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高产绿原酸杜仲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杜仲细胞悬浮培养及其产绿原酸的条件。方法研究基本培养基种类、激素质量浓度、碳源种类及质量浓度、pH值、接种量和摇床转速等因素对杜仲细胞生长和绿原酸产量的影响,建立了高产绿原酸的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结果B5培养基+0.5 mg/L NAA+0.6 mg/L 6-BA、蔗糖30 g/L、初始pH 5.0~5.5、接种量20g.FW/L以及摇床转速110 r/min为杜仲细胞悬浮培养的适合条件。结论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杜仲细胞大规模悬浮培养生产天然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Wang YH  He ZS  Sun YX  Ma LL  Liu YL  Lin KX 《中药材》2011,34(2):183-186
目的:建立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体系,筛选出快速获取细胞团块增殖的最佳培养条件和激素配比。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了接种量、激素配比和生长调节物质等对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的影响,并比较了细胞团块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测定了增殖细胞团块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与结论:用川贝母细胞团块进行悬浮培养,其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固体培养;细胞团块中总生物碱含量均高于市售川贝母和野生川贝母鳞茎;川贝母细胞团块悬浮培养最适的接种量为30 g/L,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  相似文献   

3.
张春荣  李玲 《中草药》2003,34(7):653-657
目的 建立野葛幼叶细胞悬浮培养体系。方法 将由野葛幼叶外植体诱导的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研究了悬浮培养物生长的动态和葛根素及总异黄酮类化合物产量积累的动态。结果 细胞在培养的第1~5天为对数生长期,第8天时细胞干重达最大值。葛根素的合成与细胞生长呈紧密偶联型,在第8天时葛根素产量达最大值。总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与葛根素积累存在一定差异,异黄酮类化合物的总产量在第10天最大值。结论 野葛幼叶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总异黄酮类化合物的产量高于野生原植株,葛根素产量低于野生原植株。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由肉苁蓉愈伤组织建立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培养条件.方法 在固体培养基上添加不同比例的生长激素,考察生长激素、细胞种龄和接种量对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苯乙醇糖苷(PeG)量的影响.结果 在添加1 mg/L 2,4-D的B5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松散易碎,适于进行悬浮培养.细胞种龄为25 d和接种量为3%~4%时细胞悬浮培养的结果最好,PeG产量达到最大,为0.82 g/L.细胞在悬浮培养时聚集体由大变小,直径小于0.5 mm的细胞聚集体由接种时的5%逐渐增加至第20天时的81%,其PeG量为10.1%.结论 通过摇瓶培养建立了较好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长鞭红景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莉  管江红  史玲玲  刘玉军 《中草药》2012,43(11):2272-2278
目的 优化长鞭红景天Rhodiola fastigiata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及生长条件.方法 研究基本培养基、激素、碳源、氮源等因素对长鞭红景天细胞生长和红景天苷产量的影响,建立高产红景天苷的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结果 MS培养基+BA5.0 mg/L+2,4-D 0.1 mg/L+蔗糖30 g/L为长鞭红景天细胞悬浮培养的最适培养条件.结论 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利用长鞭红景天细胞大规模生产天然活性成分奠定基础,为缓解野生长鞭红景天资源的匮乏提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甘草悬浮细胞补料培养中营养物质动态消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5L气升式反应器中甘草悬浮细胞培养,在不同补料体积时营养物质的动态消耗情况。方法在甘草悬浮细胞培养的第10天,分别向培养体系中补充0,0.25,0.75,1.25L MS+30 g/L蔗糖的培养基,对培养基中糖、铵态氮、硝态氮、磷源的动态消耗进行分析,考察了细胞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补料0.75 L细胞在培养的第20天达到最大干重18.1 g/L,高出对照组5.8 g/L,细胞生长周期延长3~4 d,更有利于细胞生物量的积累;补料0.25 L与对照组差异较小,而补料1.25 L由于补料体积的不断增加,细胞的呼吸会因供氧的相对减少而受到抑制,效果略差于补料0.75 L。结论通过补料培养,为甘草悬浮细胞培养提供了充足的碳源、氮源和磷源,确定了最佳的补料体积为0.75 L。  相似文献   

7.
