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穴位贴敷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穴位敷贴五脏背俞穴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F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予六味地黄丸为方制成药饼贴敷五脏背俞穴,对照组予针刺五脏背俞穴。两组治疗均为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均运用CFS症状评分表和FS-14评分量表对该疗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CFS症状评分及FS-14评分两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CFS症状评分、FS-14总分、FS-14躯体疲劳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FS脑力疲劳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肾阴虚型CFS患者,运用六味地黄丸制成药饼穴位贴敷与针刺常规治疗两种方法疗效确切,均可减轻患者的症状,两者总体疗效相当,针刺组在改善患者脑力疲劳症状方面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疲劳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谷维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14评分及PSQI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S-14评分及PSQI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CFS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倩  熊家轩 《中国针灸》2005,25(10):691-692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为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电针背俞穴为主治疗CFS患者40例,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I)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结果:经电针治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FAI积分由治疗前的148.36±26.53降至98.63±28.36(P<0.01),SCL-90量表因子中躯体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等因子分值明显减少(P<0.01).结论:电针背俞穴为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电针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电针背俞穴治疗CFS患者40例,观察治疗前后疲劳评定量表(FAI)及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变化。结果 FAI及SCL-90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O.01)。结论 电针背俞穴为治疗CFS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解郁健脾通经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 86例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解郁健脾通经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背俞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积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与干扰素-?(IFN-?)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2.1%(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分级量化积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测定值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2、IFN-?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采取针刺背俞穴配合解郁健脾通经汤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可有效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2与IFN-?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电针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下丘脑CRHmRNA、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T)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睡眠剥夺+束缚+负重游泳的复合应激法制备模型。电针组选穴: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于针尾加电,强度为1 m A,频率为2 Hz,4个疗程后(1次/d,5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测量其CRHmRNA表达情况及血清ACTH、CORT含量,分别采用qPCR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干预后,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低于电针组及空白组(P0.05);电针组大鼠血清ACTH、CORT含量及下丘脑CRH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可调节CFS大鼠下丘脑CRHmRNA表达及血清ACTH、CORT水平,可能是电针治疗CF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取五脏背俞穴作为进针点,除了肾俞直刺15~30 mm外,其余穴位均向脊柱方向斜刺15~30 mm,采用平补平泻法,每穴行针10 s。对照组选取五脏背俞穴分别向外旁开约1.5~2 cm处(约在足太阳膀胱经两条侧线的中间线上)进针(均取双侧),避开足太阳膀胱经腧穴,直刺6-9 mm,进针后不要求得气,不做手法。两组患者均每周治疗2次,每次留针20 min,共治疗8次,8次结束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Fatigue Scale-14, FS-14)、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3.33%(P0.01)。治疗组FS-14总积分及躯体疲劳、脑力疲劳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对照组FS-14总积分及躯体疲劳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组FS-14总积分及躯体疲劳、脑力疲劳积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 P0.05)。治疗组SCL-90总积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因子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对照组SCL-90总积分及躯体化、强迫、敌对、其他因子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组SCL-90总积分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其他因子积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P0.05)。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同时改善其心理状态,对CFS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疲劳状况以及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疲劳量表积分(FS-14),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S-14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联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逍遥散加味联合针刺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肝郁脾虚型)患者负面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9年1月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针刺背俞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逍遥散加味治疗。观察疗效、负性情绪、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疲劳症状评分变化情况、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疲劳症状评分治疗后较低,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水平改善较好,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逍遥散加味联合针刺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和中医证候积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刺背俞穴与单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单纯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每天1剂,连续治疗1个月;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针刺背俞穴,穴取双侧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并结合辨证配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 d,共治疗3个疗程。使用疲劳量表-14(FS-14)、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S-14评分(包括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总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针药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中药组(均P0.01)。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长蛇灸治疗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星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疲劳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抑郁状态问卷(PSI)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疲劳总分均有所降低(P<0.05),而脑力疲劳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疲劳积分、脑力疲劳积分、疲劳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VA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DSI评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DSI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D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可提高脾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针刺联合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中医针灸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FS-14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针灸疗法治疗CFS可有效改善疲劳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结合导引功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膝关节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68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敷贴加导引组、敷贴组、导引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敷贴加导引组予穴位敷贴联合导引功法治疗,敷贴组予相同敷贴治疗,导引组予相同导引治疗,对照组予三磷酸腺苷片治疗。各组疗程均为40天,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膝关节等速运动测试相关参数指标(峰力矩、总功、平均功率)、疲劳量表-14积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敷贴加导引组、敷贴组、导引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64.29%、73.81%、47.6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敷贴加导引组优于其余3组(P0.05)。②等速运动测试方面,敷贴加导引组各参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部分优于敷贴组或导引组(P0.05)。③敷贴加导引组FS-14积分与PSQI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其FS-14积分优于敷贴组,而其FS-14积分与PSQI积分优于导引组(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导引功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满意,可通过改善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性能及其他临床症状,达到缓解疲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补饮结合穴位贴敷对脾肾两虚,兼夹肝气郁结、心肾不交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18例CF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加穴位贴敷组41例,口服中药组41例,口服乌灵胶囊组36例,观察三组临床疗效,及疲劳、睡眠障碍和主要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中药合穴位贴敷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7.6%、24.4%,乌灵胶囊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77.8%、2.8%,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合穴位贴敷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8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药组治愈率(7.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补饮合穴位贴敷治疗CFS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钟晨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6):399-40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脾胃虚弱型CAG患者分入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行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12星期,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12星期,以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干预对多因素致慢性疲劳大鼠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因素(束缚+游泳+昼夜颠倒+空瓶刺激)的方法建立慢性疲劳大鼠模型。针刺组大鼠每日针刺足三里、太冲、百会共21天,观察针刺干预对多因素致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血清CORT、ACTH、下丘脑CRHmRNA的影响。结果:针刺可以明显提高模型大鼠体重、体温;缓解模型大鼠体力疲劳,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模型大鼠情绪的异常。模型大鼠经治疗后血清CORT和ACTH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下丘脑CRHmRNA含量下降,接近正常水平。说明针刺具有调节慢性疲劳大鼠的HPA轴功能紊乱,抑制HPA轴过度兴奋的作用。结论:针刺百会、足三里、太冲穴具有明显改善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和降低HPA轴兴奋性的作用,是治疗CF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探索八脉交会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寻找慢性疲劳综合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符合诊断入选的30名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对照组口服中药归脾汤加减。两组分别应用疲劳量表及疲劳评定量表进行评定对照。结果:八脉交会穴配耳穴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归脾汤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八脉交会穴配合耳穴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明显提高,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针刺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0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次症积分、总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优于对照组83.3% (P<0.05),治疗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减穴位贴敷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体内白细胞介素-2及干扰素-λ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中药穴位贴敷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3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合安慰剂穴位贴敷)30例,分别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2及干扰素-λ明显升高。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两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加减穴位贴敷能够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