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药制剂对胆石病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51例行胆道手术胆总管置T管引流患者,分三组观察服药前后胆汁中主要成分的变化。结果:胆胰和胃冲剂组,服药后胆酸第2、3天显著升高(P<0.01),胆红素、粘蛋白第1、2、3天显著降低(P<0.01)。溶石散组,服药后胆酸第3天显著增高(P<0.05),胆红素第2、3天显著降低(P<0.01,P<0.05)。对照组变化不显著(P>0.05)。胆酸与胆红素,胆酸与胆固醇比值服药组呈动态性升高。实验  相似文献   

2.
溶石散对致石性胆汁中胆酸、胆红素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新 《新中医》2000,32(1):38-39
选择15例胆道手术胆总管置T管引流患者,用组内设计,同体比较方法,观察服用溶石一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胆酸在县药后第3天显著高于服药(P〈0.01);胆红素在县药后第2天第3天均显著低于服药前(P〈0.05,P〈0.01)。胆酸与胆红素比值,服药后与服药前相比呈动态性升高。实验结果表明,溶石散对致石性病理胆汁有交强的逆转作用,对胆石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胆道排石合剂对实验性胆结石形成的预防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洁霉素皮下注射诱发豚鼠胆囊结石的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制剂胆道排石合剂在实验性胆结石形成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实验组在注射洁霉素的同时,灌服胆道排石合剂;对照组则灌服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动物胆囊结石形成率为20%,对照组动物胆囊结石形成率为85%,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问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胆道排石合剂有抑制实验性胆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金黄地鼠胆石症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骋  杨文 《针刺研究》1996,21(4):68-72
金黄地鼠3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正常治疗、模型、模型加治疗四组。正常对照组和正常治疗组喂饲普通全阶鼠饲料;模型和模型加治疗组喂饲致石饲料30天,使金黄地鼠胆石症由其自然发生率50%提高到100%(P<0.05)。治疗在第30天开始,分别电针正常治疗组和模型治疗组地鼠的阳陵泉穴和期门透日月穴,10min/次,每日一次,共七次。结果显示:(1)电针能使地鼠胆石症的自然发生率从50%降至10%,结石数量显著减少(P<0.05),巨大结石数降为0(P<0.01);使模型鼠的胆石症发生率及结石数、巨大结石数显著降低(P<0.05,P<0.01)。(2)电针可显著降低模型鼠血清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P<0.05),并显著增加胆汁中胆酸的含量(P<0.05);对正常地鼠胆固醇虽有降低,但与针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另对10只正常金黄地鼠电针后发现,电针使地鼠奥狄氏括约肌肌电的节律性活动明显增加(P<0.01,P<0.05),频率显著加快(P<0.01,P<0.05),以及胆汁分泌显著增加(P<0.01,P<0.05),并可维持针效达30~45min。本文结果提示:电针有关穴位能降低血液及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增加胆酸的含量,从而抑制胆汁中胆固醇结晶的析出,并通过加强奥狄氏括约肌的节律性收缩及增  相似文献   

