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滞后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4家医院荨麻疹每天的病例资料与气象资料,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性影响,统计计算采用SPSS 21.0及R 3.5.1完成。结果:天津市荨麻疹病例就诊数在立秋、处暑2个节气出现高峰值,在大寒、立春2个节气为低谷值。荨麻疹门诊病例数与平均温度(rs=0.361)、相对湿度(rs=0.095)、日照(rs=0.124)、最高温度(rs=0.359)、最低温度(rs=0.352)正相关(P<0.05);与平均风速(rs=-0.048)负相关(P<0.05)。当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长分别在27.5~30.0 ℃、30%~35%、6~10 mm、0 h,滞后时间分别为0个节气、0个节气、0.5~1.3个节气、2个节气时,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达到峰值;当平均风速分别在2~2.5 m/s、4 m/s,滞后时间分别为2个节气、1个节气时,荨麻疹发病的滞后效应出现2个峰值,呈现双峰趋势。各气象要素滞后效应与荨麻疹发病的关系,平均气温28 ℃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大,相对危险度(RR)为1.660,95%CI为1.077~2.558(P<0.05),平均气温-2.8 ℃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小,RR为0.631,95%CI为0.416~0.960(P<0.05);平均风速3.0 m/s的滞后效应在滞后0个节气时最小,相对危险度RR值为0.836,95%CI为0.726~0.963(P<0.05)。结论: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等气象因素对荨麻疹发病均有一定影响,其中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长对荨麻疹发病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影响,又以平均风速滞后效应影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四季六气角度分析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防治过敏性鼻炎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2006至2013年过敏性鼻炎病例及气象资料,通过Nonparametric Correlations分析筛选与过敏性鼻炎四季六气滞后发病相关的气象因素。结果:过敏性鼻炎滞后1月2月发病与秋季平均气压、四季平均风力呈负相关,与秋季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夏季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六气滞后1月发病与三之气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六气平均风力均呈负相关。四季滞后2月发病与全年平均风力、夏季平均气压、秋季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夏季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六气滞后2月发病与初之气、二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六之气平均风力呈负相关;与三之气平均降水量、六之气日照时数及日照百分数均呈正相关。结论:天津市过敏性鼻炎滞后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11月,以8、9月高发,与平均风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杭州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发病的节律性及与气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3~2011年UGIB病例及此期间每日气象资料,比较季节、节气间的发病差异,分析气象因素与UGIB发病的关系。结果:UGIB在季节、节气间的发病有显著差异(P〈0.05);冬春季发病多于夏秋季;惊蛰、清明、谷雨、霜降、立冬、小雪节气高发。相关分析显示UGIB发病与平均大气压呈正相关(r=0.719,P=0.008),与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呈负相关(r=-0.727,P=0.007)。结论:UGIB在寒冷季节及天气变化大的节气发病较多,提示对UGIB的预防重点应放在高发时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节气与虚实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2月4日(立春)-2008年2月3日(立春)笔者所在医院AMI病例资料,将发病节气化为角度坐标进行圆形分布统计,分析A-MI虚实证的发病节气特点。结果 430例AMI患者中实证多发于小雪、大雪、小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等节气,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发病节气高峰点为立春时节。虚证多发于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节气,主要集中于冬季,不存在特定高峰点。结论 AMI虚实证型的发病节气存在集中趋势,在AMI的二级预防上应注重辨证防治,同时,在上述节气时段应加大AMI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与上消化道出血(UGB)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近10年闽西地区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情况,运用五运六气相关理论,观察发病高峰期的运气特点,寻找运气理论与UGB发病的相关性。结果:①2 165例UGB患者发病高峰年为2001年-2004年、2007、2008六年,此年间多为"小逆"、"天符"之年。②在六气发病上存在相对集中性,发病高峰期为初之气与终之气。结论:①UGB的发病高峰年多为"小逆、天符"之气候变化剧烈者。