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探讨内毒素血症模型兔症状、体征与中医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相似性的实验体会,认为内毒素血症兔造模后的症状和体征出现了较为有规律的三个阶段,分别与卫分证、气分证、营血分证相似,故从内毒素血症模型复制温病卫气营血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温病发热的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温病学由原来侧重文献及临床研究过渡到重视实验研究的阶段。通过温病卫气营血及相关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温病治则、治法、方药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温病学的理论实质,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科学依据,使温病学研究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和广阔前景。本文仅就 10年来温病发热的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次。 1温病发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研究   1983年,四川医学院熊氏 [1]首先报道用大肠杆菌注射复制温病卫气营血证候模型,此后围绕温病模型的建立展开了广泛研究。 1.1温病卫、气、营、血分证模型 陕西中医学院刘氏等 [2]完成了“…  相似文献   

3.
茆春阳  牛阳  杜燕  李亚荣 《河南中医》2019,39(5):657-660
清代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以卫气营血为纲,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论治。卫气营血辨证是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气短、胸闷或胸痛,根据温病卫气营血理论,结合CAP临床证候特征,其发病特点与卫、气、营、血证有密切关系。CAP并发症涉及多个脏器病变,故血分证并不一定是该疾病最终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更有利于此类疾病的规范化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正> 1、何谓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上有何意义?应用卫气营血对温病的各种症状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指导治疗的理论,就是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临床意义主要有:①卫气营血是温病过程中所表现的四类不同证候的概括,又标志着温病病变过程中四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四个阶段。温邪入侵,引起人体卫气营血功能失调和实质损害,温病依据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血证、血分证。这四类证候各具不同特征,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气分证是温病的中期,营分证是温病的深重期,血分证是温病的最深重阶段。②概括温病的传变过程,标明温病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温病的传变大致有两种形式:一是由表入里,如病发于表的多由卫分传入气分,进而深入营分或血分;一是由里达外,如病发于里的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6,(6):715-717
目的:明确肺间质纤维化证候学特征和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证候分型与呼吸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肺间质纤维化证候学演进规律,借鉴温病学派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制订肺间质纤维化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证候辨证依据。同时测定肺功能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评估呼吸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卫分、气分证候的呼吸功能与营分、血分的呼吸功能是肺间质纤维化由浅入深的两个层次,而卫分、气分证候间,呼吸功能不当有显著的差别,营分、血分证候间,亦然。  相似文献   

6.
骆常义 《四川中医》1998,16(6):13-14
清代温病大师叶天上说:‘“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可见,湿病过程中的气分证,不但是个重要的病机问题,而且也是复杂的治疗问题。因为,某些不进入气分证的温病患者,则病情轻浅;某些必然进入营血证的湿病患者,则病情深重。所以,对温病气分证的治疗必须抓紧,遣方用药宜早不宜迟,宜重不宜轻。治疗恰当,就可使邪去病愈。否则、邪盛正伤,则可内陷营血发生危香证候,所以温病气分证的治疗是防止传变的关键。1.清宣泄热,达邪外出治风湿风湿,是风热病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热病。一年四季皆发,冬春尤多见。青少年患者不少…  相似文献   

7.
作者通过对121例次温病患者和21例健康人舌尖微循环、舌粘膜脱落细胞学和舌面干湿度检测分析,研究总结了郭振球教授关于温病微观舌诊的学术经验,表明温病卫、气、营、血四类证型在舌微观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与各类证型病理本质相应的时相性特征;舌微观指标异常程度呈现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递增趋势,反映了温病病情演变的连续性特征。作者认为,微观舌诊为温病临床辨证提供了客观有效的舌微观指征。  相似文献   

8.
卫分证是以温热毒邪侵袭肺卫,卫气开合失司,肺气失宣为基本病机,以发热微恶风寒为主要证候的一个证。本证见于温病的初期阶段,虽然病情尚轻,邪气尚浅,但要作到证治得当却并非易事。况且,温病气分、营分、血  相似文献   

9.
14.如何理解叶香岩所说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这是叶氏根据温病发病过程中“卫气营血”证候的不同病理机转而确定的治法。换句话说,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卫分证,治宜辛凉解表,以透邪外出。因卫分证,病位浅,病情轻,属表证之故也;气分证,治宜清气泄热。因气分证为邪已入里,病势较重,里热蒸腾也;营分证,治应清营透热,以使邪热透出气分而解。因营分证,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热灼营阴,心神被扰;血分证,治疗方法则须凉血散血。因血分证是较营分证更深一层,病势最为严重,此时热盛动血耗血也,故须凉血散血。  相似文献   

10.
清代医家叶天士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并相应提出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对后世临床影响较大。拙文在此试就叶氏卫气营血治则中有关“清气”之治则,略陈以下管见。一、叶氏“清气”的含义及临床意义叶氏所论温病,就其病程阶段或证候类型而言,有卫、气、营、血之分。温病气分  相似文献   

11.
温热病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和证候特点,用静脉注射伤寒三联疫苗及大肠杆菌内毒素的方法,制造了两种实验动物模型。此两种模型在发热、呼吸、心电、血液流动性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不同特点。伤寒造型组动物特点颇似中医的气分证;内毒素造型组特点颇似中医的营血证。  相似文献   

