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焱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6):174-174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70~75岁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前合并疾患的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术期,治愈出院。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疗效确切,经围术期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高龄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对32例患者的护理,均获得顺利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充分细心的围手术期护理,以及良好的功能锻炼,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也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老年糖尿病患者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危险性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处理及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此类患者的护理水平,现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42例老年糖尿病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14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的合并症经术前处理相对稳定,102例平稳渡过围手术期,16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老年性精神障碍,3例患肢出现深静脉血栓,21例出现肺部及其他感染,2例高龄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病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50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病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随访。结果所有的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不等。全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4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摄X线片假体位置良好,无切口感染、关节脱位及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75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创伤性疾病. 6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采用保守治疗,仅有 50%能恢复独立生活;而手术治疗者则有 80%的患者功能恢复满意.因此,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实施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6例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积极治疗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均未见脱位,术后恢复独立行走12例,扶拐或助行器行走4例,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同时加强重点环节的护理,积极治疗并发症,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14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例,发生泌尿系感染1例,术后1周均可扶拐行走,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效果满意。结论:脑血管意外偏瘫侧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在术后加强肌力训练,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加强护理,可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6年7月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46例分两组,对照组围手术期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整体组围手术期采取整体护理措施。就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和功能恢复效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和焦虑心理。结果:整体组功能恢复总有效为22例(95.65%)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17例(73.91%)。两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1例无菌性松动脱位,2例假体远端骨折,1例下肢静脉血栓。整体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手术结束至出院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和焦虑心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整体组疼痛评分和焦虑心理更好,两组相关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措施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感和疼痛感,缩短手术时间和出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和引流量,可加速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我科自1994年1月至2005年9月共收治股疝病人23例,现将本病的发病特点和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动力髁螺钉钢板 (简称 DCS)治疗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应用技巧。方法 :对 1 0 6例股骨远端和 /或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 DCS内固定术。通过对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部立体形态的再认识 ,归纳拉力螺纹钉的定位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 9~ 36个月 ,平均 1 8个月 ,总有效率为 91 .7%。术中定位导针的放置方法概括为“3.2 .1”定点法和“3线”定向法。结论 :DCS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熟悉股骨远端和股骨粗隆下的解剖形态比单纯在 X线照射下放置定位导针更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云南红药胶囊对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及负重髋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1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8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后1周开始口服云南红药胶囊3粒/次,3次/d,连服27 d。2组患者均于术后0.5 a采用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评定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术后1 a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定负重时的髋痛程度。结果148例患者均纳入结果分析。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4例出现髋痛,疼痛评分(3.22±0.31)分;对照组1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13例出现髋痛,疼痛评分(6.07±0.56)分。2组疼痛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预防性服用云南红药胶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降低,坏死后行走时髋痛的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4.
在煤矿事故与交通事故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下肢创伤中,股动脉损伤治疗较困难,股动脉损伤是导致患者截肢致残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手术发现股动脉损伤多为血管挫伤后血栓形成或创伤后断裂表现.闭合性股动脉创伤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股动脉损伤,股深动脉血流正常,肢体远端皮温低,皮肤苍白或紫斑,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这给是否手术探查治疗及预后效果带来困难.笔者治疗组临床采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来判断病人血管损伤的程度及位置,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传统穿刺法即直进针法和股静脉体表投影点斜角穿刺法进行采血,比较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股静脉体表透影穿刺法一次成功率为90.9%,发生局部瘀斑仅3例,发生率4.5%,没有1例发生血肿。传统穿刺法一次成功率仅为74.2%,发生局部瘀斑为23例,发生率为34.8%;发生血肿为2例,发生率为3%。两组比较P〈O.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股静脉体表透影穿刺法明显优于传统穿刺法即直进针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颈干角的大小与股骨颈骨折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预防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方法:收集35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X线前后位平片,测量其颈干角的大小,并按颈干角度数从小到大分2组,统计每组的患者例。结果:2组的病例从小到大依次分为110°~125°为29例,126°~140°为6例。结论:股骨颈干角度数越大,越不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反之,则越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09年6月对26例股骨远端骨折分别应用解剖型锁定钢板作内固定治疗,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根据Merchan疗效评定标准:优13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8%。结论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效果满意。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郑楠  张天民 《中国针灸》2020,(2):206-206
患儿,男,13岁。就诊日期:2018年7月8日。主诉:双侧髋关节疼痛伴跛行12年。现病史:自幼双髋关节疼痛伴跛行,2007年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未予系统治疗。后病情发展,疼痛及跛行情况加重,2015年4月14日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医院针刀科就诊,查体:髋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双侧4字试验阳性。行骨盆X线检查示:双侧股骨头骨骺发育不良。诊断为:股骨头骨软骨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6例,随访时间2年以上并判断疗效。结果:术后96例患者Harris评分平均为96分,优良率95%~98%,患者术后无需止痛药治疗,83%患者髋功能良好,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周围再骨折。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骨水泥固定技术的运用可能是骨质疏松患者术后髋痛发生率很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骨饮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分别采用口服钙尔奇D片和强骨饮及单纯口服钙尔奇D片进行干预。观察2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将人工假体柄周围分为7个区(R1-R7),测量2组患者各区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假体周围的骨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74例获得随访,观察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1例;随访时间9-24个月,中位数18.5个月;患肢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恢复。参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肢髋关节进行评分,治疗组(87.5±7.6)分,对照组(86.7±8.1)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37,P=0.896)。均无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R1区,各时间点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367,P=0.000),存在时间效应;2组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75,P=0.001),存在分组效应;术后1周,2组间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72±0.214)g·cm^-2,(0.761±0.178)g·cm^-2;t=0.578,P=0.683);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观察组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0.758±0.268)g·cm^-2,(0.602±0.244)g·cm^-2;t=2.232,P=0.024;(0.732±0.227)g·cm^-2,(0.518±0.188)g·cm^-2;t=2.847,P=0.004)];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6.726,P=0.000)。R2-R6区骨密度值[R2:(1.532±0.342)g·cm^-2,(1.478±0.451)g·cm^-2,(1.432±0.403)g·cm^-2;(1.613±0.268)g·cm^-2,(1.582±0.265)g·cm^-2,(1.533±0.275)g·cm^-2。R3:(1.746±0.276)g·cm^-2,(1.641±0.324)g·cm^-2,(1.615±0.327)g·cm^-2;(1.692±0.312)g·cm^-2,(1.634±0.403)g·cm^-2,(1.589±0.157)g·cm^-2。R4:(1.831±0.302)g·cm^-2,(1.768±0.256)g·cm^-2,(1.711±0.236)g·cm^-2;(1.798±0.275)g·cm^-2,(1.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