②UGB在平均气温较低、气温较差大的时段,尤其是初之气与终之气的八个节气里较易发病,故应注意初、末之气的UGB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百合药材化学成分含量与产地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卷丹和百合区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百合产地气候因子特征及主要化学成分与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百合和卷丹产地气候因子存在一定差异,百合受不同产地环境影响较大;卷丹、百合总多糖含量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均呈现正相关,与年平均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卷丹浸出物含量与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呈现负相关,而百合浸出物呈正相关;卷丹、百合王百合苷含量与降水量及相关因子具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温度、水分是百合药材品质形成的关键生态气候因子,高温气候环境有利于百合总多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郭冬娜  王晓卉  王嵘 《中医药研究》2011,(12):1423-1424
目的探讨气象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通过收集太原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1年—2010年共10年间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例资料,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发病时间特点进行分析。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8项主要月气象指标,即月平均气温Ta(℃),月平均最高气温Hh(℃)、月平均最低气温T1(℃),月平均气压Pa(hPa)、月平均最高气压Ph(hPa)、月平均最低气压Pl(hPa),月平均相对湿度Ha(%)、最低湿度Hl(%)(最大湿度为100%,通常不记录),对近10年同期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影响。结果太原地区急性心肌梗死高发于冬春(12月~次年2月,3月~5月)气温较低,气象因素波动明显的季节,多发期长达半年之久。急性心肌梗死与月平均最低气温T1(℃)、月平均相对湿度Ha(%)、月平均最低气压Pa(hPa)呈负相关。结论心肌梗死的发病存在季节性,太原地区发病高峰在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与季节及气象因素的相关性,为突发性耳聋的季节性防治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收集1397例突发性耳聋的病例及中山市气象资料,将病例、气象因素资料进行四季归类,统计每年四季中每一季节的发病人数及平均气象指标,采用S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突发性耳聋发病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结果:突发性耳聋夏季(6—8月)高发,占29.1%,四季病例分布趋势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突发性耳聋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及降水量呈正相关,与平均气压呈负相关。结论:突发性耳聋发病有季节性,以夏季及秋季高发,其中8月、11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数较多,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降水量、平均气压为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研究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关系。方法:选取2005~2014年10年的细菌性痢疾逐月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素,运用SPSS22.0软件Spearman相关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前郭尔罗斯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与同期气象因素的单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公式计算异常积分,筛选出异常发病数据,分析异常气象因素与细菌性痢疾高发年份的相关性。结果: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在前郭尔罗斯地区与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呈中度正相关关系,与极端最高气压、平均气压呈中度负相关关系,与其他气象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且在火运太过之岁和木运不及之岁火气来复之时细菌性痢疾异常高发。结论:岁运与前郭尔罗斯地区痢疾发病规律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998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肺炎和支气管炎的住院患者病历档案3652例及北京市观象台16项气象要素(包括日平均气温、日极端最高气温、日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相对湿度、日最小相对湿度、日平均水汽压、日降水量、日平均风速、舒适度、气温变化趋势、水汽压变化趋势、相对湿度变化趋势、风速变化趋势、降水量变化趋势、低云量变化趋势、舒适度变化趋势)资料,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出46组与呼吸道疾病关系密切的前期气象因子,建立18个主时六气的呼吸道疾病预报方程,预报呼吸道疾病发病趋势为较多等级的准确率达75%~100%,预报呼吸道疾病发病趋势为较少等级的准确率为60%~86%,因此呼吸道疾病发病趋势可以根据前期气象变化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1.
