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谢臻  周媛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钟明玉 《中草药》2013,44(24):3476-3481
目的 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溶出量最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最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最高。结论 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硝苯地平长效缓释片释放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法制备了硝苯地平长效缓释片,并测定体外释放度?方法:比较了0.1mol·L-1HCl,pH6.8磷酸缓冲液,体积分数为2.5%,5%和10%乙醇溶液对本品释放度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介质pH的改变对释放度没有影响,本品在体积分数为5%乙醇溶液中的释放度较合适,24h累计释放度达93.1%,本品在体积分数为5%乙醇介质中以50r·min-1速度释药与体内吸收速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9917)?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巴戟天寡糖的高效薄层色谱(HPTLC)指纹图谱,并对不同产地巴戟天药材、炮制饮片、混伪品及含巴戟天药材的复方制剂——口服液X中寡糖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在湿度40%~55%、温度20~32 ℃条件下,以乙酸乙酯-甲醇-水-冰醋酸为展开剂二次展开,展距13 cm,α-萘酚试液加热至显色,于可见光下检视。将巴戟天寡糖HPTLC指纹图谱导入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CHROMAP 1.5)生成共有模式。结果 巴戟天寡糖指纹图谱由11个特征条带(色谱峰)构成,并指认了其中的果糖、蔗糖、1-蔗果三糖、耐斯糖及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5个峰。结论 通过HPTLC指纹图谱考察,炮制后巴戟天寡糖成分出现质与量的改变;来源于4省的巴戟天药材无明显差异;混伪品中不含巴戟天寡糖不能作为巴戟天替代药材入药;含巴戟天药材的制剂仍可采用该HPTLC法进行制剂质量评价与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巴戟天寡糖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诱导骨质疏松雄性小鼠氧化应激指标和股骨组织形态的影响,并探析炮制工艺对巴戟天寡糖成分及效用的影响。方法 对巴戟天寡糖及酒巴戟天寡糖中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验证。将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D3(5 μg/kg)组及巴戟天寡糖低、高剂量(50、200 mg/kg)组和酒巴戟天寡糖低、高剂量(50、200 mg/k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连续15 d ig CTX(4.5 mg/kg)制备骨质疏松模型,造模结束后,给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采用Micro-CT对股骨远端骨微结构进行分析;采用三点弯曲法测定骨生物力学参数;制片测量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结果 巴戟天寡糖及酒巴戟天寡糖的6种寡糖成分的含量不同,巴戟天寡糖中D-果糖、蔗糖、1-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的含量较酒巴戟天寡糖更多,而酒巴戟天寡糖中D(+)-无水葡萄糖的含量更多。与模型组相比,巴戟天寡糖低剂量组小鼠股骨的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骨生物力学参数改善(P<0.05、0.01);血清MDA水平降低(P<0.05);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比(percentage of trabecular bone area,Tb.Ar)、荧光标记周长比(percentage of fluorescent label perimeter,L.Pm)、骨矿化沉积率(mineral apposition rate,MAR)及骨形成率(bone formation rate to bone volume,BFR/BV)显著升高(P<0.05、0.01),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和破骨细胞数目(number of osteoclast,OC.N)显著降低(P<0.01);皮质骨的MAR显著降低(P<0.05),BFR/BV显著升高(P<0.01)。巴戟天寡糖高剂量组小鼠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CAT活性显著升高(P<0.01);松质骨组织中Tb.Ar显著升高(P<0.05),Tb.Sp显著降低(P<0.05)。酒巴戟天寡糖低剂量组小鼠骨密度显著增加(P<0.01);骨生物力学参数改善(P<0.05);血清GSH-Px活性升高(P<0.01);松质骨的Tb.Ar、L.Pm、MAR及BFR/BV显著升高(P<0.05、0.01),Tb.Sp和OC.N显著降低(P<0.05、0.01);皮质骨的MAR显著降低(P<0.05),BFR/BV显著升高(P<0.05)。酒巴戟天寡糖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CAT活性显著升高(P<0.01),对于骨结构改变则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 不同炮制工艺会影响巴戟天寡糖的成分含量。巴戟天寡糖及酒巴戟天寡糖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氧化应激指标,但低剂量的巴戟天寡糖及酒巴戟天寡糖对于改善CTX引起的骨质疏松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天仙红”桃果肉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花青素提取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料液比、提取液pH、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对花青素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花青素含量,色谱条件为 流动相4%磷酸-乙腈(85:15,pH 2.0),检测波长520 nm。结果:各因素对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顺序为提取液pH >料液比 >乙醇体积分数 >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20%乙醇溶液(pH 2.5)于40 ℃提取3 h;花青素提取量达55.8 μg·g-1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简单可行,为“天仙红”桃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毅  翁代群  王海军  覃瑶  阳勇  罗维早 《中草药》2009,40(Z1):120-122
