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凤尾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积成  张锐  张维  潘景行  任晓静  刘建群 《中成药》2012,34(6):1122-1126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对凤尾草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乙酸乙酯及水部位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2),野漆树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4),新西兰牡荆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忍冬苷(8),木犀草素-6-C-β-D-葡萄糖-8-C-β-D-木糖苷(9)。结论化合物3及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及9为首次从凤尾蕨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4,(8)
目的研究凤尾草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凤尾草全草用75%乙醇提取,利用硅胶、凝胶等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有机波谱技术鉴定了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测定黄酮苷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以及对AMPK和ACC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来评价其抗糖尿病活性。结果从凤尾草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4'-O-α-L-鼠李糖苷(1),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苷(2),柚皮素-7-O-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4),2β,5α-二羟基-(-)-16-贝壳杉烯(5),pterosin B(6),24R-ethylcholest-4-en-3-one(7),cassipourol(8),cyclolaudenol(9),此外化合物(2)能够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及AMPK和ACC磷酸化水平。结论化合物(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具有较强的抗糖尿病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C_(18)等柱色谱方法对裸花紫珠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裸花紫珠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苷(1),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4),木犀草素-3'-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4'-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6),木犀草素-7-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6″-E-阿魏酰)-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山银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温建辉  倪付勇  赵祎武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5,46(13):1883-1886
目的研究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干燥花蕾(山银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绿原酸(1)、槲皮素(2)、木犀草素(3)、木犀草素-3′-O-α-L-鼠李糖苷(4)、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5)、反式桂皮酸(6)、对羟基苯甲醛(7)、2,5-二羟基苯甲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8)、苄基-β-D-吡喃葡萄糖苷(9)、脱落酸(10)。结论化合物4~10首次从山银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正相硅胶、大孔吸附树脂、MCI树脂、Sephadex LH-20,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借助波谱学分析方法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adinoside A(1),stryspinoside(2),苄醇β-D-吡喃葡萄糖苷(3),苄基-2-O-β-D-吡喃葡萄糖基-2,6-二羟基苯甲酸酯(4),2,5-二羟基苯甲酸-5-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丁香油酚-β-D-吡喃葡萄糖苷(6),丁香油酚-βD-吡喃木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7),(-)-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葡萄糖苷(8),(+)-南烛木树脂酚9-O-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7-O-α-L-鼠李糖苷(10),木犀草素3’-O-L-鼠李糖苷(11),熊果酸(12),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13),脱落酸(14),鸟苷(15),5-甲氧基尿嘧啶(16),反式桂皮酸(17)和对羟基苯甲醛(18).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醉马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苑祥  李震源  梅丽娟  张培成 《中草药》2021,52(4):937-942
目的研究禾本科芨芨草属植物醉马草Achnatheruminebrians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HP-20大孔树脂、ODS中压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其波谱数据,并通过对比文献报道的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醉马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红草素(1)、金丝桃苷(2)、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3′→O-3′′′)-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3)、3?-甲氧基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鼠李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5)、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7-O-α-L-吡喃鼠李糖苷(7)、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8)、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9)、8-甲氧基槲皮素-3-O-β-吡喃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基-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5,7,3?-三羟基-8,4?,5?-三甲氧基黄酮(12)、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6??-甲酯(13)、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14)和金圣草黄素(15)。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醉马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并用各种波谱学方法和色谱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刺槐素-7-O-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3),蒙花苷(4),刺槐素7-O-(6″-O-α-L-鼠李糖基)-β-槐糖苷(5),绿原酸(6),丁香树脂醇4″-O-β-D-葡萄糖苷(7),5,7-二羟基色原酮(8),尿嘧啶(9),对羟基苯甲酸(10),4-O-β-D-葡萄糖氧基苯甲酸(11),boscialin(12),blumenol A(13)。结论:化合物5,7,8,11~13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梁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552-1555
目的:研究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方法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确定结构.结果:最终分离、鉴定了11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4),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5),牡荆素-4"-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3)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芦丁(9),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0),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5~7,10,11均首次从普洱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荆条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丽丽  刘佳川  陈丽霞  邱峰 《中草药》2016,47(23):4151-4154
目的研究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枝条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光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荆条枝条9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得到8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8-C-α-L-阿拉伯糖苷(1)、异荭草苷(2)、木犀草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6,8-2-C-α-L-阿拉伯糖苷(4)、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6-C-α-L-阿拉伯糖-8-C-β-L-阿拉伯糖苷(6)、木犀草素-6-C-β-L-阿拉伯糖-8-C-β-D-吡喃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3~7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藏药甘青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藏药甘青乌头Aconitum tangut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凝胶,ODS,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多种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甘青乌头大极性部位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半乳糖苷]-7-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 -7-O-α-L-鼠李糖苷(2),山柰酚-7-O-α-L-鼠李糖苷(3),龙胆苦苷(4),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5),二氢吐叶醇-9-O-β-D-葡萄糖苷(6),3,4-二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