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血压健1号对肝火亢盛型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之肝火亢盛型患者31例,用血压健1号治疗,与42例西药对照组比较,观察其降压疗效。并与30例正常成人的血管活性物质含量作对照,观察其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血压健1号降低血压的总有效率为93.55%,能提高扩血管活性物质NO的含量,降低缩血管活性物质TXB2、AngⅡ等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对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作用。结论:血压健1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复方决明提取物的降压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复方决明提取物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肾素活性(RA)、内皮素(ET)、心钠素(ANP)、醛固酮(ALD)等血压相关物质的含量。利尿实验测定尿量。结果 不同剂量的复方决明提取物均能降低SHR大鼠血浆的ANGⅡ含量和RA,但对ALD,ET,ANP及尿量均无影响。结论 复方决明提取物的降压作用与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有关,而与ALD,ET,ANP及尿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于杰 《新中医》2009,(11):115-116
目的:观察清热降压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影响,探讨清热泻火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清热降压颗粒组、牛黄降压丸组、模型组,每组6只,分别给药治疗,并以Wistar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药8周后观察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结果:清热降压颗粒能显著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血浆醛固酮水平。结论:清热降压颗粒的降压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管活性物质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吴辉  冼绍祥  黄衍寿 《四川中医》2000,18(10):11-12
近年来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内皮素(ET)、一氧化氮 (NO)等血管活性物质在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hypertension ,EH)中医领域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这些物质与EH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尚不多 ,笔者尝试从中医证型研究出发 ,探讨上述物质与EH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所有入选病例 (84例 )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确诊为EH患者 ,另取 30名同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其中EH患者按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活性物质在各中医证型中含量的差别,探讨其与各证型的相关关系及分布规律。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收缩血管物质中血栓素B2在各证型中均明显升高,而以气虚痰浊型和阴虚阳亢型为最明显;血管紧张素Ⅱ只在肝火亢盛型中明显升高。其它证型则无明显变化;内皮素在各证型中均无明显升高。舒张血管的活性物质中。一氧化氮与正常人对照组没有明显降低,6-酮-前列腺素F1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反而均有明显升高。结论:上述六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在各中医证型中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P物质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以及活血祛痰治法对其影响。方法:免疫法检测左心室肥厚(EH-LVH)患者用活血痰法治疗前一血浆SP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EH-LVH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指数、平均动脉压、血浆肾素活性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等的变化。结果、EH-LVH患者血浆SP水平显著下降,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及健康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RA及AngⅡ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组。经活血祛痰法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DSS)对妊娠高血压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妊娠雌鼠随机分为妊娠正常组、妊娠高血压模型组、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组(1.72,0.86,0.43 g·ml~(-1))、硫酸镁阳性对照组。除妊娠正常组外其它各组采用腹腔注射L-NAME建立妊娠高血压大鼠模型。对大鼠血压、24h尿蛋白、血浆中血管活性物质(AVP、AngⅡ)进行检测,Western Bloting法测定肾脏组织AVP(V2R)、eNOS的表达。结果 DSS各剂量给药组与妊娠高血压模型组比较:大鼠血压显著下降,24h尿蛋白明显降低,血浆AVP、AngⅡ和肾组织V2R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eNOS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 DSS对妊娠高血压大鼠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缩血管物质(AVP、AngⅡ)的浓度和下调肾组织V2R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eN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四物汤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重构的作用。方法:正常血压Wistar大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NTR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各10只作为对照组(SHR组)和加味四物汤治疗组(SHR—ZL组)。观察各组血压,贴块法培养平滑肌细胞并应用3H—TdR掺入评定平滑肌细胞增殖。测量主动脉中层壁厚(MT)和内径(LD)及二者的比值(M/L)。结果:SHR—ZL组血压降低,3H—TdR摄取减少,MT值及M/L比值降低。结论:加味四物汤可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逆转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在冠心病(CHD)气虚血瘀证中的作用。方法: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112例、冠心病非气虚血瘀证组108例、非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110例和健康人对照组100例,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g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结果:ET、AgⅡ、sICAM-1和sVCAM-1的异常程度均呈CHD气虚血瘀证组〉CHD非气虚血瘀证组〉健康人对照组的趋势,有显著性差异;而CHD气虚血瘀证组和非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ET、AgⅡ、sICAM-1和sVCAM-1等血管活性物质,与CHD形成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能是CHD"气虚血瘀"病理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电针曲池穴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穴对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体循环和血管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影响。以时其降压机理作初步探讨。方法: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K1C—RHR)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另设正常组。经过8周治疗后。测量血压。