刘焱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91-1493
目的:社区应用不同疗法治疗糖尿病患者,评估应用脑心通胶囊针对预防糖尿病心脑血管意外、实验室指标及干预颈动脉内层中膜厚度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予延续西药降糖、降脂等治疗。中药组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不应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治疗。持续治疗1年后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颈动脉彩超结果及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等方面,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中药组与对照组血脂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在IMT、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较对照组少。结论: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有益于血糖、血脂控制,血管内皮保护及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应用于犬隐静脉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行大隐静脉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观察组使用中药进行血栓预防,对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和术后引流、血栓发生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疼痛、下肢肿胀和创口瘀血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PT、APTT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中医中药进行大隐静脉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显著,能改善大隐静脉术后的高凝血状态,能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灸对伊立替康或氟尿嘧啶所致化疗相关性腹泻(CID)的防治作用。方法:将70例拟接受含伊立替康或氟尿嘧啶化疗方案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治疗组应用艾灸+化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化疗。观察两组患者CID的发病率及Karnofsky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在CID发病率方面,治疗组CID发病率为8.3%,对照组CID发病率为2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Karnofsky评分变化方面,化疗后治疗组的稳定率(上升+稳定)为77.7%,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可有效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Ⅲ期及Ⅳ期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观察糖尿病肾病住院时的节气,了解糖尿病肾病发病季节特点.方法 收集30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Ⅲ期185例,Ⅳ期116例,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探讨其分布规律.结果 证型与季节相关.糖尿病肾病Ⅲ期以气阴两虚证型69例(37.3%)最为多见,发病节气夏季64例(34.6%)最多见.糖尿病肾病Ⅳ期以痰瘀互结44例(38.6%)为最多见,发病节气冬季38例(32.8%)最多见.结论 糖尿病肾病分期中医证型病机特点与发病节气相符合.提示夏秋季节可适当增加益气养阴药物,冬季用药应适当增加温补肾阳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客观指标规律,探讨BNP、CRP、LVEF作为CHF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21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23例作为对照组。对217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抽取血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所有病例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LVEF,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F病人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NP的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上升,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72,P=0.000〈0.05);CHF病人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随心力衰竭加重而降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527,P=0.000〈0.05)。BN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819,P=0.000〈0.05),BNP水平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心功能等级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07,P〈0.05),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LVEF与中医证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9,P=0.000〈0.05),LVEF按照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减。CHF病人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水平与中医证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13,P=0.000〈0.05),按心肺气虚、心气阴虚兼血瘀→气虚血瘀→心脾阳虚兼血瘀水停→心脾肾阳虚水泛兼血瘀逐级递增。心功能各分级之间CRP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CRP随心衰程度加重而逐渐升。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NP、CRP、LVEF具有相关性,BNP结合CRP水平、LVEF可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中医分型提供一个较为客观、量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外感发热患者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节气的关系.方法 回顾800例外感发热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节气的关系.结果 800例外感发热患者核心证候为表热证(304/800,38.00%)和表寒证(231/800,28.98%),其次为痰热阻肺证(78/800,9.75%)和邪郁少阳证(57/800,7.13%),其他如湿热内蕴证、表湿证、表寒里热证、气分热盛证、秋燥证以及一些合并证型均较少见.2012年初至2013年初,外感发热的发病节气高峰在惊蛰.结论 外感发热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明显,发病与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证候学分布特点在预防及早期诊治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用乙哌立松片与根痛平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改善率。方法: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单纯给予乙哌立松片口服,另一组单纯给予根痛平颗粒口服。以上两组4周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及3个疗程后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乙哌立松组总有效率85.4%,根痛平组总有效率68.7%,乙哌立松组与根痛平组差异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乙哌立松组VAS评分及体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根痛平组体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疗程后,乙哌立松组总有效率89.5%,根痛平组总有效率83.3%,两组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及体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乙哌立松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疼痛视觉评分及体征评分改善尤为迅速,根痛平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疗效不显著,近期疗效与乙哌立松无差别,其副作用发生率低,确为一种安全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对脑卒中后抑郁( PSD )临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结合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经皮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3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治疗,均不使用抗抑郁药物。3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进行评分,并分别计算3组患者PSD的发生率。结果:结合组、经皮组和对照组的PSD发生率分别为8.0%,16.7%,36.7%;与经皮组、对照组相比较,结合组PS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经皮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早期穴位电刺激结合康复宣教、单一经皮穴位电刺激对PSD抑郁的预防简便、安全、易行,但以前者对降低PSD的临床发生率更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预防颈椎病复发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所选病例先通过针灸、穴位注射、拔罐等综合治疗,待症状控制后,将6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牵引组(30例)、对照组(30例)。牵引组病例继续颈椎牵引6个月,对照组病例停止牵引治疗。结果:待颈椎牵引结束后,通过1年的随访,牵引组复发2例,复发率6.7%,对照组复发15例,复发率50%。对照组复发率高于牵引组(P<0.01),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牵引预防颈椎病复发优于未做牵引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耳穴贴压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透析疗法,利用透析前后、中、后收缩压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试验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需紧急处理及提前结束透析者低于对照组(P〈0.01) 两组患者透析前,中、后收缩压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透析前、中、后三者收缩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改善最明显的是透析中血压.结论:耳穴贴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