目的 研究水溶液中乌头碱的水解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乌头碱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和不同温度下的水解动力学参数。结果 随着pH值的增加,乌头碱水解速率明显加快;同一缓冲液里,随着温度升高,乌头碱水解速率加快;乌头碱的表观活化能随溶液中缓冲液pH值升高而降低。结论 乌头碱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其水解属于一级水解反应,水解速率与溶液pH 值及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巴戟天不同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妮  史辑  贾天柱 《中草药》2014,45(13):1871-1875
目的 建立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不同炮制品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为巴戟天不同炮制品质量评价及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色谱法,色谱柱Eco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8 ℃,检测波长277 nm。对巴戟天4种炮制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建立了巴戟天不同炮制品的蒽醌类成分指纹图谱,分别指认了巴戟天、巴戟肉、盐巴戟5个色谱峰,制巴戟6个色谱峰。不同产地巴戟天质量差异显著。巴戟天不同炮制品间蒽醌类成分差异不大,但其量有变化,制巴戟由于炮制过程中使用了辅料甘草水溶液,新增了成分甘草素。结论 本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利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较全面地反映巴戟天不同炮制品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建立预发酵-双相联合酸水解法从黄姜药材中萃取薯蓣皂素的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 以薯蓣皂素的得率为考察指标, 分别优化预发酵和双相联合酸水解法的最佳条件, 并与两类传统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将黄姜药材粉末在500 r·min-1搅拌下于30 ℃预发酵72 h后, 加入浓硫酸和甲醇使它们的终浓度均为10%, 再加入石油醚形成双相体系, 并于120 ℃油浴中加热回流萃取4 h, 薯蓣皂素的平均得率为4.28%;而两类传统水解方法的得率则分别为3.01%和3.28%。结论 利用预发酵-双相联合酸水解法从黄姜药材中萃取薯蓣皂素简便易行, 并且提取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9.
巴戟天寡糖对小鼠精子生成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平  梁英娇  刘瑾  仰铁锤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9):1467-1470
 目的探讨巴戟天寡糖促进雄性小鼠生精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环磷酰胺(CTX)引起的精子减少雄性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X模型组、巴戟天水提液组、巴戟天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液组、巴戟天寡糖结晶组、甲睾酮组。建模后连续给药4周,观察给药组、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性器官以及精子数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巴戟天水提液组、巴戟天体积分数80%乙醇提取液、巴戟天总寡糖结晶组均具有明显的促进精子生成作用,其中以总寡糖结晶组作用最明显。结论巴戟天寡糖可能是巴戟天促进雄性小鼠生精作用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揭示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规律。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在常见溶剂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采用超声辅助法和加热回流法比较3种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提取率,并考察各绿原酸类成分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的提取规律。结果 7个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浓度远大于纯水;菊科植物艾叶和菊花超声提取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除异绿原酸A外,其余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提取率均显著低于纯水;忍冬科植物金银花超声提取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在乙醇中的提取率略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B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上述结果表明,中药绿原酸类成分提取过程中存在“逆溶解度”现象,即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提取率与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相反的现象。