陈惠  王文科  卢英梅  白新生 《中草药》2005,36(5):747-751
目的建立和优化获得量大而高紫杉醇愈伤组织的培养技术和方法。方法以山西陵川县野生和在西安栽培的南方红豆杉为材料,就最佳母株、外植体种类、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种类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紫杉醇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幼茎外植体因诱导的愈伤组织时间早、频率高而最佳;培养基Y 5:M S 2,4-D 4.0 m g/L K IN 1.0 m g/L或B 5Ⅲ:B 5 2,4-D 3.0 m g/L K IN 0.1 m g/L Phe 0.1 m o l/L为最佳诱导愈伤培养基,其诱导频率高达100%。继代培养基中质量浓度2,4-D(0.5~3 m g/L)促进愈伤组织增殖;高质量浓度(8 m g/L)则有抑制作用。当2,4-D质量浓度适宜时,愈伤组织在B 5培养基上较在M S培养基上褐化轻、生长快。HPLC分析表明紫杉醇最高的继代培养基为M SⅢ,其紫杉醇质量分数高达干重的0.004%;野生母株幼芽来源的愈伤组织,其紫杉醇普遍高于栽培母株幼茎来源的愈伤组织。结论以5月份野生红豆杉幼茎为外植体,以Y 5或B 5Ⅲ为诱导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继代8~10代,每代培养30~35 d;用M SⅢ培养基再培养1~2代,收获愈伤组织或细胞培养物,并从中提取紫杉醇是获得大量高紫杉醇愈伤组织的较佳培养程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产黄酮的罗布麻悬浮细胞培养体系。方法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含量。结果将新疆罗布麻无菌种子苗茎段和叶片分别接种于附加0.5mg/L 2,4-D+0.05mg/L 6-BA的MS、B5、IS、WPM培养基上,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均为100%,且来源于WPM培养基上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状态最佳,质地疏松、生长较快。利用叶片在WPM上诱导的愈伤组织制备悬浮种子液,并优化其接种量,发现生物量积累最大的接种量为30g/L。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个生长周期内悬浮细胞的生长和黄酮累积量情况,发现悬浮细胞生长曲线和黄酮累积量类似"S"型,黄酮含量在培养的第21天达最大值,为30.69 mg/g(DW),该含量显著低于大田收获期罗布麻叶片中的黄酮含量,却高于茎和根中的含量。结论获得了生长状态好、质地疏松适合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并初步建立其悬浮培养体系,该研究为利用罗布麻悬浮细胞培养技术规模化商业生产黄酮等有用物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国槐Sophora japonica种胚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并对愈伤组织中的异黄酮量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得到国槐种胚愈伤组织诱导、悬浮细胞培养、异黄酮量最高的最佳培养基;通过对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在生长中的生长量和异黄酮量进行测定,得到悬浮细胞最佳收获期.结果 国槐种胚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B5+2,4-D(1.0 mg/L) +6-BA(0.2 mg/L)+蔗糖(20 mg/L).固体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培养7d之后组织进入迅速生长期,第35天,愈伤组织的生长量达到最高(鲜质量7.413 7 g),但其异黄酮量均无显著变化.悬浮培养中,愈伤组织培养24 d达到最高生长量(鲜质量11.563 8g),24 d后进入衰亡期,继续培养细胞其鲜质量、干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细胞逐渐变褐,最终死亡,其中异黄酮量的变化趋势与生长曲线相反,在24 d达到最低(4.826 mg/g).结论 国槐种胚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异黄酮量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均具较大关联.  相似文献   

10.