5.
中药养肝抑石汤对胆色素结石成石趋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良  冯阳 《四川中医》2009,27(3):53-56
目的:观察中药养肝押石汤对胆道探查术后患者血清中ALT、AST、AKP、GGT、TBA、TBIL、DB和胆汁中TBA、TBIL、UCB、SOD、LPO、Ca^2+等指标的影响,考察该中药是否能够抑制胆色素结石形成的趋势,从而验证养肝柔肝法对胆色素结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从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治疗组服用养肝抑石汤,共服用10天。对照组仅给予术后常规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天、中药治疗后第4天、第7天、第10天抽取两组患者血清及胆汁做生化检测。最后将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中:ALT、AST、AKP、C-GT、TBA、TBIL、DB等指标在治疗中后期下降(P〈0.05);治疗组胆汁分泌先达到稳态,胆汁中TBIL和TBA及SOD水平升高(P〈0.05),而UCB和LPO下降;胆汁中Ca^2+含量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养肝抑石汤促进肝功能更快恢复,并且有抑制胆色素结石形成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清利防石汤干预胆色素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机制。方法将125例因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清利防石汤组(A组)、胆维他组(B组)及对照组(C组),给予相应干预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胆汁中游离胆红素(UCB)、胆汁酸(TBA)、钙离子(Ca^2+)及肝功能变化,测定胆道内压变化,1年后B超随访结石复发情况。结果①治疗后A、B两组肝功能ALT、AST、TBIL的降低幅度均显著大于C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治疗后A、B两组UCB、Ca^2+的降低幅度及TBA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C组(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治疗后,A组胆道内压力降低幅度大于B、C两组(P〈0.05),B、C两组之间胆道压力降幅无显著差异(P〉0.05)。④A组的复发率低于B、C两组(P〈0.05)。结论清利防石汤可改善胆色素结石术后患者肝功能,改变胆汁成分,降低胆道压力以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肝豆片Ⅰ号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胆汁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32例HLD患者口服肝豆片Ⅰ号治疗4周,采用十二指肠引流术留取治疗前后HLD患者的胆汁B液,并与非HLD患者30例胆汁作为对照组,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胆汁中铜,锌,铁,钙等元素的含量。结果:治疗前HLD患者胆汁中铜,铁含量及铜/锌比值显著低于非HLD对照组(P<0.01或P<0.05),钙含量显著高于非HLD对照组(P<0.01),而锌含量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治疗组胆汁排铜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锌,铁,钙含量及铜/锌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胆汁排铜障碍是导致HLD患者体内铜蓄积的机制之一,肝豆片Ⅰ号能促进HLD患者胆汁排铜。  相似文献   

8.
观察某些利胆药物对胆色素结石(pigment stone,PS)患者引流术后胆汁成分的影响,为胆石病的三级预防提供佐证。选取27例行胆总管控查加T管引流术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的原发性胆管结石患者,于术后分别服用熊脱氧胆酸片(熊脱氧胆酸组,7例)、利胆灵(利胆灵组,7例)以及熊脱氧胆酸片加利胆灵(联合组,7例),并与对照组(6例,饮用开水)进行比较。取服药前及服药后1、3、5、7天胆汁,检测胆汁总胆汁酸(TBA)、3种结合型胆汁酸[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总胆红素(TBIL)、非结合胆红素(UCB)以及胆汁中Ca^2+浓度、细菌性和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β-G)活性。结果显示:(1)熊脱氧胆酸组及联合组胆汁TBA、GCA、TCA、GCDCA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利胆灵组无显著性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利胆灵组及联合组在增加胆汁中TBIL含量同时可降低胆汁中UCB浓度(P〈0.05)。(3)利胆灵组以及联合组可以明显降低胆汁中Ca^2+浓度(P〈0.05)。(4)利胆灵组以及联合组可以明显降低胆汁中内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肛G)活性。提示利胆灵联合应用熊脱氧胆酸能增加胆色素结石患者引流术后胆汁中的TBA及结合型胆汁酸的含量,增加TBIL的排出,降低UCB和Ca^2+浓度,降低内源性β-G活性,从而降低胆汁成石性,可用于临床胆色素类结石的预防,尤其适合术后预防结石复发。  相似文献   

9.
采用口服中药通然排石合剂配合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尿石病湿热型肾绞痛133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高(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认为辩证应用中医中药针药结合治疗尿石病肾绞痛,不仅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而且发挥中医优势,从整体出发调整机体生理功能,有助于发挥机体自身排石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海兰  尉中民 《中医药学刊》2004,22(7):1208-1210
以食饵诱发性胆固醇结石豚鼠为实验对象,通过溶石排石实验、防石实验,观察豚鼠胆囊结石成石情况。并利用生化检测方法测定胆汁中总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胆汁酸(队)、钙(Ca)和血清中TC、TBIL的含量。实验中利胆排石;中剂分大、中、小三种剂量组.阳性对照药物选用临床上普遍应用于胆固辞结石的鹅去氧胆酸。结果:食饵诱发动物胆固醇结石模型成石率达到80%,这与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容易诱发人体胆石病的报道相吻合。实验证实利胆排石冲剂对动物体内结石的溶解和排出具有明显作用,并能有效地抑制胆石的形成;利胆排石冲剂的作用优于鹅去氧胆酸。并以中剂量组作用最显著;本方有效降低胆汁和血清中TC、TBIL的含量和升高胆汁中BA的浓度,同时显示了在降血脂和抗脂肪肝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