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都是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体积分数为50%时绿原酸类成分含量达到最高点;菊科植物艾叶、菊花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等多种成分含量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展现出显著的“逆溶解度”现象,在纯水中含量最高,但不同植物中也略有差异。结论 揭示了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提取的“逆溶解度”现象,将为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及后续深入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巴戟天药材寡糖化学成分的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HPAEC-PAD)特征指纹图谱,为制定巴戟天药材质量标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利用HPAEC-PAD,色谱条件为,Hamilton RCX-10 (4.1 mm×250 mm,7 μm),100 mmol·L-1 NaOH溶液(A)-100 mmol·L-1 NaOH,500 mmol·L-1 NaAc混合溶液(B)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电压0.1V,分析时间为40 min。结果 建立了巴戟天药材寡糖化学成分的HPAEC-PAD指纹图谱,并标定出巴戟天药材20个共有峰,其中3个峰经与对照品比对为蔗果三糖、耐斯糖(nystose)、1F-果呋喃糖基耐斯(1F-fructofuranosylnyslose),经指纹图谱系统解决方案软件(ChromafingerTM)生成共有模式,并进行相似度和主成分分析。不同产地巴戟天药材均含有以上共有峰,但在共有峰的峰高上有差异,并可用于区别巴戟天及其常见混伪品。结论 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巴戟天寡糖类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且该方法快速、灵敏、可靠,可用于控制巴戟天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实验模型,利用HPLC-ELSD测定肠灌流液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的含量,研究各低聚糖在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灌流液pH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得出各低聚糖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机制。结果显示5种低聚糖均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吸收速率与灌流液pH、药物浓度和肠段部位有关。盐酸维拉帕米可显著增加蔗糖与巴戟甲素的吸收量,提示蔗糖与巴戟甲素是P-gp的底物。5种低聚糖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不存在饱和吸收,其在全肠段的吸收均较好,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相似文献   

13.
张超  华悦  李喆  史辑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5):837-844
目的 研究巴戟天中的有效成分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在人源结肠癌细胞Caco-2单层模型中的吸收特性。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以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跨膜电阻等指标验证和筛选模型。考察不同pH、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对Caco-2细胞活力的影响,以确定给药pH和质量浓度。通过Caco-2细胞转运实验探究药物质量浓度、作用时间与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吸收转运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的累积转运量。结果 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吸收良好,三者低质量浓度的双侧表观渗透系数(Papp)明显大于中、高质量浓度;加入盐酸维拉帕米后,三者的Papp变化不大,说明这3个成分的小肠吸收不需要载体。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的液相色谱图中存在少量水晶兰苷,说明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存在首过效应。结论 巴戟天中水晶兰苷、去乙酰车叶草苷酸和耐斯糖3个特征性成分在跨膜转运过程中均以被动转运为主,且3个成分都存在自身质量浓度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广东省巴戟天DNA条形码数据库以及研究广东省不同产地巴戟天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对149个巴戟天样本进行分析,构建DNA条形码数据库。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广东省8个居群的巴戟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巴戟天五个通用条形码的PCR测序成功率为psbA-trnH > rbcL > matK > ITS2 > ITS,149个巴戟天样本建立了含有569条序列的数据库。研究筛选出6条ISSR引物,从巴戟天中扩增得80条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2.50%,遗传相似系数在0.5625-0.8910,表明广东省巴戟天的遗传多样性较高。ISSR标记揭示的PCoA结果、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八个居群分为两大支。结论 广东省巴戟天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山茱萸水提液在温和条件下制备银纳米颗粒(Ag NPs)、探究还原反应机制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监测Ag NPs的生成,红外光谱研究还原机制,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表征粒径,表面性质和形貌,2倍稀释法研究Ag NPs的抑菌活性。结果山茱萸水提液在pH 9.0时超声反应4 h是还原制备AgNPs的最佳条件,得近球形AgNPs,平均粒径58.73 nm,均匀稳定、分散性好。