证可及时指导调整治则、增减方药,从而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微观指标是微观辨证的基础。目前在微观辨证发展过程中有关微观指标的研究显现出部分问题,其中尝试用微观指标诠释证的本质、与药理作用的简单对应及直接用于中医病证的诊断较为显著,导致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研究过程缺乏中医思维。基于整体观念,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辩证地看待微观指标,通过筛选对辨证有意义、探寻对治法有价值、确立对诊断疾病有贡献的微观指标,可以为微观辨证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医学之精华所在。近年来,我们遵循这一中医理论,发挥其临床特色,开展了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的研究,使临床诊断提高到一个更新更高的水平,促使人们对疾病的认识由宏观化转向微观化,重视整体化,因此是中医诊断学上高层次的发展。宏观辨证就是根据中医理论作为指导,结合望、闻、问、切四诊之所见,做出病因、病位、病性的临床辨证,主要内容包括患者诉说的自觉症状、医生对病人肉眼观察到的证候以及舌象、脉象等作为辨证的依据。故从总的来看,这种辨证方法属于宏观辨证,也就是根据病人外在表现对疾病做出的综合、整体的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属于中医学"痹病"范畴,目前以整体辨证为基础、关节局部辨证为补充,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观辨证强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检测分析患者生理、病理等多方面的各项指标、阐明不同"证"的客观物质基础,其目的在于建立证的微观标准,增强辨证的客观性与正确性。将中医微观辨证运用到RA辨证论治中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提高辨证的准确性、指导病情判断及疗效评价以及指导选方用药,弥补了整体、局部辨证的不足,拓宽了医师的辨证视野,是现代RA辨证论治体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选择胃镜检查资料1000例,进行归纳分类、综合分析,将常见胃病镜下表现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分为实热型、虚寒型、阴虚型、肝胆湿热型、脾虚湿盛型、气滞血瘀型、饮食积滞型7个类型,使胃病镜下微观辨证指标客观化、规范化提出了创新的观点,通过与中医证候辨证相比较有意义。临床胃病镜下微观辨证与整体宏观辨证相结合,用药更准确,疗效更可靠。  相似文献   

20.
卢爱丽  黄燕 《中医药学刊》2005,23(3):511-512
对近年来有关中风病证候与微观指标之间相关性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认为中风病不同的证候有不同的微观物质基础,证候与微观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中风的宏观辨证中有必要引入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