姜鸿运  刘菲  张淑丽  杨世海 《中草药》2015,46(5):740-745
目的建立水飞蓟Silybum rnarianum悬浮培养体系,测定不同影响因子对水飞蓟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水飞蓟悬浮培养体系,采用HPLC法测定水飞蓟宾的量。结果激素配比6-BA 1.5 mg/L+NAA 1.0 mg/L+ZT 1.5 mg/L的MS培养基、光照12 h/d、p H值为7、转数110 r/min,为水飞蓟悬浮培养的最佳生长条件。当水杨酸、壳聚糖、硝普钠质量浓度分别为0.05、3、1μg/L时水飞蓟增长量达到最大值,水飞蓟宾量也达到最大值。结论建立的悬浮培养体系可用于水飞蓟的快速繁殖,适宜质量浓度的壳聚糖和硝普钠利于悬浮细胞的生长及水飞蓟宾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老鸦瓣芽茎组织培养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老鸦瓣芽茎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增殖体系。方法 以老鸦瓣冷藏芯芽产生的芽茎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考察不同质量浓度6-BA、NAA对愈伤诱导、分化及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 芽茎诱导愈伤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2.0 mg/L,愈伤诱导率78.54%,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在原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增殖后即可进行芽分化;愈伤分化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芽诱导率为66.21%;丛生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 mg/L+NAA 0.2 mg/L,增殖系数2.48。结论 筛选出芽茎诱导愈伤、分化不定芽及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初步建立了老鸦瓣芽茎组织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土沉香中的香豆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云南土沉香Excoecaria acerifolia茎中的香豆素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与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云南土沉香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香豆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秦皮素8-O-β-D-葡萄糖苷(1)、秦皮素(2)、异秦皮素(3)、6-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4)、5, 7-二甲氧基-6-(1′, 2′, 3′-三羟基丙基)-2H-1-苯并吡喃-2-酮(5)、5′-二甲基沉香木质素(6)、瑞香辛(7)、臭矢菜素A(8)、臭矢菜素B(9)、白背叶素A(10)、白背叶素B(11)和白背叶素C(12)。结论 除化合物312外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海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天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亚威  李志峰  何明珍  冯育林  王琦  李翔  杨世林 《中草药》2013,44(21):2974-2976
目的 研究天麻Gastrodia e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制备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天麻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天麻素(1)、对羟基苯甲醇(2)、对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甲醛(4)、对羟苄基甲醚(5)、巴利森苷(6)、4-(甲基亚磺酰甲基) 苯酚(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邻苯二甲酸二辛酯(9)、4, 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10)、克罗酰胺(11)。结论 化合物7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911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连钱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求方  王永毅  瞿海斌 《中草药》2013,44(4):387-390
目的 研究连钱草Glechoma longituba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以及反相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1H-NMR、13C-NMR、ESI-MS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 从连钱草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波斯菊苷(1)、二氢咖啡酸(2)、咖啡酸(3)、异黑麦草内酯(4)、催吐萝芙叶醇(5)、连钱草酮(6)、芹菜素(7)、金色酰胺醇(8)、(+)-落叶松树脂醇(9)、(-)-丁香树脂醇(10)。结论 化合物24810为首次从活血丹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连钱草中分离得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23910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刘寄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刘寄奴Artemisia anomal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法和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刘寄奴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aS,7S,7aR)-7-羟基-7-甲基-1,4a,5,6,7,7a-六氢环戊二烯[c]吡喃-4-羧酸甲酯(1)、rehmaglutin D(2)、(E)-6-羟基-2,6-二甲基辛-2,7-二烯酸(3)、金圣草酚(4)、木犀草素(5)、芹菜素(6)、对羟基苯丙烯酸(7).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环烯醚萜,命名为刘寄奴醚萜;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陈洁  王瑞  师彦平 《中草药》2013,44(13):1717-1720