黄酮类化合物可能起还原作用,同时水提液中活性成分在Ag NPs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团聚,增加了Ag NPs的稳定性,制得的Ag NPs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比化学法制备的Ag NPs分别增加20、40倍。结论山茱萸水提液可在温和条件下制备Ag NPs,该Ag NPs与化学制备法相比有更强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出的Ag NPs性能稳定,可以作为新型抗菌剂。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不同地区的凹叶厚朴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凹叶厚朴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提取凹叶厚朴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GC-MS)分析其成分,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挥发油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3个不同地区的凹叶厚朴中共鉴定出47种化合物,共有成分为6种.结论:不同地区凹叶厚朴的挥发油在成分及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川牛膝和伪品头花杯苋、杂牛膝及其掺伪品进行快速鉴别。方法:采用性状特征结合泡沫试验对川牛膝、伪品、掺伪品进行鉴别,其中性状特征方面,对形状、大小、质地、色泽、气、味6个方面进行观察及鼻嗅口尝,泡沫试验方面,以产生的泡沫体积为判断指标,对取样量、加水量、振摇时间、粉末粒度、水温、重复性、掺伪比例及其稳定性8个方面进行考察和验证。结果:性状特征方面,川牛膝及其伪品头花杯苋、杂牛膝在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气、味上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是伪品存有色红、味苦麻的专属性鉴别要点。泡沫试验方面,优选的泡沫试验参数为,称取待测样品粉末(过3号筛)0. 3 g,置具塞刻度试管中,加水10 m L,密闭,用力上下振摇1 min,静置5 min,所得方法能鉴别出川牛膝、伪品和掺伪5%以上的掺伪品。川牛膝、伪品和不同比例的掺伪品产生的泡沫体积在5~30 min内无变化,9 h内略有下降,但幅度很小,且掺伪比例越高,产生泡沫的体积越大且稳定性越好。对8批川牛膝和8批伪品验证得出,川牛膝产生泡沫体积均2 m L,伪品均13 m L,5%掺伪品均 5 m L,表现出统计学差异。综合性状特征结合泡沫试验,得出川牛膝真伪及掺伪的5个专属性鉴别要点。结论:通过5个专属性鉴别要点,性状特征结合泡沫试验能有效的将川牛膝和伪品头花杯苋、杂牛膝及其掺伪品鉴别区分,且具有准确、简易、时耗短、可行性强等特点,为川牛膝真伪及掺伪鉴别提供新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Magnolia bark contains several compounds such as magnolol, honokiol, 4‐O‐methylhonokiol, obovatol, and other neolignan compounds. These compounds have been reported to have various beneficial effects in various diseases. There is sufficient possibility that ethanol extract of Magnolia officinalis is more effective in amyloidogenesis via synergism of these ingredients. Neuroinflammation has been known to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 ethanol extract of M. officinalis (10 mg/ kg in 0.05% ethanol) prevents memory dysfunction and amyloidogenesis in AD mouse model by intraperitoneal lipopolysaccharide (LPS, 250 µg/ kg/day for seven times) injection. We found that ethanol extract of M. officinalis prevented LPS‐induced memory deficiency as well as inhibited the LPS‐induced elevation of inflammatory proteins, such as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cyclooxygenase 2, and activation of astrocytes and microglia. In particular, administration of M. officinalis ethanol extract inhibited LPS‐induced amyloidogenesis, which resulted in the inhibition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beta‐site amyloid‐precursor‐protein‐cleaving enzyme 1 and C99. Thus, this study shows that ethanol extract of M. officinalis prevents LPS‐induced memory impairment as well as amyloidogenesis via inhibition of neuroinflammation and suggests that ethanol extract of M. officinalis might be a useful intervention for neuroinflammation‐associated diseases such as AD.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建立HPLC定量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对3批胆木叶和胆木进行测定,比较其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和指纹图谱的差异,并采用LC-MS对指纹图谱色谱峰进行指认,获得胆木叶和胆木化学成分差异信息。胆木中的异长春花苷内酰胺的含量高于胆木叶;胆木叶和胆木指纹图谱色谱峰有差别,胆木叶的化学成分较胆木丰富;LC-MS检测结果表明胆木叶和胆木中主要化学成分为生物碱,胆木叶和胆木有7种相同的化学成分。胆木叶和胆木的相似性研究为开发胆木叶潜在药用价值和胆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