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二年生射干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实现射干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合理的施钾依据。方法 在施用氮肥、磷肥均为12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0(K0)、60(K60)、120(K120)、180(K180)、240(K240) kg·hm-2共5个施钾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处理对二年生射干农艺性状、药材产量、黄酮类成分含量和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 施用钾肥可促进射干根系发育及分蘖苗产生,显著提高射干药材产量,与K0处理相比增施钾肥射干增产16.0%~44.0%,其中K180处理射干产量最高。不同钾肥施用量处理组均能促进射干根茎中的药效成分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其中K120处理组芒果苷、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6种黄酮类成分的总积累量与K0处理组比较增加33.2%;同时还能促进射干氮、钾、镁、铁、锌等元素的积累。随钾肥施用量增加,射干根茎钾积累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偏生产力和根茎及叶片吸收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钾肥的农学效率则在低钾至中高钾施用量时较高,达到高钾状态后明显下降。结合主成分分析对射干综合品质得分进行排名,由高到低的顺序为K120>K180>K240>K60>K0结论 综合考虑二年生射干产量、品质、钾肥利用效率等因素,在团风县射干种植生产中推荐钾肥施用量以120~166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蕲春蕲艾头茬艾与二茬艾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和叶片品质的差异。方法 测定头茬艾与二茬艾的农艺性状与产量,比较其出绒率,测定总挥发油的含量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艾叶挥发油中的共有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头茬艾与二茬艾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的含量。结果 二茬艾的株高和茎粗与头茬艾相比分别降低了50.26%和37.66%,叶片产量降低了38.46%,叶茎比升高47.46%;二茬艾的出绒率比头茬艾提高了66.34%,总挥发油含量降低了12.9%,艾叶挥发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90%,相似度较高;从6批蕲艾叶片挥发油中选取31种共有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头茬艾与二茬艾叶片中挥发性组分无明显差异且主要药用成分桉油精的差异较小,但有16种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二茬艾中除隐绿原酸的含量低于头茬艾外,各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或上升或变化不明显,整体来说二茬艾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高于头茬艾。结论 蕲艾头茬艾与二茬艾的产量、质量比较结果,可以为蕲艾二茬艾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100份艾种质资源的14个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不同种质艾叶的质量差异并筛选出特异种质。方法 从全国收集艾种质资源,测定各种质的艾叶出绒率和总挥发油含量,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艾叶中12种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艾叶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艾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25.67%~127.34%,其中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夏佛塔苷、异绿原酸B和异绿原酸A的变异系数超过70%,变异较大;艾叶出绒率与9个品质性状呈负相关,艾叶总挥发油与10个品质性状呈正相关,而各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多呈相互协同的作用;对12个黄酮和酚酸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可提取出4个主成分,以S98(浙江省杭州市),S84(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S66(湖北省麻城市福田河镇),S35(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八里湖乡),S15(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伏道乡)所对应的种质艾叶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系统聚类分析表明,欧式距离为8.0可以将100份种质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90份资源,第Ⅱ类群包含3份资源,第Ⅲ类群包含3份类群,第Ⅳ类群包含4份类群,其中第Ⅱ类群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较高,第Ⅲ类群总挥发油含量较高,第Ⅳ类群艾叶出绒率较高。结论 不同艾种质叶片品质差异较大,该研究可为艾种质资源的品质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揭示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规律。方法 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测定艾叶、菊花和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在常见溶剂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采用超声辅助法和加热回流法比较3种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水和乙醇中的提取率,并考察各绿原酸类成分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的提取规律。