并测定血浆及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结果:模型时照组血压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电针组血压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模型对照组血浆厦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后电针组血浆及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尚未恢复到正常组水平,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电针曲池穴可抑制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升高,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其综合抑制血管组织局部及循环RAS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管活性物质与高血压眼病的发病关系金明赵家良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化分离和微量测量等技术的发展,对血管活性多肽、原癌基因的研究在眼科领域日益被受到关注,特别是它们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推测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1血管活性物质与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血压平胶囊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AngⅡ及Al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压平对高血压血管重塑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的影响。方法:建立两肾-夹高血压大鼠(2KIC-RHR)模型,观测血压变化,放免法检测血浆AngⅡ及24h尿Ald排泄量。结果: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AngⅡ及Ald水平明显升高;在高血压大鼠组中,血压平及罗布麻两组,治疗后AngⅡ、Ald及血压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压平对2KIC-RHR有明显、稳定的降压作用,对高血压血管重塑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潜阳颗粒对高血压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高血压及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随机分为活血潜阳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卡托普利组,松龄血脉康组,双蒸水组;并以Wistar-kyoto(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9周后检测大鼠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与WKY大鼠相比,SHR双蒸水组ACE显著升高;活血潜阳大剂量组明显降低SHR血浆ACE活性,降低值低于卡托普利组,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与松龄血脉康组相比,活血潜阳颗粒对ACE活性影响更大,但差异无显著性。与WKY大鼠相比,SHR双蒸水组血浆肾素(PRA)活性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各药物对PRA活性影响不明显。与WKY对照组比较,SHR双蒸水组血浆AngⅡ含量升高,活血潜阳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SHR血浆AngⅡ的含量(P<0.05),其降低值不及卡托普利组,但两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松龄血脉康组相比,活血潜阳颗粒对AngⅡ降低作用更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活血潜阳颗粒可抑制高血压大鼠血浆ACE活性,减少AngⅡ的生成,可能为该方控制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作用的另一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两种艾灸疗法治疗两肾一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2K1C-RHR),评价这两种艾灸疗法的降压作用,并对其降压机理作初步的探讨。方法:建立2K1C-RHR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六组:灸法Ⅰ组(百会、神阙、足三里)、灸法Ⅱ组(关元、涌泉、足三里)、卡托普利组、灸法Ⅰ 卡托普利组、灸法Ⅱ 卡托普利组、高血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经过10天治疗后,测量血压,并测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及肾素活性(PRA)。结果:高血压对照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的SBP、DBP明显低于高血压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间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AngⅡ含量、PRA高血压对照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卡托普利组差别不大(P>0.05),但灸法Ⅰ、Ⅱ组明显低于高血压对照组(P<0.01=。血浆NO含量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艾灸疗法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理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益肾调督针法对脑梗塞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0例脑梗塞随机分成益肾调督取穴组和普通取穴组各30例,治疗30天。观察针刺前后两组患者病类评分、血浆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疗效差别有显著性,益肾调督取穴组优于普通取穴组。两组均能调节患者血浆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此效应以前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在其发病过程中的主要损害之一是长期高血压造成的微血管病变及其所促发、加重的大血管病变[1].血管活性物质中的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PGF1α)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过程起着调节作用[2].  相似文献   

17.
对130例高血压病患者及70名健康人的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及血浆心钠素(ANP)水平的检测及对其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高血压患者基础 PRA 值低于健康人,而各型组间差异较大;阳亢型组 PRA、ATⅡ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组,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0.001)。说明PRA 及 ATⅡ在高血压中医分型中,可以作为区别各证型不同病理生理变化的客观指标之一。(2)高血压病患者 ANP 明显低于健康人(P<0.01),但三个中医证型组间无差异(P>0.05)。(3)对高血压患者严重心脑并发症的发生与中医证型及 PRA 水平的关系,各证型间转化与 PRA 水平关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把慢性肾炎性高血压患53例,分为气功观察组31例和药的对照组22例。治疗三个月后结果:气功观察组了压的显效率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P<0.025),两组对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酮(ALD)和血栓素B2(TXB2)的影响虽均无显性差异(P>0.05),但是气功观察组可降低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心房利尿钠肽(ANP)的水平,又可升高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水平,与药物对照组比较有显差异(P<0.05-0.02)。提示气功锻炼对慢性肾炎性高血压患有一定降压作用,对有关血管活性物质也有一定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血管重构 是指高血压状态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其形成机制为血液动力学的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及细胞外基质的调节等引起VSMC的增殖、凋亡与重塑[1].它既是高血压状态下机体的适应性行为 又是高血压病持续恶化的病理学基础.故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并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 还应着眼于逆转高血压血管重构(VR).ATⅡ是影响VR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重要血管活性物质 通过增高蛋白激酶C(PKC)活性诱导多种生长因子(PDGF、TGF-β等)的基因表达 使上述生长因子合成增加 并通过此途径影响VSMC外基质的构成和VSMC的生长、增殖及表型转换 从而进一步影响血管的组织结构.[2]TMN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病的验方.本实验通过观察TMN对SHR胸主动脉血管重构的影响 探讨其作用的ATⅡ机理.  相似文献   

20.
生理性血清ALP活性变化与中医肾气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掌握不同年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含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应用磷酸对硝基苯芬法,对1289例健康人血清ALP活性含量进行了测定,不但作出了不同年龄健康人的正常参考值,而且发现,血清ALP活性变化规律与中医肾气对人体生、长、壮、老变化规律的认识基本一致。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