12.
首先从生理上论述营气的分布与作用主要发挥于体表;继而论证温病学中的原有的"营分证"实质是邪热由营入血之初的血分轻证,说明它并不是温病应有营气病证;最后列举并阐述了温病营气表证的典型证候,它们与伤寒的营气证候有共同的生理,为沟通寒温理论奠定了辨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根据温病发展的全过程,创造性地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并且根据各个阶段的不同表现,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习惯上常以阳明经、腑证作为邪在气分的代表,因而白虎汤清泄气分和承气汤的通下,就成了代表性治法。然而邪在气分,是一个很广泛的含义。在卫气营血四个层次中,气分范围最广,表现最为复杂。简而言之,卫分之里,营血以外的一切表现均属于气分。经腑二证,虽然是气分中重要证候,但远不能概括气分证之全部。  相似文献   

14.
卫分证是以温热毒邪侵袭肺卫,卫气开合失司,肺气郁而不宣为基本病机,以发热微恶风寒为主要证候的一个证。本证可见于温病的初期阶段,虽然病情尚轻,邪气尚浅,但要做到施护得当却非易事,且温病气分、营分、血分证都由卫分失调或病邪过甚深入所致。基于此,试将个人在...  相似文献   

15.
清营凉血方药在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犀角地黄汤,清营汤为代表的清营凉血方药经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抑菌抗毒制癌,解热消炎镇痛,调整免疫功能,扩冠强心,防治DIC,镇静抗惊厥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上应用于各科疾病的治疗。本文摘要对近十年来清营凉血方药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作简要概述。1 应用范围拓宽到温病卫气分证 对于温病卫气营血证的治疗,叶天士虽明确提出了“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大法,界定了严格的用药界限,但后代医家经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病在卫气分早用清营凉血药物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徐应抒等认为温病卫气营血证全过程均有“热”“淤”的存在,并随卫气营血证候的演变而加深。  相似文献   

16.
在温病的治疗中,“引邪深入”历来被奉为戒律。所谓“引邪深入”,是病在卫分,用了气分药或血分药,会把病邪自卫分引入气分或血分,出现气分证或血分证;或者是病在气分,用了营血药,会把病邪引入营血,出现营血证;或者是病在营分,用了血分药,会把病邪引入血分,出现血分证。因而“引邪深入”成为治疗湿病之戒。对此,温病学家都非常重视,例如,吴瑭《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五条云:“太阴温病,寸脉大,舌绛而干,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古籍中风温病与冬温病辨治规律的异同。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方法,对温病古籍中两种疾病的病因、病位、方药、治法等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结果:风温以风邪、温热、伏邪、误治等病因为主;病位多在肺;证候包括肺卫证、气分证、营血分证;其治法以清热解表宣肺为主,清法中孕有滋阴;川芎-羌活、石膏-葛根、薄荷-连翘等配伍具有风温治疗特色;葳蕤汤为治疗风温常用方。冬温发病以素体亏虚为基,又遇非时之气;病位多在里;证候包括肺热里证、营血分证、邪入肝肾证;治疗以清里热为主,阳旦汤及其加减方是治疗冬温的要方。结论:温病古籍中风温与冬温的辨治规律虽存在相同之处,但冬温病位较风温偏于里,偏于阴经;风温治疗以轻清宣解为主,冬温则以清里热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今以吴通温病条辨为主要依据,并着重于不挟湿邢的温病,分为上焦温病、中焦温病和下焦温病三个部分叙述如下: 上焦温病上焦温病主要在肺与心的领域,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故上焦温病可以分为卫、气、营、血四大类。卫分温病上焦卫分温病主要是桑菊饮证和银翹散证。桑菊饮证:温病条辨说:“太阴风温,但欬,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并在方后指出:“二、三日不解,气粗似喘,燥在气分者,加石羔、知母;舌绛,暮热甚,燥邪人营,加元参、犀角;在血分者,去薄荷,加麦冬、细生地、玉竹、丹皮;肺甚热,加黄芩;渴者,加花粉。”从这里可以看出:①桑菊饮证属上焦卫分温病的轻证,其证微热(多不恶寒),微渴而欬,是因肺卫温邪轻微而津伤未甚所致,桑菊饮(桑叶、菊花、连翹、苇根、桔梗、杏仁、薄荷、甘草)属辛凉轻剂,故能主治本  相似文献   

19.
热入营分与逆传心包是温病学中的两种证候类型,逆传心包又包括热入心包和痰热蒙蔽心包,它们都属温病的营分证阶段。其形成可由顺传或逆传而来。营气通于心,心包为心之外围而代心受邪,故营气亦通心包。营与心包虽代表不同的生理位置,但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所以营气受病往往影响心包,而心包的病变又以营分证为基础。故在营分证阶段中,逆传心包是热入营分的发展。热入营分是营分证阶段的初期证候。病机是营阴受劫。其证候除身热夜甚等特点外,舌质必绛无苔而干燥,夜间心烦躁扰不寐。若从气分传变而来,口不渴亦为要点。因气分热  相似文献   

20.
范薇 《四川中医》2000,18(7):2-3
叶天士所著《温热论》中关于“卫气营血”的理论,使温病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辨证施治体系。叶氏在阐述温病的治法中说:“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这已成为后世温病学者从事临床与理论研究共同遵循的原则。后人对叶氏理论注解颇多,认识又不尽相同,因此造成学习温病学的一些难解之处。本文就“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谈谈自己的认识。1 “入营”与“透热转气”的含义“入营”是指热邪深入阴分,消耗血中津液,导致营阴不足,心神受扰而产生的证候。营分证多由卫、气分证传来,也有起病即为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