结果 7个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浓度远大于纯水;菊科植物艾叶和菊花超声提取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除异绿原酸A外,其余绿原酸类成分在乙醇中的提取率均显著低于纯水;忍冬科植物金银花超声提取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在乙醇中的提取率略低于纯水,加热回流提取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绿原酸B在乙醇中的提取率显著低于纯水。上述结果表明,中药绿原酸类成分提取过程中存在“逆溶解度”现象,即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提取率与其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相反的现象。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中,金银花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都是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在体积分数为50%时绿原酸类成分含量达到最高点;菊科植物艾叶、菊花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等多种成分含量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展现出显著的“逆溶解度”现象,在纯水中含量最高,但不同植物中也略有差异。结论 揭示了中药材中绿原酸类成分提取的“逆溶解度”现象,将为绿原酸类成分的提取及后续深入研究、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归纳蕲春县蕲艾新型种植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和课题组在蕲艾种植方面的相关研究总结,对蕲春县蕲艾传统种植方式进行改进和修正,并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在蕲春县进行示范推广,探讨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 总结出蕲春县蕲艾“五改两促”的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技术包括改春种为秋(冬)种、改栽苗为植根(根状茎)、改宽畦为窄垄、改化肥为配施、改单茬为多茬、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促进综合开发利用。结论 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蕲艾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蕲艾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为蕲艾规模化种植和经济效益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蕲艾干物质及矿质元素累积与分配规律,为高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选择“蕲青1号”和“蕲黄1号”2个蕲艾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蕲艾不同器官干物质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及蕲艾叶片挥发油含量和2种指标组分桉油精、龙脑的动态变化。结果 2—3月为蕲艾生长初期,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进入4月份蕲艾生长加快,4—6月中旬为营养生长盛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茎及叶;6月下旬蕲艾进入生殖生长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茎,8月花期后不再进行干物质积累。全生育期蕲艾挥发油含量在整个营养生长盛期维持在1.10%以上的较高水平,6月14日最高可达1.33%(蕲青1号)、1.23%(蕲黄1号),桉油精相对质量分数在营养生长期达到峰值为8.67%(蕲青1号)、13.07%(蕲黄1号),龙脑相对质量分数在生长初期达到峰值为2.63%(蕲青1号)、5.94%(蕲黄1号),叶片中矿质元素氮、磷、钾、锌同挥发油含量和桉油精、龙脑相对含量呈正相关。9种矿质元素中,大量元素氮、磷、钾、钙的含量和微量元素铁、锌的含量在生长初期达到最高值,以茎、叶含量高;大量元素镁和微量元素锰、铜的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含量最高,此时期其他元素含量下降,养分逐渐向蕾、花等器官中转移。全生育期中不同器官的钾、钙、锌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叶>茎>根,氮、磷、铜、镁、锰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叶>根>茎,铁的分布特征表现为根>叶>茎。蕲艾干物质总量与营养元素吸收量间呈正相关关系,蕲艾对大量元素吸收表现为钾>氮>磷>钙>镁,各元素吸收比约为2.66∶2.51∶0.6∶0.11∶0.04,对微量元素吸收表现为锰>铁>锌>铜,各元素吸收比例约为0.25∶0.17∶0.05∶0.04。药材生产过程中,每生产蕲艾药材100 kg需要5种大量元素的量分别约为钾4.11 kg,氮3.58 kg,磷0.91 kg,钙0.18 kg,镁0.06 kg,需要5种微量元素的量分别约为锰6.64 g,铁2.56 g,锌1.30 g,铜0.92 g。结论 蕲艾应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底肥,4—6月营养生长盛期是蕲艾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也是营养元素需求的最大效率期,应及时追肥和早追肥,施肥以氮肥为主,并加以适量微肥,钙、镁肥从营养中期开始需求较大,后期应及时施入保证留种田植株营养生长,为蕲艾药材的品质提供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艾种质资源矿质元素的含量特性及其与艾叶品质指标的关系,该研究以100份艾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艾叶中氮(N)、磷(P)、钾(K)、钙(Ca)、镁(Mg)、铝(Al)、锰(Mn)、铁(Fe)、铜(Cu)、锌(Zn)10种矿质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其与品质指标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艾叶中10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2.23%~64.3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7~3.09,其中N、P、Zn元素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显示,10种矿质元素中N、P、K元素呈较强正相关,除Mg与Al元素呈负相关外,Ca、Mg、Al、Mn、Fe、Cu、Zn元素间均呈明显正相关;矿质元素与艾叶品质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有17对性状存在显著相关。