目的 对苍耳子Xanthii Fructu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苍耳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百合内酯(1)、(3S,5R,6S,7E)-5,6-epoxy-3-hydroxy-7-megastigmene-9-one (2)、7α-羟基-β-谷甾醇(3)、豆甾-4-烯-3β,6α-二醇(4)、6'-棕榈酰基-β-胡萝卜苷(5)、β-谷甾醇(6)、β-胡萝卜苷(7)、蛇菰宁(8)、松脂醇(9)、苍耳亭(10)、苍耳皂素(11)、苍耳烯吡喃(12)、对羟基苯甲醛(13)、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醛(14)、槲皮素(15).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苍耳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苍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小果蔷薇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小果蔷薇Rosa cymosa根中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柱对小果蔷薇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小果蔷薇根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3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oxo-pomolic acid(1)、2α, 19α-dihydroxy-3-oxo-12-ursen-28-oic acid(2)、2-乙酰基-洋委陵菜酸(3)、坡模酸(4)、野鸦椿酸(5)、阿江榄仁尼酸(6)、千花木酸(7)、阿江榄仁亭(8)、野蔷薇亭(9)、构莓苷F110)、2α, 3α, 19α, 23-四羟基乌苏-12-烯-28-羧酸-β-D-葡萄糖苷(11)、覆盆子酸(12)、号角树酸3-甲酯(13)。结论 化合物14711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川西獐芽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川西獐牙菜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3,4,7,8-四甲氧基呫吨酮(1)、1,7-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2)、1,3,7-三羟基呫吨酮(3)、1,3,7,8-四羟基呫吨酮(4)、1,3,8-三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5)、1,3-二羟基-7,8-二甲氧基呫吨酮(6)、1,5,8-三羟基-3,4-二甲氧基呫吨酮(7)、1-羟基-3,4,5,8-四甲氧基呫吨酮(8)、1-羟基-3,5,8-三甲氧基呫吨酮(9)、(S)-(+)-龙胆内酯(10a)、(R)-(-)-龙胆内酯(10b)、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呫吨酮(11)、1-羟基-3,7,8-三甲氧基呫吨酮(12)、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呫吨酮(13)、1,7,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14)、1,3,5,8-四羟基呫吨酮(15)、1,7-二羟基-3,4,8-三甲氧基呫吨酮(16),芒果苷(17)、齐墩果酸(18).结论 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a和10b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彭海燕  钟小清  吕高荣  卢志标  邹节明 《中草药》2013,44(21):3063-3066
目的 对民间常用中药材金沙藤Lygodii Herba原植物来源进行考证。方法 查考本草文献对金沙藤原植物和药用部位的记载及附图,野外调查金沙藤药材的原植物来源,通过产地药农收集金沙藤药材原植物标本,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和咨询分类专家。结果 目前市场上金沙藤药材原植物来源主要是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曲轴海金沙、小叶海金沙的地上部分,部分地区将云南海金沙、羽裂海金沙和柳叶海金沙用做金沙藤药材;对商品金沙藤药材和不同植物来源的金沙藤TLC分析,显相似的主斑点。结论 为更好地制定金沙藤新的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并为药厂金沙藤药材收购提供依据,保证金沙藤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拟缺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李火云  焦珂  张鹏  龚盛昭  孙永  吴继洲 《中草药》2014,45(2):154-160
目的对拟缺香茶菜Isodon excisoides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拟缺香茶菜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5-hydroxy-1-(4-hydroxy-3-methoxyphenyl)-5-(4-hydroxyphenyl)pent-1-en-3-one(1)、2α,3α,24-三羟基-11-烯-乌苏-28,13β-内酯(2)、腺花香茶菜素(3)、2α,3α,24-三羟基乌苏酸(4)、2α,3α-二羟基乌苏酸(5)、2α,3β,24-三羟基乌苏酸(6)、3′,4′,5-三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7)、2α,3α-二羟基齐墩果酸(8)、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酸(9)、无羁萜(10)、尾叶香茶菜丙素(11)、鄂西香茶菜素(12)、大锥香茶菜甲素(13)、1α,14β,20-三羟基-7,20-环氧-对映-贝壳杉-16-烯-15-酮(14)、肾形香茶菜丙素(15)、kamebacetal A(16)、木犀草素(17)、胡麻素(18)、熊果酸(19)、β-谷甾醇(20)、阿魏酸(21)、3,4-二羟基桂皮醛(22)、3-吲哚甲醛(23)、十七烷酸(2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拟缺香茶菜酮,化合物3~16及22~2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