通径分析表明,P、K、Ca、Mn元素对艾叶产量影响较大,P、K、Mg元素对艾叶出绒率影响较大,N、P、K元素对总挥发油含量影响较大,P、K元素对桉油精含量影响较大,P、K、Ca元素对异泽兰黄素含量影响较大。100份种质可以分为3类,其中第Ⅰ类群对P、K、Mg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且矿质元素的综合性状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第Ⅱ类群对Ca、Mn、Fe、Zn元素富集能力较强,第Ⅲ类群对N、Al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该研究可为艾的资源评价、品种选育提供新的思路,为肥料的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学肥料(以下简称“化肥”)配施对蕲艾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蕲艾种植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5个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方式[OM0(零生物有机肥配施),OM17(17%生物有机肥配施),OM33(33%生物有机肥配施),OM67(67%生物有机肥配施),OM100(100%生物有机肥配施)],测定不同处理方式对蕲艾农艺性状、叶片产量、出绒率、挥发油含量、黄酮与酚酸类成分含量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升高,蕲艾单位面积出苗数、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宽、叶片长、枯叶高和叶片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其中,艾叶产量在OM33处理较OM0处理增加61.37%。随着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蕲艾叶片出绒率呈持续增加趋势;挥发油含量及挥发性组分桉油精,α-侧柏酮,龙脑,樟脑和石竹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α-石竹烯和β-丁香烯含量逐步降低;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黄酮类成分棕矢车菊素和异泽兰黄素含量持续增加;矿质元素Ca,Cu和Zn持续增加,K含量在高有机肥配施比例时下降明显。对不同有机肥配施比例下的艾叶出绒率,挥发油及7个挥发性成分含量,9个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共18个艾叶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OM17处理的艾叶品质最高,OM100和OM0处理的艾叶品质均较低。结论 综合不同比例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下蕲艾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指标,建议在蕲艾生产上采用17%~33%比例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以促进蕲艾产业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拟分析预测艾叶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首先,利用UPLC和GC-MS技术分析33份艾种质资源叶片中的12种非挥发性成分和8种挥发性成分含量,作为艾叶的候选质量标志物。随后,运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疗效”网络筛选出核心质量标志物,再用分子对接方法验证质量标志物的生物活性。最后,根据艾叶中的质量标志物含量对33份艾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8个候选成分、60个靶点和185个相互关系,作用于72条通路,与11种疾病的治疗有关,并发挥5种其他功效。根据自由度结合成分特有性,共筛选出了异泽兰黄素、桉油精、β-石竹烯、高车前素、棕矢车菊素、氧化石竹烯等6种成分作为艾叶的潜在质量标志物。根据6个质量标志物的含量,通过聚类分析将33份艾种质分为3个类群,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了综合品质最高的种质S14。该研究为挖掘艾叶的质量标志物、建立艾叶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研究其药效作用机制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对艾的危害及其对艾叶品质的影响。对湖北黄冈艾叶基地虫害危害症状进行观察,对害虫进行形态特征及分子鉴定,确定害虫种类,调查虫害发生规律及成灾机制,并采用电镜、GC-MS和HPLC检测虫害危害叶片的显微结构、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对艾可造成毁灭性危害。其主要危害艾的叶片部位,受害初期,叶面出现针点状失绿点,随危害加剧,失绿点逐渐沿着叶脉扩散并聚集成片导致叶片偏黄色,危害严重部位变成棕黄色。菊方翅网蝽在高温干旱天气下容易发生,常在夏季暴发,艾叶被取食后,显微观察到叶片正面被取食部分渐出针点状失绿点,并有菊方翅网蝽的黑色排泄物紧密附着在腺毛上形成黑色油状污斑,叶肉组织严重破坏,非腺毛被取食断裂分布杂乱并粘连成片。受害前期叶片的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高车前素、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含量相对于受害中期叶片显著升高,受害后期叶片中上述成分含量显著降低;艾叶挥发性成分桉油精、龙脑、松油酯、石竹素在中度受害叶片中含量显著降低,而在重度受害叶片中含量显著升高。该研究发现菊方翅网蝽对艾叶的品质有很大影响,应重点防控;生产上发现对菊方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